圣者言教 第八课(十)时时不忘净观
密宗修行者时时净观,对消尽烦恼、迅速成办果位能起到决定性作用。修行者若能时时摆正自己的心态,即便是面对世间的家庭和事业,相信也会做得越来越好。
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电视节目,家庭成员间由于抱怨自己比对方付出得多,而产生诸多矛盾。我想,产生矛盾的最大原因,可能是他们根本不清楚为什么要成办家庭。虽然看年龄这些人已经是大人,但实际上还像小孩子过家家一般,总觉得自己做了很多,而对方却在边上玩耍,因此产生很大的烦恼。若懂得站在佛法的立场上摆正自己的心态,相信无论你在成办家庭的过程中付出多少,都不会产生委屈和矛盾。当然,我们现前必定还是薄地凡夫,完全不产生矛盾是不可能的,但是只要能尽量懂得往这方面努力,相信家庭就会越来越和谐。往昔一个月中不吵架的次数屈指可数,但是现在已经倒过来了,快乐的次数越来越多,烦恼的次数越来越少,这就是改变的一种表现。作为修行者,也应该是这样的。
前段时间我看过一个新闻,有一个英国科学家想测试一下,在有信仰和没有信仰的人之间,大脑的快乐细胞是否有差异。最终得出的结论是,有信仰者的快乐细胞比没有信仰者更多。我想,即便依靠世间物质的推理,也能知道为什么我们内心的快乐比一般人更多一些,从精神的角度而言,更是不难理解其中的道理。作为一个修行人,如果仅仅天天待在家里念诵佛号,却不了解这些道理,周围的人可能会觉得佛教很神秘,也很难通过你对佛教生起信心,甚至还有可能诽谤佛法。这样的例子还是挺多的。当然,念诵佛号的功德是具有的,但是由于不懂这些道理,可能距离令自他成办解脱的目标还是很遥远。
从某种角度来说,我们今生能够信仰佛教,具足十八种珍宝人身,不是依靠今生的权势、地位和财产,而是宿世的福报成熟。如同经中曰:“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若前世不具备善因,今生即便佛陀亲自呈现在我们面前,恐怕也难以生起信心。从修行的角度而言,可能我们希望所有人都能出家,即便不能出家,也都能以居士的身份在家好好修行。虽然我们有这样的心愿,但由于各人业力不同,这样的目标连我等导师释迦牟尼佛也难以成办。因此,当我们获得暇满人身时,应时时刻刻在转变意乐中观想一切皆为清净。这样一来,相信一切烦恼都会消尽,解脱也不再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