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才思敏捷入道难
 
{返回 明一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608

才思敏捷入道难   

  在与信众交流的过程中,发现很多人才思敏捷,表面上很有智慧。他们的问题大多发人深省,甚至自己早已经有了问题的答案,表现比较固执。但是他们也和绝大部分人一样烦恼重重,甚至存在不希望问题表露或者说是公开出来,也可以说是有隐私的问题,解决起来实在困难。

  因为他们的成见很重或者叫自己的观点很明确,而自己却不知道由这个成见或者叫观点引起来的固执,正是自己堕落入轮回难以自拔的原因。所以,他们尽管在表面上风风光光,事业或者是学业有成。但是却要比绝大部分人更加可怜,表现为孤独或者常常要思考不断,因而对一些事情需要反复实验。

  这样的人学佛是很困难,更不要说是参禅入道了。他们表面上可以坐得四平八稳,功夫好像也很快上路,实际上并非如此。因为他们往往是靠自己的意志力维持自己的形象的,并不是功夫上路。这可以从与他们的聊天中很容易发现出来,因为他们的内心争斗不休,基本上两三个问题之后就把自己暴露出来了。

  这在祖师记载的公案里面有很多,大多归纳为世智辩聪难之列了。比如香严祖师,曾经就是一位才思敏捷的人。他在百丈禅师座下曾经就是一个举一反三甚至是举一反十的人,可是这些知见不能帮助他功夫上路。反而做起功夫来困难重重,在百丈禅师的有生之年都没有觉悟。

  因为这些所有的见解不是自己的见解,无非是别人的口水与知见,是个“为别人数钞票的银行职员”。后来被他的师兄或者叫师父——沩山灵佑祖师炼灭了才思敏捷之心,功夫才得以上路,直到后来的觉悟。成就了历史上的一段佳话或者叫公案,是一个才思敏捷入道难的典范。

  这个原因很复杂,但是要从简单轮回的角度去看就很容易理解。因为所谓的才思敏捷是因为他们的知见很深刻,对出现在自己面前的问题判断并做出反应要比绝大部分人快很多。所以,他们遇到问题的时候,往往很快就会搬出原来的“成见”来解决问题。

  这就是他们思维的惯性带他们进入了轮回;或者说是偏见带他们进入了轮回;或者说是固执带他们进入了轮回;或者说是……从而他们失去了了解更加广阔世界的机会;他们失去了平等看待这个世界的机会;他们失去了接受新鲜事物或者现象的机会;他们失去了……

  而禅修或者说是学佛就是要脱离这些轮回;要脱离这些知见上的轮回;要脱离……乃至要脱离我们对于自己坚固执着的色身轮回。我们要是不放下这些成见,我们根本没有机会“见道”;更谈不上“:入道”;当然也不存在“修道”;最后自然是没有机会“证道”了。

  所以,自己发现这样才思敏捷的人时候,很快就把所要求的内容告诉他们,告诉他们要如何去做。然后再采取“毒手”——上一个对他要求的做法没有做到就不再说话了。有缘分或者说是他们对自己信任的话自然会找到自己解决问题,没有缘分那就只好等待时机了。

  因为,他们拿到答案之后往往是要分析对错;是否有用;是否简捷……因为这些答案绝对是要他们改变他们眼前的价值观,要他们死心塌地去做,必然是他们很难接受的方式。他们利用自己的才思敏捷,经过一通的思考之后,然后做出判断,甚至要等到撞上南墙之后才会回头。

  因为参禅修道不是靠思维,更加怕想象。所以,才思敏捷的人入道很难,要比别人吃更多的苦头;要比一般的人付出更多的时间;要比一般的人付出更大的代价;要比一般人……他们要在道的入口处徘徊彷徨、取舍不定,进行更加强烈的思想斗争。

  其实,祖师早就有话叫:“举不顾,蹉回互,拟思量,何劫悟”之说。这话很明确地告诉我们,就是说有个方法可以解脱,你如果错过了机会自然没有了可能觉悟解脱了。如果你想用思考分别去觉悟,哪怕是动一下这样的念头,你就不知道要等到哪天哪日才有觉悟解脱的机会了。

  所以,有的人表面木纳实际上是一种福报。他们表面上好像入道很难似的,实际上他们早已经入道了,而且是已经在修道了。他们实际上是已经跨越了入道这一艰苦的门槛。我自己就发现自己的恩师在收徒弟的时候就特别注意这样的人,对这样的人特别留心。


{返回 明一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又上老祖寺打七
下一篇:于一毫端现宝刹
 又上老祖寺打七
 如何是修行
 四祖的五个法门
 禅修中的第一个困难——腿子疼
 戒定慧学有门入
 “觉的能力”被迷惑
 明一法师观心文集 三 观察缘虑心粗细
 再打禅七
 做佛事的方法
 无事生非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永明延寿与禅教一致思潮[栏目:方立天教授]
 明法品节录二——《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十八、明法品第十八》节录二[栏目:梦参法师]
 人间佛教的经证 致富之道[栏目:人间佛教的经证]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