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相三句
大恩
无相禅师(681年——762年,一作680—756年)是唐代皇帝赐建大慈寺的设计者,尊为大慈寺的祖师。无相禅师本是朝鲜新罗国王子,公元728年远涉西蜀,求教于处寂(648--734年,一作665--732年)门下,人称金和尚,常传三句禅语“无忆、无念、莫忘”,称无相三句禅。
五祖弘忍(601年——671年)法下,禅门广开,大师辈出,尽管南北分立,五家各别,七宗不同,而皆可视为分头弘化。自弘忍开东山禅法接引学人,不择根机,法门大启。弘忍最器重的共有十大弟子,分别是神秀、智洗、刘主博、惠藏、玄约、老安、法如、惠能、智德和义方。在十人中影响最大的是神秀与慧能,分别代表北宗和南宗。我们四川资中的智诜法师既不属于南宗,也不属于北宗,但佛法也在他那里。这里还有一个故事。武则天听闻弘忍弟子的声名,延请入宫问法。一日,武则天召见各位,问道:“你们是了悟佛法的高僧,还有欲望吗?”在座各有妙语,唯有智诜法师得到武则天赏识。他的回答是: “人生则有欲,不生则无欲。”平实自然,最真实,也最契至道平常的佛理。最后,武则天将代表禅门正宗的木棉袈裟赐给智诜法师。无相禅师从韩国辗转到了四川,就拜智诜法师门下,苦修参悟,成就后,以“无忆、无念、莫忘”三句禅语示人,度化无数。弟子中著名的有建立保唐禅的无住大师了。
唐代的宗密是华严宗的五祖,也是禅宗菏泽宗的大成就者,他著有《圆觉经大疏释义钞》,转述无相大师对“三句语”的解说:“意令勿追忆已过之境;勿预念虑未来荣枯等事;常与此智相应,不昏不错,名莫忘也。或不忆外境,不念内心,修然无寄。戒定慧者,次配三句也。”说明无相三句语与戒定慧三学相应。“无忆、无念、莫忘”三句总而一句就是不起念头。念头不起,种种烦恼也就不会出现,正所谓“一念不起,万缘空寂”。所谓“念不起是戒门,念不起是定门,念不起是慧门。”《持世经》卷四说:“有所念处,皆是邪念,何以故?一切念是邪念,若于处所念生,皆是邪念,无忆无念是名正念。何以故?一切念从虚妄因缘起,是故有生念处,皆为邪念。若于处所无生无灭,是名正念。”
这三句语有佛教经论的出处。
无相禅师曾说:“我此三句语是达摩祖师奉传教法。”的确,通过对无相禅师之前的经论检索,这三句语都是有根据的。无论是无相的“忘”三句,还是无住改成的“妄”三句,在字面上,自然分成“无”字语“无忆、无念”和“莫”字句“莫忘”两部分。 “莫”字语更多的是禅师对弟子的告诫,是对前两句的强调。“无”字语,即在无相禅师之前翻译的佛教经论中是有出处的,在《佛说文殊尸利行经》卷一、《佛藏经》卷一、《持世经》卷四、《大智度论》卷六十五、《十住毗婆沙论》卷七等等都有“无忆、无念”的语句,如《大智度论》卷六载:“一切法毕竟空故,无忆、无念相,无忆、无念相故,名无念波罗蜜。”
摘自《大慈》2013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