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清净梵行具足胜
 
{返回 静思晨语·证严上人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621

清净梵行具足胜    

  ⊙佛既成就,巧法逗机,随顺众生欲,乐施言教,化度众生,说法无量。

  佛陀成佛之后,就是一直心怀着慈悲,希望人人也能和佛一样,能觉悟宇宙万物真理道法。但是难啊!要怎么办呢?只好就是巧法逗机,用善巧方便法来逗众生的根机。

  众生欲无量,所以佛陀就要随顺众生欲,用着那一分欢喜,没有厌烦,这样来乐施。我们芸芸众生,在人世间社会还是人我是非,那个思想观念突不破,无法突破心灵的无明见解,但是佛陀还是要很有耐心,将我们当成初生婴儿,如幼稚园老师这样来教育。所以佛陀的慈悲心怀,我们要用很感恩、回报的心。我们要如何感恩,如何回报呢?我们要多用心啊!只要反观自性,找出自己那一分如初生幼儿的单纯。

  前面我们已经说过了,[佛力无所畏,解脱诸三昧,及佛诸余法],但是众生[无能测量者]。

  ⊙[佛力无所畏,解脱诸三昧,及佛诸余法,无能测量者。]《法华经方便品第二》

  还没有能力测量佛陀内心的法,那个无量、广大、深奥,一乘的道理。真的很困难。

  所以现在佛陀就是让大家更加了解,[本从无数佛,具足行诸道,甚深微妙法,难见难可了,于无量亿劫,行此诸道已]。

  ⊙[本从无数佛,具足行诸道,甚深微妙法,难见难可了,于无量亿劫,行此诸道已。]《法华经方便品第二》

  因为佛陀这些法广大深远,都是来自于过去百千万亿诸佛所,非常殷勤、精进所学来的道法。所以过去诸佛诸余法,要知道,为什么众生还无法测量那个善巧方便其中真实的妙理?为什么没办法?因为佛的智慧广大深远,就是[本从无数佛]。佛陀的这么宽阔、深奥的道理,是从过去的无数佛中,他已经精进这样修行,已经是[具足行诸道]。

  无始以来,一直一直百千万亿诸佛所,所随从每一尊佛的道法,他都是具足行、具足修。所以这种[具足行诸道,甚深微妙法],里面很深、很深、微妙的道理,一般的凡夫就是心灵上还有无明遮盖,所以[难见难可了]。

  我们再回过头来看这句[具足行诸道]。[具足行],那就是有四件具足。诸佛如来修行当中不能离开这四件具足的方向。

  ⊙〈具足行〉有四:于行、命、戒、见四者无不具足,非诸声闻、缘觉所及,是名具足胜。

  这四件就是行、命、戒、见;就是[行具足、命具足、戒具足、见具足],这无不都是要有很圆满的具足。这种能圆满,不是声闻、缘觉有办法了解,也有办法圆满的,难啊!为什么难呢?为何他做不到,无法具足呢?我们就来看,下面四件要具足的。

  ⊙行者,即六度梵行。命者,清净正命也。戒者,大小戒品也。见者,清净正见也。

  第一、行的圆满。佛陀教我们自度、要度人。所以佛的教法,我们要身体力行,除了自己很用心修行以外,我们要兼利他人。兼利他人就是要用六度法: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这六种是行菩萨道行者不能缺少的。但是声闻、缘觉,这六度行他就做不到了。

  因为听佛的教法,无法很透彻了解,所以他做不到。声闻、缘觉,他感觉到人生无常,他会把握时间,要自利,能自了脱。他没有时间可以再投入人群中去,因此[行]不具足。

  我们在六度中还需要再多一个[梵行]。[梵]就是清净。社会很多爱心人愿意付出,但是,这个爱就是有所染着——我要当好人,我要让大家看好我。[我是好人],这种就是还有自我的污染。行菩萨道就是要付出无所求,同时要感恩。苦难的众生就是我们的道场,我们能看到苦难,见苦才能产生我们的慈悲。

  我们不要被这种有所求而障碍了梵行。我们的心要时时很清净,无染着,要提升智慧,了解因缘果报观,就不会想要求:[我做怎么样,就要有很多天龙八部来护持我。]要如何护持呢?最好我们要好好提高警觉,好好守护我们的心不要散掉。无论我们如何精进,有很多难关,重重的难关步步通过,只要我们坚定道心,自然难关随着时间还是通过了。

  所以,梵行就是清净,无论什么样的境界现前,赶紧用法水来洗涤内心的起心动念。所以在六度里,我们必定要有梵行,清净的行。凡事不必计较,凡事不必追求,只要守在我们的本分就对了。

  接下来就是[命具足]。[命具足]就是清净正命,就是梵行的意思。我们既然来到人间,难得这个身体,这个生命就是我们的载道器,人间是我们的大道场,我们在人间的大道场,利用我们这个身命来修行。所以,不离梵行,我们的生命要保持得很清净,在人群中不要受到污染,我们要做人群中的贵人,这就是尊重自己,这叫做清净正命。

  再来说,[戒具足行]。戒就是大、小戒,无论是什么戒,我们一定要心坚定。小小的戒,我们都不能犯。你们去戒场受过具足戒,什么东西不该取的,我们连一点点很轻的物,一张纸,超过一个钱的价值,我们都不能没说一声就默默地拿去用。这么微小的戒,我们都要将我们的心顾好。这一点点,算是贪吗?对啊!别人若不知道,你用了,这就是贪非分之物。

  所以这个戒,甚至很微细的起心动念,我们都不能犯,所以叫做[戒具足]。就是大、小戒行,我们都要很清净,这也叫做梵行。

  见,[见具足],那就是清净正见。这清净正见,就是没有染污,要有很正确的见解。这就是佛陀从无始以来,他所奉事诸佛。事一佛、千万亿佛,所说的[事]就是跟随,随着佛所修行、所教法,我们要恭敬、尊重,这叫做事,奉事诸佛。

  随着佛的教法来修行,我们对佛陀的知见要很清楚,所以知见要正确。佛的知见很深远,我们既然学佛,还是一样要用很正确的知见,来面对人世间诸事物理,必定要正,清净正见。这是佛陀的教法。比如佛陀对出家的弟子,时时都在施教。

  有一回,佛陀在王舍城迦兰陀竹园,他看到一位才初出家的弟子,出家之后那种的发心,他在大众中赞叹这位初出家的比丘,就说:大家看,这位初出家的比丘,出家之后他很殷勤、很精进,都是在修善行。无论是待人接物、礼仪等等,都是如规如法。

  他修这种善行,就像初月(上弦月)开始要出来,就是这个月眉。他不断这样精进,一天、一天,就像月亮从月眉开始,慢慢随着日子,月就一直圆起来,所以渐渐增长他清净的道行。他清净的道行,善持威仪,在僧团中就是很守规矩,若是在人群中,他是柔和恭顺。

  这位新出家的比丘,他就是善调,自己调伏自己的身与心。好像一位明眼人,眼睛很清明的人,走路时很小心,不会陷入在深坑的井中,也不会在悬崖上,危险的地方走。所以,他懂得选择很康庄稳定的道路走。

  说到这里,他回转一个话题,就说:看,迦叶尊者,迦叶虽然在僧团中为上座,他的行仪也是这样,同样保持着如月初生,这样善顺在修行,在僧团中的威仪,在人群中柔和善顺。他懂得选择真正康庄平坦的道路走,他不会去走那种危险、会损失道念的道路。这就是修行者的本分事。

  看,佛陀的慈悲,从一位初出家者的心态,来比较一位是僧众中的上座者,同样修行的道心,就如月初生一样。这我们就要知道,佛陀的教育,希望人人这一念道心要时时[出家如初,成佛有余]。

  所以佛陀成佛,成就之后,他就要用善巧逗机,巧法来逗机,也要随众生的欲而施教。众生怎么这么多欲呢?我们如果像婴儿初生,不知有多好。我们若像发心的初月那样,随着日子让月不断圆起来,我们的修行若能这样,不知有多好。这就是佛陀希望我们修行要时时如初月一样,要不断稳稳定定的道行这样走。所以佛陀还是要很用心说法,度众生就要说无量法。

  所以,我们要时时用心[具足行诸道],因为佛是过去跟随了很多佛,所有的道法集在一起,所以要向大家说的法,他已经先具足了六度、四大具足,我们都应该要学。因为甚深微妙法是难见难可了,这全都是用很长久的时间这样走过来,所以要说的这些法,我们要人人用心体解佛道。大家要多用心。


{返回 静思晨语·证严上人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佛力无所畏
下一篇:信力坚固达诸法
 静思清澄妙莲华
 八识转染成净
 善法为涅槃因
 莫自心起障碍
 信力坚固机契实相
 二乘启知求解
 三迦叶尊者
 造像引生敬信
 行众善业 见无数佛
 稽首精进持净戒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文殊问经字母品第十四[栏目:所依经典·显]
 宗镜录略讲下册 (第二十三章)[栏目:南怀瑾居士]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三十集[栏目:净土大经解演义·净空法师]
 Doing It Just Right is the Middle Way[栏目:Ven. Master Hsuan Hua]
 梁智者惠约法师[栏目:菩萨应化篇]
 楞严大定 The Great Shurangama Samadhi[栏目:宣化老和尚开示 Venerable Master Hsuan Hua's Talks]
 大乘阿毗达磨集论(无著菩萨著 广超法师重新编排)[栏目:广超法师]
 修行的目标与道路[栏目:仁焕法师]
 家庭和谐在自心[栏目:觉真法师]
 金光明最胜王经 解题[栏目:佛书解题]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