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圣者言教 第六课(十九)见解不迷惑
 
{返回 圣者言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636

圣者言教 第六课(十九)见解不迷惑

  【依显宗而言,二谛于胜义中无有差别,世俗中则有差别。密乘之二谛不仅于胜义中,即使世俗亦无差别。】

  依显宗的见解而言,二谛在胜义中本来一如,但在世俗谛则有清净和不清净的差别。根据密乘的见解,二谛于胜义和世俗中均无差别。也就是说,在真正世俗谛中,即便眼前所呈现的一切景象均为世俗,但由于执受本体的缘故,世俗谛与胜义谛本来一如。

  但此处还要记住一点,虽然密宗讲解二谛平等一如,但是现前我们作为次第根机,想要当下成办这样的见解是不现实的,因此在实际修学过程中,首先要将净观作为重点。一切修法的目的都是为了消尽贪嗔痴烦恼,但初次修法无法成办这样的见解,因此必须通过观一切本来清净来止息自己的贪嗔痴一切烦恼。虽然一开始的净观只是一种思维造作,还不能完全超越思维范畴,但若能时时如是造行,最终会趋向于清净的结果。甚至我们能否清净守持共道密乘十四条根本誓言的前三条,也完全取决于能否净观之上,因此净观非常重要。

  虽然单就密宗的角度来说,往昔我们也讲过一些断除烦恼、转变烦恼的方便,但密法主要讲解运用烦恼。运用烦恼必须要依净观。试想,若把自己生起贪嗔痴烦恼的对境观想为诸佛菩萨,内心还会生起贪嗔痴烦恼吗?自然就不会了。所以净观很重要。

  例如我们初次进入佛门期间,由于不懂诽谤金刚上师的过失,因此无意中可能造下过一些这样的罪业,现在懂得这些过失以后,就要及时忏悔往昔所造的一切罪业。不仅每天至少念诵二十一遍百字明和一百零八遍金刚萨埵心咒,还要懂得时时净观,如是行持,才能更好地守持密乘誓言。每一个修行者都应该这样做。仅仅懂得理论,却没在现实生活中运用,就如同口渴时知道喝淡水可以解渴,却不去喝水一般,是无法得到真实受用的。

  【因现证清净平等轮涅无别,即见解不愚昧。】

  由于密法当下已经执受轮涅无二之见解,因此妙力起现一切之相即便有多大的迁变,均变成本体之庄严和游舞,这时候已经达到体用一如,所以称为见解不愚昧。我们现前在实修过程中,也应该尽量往这方面发展。

  如同《自现续》当中所言,不要执著自己的心,若自心散乱,很难赤裸心性。因此在平常的修行过程中,应尽可能把心安住在平静状态之中。虽然此处如是传讲,但作为次第根机,若没有圆满次第修行之方便,仅凭言辞树立这样的见解,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故欲速证见解,疾净一切业及烦恼之障,应入密乘之门。】

  为了达到这样的见解,快速消尽自己的烦恼业障,应该进入密乘。例如萨迦班智达在《大修行者涅莫之问答录》中曾经说过,从法的角度来说,唯密乘最为殊胜。所以当自己具备条件、对密法生起信心的时候,密法之外没有更殊胜之教言。


{返回 圣者言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圣者言教 第六课(十八)修学密法不可忽视修行方便
下一篇:圣者言教 第六课(二十)略说灌顶
 圣者言教 第二十五课(五)第六识耽著之境界
 圣者言教 第四课(二十一)愿菩提心的两个学处
 圣者言教 第二十二课(十一)如理修法必将成办解脱
 圣者言教 第九课(十五)反观善行是否具足六度波罗蜜
 圣者言教 第二十九课(六)观修不倦生死、怨亲不定而生厌离心
 圣者言教 第十五课(二)初行者的修行要点
 圣者言教 第十课(一)珍惜暇满人身精进修法
 圣者言教 第三课(二)追求解脱必须断绝追求人天福报之心
 圣者言教 第二十八课(一)人身难得与寿命无常
 圣者言教 第二十二课(十六)如理如法依止善知识非常重要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往生论注讲记(二十二)[栏目:益西彭措堪布]
 人间佛教的经证 修行之道[栏目:人间佛教的经证]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