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佛七讲话 第八集 第一期 第二天 悲智双运成就佛道
 
{返回 智谕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853

佛七讲话 第八集 八十一年第一期 第二天 悲智双运成就佛道

成就无上佛道,统通以人为本。因为声闻乘,是人成功的;缘觉乘,也是人成 功的;菩萨乘,也是人成功的;诸佛世尊,也是人成功的。如果坏了根本,就没成 功的希望了。

人,是世间法。在世间法有一句话,要作好人,要有八德。八德,就是忠孝仁 爱信义和平。在世间法,八德以忠孝为根本,仁爱信义和平围绕着忠孝。佛法也是 一样,所谓「佛法不离世间觉」,所以不能和世间法两样。不过,要以佛法觉悟世 间,所以佛法中说的忠孝,有其不同意义。

世间法是忠于君,孝于父母,范围太狭隘。佛法是忠于无上菩提,孝于一切众 生。忠于无上菩提,上求佛道;孝于一切众生,下化众生。上求佛道,在佛法当中 ,称为智慧门;下化一切众生,佛法称为福德门。一旦智慧福德具足,称为福慧两 足尊。到那时候,就完成佛道了。

智慧门,不变;福德门,随缘。好比天上有一个月亮,那是智慧门,是法身。 一月印千江,千江有水千江月,是报化二身。因为这种原因,说「万修万人去」。 纵然十方世界一切众生齐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皆可迎接。就好比说一个月亮,地 上只要有水,就有月。像地上下雨,不仔细看,要仔细看的话,一个雨点里头都有 月。所以一切众生念佛,皆起感应。

上求佛道,下化众生,那是菩萨行。所谓菩萨,登地一直到等觉,都是菩萨。 菩萨救度众生,宣扬佛法,称为悲智双运。悲是慈悲,就是福德门;智是智慧,就 是智慧门。

怎样才能悲智双运呢?所谓悲智双运,是智慧福德互为前导。就是说,以智导 悲,以悲导智。菩萨以智导悲,悲心太重,虽然度尽一切无量无数无边众生,而无 一众生得度者;以悲导智,以慈悲心导智慧,虽然明知无佛无众生,可是,建水月 道场,兴如幻佛事,度众生。以智导悲,虽然千江有水千江月,可是天上只一月; 以悲导智,虽然是一个月亮,可是一月印千江。这是菩萨行。

又有不同的名称,可以悲智都称为智。智慧是实智,慈悲是权智。所谓「如来 权智不思议,普度十方无所依。」

在凡夫,虽然办到的很低,道理也是一样。凡夫要修智慧门,有方便;修福德 门,也有方便。修智慧门,就是诸恶不作;修福德门,就是众善奉行。这个大家都 可容易听懂,回家以后记住:诸恶不作,众善奉行。

根据经上还有个说法,那就比较深了。凡夫修智慧门,应该修法忍;修福德门 ,应该修众生忍。大智度论讲过,修法忍,可成就无上智慧;修众生忍,可成就无 上福德。这是凡夫修行的路线。成就佛道固然很高,起步不过在此。所谓「千里之 行,始于足下。」

今天讲得不太深,希望大家能听懂。其实讲起来,大乘起信论也讲过。就是起 信论讲的,一心分二门,真如门、生灭门。就是福慧二门。慧之一门,不生不灭, 可以出世间;福之一门,有生灭相。我们学佛,要以佛法化世间。如果佛法不能化 世间,就没有用了。我们的目的,是把世间法变为佛法,贪瞋痴变为戒定慧。

讲到这里,就知道了,怎么把世间法化为佛法呢?大家记住:有贪瞋痴是世间 法;遵戒定慧,是出世间法。

我刚才和大家讲,无上觉要以人为本。人为本,就是戒。戒之一项,可使你不 堕三途;第二步是定,定可以使你不堕欲界;第三步是慧,慧使你出三界。既然是 以人为本,所以戒是三乘之基,五乘普遵。

我今天讲的,大家听明白了,小心遵守。念佛法门,当然也是这样。

好了,我没多力气,讲到这里为止。

现在开始念佛。


{返回 智谕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佛七讲话 第八集 第一期 第三天 信以启愿行以成愿
下一篇:佛七讲话 第八集 第一期 第一天 谁守规矩谁得自在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述要
 性缘问题之申论 一、作法与无作法
 佛七讲话 第八集 第二期 第二天 具四净信证位不退
 夏雨清凉解要 十三
 佛七讲话 第八集 第四期 第七天 欣往西方厌离娑婆
 般若义理的探究 分别解说 一谛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拾遗卷第六
 缘起法泛谈 愿结般若缘
 维摩诘所说经句解卷中
 佛七讲话 第六集 第二期 第三天 知足常乐不造恶业如子忆母至诚忏悔..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印度中期中观思想家的佛身──以月称和清辨为中心(释见弘)[栏目:中观宗文集]
 对准焦距[栏目:福报哪里来·迷悟之间 ]
 做人的佛法 目录[栏目:做人的佛法]
 般若摄颂释 第一课[栏目:般若摄颂释]
 圣者言教 第二十一课(七)修行上师瑜伽时常见的两种过失[栏目:圣者言教]
 如何化解冤亲债主怨结[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五]
 佛学入门简要 初级课题 (二十三) 四圣谛[栏目:佛学入门简要]
 如何供养阿弥陀佛[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五]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四十一 (2)[栏目:瑜伽师地论讲记·妙境长老]
 “禅”在现实生活中的意蕴[栏目:理净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