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观智进程 内观方法简介
 
{返回 观智进程·马哈希尊者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435

内观方法简介

  有两种类型的禅修:止禅(舍摩他SAMATHA)和观禅(威巴萨那VIPASSANA)。如果一位修行这两种方法的禅修者,先修止禅,在证得近行定或安止定之后,观察五取蕴,这样的禅修者叫做“止乘行者”。

  关于止乘行者获得观智的方法,《破除疑障》在注释《中部》的《法嗣经》时说:“这里,一个人首先生起近行定或安止定,这是止。然后,他观察定和与定相关的心理状态,看到它们的无常等;这是观。”在《清净道论》中也说:“除了非想非非想处之外,止乘行者应首先从任何一个色界禅定或无色界禅定出定,然后,他应辨识寻等禅支的特性、作用等,以及与这些禅支相关的心所(清净道论,XVIII,3)。

  但是,如果禅修者没有生起近行定或安止定,从一开始就观察五取蕴,这样的禅修者叫“纯观行者”,他以纯粹的内观作为他的工具。”关于他证得观智的方法,在《法嗣经》的同一个注释中说道:“还有另外一种人,即使他没有生起前面所述的止,也直接观察五取蕴,看到它们的无常等”。在《清净道论》中也说:“以纯观作为工具的行者…观察四大”。

  在《因缘品相应》里的《梵志须深经》中,佛陀说:“首先生起了解现象的实际发生的智慧(如实知智),然后生起领悟涅槃的智慧(涅槃智)”。

  当戒清净之后,选择纯观作为其工具的禅修者应努力观察身心(名色)。在观察时,他应观察五取蕴,即在他自己生命延续中(在他自己的六根门处)变得明显的身心过程,透视它们的真实本质。

  实际上,必须通过观察在六根门变得明显的身心过程、透视它们的自性和共性来修行内观。但是,刚开始时,要紧跟并清楚地观察不断地在六根门出现的所有的身心过程比较困难。因此,初学者应首先观察能通过身门觉知到的非常清晰的触的过程,因为《清净道论》中说:在内观禅修中,禅修者应观察最明显的目标。当静坐时,产生两种身体的触觉过程,一是通过坐姿产生的,一是通过身根产生的,应按既定的顺序观察这些触受的过程为“坐、触”等。而且,静坐时在腹部位置,禅修者能连续地觉知缘于呼吸的身体运动(即风大或振动元素)而产生的触觉过程,即腹部的上(膨胀)和下(收缩),也应观它为“上、下”等。当禅修者观察连续撞击腹内身根门的运动元素风大时,他清楚地看到风大的僵硬、振动以及推拉的性质。这里,僵硬的性质显示了风大支撑的特性;振动的性质显示了风大移动的基本作用;以及推拉的性质显示了风大推动的呈现方式。

  于是,禅修者通过观察腹部上下移动的有触觉的身体过程,知道了运动元素风大的自性,完成对身体过程(色)的观察。之后,当他完成对心(名)的观察和对身心(名色)的观察之后,他也会知道相关过程的共性—它们的无常、苦和无我。

  但是,当他在观察腹部的上下和其他的触觉过程时,会出现欲望等妄想、乐受等感受,或调整身体某个部位的动作。此时,也必须观察这些(身心的)活动。在观察这些活动之后,他应继续观察腹部上下的触觉过程,腹部上下是禅修中基本的观察目标。

  以上是内观禅修方法的概述。由于这是一篇通过清净的层次来论述观智进程的简要论文,因此,这里没有详细说明内观禅修的方法。


{返回 观智进程·马哈希尊者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观智进程 II、心清净
下一篇:观智进程 I、戒清净
 观智进程 VI、行道智见清净 10、重新观察智
 观智进程 I、戒清净
 观智进程 VI、行道智见清净 7、忧患智
 观智进程 II、心清净
 观智进程 VI、行道智见清净 12、至脱出智
 观智进程 结论
 观智进程 VI、行道智见清净 11、行舍智
 观智进程 VI、行道智见清净 14、种姓智
 观智进程 VII、智见清净 17、省察智
 马哈希尊者简介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得奖[栏目:度一切苦厄·迷悟之间]
 无我的智慧 第十七章 行动和意愿[栏目:吉噶康楚仁波切]
 密宗的 “续”是什么意思?父续、母续又是什么意思?[栏目:达真堪布·学修问答]
 修心要「诚正信实」修身要「慈悲喜舍」[栏目:静思法语·释证严]
 辩证看“无暇”[栏目:菩提道次第修学札记]
 “无尽意菩萨”名字的含义-爱河无底浪滔滔(宣化上人)[栏目:戒邪淫文集]
 2011年2月19日齐齐哈尔市开示[栏目:慈成加参仁波切]
 无论是虚是实,始终不执不取[栏目:慈成加参仁波切]
 走近佛教 第五章 佛法概要[栏目:佛恩居士]
 金刚乘的外相与内在意义[栏目:宗萨钦哲仁波切]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