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观智进程 VI、行道智见清净 11、行舍智
 
{返回 观智进程·马哈希尊者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311

  11、行舍智

  当这个重新观察智成熟时,生起一种智慧,看见身心过程非常自然地相续不断,好像它自己在运行。这个智慧叫“行舍智”。

  现在,观察时不需要再努力让诸行呈现于心中或去了解它们。在每次观察之后,即将被观察的目标将自己出现,观智也自己观察并了解这个目标。好像禅修者不用再费任何力气。之前,由于看到诸行的灭去,相继生起可怖、觉知忧患、厌离、想解脱的欲望以及对所获得的观智不满意等心理状态。但是现在,这些心理状态不再生起,尽管在当下他也密切地觉察到诸行的消失,它们更加迅速地灭去。尽管身体中有苦受生起,但没有心理扰动(困扰)生起,他能坚强地忍受痛。但是,一般上在此阶段,痛完全消失,即根本没有痛生起。即使禅修者想一些可怕或伤心的事情,如感到恐惧或伤心,也没有心理扰动生起。这是在“行舍”阶段的第一阶段“舍离恐惧”。

  在前面的阶段,当证得生灭智时,由于观智清晰,生起很强的喜。但现在,这种喜也不生起,属于“行舍”的心显得极其安详和异常清晰。尽管他看到了能产生快乐的合意目标,或尽管他想到各种高兴的事情,但也没有很强的喜的感受生起。这是在“行舍”阶段的 “舍离喜”。

  对进入他六根门范围内的任何目标,不管是合意的或不合意的,他既没有欲望也没有厌恶,他平等地观察它们,他了解它们(即,这是纯粹的了解)。这是在“行舍”阶段的“平等见”。

  关于刚才所述的这三个品质,《清净道论》中说:“在舍离恐惧和喜之后,他对所有的行都是公平、中立的” (《清净道论》XXI,62 )。

  如果他继续观察,并如此思维:“现在我将重新精进地观察”,那么不久,观察会有效地运作,就好像自己运行一样。从现在开始,禅修者无需再刻意付出努力。尽管他没有刻意付出努力,他的观察持续、稳定,能持续相当长时间;甚至持续两三个小时没有中断。这是行舍的“持久(修行)状态”。关于此状态,《无碍解道》中说:“‘长时间持续的智慧’就是出现于行舍状态的智慧。” 《清净道论》的《大疏钞》解释如下:“此状态是连续运行的智慧。”

  现在,当观察自动运行时,即使让心朝向各种目标,心一般拒绝去向那些目标;即使心去向这些目标,它也不会在那停留很长时间,而是很快回到平时观察的目标,继续连续地观察。就这点说:“他退缩、退却、撤退;他不向前去向这些目标。”


{返回 观智进程·马哈希尊者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观智进程 VI、行道智见清净 12、至脱出智
下一篇:观智进程 VI、行道智见清净 10、重新观察智
 观智进程 VII、智见清净 15、道智
 观智进程 结论
 马哈希尊者简介
 观智进程 VI、行道智见清净 7、忧患智
 观智进程 IV、度疑清净 2、因果辨别智
 观智进程 内观方法简介
 观智进程 VI、行道智见清净 5、坏灭智
 观智进程 6、怖畏智
 观智进程 VI、行道智见清净 14、种姓智
 观智进程 VII、智见清净 16、果智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例如烧柴、煮饭,都可以长智慧、可以成佛。请问我们还有读佛经的必要吗?[栏目:空海(惟传)法师·答疑录]
 《百法明门论》释[栏目:隆莲法师]
 一世敦珠法王自传(索达吉堪布 译)[栏目:圣者传记]
 《唯识三十颂》浅释[栏目:张秉全居士]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三二二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十四集]
 佛现大身 达一小时[栏目:释门法戒录]
 如果寺院住持或当家师反对密法,发现我们供养密宗上师或本尊像,是否会带来负面影响?[栏目: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佛学入门简要 初级课题 (二十三) 四圣谛[栏目:佛学入门简要]
 请问该如何学习,才会对佛法、佛教有个完整的了解?收益更大?[栏目: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李阿大的信愿行[栏目:本性法师·禅思录]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