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观智进程 VI、行道智见清净 12、至脱出智
 
{返回 观智进程·马哈希尊者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753

12、至脱出智

  因此,通过被赋予许多功德、恩惠和力量的行舍智,他客观地观察诸行。当此观智成熟,变得锐利、强壮、清晰时,在此智达到顶点时,只是通过看见诸行的灭去,它明白任何行都是无常、苦或无我的。现在,此智对三共性的完全理解更加清晰,观察三共性中任一个的观察的心自动快速、接连地呈现两次或三次或更多次。这叫“至脱出智”。

  于是,紧接着属于至脱出智的系列的观察之心的最后一个心,禅修者的心立即跃入涅槃,即诸行的寂灭,并以涅槃为目标。于是,他看到诸行的寂灭(平息)。

  在大师的许多经文中曾经提到过这种实现涅槃的方式,例如:“真理之见生起:不管什么,只要具有生起的性质,必将灭去。”这里,“必将灭去”指实现诸行的寂止这个方面,行具有生起的性质。

  在《弥兰王问经》里也这样说:“在继续观察的同时,他的心超越了现象的连续发生(有为法),落在了无发生(无为法)上。以正确方式修行的禅修者,已经落在无为法上,噢大王,就是说这个人已经体悟了涅槃。”

  这句话的意思是:想实现涅槃的禅修者,通过修行观察,应重复地观察在任一根门出现的每个身心过程。当观察这些身心过程时,称为“作意”的观察的心在每个刹那落在称为“有为法”的(缘起的)身心诸行上,直到随顺智,因为诸行像河水一样,不中断地、一遍又一遍地发生。但是,在最后阶段,心没有落在 “有为法”上,而是超越了有为法,落在了“无为法”上,无为法与称为“有为法”的身心诸行完全相反。换句话说,观察的心到达了无为法,即它到达了寂灭,仿佛“落”在寂灭上,寂灭是诸行(缘起现象)的寂静。当禅修者之前已经通过生灭智和其他的观智(或通过戒清净、心清净、见清净等)正确地修行、没有偏离、已经以这种方式到达无为法(心落在无为法上)时,可以说他已经“体证涅槃”。他被称为将涅槃变成直接体验并已实际看到了涅槃的人。


{返回 观智进程·马哈希尊者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观智进程 VI、行道智见清净 13、随顺智
下一篇:观智进程 VI、行道智见清净 11、行舍智
 马哈希尊者简介
 观智进程 I、戒清净
 观智进程 IV、度疑清净 3、领会智
 观智进程 序言
 观智进程 VI、行道智见清净 8、厌离智
 观智进程 VII、智见清净 17、省察智
 观智进程 目录 英译序
 观智进程 II、心清净
 观智进程 VII、智见清净 16、果智
 观智进程 VI、行道智见清净 10、重新观察智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石家庄位同庙助念开示[栏目:妙量法师]
 十地经论 源流[栏目:十地经论·白话文]
 名人面对面:释永信方丈谈少林[栏目:永信法师]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五一六集[栏目:净土大经解演义·净空法师]
 追随平凡[栏目:延参法师文集]
 关于创办夏令营[栏目:仁焕法师]
 放下的智慧[栏目:慧语禅心]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九六二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十集]
 相应83经 阿难经[栏目:相应部 22.蕴相应]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二(五八六)[栏目:杂阿含经]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