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圣者言教 第四课(二十)修法应树立真实之发心
 
{返回 圣者言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873

圣者言教 第四课(二十)修法应树立真实之发心

【如《致弟子书》云:“诸亲趣入生死海,现如沉没大水中,弃而不顾他苦难,自脱羞愧何过此。”】

若见众生遭受各种苦难却袖手旁观,只顾自己一心寻求涅槃快乐,这是世上最可耻的行为。因此无论修学什么法门,都应将上士道发心立为根本,内心时时想到为天下所有一切父母离苦得乐,这一点非常重要。

无论是遵循哪一种密宗传承修学方式,修行者都必须做到行为符合小乘教法,思想符合大乘教法,见解契合密宗。因此,在平常的行为中,即便恶业再微小,都要尽可能断除;即便善法再微弱,也要精勤行持。无论行持什么善法,内心都要时时忆念到,所行一切善法皆为三界六趣一切众生离苦得乐。当然,依据密乘见解,在护持本体之时,妄念越粗大更成为解脱自性之功能。因为在护持本体时,妙力起现一切之相均为本体之庄严和游舞,这是真正的密宗见解。我们的日常修行应尽力往这方面发展。

【正如此理所说,应以方便调整一切错谬之发心,生起净信及利他之心,即为十分重要。】

何谓“以方便调整一切错谬之发心”?就是一旦发现自己在修行之前的发心是无记之发心,要及时将其转为善念发心;若是恶念发心,则应断除而努力生起善念发心。

至于善念发心中的下士道发心、中士道发心和上士道发心的差异,相信大家都已经了解了,在此基础上,应努力树立上士道之发心。当然,上士道之发心还可分为三种心力。完全不顾自己,一心为天下所有一切众生离苦得乐,是上士道发心之上等心力,为牧童之发心。为自己及众生都能平等获得佛的果位而行持善法,是上士道发心之中等心力,为舟子之发心。想到仅凭自己现前的力量,虽眼见众生遭受各种痛苦,却因能力有限而无法救度一切众生,就如同没有双臂的母亲看见自己的儿女被河水冲走而无法施手援救般,内心焦急而痛苦,故发愿自己先证悟佛果,具备度化众生的功德和能力后再度化一切众生离苦得乐,是上士道发心之下等心力,为国王之发心。

往昔智悲光尊者曾经说过,做不到的发心是无利益之发心。现前我们必然还是凡夫,前面上等心力与中等心力的发心虽然很好,但是很难做到,因此国王之发心是现前最适合我们根机的发心。也就是说,为了度化一切众生,发心精进修法获得解脱,当具备能力的时候,再去度化一切众生。

当我们知道发心的种种差别,以及如何树立真正的发心时,就要努力调整自己的发心。


{返回 圣者言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圣者言教 第四课(十九)行持孝道就是真正的修行
下一篇:圣者言教 第四课(二十一)愿菩提心的两个学处
 圣者言教 第十三课(五)行持正法才是真正的善
 圣者言教 第十四课(十九)清净正行禅定
 圣者言教 第十一课(七)初步修行必须依靠改造意念之正念
 圣者言教 第二十一课(八)五他圆满之导师圆满、正法圆满
 圣者言教 第十四课(二十二)回向的方式与内容
 圣者言教 第八课(十五)彼此产生矛盾的根源
 圣者言教 第十课(十三)修法不能轻视方便
 圣者言教 第二课(十)莫为自己寻找懈怠修行的借口
 圣者言教 第十四课(一)修法需与根机相应
 圣者言教 第二十九课(九)什么是超度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二十四章 中国佛教的现象论 第三节 法相唯识宗的三自性说与三类境说[栏目: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三章 六妙门念佛法要 第一节 数息念佛门[栏目:六妙门修证全书]
 这三种心决定帮助我们往生[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六]
 本能是囚牢 The Instincts Are Prison[栏目:生命之囚 The Prison of Life]
 甘露除障获圆满[栏目:达真堪布·微教言·2014年]
 跪拜的利益(妙觉)[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历险思佛悲愿深(宋雨田)[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版权所有,翻印必究[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十一]
 十牛图简介[栏目:药师山·紫雲居士]
 字母咒和缘起咒有什么功德?[栏目:达真堪布·学修问答]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