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禅修开示 心念处 二、观察十六种心
 
{返回 禅修开示·性空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822

二、观察十六种心

  复次,诸比丘!比丘如何安住于心,随观心识?

  于此,诸比丘!比丘心贪欲时,了知:心贪欲;

  心无贪欲时,了知:心无贪欲。

  心瞋恨时,了知:心瞋恨;

  心无瞋恨时,了知:心无瞋恨。

  心愚痴时,了知:心愚痴;

  心无愚痴时,了知:心无愚痴。

  心收缩时,了知:心收缩;

  心涣散时,了知:心涣散。

  心广大时,了知:心广大;

  心不广大时,了知:心不广大。

  心有上时,了知:心有上;

  心无上时,了知:心无上。

  心专注时,了知:心专注;

  心不专注时,了知:心不专注。

  心解脱时,了知:心解脱;

  心未解脱时,了知:心未解脱。

  这里提到的八对十六种心都是世间心,因为无常、苦、无我本质的观照只是针对世间法而已,并不涉及出世间法。

  (一)贪欲心(sa-raga citta)无贪欲心(vita-raga citta)

  「贪」(raga),或说「贪欲」、「贪爱」、「渴爱」,是指对所缘的贪取爱着。此处「贪欲心」指与贪欲同时生起的八种欲界不善心1。依照南传佛教的说法,贪欲是一种心所,它与心同时生起、同时坏灭、取同样的目标、依靠同样的依处而生起。有八种心以贪为根而生起,称为贪根心(lobhamulacitta),依照是否与邪见相应、感受种类、有行或无行而分别2。

  什么是贪欲心?修行者应了解它的特性、作用。《清净道论》说明贪欲心有把持所缘的特相;黏着的作用,就像一片肉放在热锅上,会黏黏的。现起是让心黏在它的所缘,黏在里面的所缘、外面的所缘,黏在里面和外面的所缘。

  什么是无贪欲的心?是指贪欲暂时不生起的心里状态。离贪欲的心,就如水中的莲花,莲花在水中而不沾水。要分别很清楚什么是离贪欲心、不贪心?所有的善心都是不贪心。要检查自己的心,处于什么样的状态,有没有生起贪爱3。

  (二)瞋心(sa-dosa citta)无瞋心(vita-dosa citta)

  「瞋」(dosa),或说为瞋恚、瞋恨,是指对所缘憎恶、怨恨、恼怒、生气等。以「瞋」为根的心有二种,指以瞋为根而与忧受相伴生起的自动与被动的心4在《清净道论》说明,瞋心有激怒的特相;有怒涨全身的作用,就好像毒在我们的身体里要吐毒;好像敌人获得机会害我们;它的现起是它烧自己的心,如果心有瞋恨,那心烧自己,也烧别人;所以瞋心是最黑的心,最黑暗的心5。

  什么是无瞋心、不瞋的心?所有的善心都没有瞋恨,善心不可能和瞋恨相应。善心一定是无瞋心,它的特相是不反对,如随顺的亲友。因它是不反对,有调伏瞋害的作用,好像檀香粉或檀膏。印度夏天很热,会用檀香粉抹身,身体会有凉凉的感觉,此即离瞋心的作用。

  (三)痴心(sa-moha citta)无痴心(vita-moha citta)

  「痴」(moha)或作「愚痴」,与无明(avijja)是同义词。「愚痴心」分别而说有与疑相应,还是与掉举相应两种6;不分别说的是指所有的不善心。所有的不善心肯定都有愚痴。不善心不可能没有无明、没有愚痴。痴是一切不善心的根本,常与贪、瞋并称为三大根本烦恼。「痴」由外了解是不正当的行为;由内了解就是黑暗的心、不良的心。为什么?因所有发达的善心都有智慧。智能的功能就是照见境界,好像灯一样。

  愈发达的无痴的心是愈良的心、愈明亮的心;在止的过程、在观的过程,愈微细的心是愈良的心,也是愈明亮的心。

  (四)收缩心(sag-khitta citta)涣散心(vi-kkhitta citta)

  “sagkhitta”原意是「收缩」、「收起来」。什么是收缩起来的心,是有昏沈的心、不敏感的心。因有昏沈,心缩得愈来愈小,愈来愈不明显。好像乌龟把头缩进去,什么都不看,什么都不清楚,对任何事都提不起劲的心里状态。

  昏沈(thIna),要了解昏沈是心的不努力,缺乏精进;现起是心的消沈、心软弱无力。心的消沈就是心的不适业,不适合作什么作业。在所有「有行」的不善心中出现昏沈7 ;昏沈的现起是心不敏感、身体不敏感。因它不敏感,与其他的不善心所相应,什么不善法都可能作。一般人会认为昏沈是想睡觉,因心软弱无力,无法专注业处,便出现想睡觉的情况。

  “vikkhitta”译文是「涣散」,意思是心掉举没有定。依照南传佛教所有的不善心都有掉举,因心散乱。心有定才会有智慧,如果没有定,智慧就不会明显。

  昏沈的心、掉举的心二个是代表我们的无明。在昏沈的时候,心就收缩起来;在掉举的时候,心就散乱,没有一境性,没有定。修行者要知道什么时候他的心有昏沈,什么时候他的心有掉举,昏沈与掉举二个都是缘起法,都是连续不断变化的过程。

  (五)广大心(mahAggata citta)不广大心(a-mahAggata citta)

  「广大心」,广大殊胜的心,出世心当然是最广大的心,不过它不是包括在这里。在心念处,广大的心是色界的心、无色界的心;不广大的心是欲界的心。为什么心不广大?因太依靠欲界的了解、五欲的了解,有五盖的覆障,不能发展深度的智慧。色界、无色界心,离开五盖,具有定力,能发展深广的智慧,能降服烦恼,产生大果报及具有广大的认知范围,所以是广大的。

  (六)有上心(sa-uttara citta)无上心(an-uttara citta)

  「有上心」是欲界心,因为还没达到世间最高境界的心,还可以再提升的心。「无上心」是色界、无色界心。

  (七)专注心(samAhita citta)不专注心(a-samAhita citta)

  「专注心」指有近行定或是有安止定的心。不专注心就是没有近行定、没有安止定的心。在这种情况下,戏论很容易出现。

  (八)解脱心(vimutta citta)未解脱心(vimutta citta / a-vimutta citta)

  「解脱心」是指透过如理作意暂时解脱烦恼;或在安止定中降服烦恼而暂时解脱的心。「未解脱心」指没有上述两种暂时解脱的心。在世间道中,不能断除烦恼,得到解脱。只有出世间道能够透过正断断、安息断、出离断断除烦恼,而达到出世解脱。


{返回 禅修开示·性空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禅修开示 心念处 三、观心无常
下一篇:禅修开示 心念处 一、前言:心事难测
 禅修开示 身念处 七、总结
 禅修开示 受念处 四、思惟受为苦
 禅修开示 受念处 二、六种感受
 禅修开示 总释四念处 九、四念处共通的修习法
 禅修开示 身念处 五、四界分别观
 禅修开示 法念处 二、五取蕴
 禅修开示 总释四念处 七、四念处适合一切根性
 禅修开示 心念处 一、前言:心事难测
 禅修开示 身念处 三、正知
 禅修开示 受念处 一、比丘如何了知受?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发未剃完 已经坐化 (明 实相)[栏目:释门法戒录]
 浮云[栏目:延参法师文集]
 《中阿含》《说处经》[栏目:庄春江居士]
 佛教首先是宗教,应当服务于众生[栏目:道坚法师]
 追寻的启示[栏目:普寿寺僧众园地·修学体会]
 正传禅师[栏目:蔡日新居士]
 慈悲喜舍[栏目:佛教与拜拜·圣开法师]
 现证庄严论显明义疏清凉续记 第二讲[栏目:般若波罗密多教授现证庄严论显明义疏清凉记]
 八届:心道法师在开营式上的讲话(心道法师)[栏目:生活禅夏令营演讲集]
 近佛知见之法[栏目:静思晨语·证严上人]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