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宣隆大师传 17、回答唐达镇僧团领袖、最高大哲士唐达大师的提问
 
{返回 宣隆古创迦韦大师·宣隆大师传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363

宣隆大师传:17、回答唐达镇僧团领袖、最高大哲士唐达大师的提问

  在 1930 年 7 月 8 日,唐达大师(Taungthar Sayadaw U Aggavaṁsa),一位受人尊敬、住在唐达森林区寺院内、并获得最高大哲士(Agga-mahā-paṇṭita)(1)头衔的大师会见迦韦大师。一番互相客套过后,唐达大师怀着如何令佛法(Sāsana)得到发展与弘扬之心,向迦韦大师问了一些有关禅修的问题,以下是他们谈话内容的一个简要记录:

  〔问〕 迦韦师,你的心境快乐吗?

  〔答〕 非常好,大师。

  〔问〕 我听到有关你的事后,内心十分高兴,很想立即与你见面,现在有机会见到你真的很开心!

  〔答〕 我自从听过有关你的渊博学识后,也很想拜见大师,因此我现在见到大师也很开心。唐达大师请迦韦师描述他的内观禅修方法。迦韦大师在取得唐达大师的同意下,便像平常向弟子说法一样,把开始的禅修前准备,中间的如何修习,乃至最后证得道智的过程,都详细地给唐达大师说了。

  〔问〕 成就道智之后应如何继续下去?

  〔答〕 禅修者应从头开始,由再度获得三法印智(Sammassana Ñāṇa)开始。

  以下是唐达大师的评论及之后发生的事件

  (1)听完迦韦师讲述他的禅修方法后,唐达大师评说,这个禅修方法是最简单的方法。

  我们的禅修方法实在太过宽广,乃致收效不大。

  我们很满意迦韦师的方法,并对它非常有信心。

  (2)唐达大师表达了他的信心后,更明确地说:「我们一直在寻找最简单的禅修方法,现在我们找到了,它对我们有很大的益处,迦韦师令我们真的受益不少。」

  一番互相赞赏之后,唐达大师便陪伴迦韦大师到寺院的客舍居所,然后回到自己的地方。

  (3)在 1930 年 7 月 9 日早上七时,早餐之后,在唐达大师的住所内,迦韦师向大众再讲述他的内观禅修方法,唐达大师在听讲完毕后,又一次向迦韦师表达赞赏,更趁机让在座听众知道:法的修习,有必要跟随已掌握法的人学习。他引述《清净道论》(Visuddhi Magga)的内容,说学识渊博的小龙三藏长老(Tipiṭaka Cūḷanāga Thera)也要向大护法长老(Mahā-Dhammarakkhita Thera)学习禅修方法。现在迦韦师已证明他是一位禅修大师,他的方法非常宝贵,很值得我们去学习。唐达大师说完后,迦韦师便返回他的客舍居所。

  (4)那天午饭后,唐达大师为新进的比丘们举行授具足戒的仪式,完毕后,他请迦韦大师说法,迦韦大师答应了,并给他们说了*轮(Dhammacakrā),内容强调佛陀有关生死轮回的教理,它如何顺流地不断转动,以及如何才能断开它的连续性。在座的听众中有唐达镇的政府资助学校校长沙先生(U Sa)、一位资助僧团的善信,以及一班善男信女。

  (5)当迦韦大师向唐达大师鞠躬辞行,要回去他当时作客的沙仑寺(Zalun Monastery)时,唐达大师请迦韦大师为他写一份有关他的禅修方法的精简参考小册子,好让他日后可以依法修习。

  迦韦大师顺从了唐达大师的请求,把他的内观禅修方法精简地写了下来,并在 1930 年 7月 13 日星期日送到唐达大师那里。在他的信中,他说:生死轮回有两个进展方向,一个可令它不停地转动,另一个可令它断开和停止转动,禅修者应为后者努力奋进。

  (6)要令生死轮回断开和停止转动,禅修者要在根门上保持专注,我是指身根门,因为在眼耳鼻舌身等五个根门之中,身根门是最为适当的,它较容易为禅修者的直觉所清楚察觉,从而生起辨识名与色(身心)的内观智慧。

  (译者注:这是十六观智(2)中的第一阶智,即名色分别智。)

  (7)其他的根门,例如眼根门也是可以专注的,可是,对于直觉迟缓的禅修者来说,由于它较难捉摸、较难知道,因此辨识名色的内观智慧不容易生起;那就是身根门被推荐的原因。

  (8)身体对于接触是很敏感的,无论何时,只要身体接触到某物,触觉就会出现在敏锐的观察者之内;因此,禅修者必须非常警觉地马上觉知到那个接触,他必须时刻对接触保持着专注。

  (9)当身根门感受到触觉时 ── 即感官与感官对象接触(Touch)时,感觉(Sensation)便会生起,于此,禅修者必须在感觉出现时,不要让它引起渴爱(Craving)、执取(Clinging)与有(Bhava,Becoming)……等等。为了达此目的,必须运用警觉性的专注(Mindfulness)去令此过程终止于感觉,不再向前发展。

  在终止感觉向前发展至渴爱……等等的企图中,必须对下述的两种处理感觉的方式有所认识:

  (1) 以思维概念来处理感觉(Vedanā Saññā);

  (2) 以内观智慧来处理感觉(Vedanā Paññā);

  前者依靠世俗对六尘(色声香味触法等)的思维概念来感知事物。后者不依靠会误导的思维概念,而是如实地感知现实或如实地了解事物。 (例如:当脚痛时,如心想:

  「我的脚很痛。」那就属于(1);如内心只如实地觉知当下的感觉,不让任何思惟概念生起,那就属于(2)。)

  只有当禅修者能借着封锁、堵塞以思维概念来处理感觉(Vedanā Saññā),培育与促进以内观智慧来处理感觉(Vedanā Paññā) 才会出现生灭随观智,(Udayabbaya Ñāṇa)。随着心意与此内观智渐渐协调,心意才会越来越清纯。当修行者用此方法清净心意,以及在身根门上留意觉察触的修习已成为他的习惯(第二天性)时,他的专注力(念住力,Mindfulness)才会被建立起来。到了那个阶段,在意门转向心(Manodvārāvajjana)出现之后,行舍智(Saṅkhārupekkhā Ñāṇa)便会生起。

  行舍智所包含的遍作(Parikamma)、近行(Upacāra)与随顺(Anuloma)等三个心就会(进一步)消除烦恼或污染,紧随其后生起的种姓心(Gotrabhū)就会感知到涅槃,它(种姓心)会令禅修者的心指向涅槃;接着,紧随种姓心之后及依赖其生起的道智(Magga Ñāṇa)就会根除潜藏的烦恼或污染(Anusaya) (注:随着第一次出。现的道智而体证初果或入流果)


{返回 宣隆古创迦韦大师·宣隆大师传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宣隆大师传 18、宣隆古创寺(迦韦大师定居之处)的缘起
下一篇:宣隆大师传 16、回答四位大师的提问
 宣隆大师传 32、老妇被不孝子媳们遗弃(开示)
 宣隆大师传 45、两位比丘朋友的故事(开示)
 宣隆大师传 42、宣隆大师的圆寂(般涅槃)
 宣隆大师传 31、比丘尼圣弟子悦行(Paṭācārī)(开..
 宣隆大师传 6、沙弥时回答耶拉大师有关法的提问
 宣隆大师传 28、石差当塔的酒鬼(开示)
 宣隆大师传 26、迦韦大师与被誉为三果的杜维邦女士会面
 宣隆大师传 39、生死轮回的流转与它的止息(开示)
 宣隆大师传 46、宣隆大师有关内观禅的重要教导
 宣隆大师传 25、「四亡者」与「四活者」的意思(开示)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正直捨方便 但说无上道──西方寺启建《妙法莲华经》法会开坛洒净仪式[栏目:宽运法师]
 二十一世纪的人间佛教和佛教研究[栏目:杨曾文教授]
 平时的言行很重要[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小刺猬“了业”[栏目:法门寺佛学院·学僧园地]
 去“我”相修忍辱(宣化上人)[栏目:忍辱]
 六祖坛经 第二一集[栏目:六祖坛经讲记·中广电台]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显正觉功德 第二十五愿、说一切智愿[栏目:信愿法师]
 相应10经 重病经[栏目:相应部 52.阿那律相应]
 金刚精要引导文——初学悦耳·宝藏库之前行引导 第八讲[栏目:金刚精要引导文讲记]
 漫说《长阿含》(卷二十一)~A 九、世记经·二灾品[栏目:界定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