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大师的人间佛教思想与实践
余池明
人间佛教是太虚法师提出的关于佛法要关注人间社会现实问题,注重人乘佛法修行的概念,以后教界、学界不断探讨,并公认人间佛教并非新创,而是佛法本身的性质就是人间佛教。在这个概念的前提下,五乘佛法都是人间佛教,净土法门是人间佛教,印光大师的净土教义也是人间佛教。有大德法师指出:由于印光大师并没有使用人间佛教这个新名词,导致教界、学界对大师圆满的人间佛教思想很不了解。下面就初步介绍一下印光大师的一期教化中,关注现实人生和关注社会问题的人间佛教思想主要内容。
一、清末民初中国佛教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人间佛教概念的是针对中国佛教存在的问题提出来的,是对当时时代要求的回应。只有找准问题,才能对症下药。那么印光大师对中国佛教的问题和原因是怎么认识的呢?
印光大师在1912年分析认为,佛法式微不是从明末开始的,而是从乾隆皇帝之后开始的。“迨至高庙以后,哲人日希,愚夫日多。加以频经兵燹,则鄙败无赖之徒,多皆混入法门。自既不知佛法,何能教徒修行。从兹日趋日下,一代不如一代。致今僧虽不少,识字者十不得一。安望其宏扬大教,普利群生耶?由是高尚之士,除夙有大根者,但见其僧,而不知其道。厌而恶之,不入其中矣。”[1]。原因是雍正皇帝罢除试僧制度,永免度牒,“世祖遂仰遵佛制,大开方便。罢除试僧,令其随意出家。因传皇戒,制护戒牒,从兹永免度牒矣。佛法之衰,实基于此。在当时高人林立,似乎有益。”[2]
清末民初佛法衰败的表现有三点:
第一,从出家人来看,“识字者十不得一”,“只知着一件大领,即名为僧。僧之名义事业,多多了无所知。” [3]“今之为僧者,多皆鄙败无赖之徒。求其悠悠泛泛,持斋念佛者,尚不多得。况能荷家业而续慧命乎?……致今污滥已极,纵有知识欲一整顿,无从措手。可不哀哉。”[4]僧人素质的下降,导致正法不昌,并使民众看不起出家众。
第二,从一般群众来看,由于佛教衰落,不能给人们以有力化导,如盲无导,导致外道邪教盛行。“佛法至今,衰残实甚。茫茫众生,如盲无导。纵有一二知识为之开示,以业深障重故,正智不开,虽闻正法,不生信向。纵生信向,亦属浮泛,如醉如梦,了无定见。一遇邪魔外道,则如蝇逐臭,如蛾赴火。蚁聚乌合,动盈千万。”[5]
第三,从社会状况和文化来看,天下大乱,人心日坏,欧风东渐雪上加霜。印光大师比较古人和今人说:“古之圣贤,无不战战兢兢,以自操持,故其心不随富贵穷通所转。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今之人于日用云为,父子、兄弟、夫妇之间,尚不能一一如法。稍有知见,便妄企作出格高人。未得其权,则肆其狂妄之瞽论,以惑世诬民。已得其位,则逞其暴虐之恶念,以误国害民。其病根皆在最初其父母师友,未曾以因果报应之道,以启迪之也。”[6]进一步追溯世乱的源头在于,宋明理学破斥佛教因果报应。“理学,借佛法之奥义,以宏儒道,恐后世之人,悉入佛门,遂妄加辟驳。谓佛说之三世因果,六道轮回,皆属哄骗愚俗之妄语耳,岂真有所谓轮回之事乎。以形既朽灭,神亦飘散,令谁受苦,令谁轮回乎。从兹君子懈其自修,小人敢于造业,以尧桀同归于尽,又何必终日孜孜以勉力修持,以求身后之空名乎。由是之故,儒者多半皆以因果轮回为荒诞。即有真知实有,亦不敢提倡,恐人谓彼为俗儒,违背先哲。又或有小竖立,可入文庙。若提倡此事,则入文庙,便绝望矣。由是大家不是极力辟驳,便是绝不道及。循至近世,欧风东渐,靡然风从,又复变本加厉,唯恐人之或有异于禽兽,唯恐人之或有明伦知道者。此之现象,究其根源,实基于理学破斥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之学说。徒欲以尽谊尽分,正心诚意,以为化民成俗之据。而将令一切人不得不尽谊尽分,正心诚意之权,完全废弃,而又毁訾。譬如长江大河,由有堤圩,故不横流。人情如水,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之理事如堤。长江大河去堤圩,则决定横流。人情若无因果轮回,而犹以礼自闲者,千万人中,难得一二。除此上智之外,孰不以任意纵情为乐乎哉。”[7]
总之,印光大师认为佛法衰败的主要原因是出家考试制度的废除,“今之佛法,一败涂地者,以清世祖不观时机,仰遵佛制,革前朝之试僧,永免度牒,令其随意出家,为之作俑也。夫随意出家,于上士则有大益,于下士则大有损。倘世皆上士,则此法固于法道有益。而上士如麟角,下士如牛毛。益暂得于当时(清初至乾隆年间,善知识如林,故有益),祸广覃于后世。”印光大师认为世道人心之坏主要是由于宋明理学破斥因果报应所酿成。
二、振兴佛法,化世导俗的对策
面对佛法衰落而丧失对世俗的教化功能和世道人心败坏两大问题,印光大师从上契佛陀本怀,下契时代社会机宜出发,提出了自己的对治之方。
1、拣择剃度,不度尼僧,乃末世护持佛法,整理法门之第一要义
针对僧人素质差败坏佛门的问题,大师提出拣择剃度,不度尼僧的整理佛教的方针,“以后求出家者,第一要真发自利利他之大菩提心,第二要有过人天姿,方可薙落。否则不可。至若女人有信心者,即令在家修行,万万不可令其出家。恐其或有破绽,则污败佛门不浅矣。男若真修,出家更易。以其参访知识,依止丛林也。女若真修,出家反难。以其动辄招世讥嫌,诸凡难随己意也。如上拣择剃度,不度尼僧,乃末世护持佛法,整理法门之第一要义。”
2、提倡因果报应和家庭教育是标本同治之法
大师在复南通张海桥居士书中指出:“又须知现今世乱,已至其极,无可救药。其原皆因宋儒辟因果轮回之学说,以酿成于八九百年之前,而于今暴发耳。今之欲挽回世道人心者,若不倡明此之祸根,则虽欲挽回,亦不可得。以因果,为圣人治天下,佛度众生之大权,乃标本同治之法也。” 在复朱仲华居士书一中指出:“现今之世,非数十年前之世。欲世道人心转回,欲家庭儿女贤善,若不认真提倡因果报应,及家庭教育,(即父慈子孝等做人道理。)则绝无希望矣。家庭教育,尤须注重因果报应二法,相为辅翼,互为经纬,方有实益。”
三、敦伦念佛为人间佛教的宗要
大师观察时节因缘,提出弘扬敦伦念佛为契合末法时代时节因缘的佛法宗要。他指出:“当今之世,纵是已成正觉之古佛示现,决不另于敦伦尽分,及注重净土法门外,别有所提倡也。使达磨大师现于此时,亦当以仗佛力法门而为训导。时节因缘,实为根本。违悖时节因缘,亦如冬葛夏裘,饥饮渴食,非唯无益,而又害之。”(续编卷上复云南王德周居士书二)。又说:“须知佛法,法门无量,若欲以通身业力之凡夫,现生即得了生脱死,离此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一法,佛也说不出第二个法门了。其余一切法门,皆须修到业尽情空,方有了生死分。倘有丝毫未尽,则生死依旧不了。若论业尽情空,现今恐举世亦难得其一二。若以信愿念佛求生,则万不漏一。”(续编卷上复许熙唐居士书)
敦伦念佛展开来讲就是大师开示的三十二字纲宗:“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三编卷一复李尔清居士书)“敦伦尽分,闲邪存诚”,主要是世善,为人天乘法;“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为三世诸佛所说略戒经,主要为声闻乘法;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为学道通途,是菩萨乘法;“以深信愿,持佛名号”为净土特别法门,为佛乘法。净土法门含摄和统率前三乘法,为前三乘法之归宿。于是大师在短短三十二字之中包罗了世间善法和出世间善法,通途与特别,统归于净土,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依之而行,其力用效果就是生入圣贤之域,没登极乐之邦。
四、印光大师人间佛教的实践
慈善事业补山林佛教之不足
监狱说法开一代风气之先
提倡家庭教育
推动临终关怀
指导莲社、净业社等居士团体修行
五、印光大师人间佛教思想的指导意义
印光大师敦伦念佛的思想为中国佛教向何处去指明了方向。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能够兼容人天乘、菩萨乘而直达佛乘并能够为人们切实可行的法门惟有净土法门。大师在南京素食同缘社开示法语中开示:“窃维佛法有五乘。(一)人天乘。人乘持五戒,得生人道。天乘行十善,得生欲界天。加四禅四定,则生色无色界天。(二)声闻乘。修四谛,得四沙门果。(三)缘觉乘。观十二因缘,得辟支佛果。(四)菩萨乘。修六度万行,证菩萨果。(五)佛乘。行大慈大悲,成正等觉。人天乘,而兼菩萨乘佛乘者,其唯净土法门乎。盖人天乘,只修五戒十善,俱是有漏功德。惟此净土法门,乃能出三界,了生死。修净土者,必须敦笃伦常,恪尽己分,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妇顺。加以四弘誓愿,广大其心,自行化他。普令内而父母妻子,外而邻里乡党,皆修五戒十善,并修净土法门。以深信愿,念佛求生西方。是人虽系凡夫,实即菩萨。何以故,以心广大故。”有的人间佛教提倡者只重人间净土建设而忘掉了西方净土,这就失掉了佛乘的性质。大师指出:“盖人天乘,只修五戒十善,俱是有漏功德。惟此净土法门,乃能出三界,了生死。”
“修净土者,必须敦笃伦常,恪尽己分,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妇顺。”这就是讲的净土法门兼容统率人天乘,实现佛教的人间关怀。
“加以四弘誓愿,广大其心,自行化他。普令内而父母妻子,外而邻里乡党,皆修五戒十善,并修净土法门。以深信愿,念佛求生西方。是人虽系凡夫,实即菩萨。”这一段讲的就是净土法门兼容和统率菩萨乘,进一步祥何和社会,利益人群。
最后,信愿念佛将人天乘、菩萨乘导归净土,圆成佛果,成就佛教对人间的圆满教化。
(2007年6月7日)
参考文献:
[1]、[2]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一与佛学报馆书
[3]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一与四明观宗寺根祺师书
[4]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一复泰顺谢融脱居士书二
[5]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一与泰顺林枝芬居士书二
[6]增广卷二复洪观乐居士书
[7]续编卷上复潘仲青居士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