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佛教的道德价值奠基于意图与意志力
 
{返回 佛教徒信仰的是什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329

佛教的道德价值奠基于意图与意志力:

  佛陀说:「业就是意志力的作用」。行为本身并没有所谓的善与恶,善与恶是我们思维的造作。但是,佛教的道德观并不同意,当一个人犯了传统的罪行时,同时又认为他的出发点是基于善意。如果佛教采取这种立场,将受到心理的困扰,同时也使佛教的道德观失去意义,解脱也变成没有价值了。思想和行为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身和心的一切行为都是思想的延续。一个人不可能带着善心去犯谋杀罪,因为杀害生命是以内心嗔恚为主导的外在表现。行为是思想的压缩,就好像雨水是蒸汽压缩而成一样。行为表现思想的造作,一切行为的表现,其实在内心已经酝酿很久了。

  当一个人有不道德行为的造作,等于宣布他无法摆脱不健全的心智。同样的,当一个人拥有纯净和明晰的心智,断除了一切污染的意念和感受,他就不可能犯下任何不道德的行为。

  佛教的道德范围,同时也包含了客观的道德价值。换句话说,果报的产生是按照自然业力的作用,不关系到个人或社会对这行为的态度。举个例子来说明,醉酒有它一定的业力果报,这是一种罪行,它助长了个人的不愉快,也导致他人不愉快。不管醉酒者或社会对喝酒的看法是如何,对佛教来说,喝酒就是一种恶行。流行的观念和态度,无法改变喝酒就是恶行的客观性。这种不道德的行为,无论在社会、心理或业力,都与判断的心态无关。佛教的道德观,虽然不是绝对的,但是,无损于佛教道德价值的客观性。


{返回 佛教徒信仰的是什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戒律
下一篇:佛教徒信仰的是什么 第八章 佛教的道德规范与修持
 佛陀的本怀
 能知道第一因吗
 佛教徒信仰的是什么 第十三章 自然.价值观和宗教信仰
 佛陀是不是神的化身
 佛教徒信仰的是什么 第五章 佛学基础
 心和物(名与色)
 祈祷的意义
 天堂的捷径
 不是罪人
 偶像崇拜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再大的仇恨,也不妨学着化解[栏目:看开]
 119.问曰:阎浮提人多贪利福德,何以不供养般若波罗蜜?[栏目:大智度论·四百问答]
 漫说《中阿含》(卷二十六)~B 二、优昙婆逻经[栏目:界定法师]
 杂阿含经卷第十二[栏目:杂阿含经白话译解·张西镇]
 大乘起源与开展之心理动力(释如石)[栏目:大乘佛教理论]
 居士去道场自己带饭是否属于别众食?[栏目:戒律仪轨·净空法师问答]
 67 驳足王的故事[栏目:佛经民间故事]
 我有一个朋友患忧郁症并失去了工作,还有一个朋友总想自杀。该怎么办?[栏目: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前段时间为已故亲人抄写了几部经文,用的是便笺,不知道接下来要怎么办?[栏目:开愿法师答疑]
 项斯~日本病僧[栏目:禅诗三百首]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