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杂阿含经选集》讲记 第22集
文章来源: 宗瀅师
{返回 杂阿含经选集·讲记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011

《杂阿含经选集》讲记 第22集

  这一集的学习,可以看出佛陀为什么为弟子开示五蕴法门,以及我们为什么要学习五蕴法门。佛陀时代,那些沙门婆罗门都在因为生命的苦迫探求着原因,并作出各种努力,但终因有“我”的观念而不可能离系。而佛陀正因为悟到生命没有一个单独不变的主体,打破了所有的颠倒错见,佛陀独排众异,宣说无我,从而从一切沙门、婆罗门、凡夫、外道中超越出来。“无我”也正是佛法的不共之处。经中,佛陀冷静、清晰地分析了凡夫我见是怎样产生的:当眼见色,就生起了“我”看到(听到、闻到、尝到、触到),加入了各自的感受、记忆、意志和认识,也就是对“我”的身体(我的感受、我想到、我认识到、理解到等)执为实有(即对五蕴执取染着),这样“我”就产生了。所有的执取都是因为六根触对六尘中,因与无相相应的触、受生爱、取、有从而流转。所有的知、所有的见都来自于根尘触。佛陀指出了我们起执着、起我见的地方:即皆于五蕴的功能作用中见我、异我、相在。正是于身心相依、内外交感的生命活动中,生起各式各样的我见。虽每个人的我执、我见表现各异,但都不离各自五蕴而起,所以观察根尘触而起五蕴的功能运作,在此活动过程中,执为实有生起我见而诸根增长,也就成了我们日常修行的下手处了。但从实有感而来的我见,每个人都很坚固,光靠观念上知道和理解“无我”的道理是不够的,佛陀教导我们应从时间(过现未)、空间(远近)、内外、粗细、好丑这十一个角度观察,体会五蕴的无常。这些对自己来说,觉得会有一些难度,但都是需要平时加以训练的。


{返回 杂阿含经选集·讲记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杂阿含经选集》讲记 第23集
下一篇:《杂阿含经选集》讲记 第21集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二(五七九)
 附:百喻经-中英文双语版 The Hundred Parables S..
 宗镜录 源流
 大乘大义章 4 第六章次问受决法并答
 阿毗达摩·清净道论 08.说随念业处品
 4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汇编缀言
 杂宝藏经白话 度阿若憍陈如等说往日缘第七十四
 论因明的合离与汉语语序(张敏)
 杂阿含经卷第二(三八)
 出三藏记集 8 道行经序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地藏本愿经讲记 地狱名号品第五[栏目:圣一法师]
 僧伽资格与寺院职能[栏目:认识戒律]
 剔除心中的杂草(心律)[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莲花生大士全传 第五篇 不灭虹身 第四章 祈请莲师赐加持[栏目:莲花生大士全传]
 关爱众生,充满大悲 1-4[栏目: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8年]
 如何发菩提心修菩萨行而不退[栏目:太虚法师]
 小刺猬“了业”[栏目:法门寺佛学院·学僧园地]
 (十)奇异的菩萨[栏目:禅学的黄金时代]
 真诚心[栏目:禅林衲子心]
 一口吃一册《觉海慈航》[栏目:清净法师·都市茅棚]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