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杂阿含经选集》讲记 第56集
文章来源: 宗瀅师
{返回 杂阿含经选集·讲记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871

《杂阿含经选集》讲记 第56集

第五十六集

  这一集关于六处法门的几经中,佛陀开示了六入就是我们烦恼的世间,从这六个方向可引生六识。由于对自体的贪爱和对环境的染着,无明触生无明受,处处执取,形成三界内存在的后有,就不得不生而老病死,这样就集起了五蕴——这苦迫的世间。也就是说,因为我们贪爱执着,烦恼的世间就这样在根尘触对中形成了。所以,于六根门头,无明触灭则无明受灭,爱断则取灭,苦迫的世间就可以不再相续。而最终的爱尽取离,苦的灭尽,必须要经由八正道的修习才能最终达到。

  所以,佛陀说五蕴名世间,六处名世间,贪嗔痴从这里生起,爱取有从这里漏入,生死轮回的纯大苦从这里集起,生死在这里集起,灭苦也从这里下手。

  那为什么我们会于六根门头而集起世间呢?除了爱集则苦集,同时,佛陀指出,因众生的我见,于根尘触时,虽各个的观念不同,产生的情绪、认识、行为不同,但共同的是由于我们都有我见,不知一切缘起如幻的道理,所以处处执以为实,由自己的好恶,对可意的就生乐受而贪爱,对不符合自己意愿的就排拒反对,不管是贪还是嗔,都是由我见引发下的执取,都会造成未来三界的后有而流转不停。所以佛陀教导我们要于六触入处正观无我,根尘相对,二和识,三和触,生受想思进而行动,只是条件的组合,只是五蕴功能的运作,没有一个单独不变的主体在造作,也不随各个主观愿欲而宰控,各人于其中间好恶分别,执取染着,都只是积极创造流转的世间徒增苦迫,所以,于六触入处培养缘起的正惟,不起与我执我见我爱我慢相应的取着,就会离欲生明。同样,一切都是众多条件的组合,没有一单一独存的自体,在五蕴功能运作中,不是有一个实在的眼根固守在那里等待去了别色尘,也不是有一个不变的色尘被了别,不是眼根与色尘遇就生出一个实在的认识,只是眼色相触时,引动能认识的功能了别外境,并采取行动应对境界。眼的当下就是无自性空,色的当下就是无自性空,眼识、眼触及受,都没有单一实有的个体,没有我、我所,一切刹那生灭,息息流变,都空无自性,是本来如此,必然如此,不管我们知与不知、承不承认,都是如此。所以,缘起即性空,这就是佛陀讲的世间空,于法法缘起的当下通达无自性空,于眼色、识、触、受,世间集起的当下通达无我、无我所。这也体现了佛对不同根性众生讲法的善巧。


{返回 杂阿含经选集·讲记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杂阿含经选集》讲记 第57集
下一篇:《杂阿含经选集》讲记 第55集
 胜鬘经 3 三愿章
 楞伽经 刹那品第六
 摄类学 第六章 三时
 熊十力《因明大疏删注》评介(郑伟宏)
 杂阿含经卷第四十五(一二○一)
 杂阿含经卷第三十五
 杂阿含经卷第六(一二○)
 楞伽经 集一切法品第二之二
 杂阿含经卷第三十六(一○一七)
 阿毗达摩·清净道论 19.说度疑清净品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降伏其心 一 顺其自然与无我[栏目:万行法师]
 编者的话[栏目:佛识慧集]
 难得的殊胜道场[栏目:传喜法师]
 怎样去除杂念?[栏目:达真堪布·学修问答]
 解深密经译注 总序[栏目:《解深密经》研究]
 何谓三不退?[栏目:法闻法师]
 《金刚经注解》五[栏目:涤华禅师]
 维摩詰所说经 解题[栏目:佛书解题]
 大迦叶(头陀第一) 树下生伟人[栏目:佛陀十大弟子传·星云大师著]
 寒山和拾得的故事[栏目:佛网文摘]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