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杂阿含经选集》讲记 第59集
文章来源: 宗瀅师
{返回 杂阿含经选集·讲记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736

《杂阿含经选集》讲记 第59集

第五十九集

  这一集中,让我们如实生动地看到了佛法与外道的修行方法的不同,也真切明白了为什么外道修行不能导向解脱。波罗奢那教导弟子“眼不见色、耳不闻声是名修根”。佛陀问“盲人眼不见色,是修根否”?似乎浅显但充满智慧,郁多罗一时语塞。

  关闭根门的修行看似好笑,可我们很多的行为方式何尝不陷入这样的错误中?就象学习不好的学生看见老师就溜墙边走,开始我见到师父,虽欢喜想亲近,但更多的是敬畏,从不敢直面正视,可能是怕一下被洞穿吧。对自己在意的、执着的、恐惧的,或者是逃避、远离、压抑,躲不开,就心不在焉,充耳不闻,或左耳进右耳出,其实是没有勇气和智慧面对境界。师父常教导我们不要怕碰触,鼓励我们敢于去经验,怕没面子、怕受伤害,小心翼翼,那是什么?如果一切不过是刹那即灭的一触,留不住什么,也不会失去什么,为什么不敢面对呢?如果没有我,任凭我们铁衣盔甲或者隐循深山,又保护了什么呢?只要活着,哪天不见色?不看不听就是修,那行尸走肉的植物人就是老修了。如果不能远离贪嗔痴的系缚,那我们禁止、破坏六根功能的正常运作,又躲开了什么呢?

  佛陀让我们知道在哪里修根。眼见色时,对喜欢的就会迎取染着,所以对可意要修厌离;对不喜欢的,会马上拒舍回避,所以对不可意要修不厌离,这就是贤圣法律无上修根。而于眼见色时,知其即生即灭,知无常无我,不迎拒取舍,厌离不厌离俱舍,这就是贤圣法律贤圣修根。圣弟子于六触入处如实知见,断尽爱染,止息后有,名为正见修习满足。正见成就,八正道、七觉支也修习满足。所以,正见贯彻了修行的始终。

  师父教导我们看的当下,好坏分别、厌不厌离,当下止息。所以,于当下直透法的本质,知道生起的只是缘起的幻现,刹那即灭,知其是坏法、灭法,喜不喜欢只是自己的情见,厌不厌离也是分别对治,当下远离爱染执着,当下即是离系解脱。所以,法在哪里见?错过当下,就错过了生命,也错失了现见法的机会。师父一再强调,修行在哪里修?过去如逝去的流水,能退回到过去修吗?未来还没到,任何等待和依赖都必然会引领我们踏入未来的相续之流。无量劫的生死我们已漂溺流浪,如果当下不能把握,我们还会重复同样的过错:继续流浪。如果还要继续轮回,未来生死死生和过去的无量劫有什么区别?如果真能知道未来际的痛苦、生死是现在制造的,又怎能愿意舍离当前去再创后有?现在离系解脱,未来就不成问题,解决好当下,就解决了所有的以前和所有的以后。过去的因缘在当前显现,未来的因缘在当下制造,离开这里就不在修行。法在当下显现,也在当下现见,离开当下,没有生命,离却当下,没法可见。当下就这么重要!

  既然知道了日常生活就是修行,穿衣吃饭就是现见,那为什么自己不能安住在这里呢?不知道自己的状态,也不知道自己犯什么过,一天天过,受不受用也不知道,这是无明,也是放逸。经中佛陀讲圣弟子于眼见色生染着,而起惭耻之心,这叫贤圣法律学见迹。反观自己,象师父说的:总觉得生死离自己还遥远,看不到无常大患,不知道修行的可贵,也不迫切想断烦恼,反而处处染着,对自己的身心不如实知,也不下决心解决自己的问题…..学习了这一集,又一次听到师父的谆谆教悔,自己确实是要在实践方面多用功的。


{返回 杂阿含经选集·讲记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杂阿含经选集》讲记 第60集
下一篇:《杂阿含经选集》讲记 第58集
 中部22经 蛇譬喻经
 杂阿含经卷第七(一七二)
 杂阿含经卷第三十四(九六六)
 《杂阿含经选集》讲记 第11集
 四分律 题解
 杂阿含经卷第三十三(九三○)
 杂阿含经卷第十二(二九六)
 金刚顶经 附录
 浴佛功德经(白话文参考)
 杂阿含经卷第三十七(一○三二)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Sweep away all dharmas.Separate from all marks.[栏目:The Chan Hand book]
 大本《长阿含经》[栏目:陈士强教授]
 建心地大道场 展世间大行愿——献给圆光寺第十二届毕业青年比丘[栏目:仁俊法师]
 杂宝藏经白话 长者婢为主送食值佛即施获报生天缘第五十八[栏目:杂宝藏经白话]
 普贤行愿品颂疏[栏目:周叔迦居士]
 修行没有进步!?[栏目:普巴扎西仁波切·微教言]
 慈爱手册 ~爱与智慧的心灵小品~[栏目:海涛法师]
 噶举派概要[栏目:历史源流]
 46.略述太虚大师之悲愿及其伟业[栏目:法尊法师佛学论文集]
 The Silent Buddha [Generosity][栏目:Buddhist Tales For Young & Old]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