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贤愚经白话 须阇提缘品第七
 
{返回 贤愚因缘经白话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141

  贤愚经白话:须阇提缘品第七

  摘要:孝是作人的根本。所谓“百善孝为先”,一切善行之中,孝排第一位。孝是人生中最深远且发自内心深处的亲情,也是一个人最原始、最真实的慈悲心的流露。我们不能仅仅把它当成一种美德,更应该把它视为一种本能,就像父母对儿女一样,穷尽所有,蜡炬成灰,无怨无悔。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一则以喜,一则以惧”人生最悲哀的事莫过于等老人离去,才想起自己需要做的事情还没有来得及做,千万不要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时候再去追悔。从现在做起,当下做起,对父母少顶一句嘴,多做一件事,使我们的父母得到安养。让我们的生命充满爱,也让我们的内心得到慰籍。

  须阇提缘品第七

  这样的经法我(阿难从佛亲自)听闻,讲法时,佛住在罗阅祇竹园精舍。世尊和阿难披上法衣托钵,到城中乞食。这时有一对老夫妻,双目失明,贫穷孤苦,没有房子居住,只好住在城门下。他们只有一个儿子,刚刚七岁,一直靠乞讨来供养父母。讨到的水果饭菜,好的就供养父母,剩下酸涩臭秽、令人恶心的自己食用。

  当时阿难看到这个小孩年纪虽小,对父母却恭敬孝顺,便对他生起爱念之心。佛乞食后回到精舍,就为大众宣说经法。于是阿难长跪合掌,上前禀告佛陀:“刚才与世尊进城乞食,见到一个小孩,慈心孝顺,与双目失明的父母一起住在城门下。小孩儿到处乞食,乞到水果饭菜,先挑好的供养老父母,剩下的污秽腐烂不堪的留给自己吃。天天如此,十分令人怜爱和敬佩!”

  佛对阿难说:“不论出家人还是在家人,慈心孝顺、供养父母的功德非常殊胜,难以衡量。为什么这样呢?我回忆自己的过去世,慈心孝顺,供养父母,乃至用身肉救济父母摆脱危难。以此功德,在天上作帝释,在人间为圣王,以至成佛,三界中最为尊贵,这些都是由于积累了这样的福德。”阿难问道:“不知世尊在过去世时,慈心孝顺父母,不吝惜自己的身命,能以身肉救济父母的生命危险,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佛告诉阿难:“仔细听,好好思惟,我将为你宣说。”阿难答言:“是的,我一定好好听!”佛告诉阿难:“过去久远无量无数阿僧祇劫以前,此阎浮提有一大国叫作特叉尸利,当时的国王名叫提婆,他有十位太子,各自统领着自己的小国。最小的太子名叫修婆提罗致(汉语译作善住),他所统领国土的百姓们看起来最为富乐。

  当时他父王身边有一位大臣,名叫罗睺,常怀着凶恶叛逆心,最终谋反杀死国王。国王死后,他就掌管国家成为国王,立即派遣兵将前去其它小国杀害各位太子。这位最小的太子为神鬼所敬重,那时当他进入花园,正想要游玩的时候,有一个夜叉从地下涌出,长跪着对他说:‘罗睺大臣谋害了你的父王,又派遣兵将杀了你的各位兄长,如今又派人来杀你,大王应当想好对策,躲避这场灾难。’(善住)国王听后,心里惶恐不安。

  到了晚上开始思量对策,便想突然离去。当时善住国王有一个儿子,名叫须阇提(汉语:善生),刚年满七岁,相貌端正,聪明机伶,非常可爱。国王因疼爱挂念他,跑出去后又折回王宫,抱住儿子,(禁不住)悲泣叹息。夫人看到善住国王进出惊恐不安,就问他:‘为什么这样急忙,好像很害怕的样子?’国王答道:‘这不是你应该知道的事。’

  夫人拉住善住国王说道:‘我如今与你同生死、共患难,千万不要把我抛弃。如今有什么事,应当告诉我。’国王就告诉夫人:‘刚才我到花园里,有夜叉鬼从地下涌出,长跪着对我说:大臣罗睺已经叛逆谋反,杀害了父王,又派兵将杀害了你的众位兄长,现在又派兵要来杀国王,您应当避开他们。我听到这些话,心中恐惧,害怕杀我的兵将就要到来,所以(出入)急切,想快些逃走。’

  夫人长跪着请求国王:‘希望能随侍左右,不要将我独自抛弃。’于是国王就带着夫人,抱着儿子,相携而去,想逃到别的国家。(到别国)当时有两条路,一条路要走七天,一条路十四天。当初出逃时恐惧慌张,只准备了七天的粮食,打算一个人用而已。

  出城以后,心神昏乱,竟然走上了要走十四天的道路。过了几天。粮食吃完了,三人饥饿心慌,也没其它办法。国王怜爱他的儿子,就想杀了夫人救活自己和儿子。于是他让夫人背着儿子在前面走,自己在后面拔刀想杀死夫人。

   

  这时他儿子回过头来,见父亲拔刀要杀母亲,儿子便合掌请求父王说:‘宁愿父王杀我,千万不要杀害我母亲。’恳切地劝说父亲,救了他母亲的性命。于是又对父亲说:‘不要一下杀死我,稍稍割下些肉来吃,这样可以维持几天。倘若把我杀死,肉会很快腐臭,不能经久存放。’于是父母决定割儿身肉,边割食边痛苦地哭泣。

  一天一天地割食,儿子的肉渐渐快吃光了,只剩下骨头,还没有走到他国,(肉也缺少)饥饿就更加严重。父亲又拿刀将儿子的骨节一段一段地剥剔,又得到少许肉。那时父母就要将儿子丢下前去,儿子心想:‘我还有少许的命在(,没完全死去。希望父母将刚才得到的那些肉拿出少许布施给我。’

  父母没有违背他的心意,就(又)把肉分成三份,两份自己吃,剩下一份和残余的肉、眼睛、舌头等,都给了他,然后与儿子离别而去。儿子便立下誓愿:‘我如今以身肉供养父母,以此功德愿求取佛道,普济十方一切众生,使他们远离众苦,得到涅槃大乐。’当他发这个大愿的时候,三千大千世界出现六次震动。色界、欲界诸天的天人都感到很惊愕,不知什么原因(而引起)宫殿动摇。

  随即通过天眼观察世间,看到菩萨用自己身上的肉来供养父母,发愿成就佛道,发誓普度众生。因为这个原因,天地大为震动。于是所有天人纷纷从天而降,充满虚空,悲伤地哭泣,泪水犹如大雨。这时帝释天想来试探他,就化现成一个乞丐,来向他乞食,王子又将手中的肉施舍给他。

  帝释又变化成狮子、老虎和狼,过来要吃掉他。这孩子暗自想道:‘这些禽兽想来吃我,我剩下的骨头、肉、骨髓、脑髓,都施舍给他们吧。’并且心生欢喜,没有丝毫的悔恨心。这时帝释天见他意志坚定,心不动摇,就恢复了帝释身,站在小孩面前,对他说:‘像你这样仁慈孝顺,能用身肉供养父母,以此功德,想求什么呢?(是想做)帝释天、魔王,还是梵天?’

  小孩立即答道:‘我不想求三界中的快乐,而要以此功德来求取佛道,愿普度一切无量众生!’天帝又对他说:‘你能用身肉供养父母,对父母没有一点悔恨吗?’小孩答道:‘如今我出于至诚而供养父母,没有丝毫悔恨。’帝释天又说:‘我现在看你身上没一点肉,说不悔恨,这种事令人难以置信。’

  小孩答道:‘倘若我没有丝毫悔恨而是发愿成佛,则使我的身体恢复如初。’发完誓愿,身体恢复如初。这时帝释天及其它天神异口同声地称赞道:‘好啊!’小孩的父母及其所在国家的人民,都来到小孩面前,赞叹这是从来没有的事情。

  当时那里的国王,见到这位太子所作所为是这般奇特,对他倍加恭敬,欢喜无量。(就)带领这父母和太子进入宫中供养,极其恭敬。因为怜爱这位太子,于是那位国王亲自率领军队和善住王及须阇提太子回到本国,诛灭了罗睺,将善住王立为大王。父子相继(为王),使国家(百姓)丰裕安乐,于是成为太平盛世。”

  佛告诉阿难:“当时的善住王,就是现今我的父亲净饭王,当时的母亲,就是现今我的母亲摩诃摩耶;当时的须阇提太子,就是现在的我。”佛又告诉阿难:“由于在过去世中慈心孝顺,供养父母,用身肉救济父母于危难之中,以这样的功德,天上人间,常转生在豪贵之家,享受无量的福德;又以这样的功德最终成就佛道。”

  当时听到佛自说宿世因缘,与会大众都各自悲叹,有感于佛陀奇特慈孝的行为,(他们)有的证得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有的发起无上正真道心,有的住于不退转地,与会大众,皆大欢喜,恭敬地奉行。

  附原经文:

  须阇提缘品第七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罗阅祇竹园精舍。尔时世尊。而与阿难。着衣持钵。入城乞食。时有老公老母。两目既冥。贫穷孤苦。无止住处。止宿门下。唯有一子。年始七岁。常行乞食。以供养父母。得好果菜。其美好者。供养父母。余残酸涩。臭秽恶者。便自食之。

  尔时阿难。见此小儿。虽为年小。恭敬孝顺。心怀爱念。佛乞食已。还到精舍。尔时世尊为诸大众。演说经法。阿难于时长跪叉手。前白佛言。向与世尊。入城分卫。见一小儿。慈心孝顺。共盲父母。住城门下。东西乞食。所得之物。饭食菜果。其美好者。先以供养其老父母。破败臭秽极不好者。便自食之。日日如是。甚可爱敬。

  佛语阿难。出家在家。慈心孝顺。供养父母。计其功德。殊胜难量。所以者何。我自忆念过去世时。慈心孝顺。供养父母。乃至身肉。济救父母危急之厄。以是功德。上为天帝。下为圣主。乃至成佛。三界特尊。皆由斯福。阿难白佛。不审世尊。过去世时。慈孝父母。不惜身命。能以身肉。济救父母危险之命。其事云何。

  佛告阿难。谛听善念。我当说之。阿难唯然。当善听之。佛告阿难。乃往过去无量无数阿僧祇劫。此阎浮提。有一大国。名特叉尸利。尔时有王。名曰提婆。时彼国王。有十太子。各领诸国。最小太子。字修婆提罗致。所领国土人民。观望最为丰乐。

  时父王边。有一大臣。名曰罗睺。每怀凶逆。叛杀大王。大王已死。摄正为王。即遣兵众。往诣诸国。杀诸太子。此最小者。鬼神所敬。时入园中。欲行观看。有一夜叉。从地而出。长跪白言。罗睺大臣。叛杀父王。遣诸兵众。杀汝诸兄。今复遣人。欲来杀汝。王可思计。避其祸难。时王闻之。心用惶怖。

  到于其夜。便思计校。而欲突去。时有一儿。字须阇提。方年七岁。端正聪黠。甚为可爱。其王爱念。出复来还。而抱此儿。悲泣叹息。其妇见王入出惶惶。即而问之。何以忽忽。如恐怖状。其夫答言。非卿所知。

  妇复牵之。我今与汝。身命共并。危险相随。莫见捐舍。今有何事。当以告示。其王答言。我近入园。有夜叉鬼。从地而出。长跪白我。罗睺大臣。今兴恶逆。已杀父王。遣诸兵众。杀汝诸兄。今亦遣兵。当来杀王。宜可避之。我闻是语。心怀恐怖。但恐兵众。如是来到。是故急疾。欲得去耳。

  其妇长跪。即白王言。愿得随侍。莫见孤弃。时王即便将妇抱儿。相将而去。欲至他国。时有二道。一道七日。一道十四日。初发惶懅。唯作七日粮调。规俟一人而已。

  既已出城。其心愦错。乃涉十四日道。已经数日。粮食乏尽。饥饿迷荒。无余方计。怜爱其子。即欲杀其妇。而欲自济并用活儿。令妇在前担儿而行。于后拔刀欲杀其妇。

  时儿还顾。见父拔刀欲杀其母。儿便叉手。晓父王言。唯愿大王。宁杀我身。勿害我母。殷勤谏王。救其母命。而语父言。莫绝杀我。稍割食之。可经数日。若断我命。肉便臭烂。不可经久。于是父母。欲割儿肉。啼哭懊恼。而割食之。

  日日割食。其肉稍尽。唯有骨在。未至他国。饥荒遂甚。父复捉刀。于其节解。次第剥之。而得少肉。于是父母。临当弃去。儿自思惟。我命少在。唯愿父母。向所有肉。可以少许还用见施。

  父母不违。即作三分。二分自食。余有一分并残肌肉眼舌之等。悉以施之。于是别去。儿便立愿。我今身肉。供养父母。持是功德。用求佛道。普济十方一切众生。使离众苦至涅槃乐。发是愿时。三千世界。六反震动。色欲诸天。而皆愕然。不知何故宫殿动摇。

  即以天眼观于世间。而见菩萨以身之肉。供养父母。愿成佛道。誓度众生。以是之故。天地大动。于是诸天。皆悉来下。侧塞虚空。悲泣堕泪。犹如盛雨。时天帝释来欲试之。化作乞儿。来从其乞。持手中肉。复用施之。

  即化作师子虎狼。来欲啖之。其儿自念。此诸禽兽。欲食我者。我身余残。骨肉髓脑。悉以施之。心生欢喜。无有悔恨。尔时天帝。见其执志。心不移动。还复释身。住其儿前。而语之曰。如汝慈孝。能以身肉供养父母。以是功德用求何等。天帝魔王梵天王耶。

  儿即答言。我不愿求三界快乐。持此功德。用求佛道。愿度一切无量众生。天帝复言。汝能以身供养父母。得不悔恨于父母耶。其儿答言。我今至诚。供养父母。无有悔恨大如毛发。天帝复言。我今视汝。身肉已尽。言不悔恨。是事难信。

  其儿答言。若无悔恨。我愿当成佛者。使我身体平复如故。言誓已竟。身即平复。时天帝释及余诸天。异口同音。赞言善哉。其儿父母及国中人。皆到儿所。叹未曾有。

  时彼国王。见其太子所作奇特。倍加恭敬。欢喜无量。将其父母及其太子。入宫供养。极为恭敬。哀此太子。时彼国王。躬将军马。共善住王及须阇提太子。还至本国。诛灭罗睺。立作大王。父子相继。其国丰乐。遂致太平。

  佛语阿难。尔时善住者。今现我父净饭王是。尔时母者。今现我母摩诃摩耶是。尔时须阇提太子者。今我身是。佛语阿难。由过去世慈心孝顺。供养父母。以持身肉。济父母厄。缘是功德。天上人中。常生豪尊。受福无量。缘是功德。自致作佛。

  尔时众会。闻佛自说宿世本缘。尔时会者。皆各悲叹。感佛奇特慈孝之行。其中有得须陀洹者。斯陀含者。阿那含者。阿罗汉者。有发无上正真道者。有住不退地者。一切众会。皆大欢喜。顶戴奉行。


{返回 贤愚因缘经白话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贤愚经白话 恒伽达缘品第六
下一篇:贤愚经白话 波斯匿王女金刚缘品第八
 中部33经 牧牛者大经
 药师经 The Sutra of the Master of Heal..
 那先比丘经 第四十六问 人行善得福大或作恶得殃大?
 《正理经》简读之三
 杂阿含经卷第四十九(一二九六)
 百喻经 92 小儿得欢喜丸喻
 长部21经 帝释所问经
 百喻经 71 为二妇故丧其两目喻
 百喻经 86 父取儿耳珰喻
 杂宝藏经白话 罽夷罗夫妇自卖设会现获报缘第六十五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因果的真相 第四章 佛国极乐净土是真实的存在吗?(一)破除惯性是你向命运转变迈出的第一步[栏目:因果的真相]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