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杂宝藏经白话 善恶猕猴缘第十二
 
{返回 杂宝藏经白话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862

  杂宝藏经白话:善恶猕猴缘第十二

  摘要:“依赖(追随)提婆达多(的人),常常得到苦恼;依赖(追随)世尊(的人),现世得到安稳快乐,命终后生到(人间天上等)善处,得到解脱之道”。所以众位比丘应当(要)一直远离恶知识,亲近善知识,善知识能在长久地(生死轮转之中)给人安稳快乐,因此应当亲近善知识。而应当远离恶知识,为什么呢?(亲近)恶知识能烧焦(自己的善根),今生后世,(招感)众多的苦聚集在身上。

  善恶猕猴缘第十二

  【白话】

  佛在王舍城,诸位比丘向佛禀告说:“世尊,依赖(追随)提婆达多(的人),常常得到苦恼;依赖(追随)世尊(的人),现世得到安稳快乐,命终后生到(人间天上等)善处,得到解脱之道。”佛对诸位比丘说:“不仅是现在,就是在过去的时候,有两个猕猴(王),各有五百个猕猴眷属。正巧遇到迦尸王子出游打猎,把他们包围起来,马上就要来(到)了。善良的猕猴王对性恶的猕猴王说:‘我们现在渡过这条河就可以避免(这场)灾难’,性恶的猕猴王说:‘我没有办法渡(过河去)’。善良的猕猴王对那些猕猴说:‘毗多罗树的枝干很长,立即挽着树枝。’(这样)让五百部属越过(了河)。而性恶的猕猴王和他的部属因为没有过河就被王子捕捉到了。那时的善猕猴王就是现在的我,那时的恶猕猴王就是现在的提婆达多。提婆达多带领的部属,那时候苦恼,现在依赖(追随)也是同样(苦恼)。那时候听从我教导的,(在过去)长久地(生死轮转之中)得到快乐安稳,现在(也)得到恭敬称扬和物质供养,将来(更是)生到人间天上得到解脱。那时依赖(追随)提婆达多的,(在过去)长久(地生死轮转之中)承受减损、苦恼,现在(又)得到恶名,人们不供养他们财物,将来(更是)堕落三恶道。所以众位比丘应当(要)一直远离恶知识,亲近善知识,善知识能在长久地(生死轮转之中)给人安稳快乐,因此应当亲近善知识。而应当远离恶知识,为什么呢?(亲近)恶知识能烧焦(自己的善根),今生后世,(招感)众多的苦聚集在身上。”

  附原经文:

  善恶猕猴缘第十二

  【经文】

  佛在王舍城。诸比丘白佛言。世尊。依止提婆达多。常得苦恼。依止如来世尊者。现得安乐。后生善处。得解脱道。佛告比丘言。非但今日。乃往过去时。有二猕猴。各有五百眷属。值迦尸王子游猎。围将欲至。一善猕猴。语一恶猕猴言。我等今渡此河。可得免难。恶猕猴言。我不能渡。善猕猴语诸猕猴言。毗多罗树枝榦[同“干”]极长。即挽树枝。度五百眷属。恶猕猴眷属。以不度故。即为王子之所获得。尔时善猕猴者。我身是也。尔时恶猕猴者。提婆达多是。所将眷属。尔时苦恼。今依止者。亦复如是。尔时依止我者。长夜受乐。现得名称供养。将来得人天解脱。尔时依止提婆达多者。长夜受衰苦。现身得恶名称。人不供养。将来堕三恶道。是故诸比丘。应常远离恶知识。亲近善知识。善知识者。长夜与人安隐快乐。以是之故。应当亲近善知识。恶知识应当远离。所以者何。恶知识者。能燋烧然。今世后世。众苦聚集。


{返回 杂宝藏经白话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杂宝藏经白话 兔自烧身供养大仙缘第十一
下一篇:杂宝藏经白话 佛以智水灭三火缘第十三
 杂阿含经卷第七(一七九)
 杂阿含经卷第十九(五○四)
 阿毗达摩·清净道论 22.说智见清净品
 长部1经 梵网经
 附录 楞伽经·序
 四十二章经(二)
 中部59经 多种受经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九(八二五)
 因明讲记之九
 中部1经 根本法门经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相应17经 朋友与同事经第二[栏目:相应部 55.入流相应]
 略论东晋的般若学——以“六家七宗”为中心(廖乐根)[栏目:戒幢佛学研究所2000级学员文集]
 行走在云门寺的禅思[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Hell[栏目:A Collection of Buddhist Stories]
 神僧传卷第三[栏目:神僧传]
 僧人乞食[栏目:佛教故事选萃]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记 序言 壹、前言[栏目:净空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