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什么才是善?如何理解“善”?
 
{返回 柯日密咒洲·佛法答疑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804

什么才是善?如何理解“善”?

  我相信很多人平常都在行持着各式各样的善法,积累资粮,但是我们有没有问一下自己,什么才是善?自己如何理解“善”?

  仅仅一个“善”字的适用范围非常广大。从世出世间不同的角度来说,“善”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因此我们首先必须要认清,佛教是如何定义“善”?既然世间和出世间之间都在提倡行“善”,那么两者的区别在哪里呢?

  佛教之中所谓的“善”是以出离心、菩提心和信心为根本,并由此而生发种种的善行名之为“善”。因此能令我们趋向解脱就是善法应具有的功德。我们所从事的一切善行都不能离开出离心、菩提心和信心这三种心。若所行善法不具备此三心,那么所从事的一切善法都只能是一种表面现象而已,能否形成解脱之功德很难说言。

  正如《普贤上师言教《功德藏》之中曰:“只顺善恶意差别,不顺善恶相大小。”即善法大小取决于所行持的善法是否圆满出离心、信心和菩提心,是否能对治自己的烦恼,是否能令功德逐渐增上。若无法对治贪嗔痴烦恼,那么即便自认为从事过多少的善行,也只是一种外在形象而已。

  例如很多人希望在某位导师之前能求一个很殊胜的法。或者想求学各式各样的手印,但是你所求得的法和手印具有多少功德,就看看自己修学这些佛法和手印后对治烦恼的成效有多高。如果你能非常熟稔地操作各种纷繁复杂的手印,但是贪嗔痴烦恼仍与往昔无异,那只能说你仍旧与庸俗同道。相反,也许你不会结各种手印,甚至也不甚了解这些相关的知识,但是实际当中你的贪嗔痴烦恼逐渐减少,信心、慈悲心和菩提心都在逐渐增上,那么你所行持的一切就是真正的善法,是令自己趋向于解脱的资粮。因此这些道理都要铭记于心,平时要时时反观一下自己的内心:在行持各种善法时,内心烦恼调伏得如何?


{返回 柯日密咒洲·佛法答疑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修学密法是否需要积累资粮?
下一篇:何谓传承法脉清净?
 修学密法是否需要积累资粮?
 有小飞虫来干扰我还要叮我的时候,我为什么不能杀死它?
 皈依三宝后,必须吃素吗?
 观本体是上师是意念了知一下即可还是要作意观本尊是上师的显现?
 气要排除九节风的目的是什么?
 如果站在护持上师信心的立场之上而造成道友之间的矛盾,是否有过失?..
 我母亲一年前因癌症去世,我还能为我的母亲做一点什么?
 若按仪轨完整修习则时间不够,该如何行持?
 母亲经常杀鸡杀鱼,数量也很大...我该怎么办?
 请问我该如何次第修学佛法?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首届世界佛教论坛新闻发布会发布词[栏目:圣辉法师]
 中论讲记 卷二 观作作者品 第八[栏目:中论讲记·智谕法师]
 「四念处」修行方法简介[栏目:空海(惟传)法师]
 大圆满前行 第四章 思维暇满难得 第二节 3 断绝法缘心识的八无暇[栏目:大圆满前行·普贤上师言教集释义]
 藏羚羊被掠杀(索达吉堪布)[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二十三、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栏目:地藏菩萨灵感记]
 187.山蜂聚土匪来 Observing the bees swarm as the enemy a..[栏目:虚云老和尚传]
 有人觉得,在具有出离心的情况下,独自前往寂静的地方修行就能获得成就。这种看法对吗?[栏目: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空之探究 第四章 第七节 中道——中论与中观[栏目:厚观法师]
 领众精修 佛来迎接 (宋 齐玉)[栏目:释门法戒录]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