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持明前贤修规·老顽解脱行迹——印圆双运欢喜妙音 第一百〇四讲
 
{返回 阿秋喇嘛传记·讲记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282

持明前贤修规 老顽解脱行迹
——印圆双运欢喜妙音

蒋阳龙朵加参仁波切  著
阿松.桑昂丹增仁波切 传讲

第一百〇四讲 2012年9月11日

【前行要义】

再次强调闻法之意乐重要性

    之前也时时提醒和教诫大家,闻法之时,所闻之法虽重要,但闻法的意乐和方式更加重要。今天也在此为大家简略讲解。
    按理说每天讲法之前都应详细讲解闻法的意乐和方式,但由于时间关系,有些时候会详细讲解,有些时候只是提醒之外没有讲解。但是不管怎样,闻法之意乐和方式非常重要!大家一定要记住!
    尤其马上就要宣讲大圆胜慧。大圆胜慧之法重不重要?重要!但是听闻大圆胜慧的意乐和方式更加重要!
    同样今天听闻喇嘛仁波切传记时,所宣之法为喇嘛仁波切的传记非常重要,但闻法的意乐和方式更加重要。
    大家都知道闻法的意乐和方式非常重要,但有些人虽然知道这些法义却轻视放弃,如同谚语中云:“头往高处挂,颈从低处断”、“床尚未热伸其足”,意思为:冬季晚上睡觉的时候,要把床和被子弄暖和以后再去睡觉。如果被子和床都未热的话,着急把腿伸到被子里面,腿就会冻僵。与此比喻同样的道理,(不懂修法之前着急去修法会有一定过患)闻法时应具足正确的闻法的方式——动机和行为。

略宣闻思修之动机和行为

    何谓动机?何谓行为
    什么是动机?意乐就称之为动机。什么是行为?身和语在动机驱使下所做的一切就称之为行为。
    动机就是自心之意乐,要抉择所取之动机、所断之动机及需改变之动机。此就称之为闻法之动机。
    行为主要取决于身和语之中,闻法时应明了所断之行为和所取之行为,并如是奉行。
    不论闻法的时候,还是修法的时候,都应无误、无颠倒地取舍动机和行为,闻思修的方式应如理如法地依教奉行。

   动机之分类

    首先,动机分为不善之动机、无记之动机和善念之动机三种动机。
    不善的动机指的是耽著今生或者世间之事,在这样的动机下去闻思修,此就称之为不善之动机。大家都明了此等法义,今天为提醒大众简略性地宣讲。不善之动机包括善愿之动机和怖畏之动机。总之,耽著此生、为了今生而修行的动机,称之为不善的动机。
    无记之动机指的是即非善也非恶的动机,即没有善因也没有恶因,这种动机下的行为就称之为无记之动机。
    作为修行人或佛子需要断除或者改变的这两种动机。
    大家都应该知道这些法义,因为之前我也宣讲过很多次。不仅仅这样,其他堪布活佛也如是宣讲。而且有些人听过很多次,也看过很多次,都知道这些法义,但很多人仅仅知道后就轻易放弃。跟刚才所宣的谚语般:“头往高处挂,颈从低处断。”与此道理相同,知道以后并没有奉行之故,而造成如是之过患。
    今天如是宣讲的目的是什么?目的在于要求大家反观自相续、如理去奉行。反观自相续:此时自己的动机是什么?如果动机仍然是不善动机或者无记之动机,“哎呀呀!这是低劣的动机!”认识以后自己拍自己的胸而生起忏悔的心,并去改变或者断除此等动机。
    如果没有这样依教奉行的话,只是你自己认为你是个修行者,其实是自己欺骗自己,对自己不具有任何真实的意义,只是道貌之相而已。比如说在灯光之下,每个人都有个影子,但这个影子能修法吗?影子是无法修法的。与此比喻相同,不依教奉行的话,徒具道貌之相。
    今天只是简略性的讲解,因时间也不足,无法详细讲解。
    因此动机非常重要,也必须要具足善念之动机。在座的汉族弟子对我很熟悉,我对你们也很熟悉,我跟汉族弟子接触有十年的时间。尤其是近两年为汉族弟子讲法以后,自然知道对汉族弟子说什么有利,说什么对你们无利,你们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最需要具足什么,不需要具足什么……详细了解并熟悉以后,如是宣讲法义。
    以上所宣法义称之为闻法之动机中的不善之动机和无记之动机。

   略宣善念之菩提心

    接着宣讲善念之动机,也是应取之动机。
    具足信心、出离心和菩提心此三者的动机称之为善念之动机。此三者当中,尤其是以菩提心所摄受的动机称之为善念之动机。
    什么是善念?安乐之因就称之为善念。
    不善之念称之为痛苦之因,善念为安乐之因。善念以菩提心所摄受,此就属于安乐之因。
    正如宗喀巴大师所云:“心善地道亦贤善,心恶地道亦恶劣,一切依赖于自心,故应精勤修善心。”
    什么是善之菩提心呢?善之菩提心应具足悲心和慈心,具足慈心和悲心的意乐就称之为善之菩提心。
    大众知道了吗?善之菩提心就是悲心和慈心两者双运。
    不论闻思修,还是行持任何安乐之因的善业,不管做任何事都应以这种善之菩提心——具足慈心和悲心的菩提心所摄受非常关要。
    总之,具足慈心和悲心这两者就称之为菩提心。《入菩萨行》中寂天菩萨亦如是所宣:“菩提心妙宝,未生者当生,已生勿退失,辗转益增长。”
    如果把《入菩萨行》的法义聚集的话,则聚集在无著菩萨所著述的《佛子行三十七颂》之中;如果把《佛子行三十七颂》的法义聚集的话,则聚集在现今所宣的慈心和悲心的意乐之中。

   慈心和悲心

    什么是悲心呢?认识到一切众生被三界轮回的三苦所缚,认识此就称之是悲心。
    慈心指的是什么?慈心指的是认识一切众生被三界的三苦所缚,并且愿将一切众生从轮回苦海中脱离,安置于究竟佛的果位,有如是的意乐就称之为慈心。
    在无著菩萨的传记中也如是所宣:无著菩萨开始修文殊菩萨本尊的时候,文殊菩萨亲自降临在他身边并亲语授记:“你修弥勒菩萨的话,弥勒菩萨会赐予你殊胜捷径之深道。”
    得到文殊菩萨的授记以后,无著菩萨历尽九年的时候修行以弥勒菩萨为本尊的法门。虽然弥勒菩萨一直在无著菩萨身边,但是因为无著菩萨相续中罪障未能如如般地清净之故,没有亲见到弥勒菩萨的尊容。
    最后无著菩萨以慈心和悲心修行,清净了自身的一切罪障之后,亲睹了弥勒菩萨的尊容。
    在修道当中弥勒菩萨一直慈视着无著菩萨,因为无著菩萨相续中的罪障没有清净之故,当时只能看到一只两足残废的母狗,整个后半身都糜烂了,而且遍满了小虫。但这只狗还对人生嗔恨心,提起上身疯狂乱叫,拖着下身前来咬人。
    当时无著菩萨认为这只狗遭受巨大的痛苦,无法堪忍的悲心在他的相续生起。
    看到这个众生被痛苦所缚,不仅仅身体腐烂而且遍满小虫,相续中生起无法堪忍的这样一种悲心,此就称之是悲心。
    当无著菩萨相续中生起这样一种无法堪忍的悲心以后,为了让这只狗身上腐烂的伤口能好转,要把狗身上的这些虫子取走。但如果用手取这些虫子的话,会杀死这些虫子,因此只能用舌头舔才能移除这些虫子,且对这些虫子无有伤害。
    为了让这只狗脱离身体腐烂和被虫子咬噬的痛苦,想要用舌头舔去这些虫子,从而让狗获得安乐,如是作意就称之为慈心。
    当时无著菩萨的相续中生起无法堪忍、无改造之悲心和慈心,于是无著菩萨俯下身去,用舌头去舔狗腐烂伤口上的虫子。因为无法目睹这只狗腐烂的身体,无著菩萨闭着眼睛舔了三次。第一次舔的时候,舌触到了地上;第二次、第三次舔的时候都是这样。此时无著菩萨睁开眼看到怎么的情形呢?因为无著菩萨的相续中生起了无改造的慈心和悲心之故,拖着腐烂身体的这只狗就变成弥勒菩萨。当无著菩萨相续中的一切罪障如理清净以后,无著菩萨亲睹了弥勒菩萨的尊容。
    如是具足悲心和慈心为菩提心,地道善是因为具足此,地道恶是因为不具此。总之在修道中,需要清净圆满地道功德,必须具备菩提心,有则可以,无则不可。
    如是就称之为是菩提心。
    也许在座的大众中有些人比我更会讲解,感觉上师的讲解好像一个老人,有时候像法、有时候不像法;有时候相似、有时候不相似。在座的有些人之前闻思过、也翻阅过很多书籍之故,也许更加善于讲解。但我为什么如是要讲解的原因就在于,有些人虽然知道法义,但没有去奉行,而且闻思修的时候,如理如法奉行的弟子非常少之故,现今如是为大众讲解。
    以上称之为善念的动机,已经为大家简略性地讲解了动机。

闻思修之行为

    行为指的是什么?身语一切行持就是行为,意也可以如是去奉行。
    闻的时候也应具足如理如法之行为,思的时候也应具足如理如法之行为,修的时候同样要具足此行为。
    不论闻思修还是讲法的时候,总之行为分为两种:所断之行为和所取之行为。
闻思修所断之行为——三过
    闻法或思法时,要断除三过、六垢和五不持的行为。
    三过:耳不注覆器之过、意不持如漏器之过、杂烦恼如毒器之过。

耳不注如覆器之过

    在闻法的时候,如果没有如理去闻法,自然如同覆器般,无法将上师所宣之法铭记于心。
耳不注如覆器之过,并非说在耳中塞着东西如同覆器般,并非是这样。当耳根或耳识散乱于外境,此就称之为耳不注。
    什么是耳根呢?耳根指的是能听见声音的,耳根无法看见外境的色;眼根无法听见声音,能听见声音的就称之外耳根。
    什么是耳识?能听见声音并能知道所听内容的,称之为耳识。
    意识指的是什么?对上师所宣讲的法义做分析,此就称之为意识
    耳根、耳识或意识应该无颠倒、如理如法去听闻。
    如果身坐在经堂之中,当经堂外有声音的话,此时耳根外散、被经堂外之声音所缚的话,耳识也会跟随这个声音,同样意识也会分析经堂外之声音。
    如果此时的意识所缘外境的声音,此时耳根能不能听见讲法的声音呢?能听见。虽然能听见,但是因意识被经堂外的声音所缚之故,耳根所缘法义的含义,你是无法了知和明了的,因为意识只有一个。
    因为你的意识所缘于外的声音之故,虽然此时耳根能听到外的声音,也能无遮止地听到经堂内上师讲法的声音,但是你的意识只有一个、而且被外之声音所缚所缘之故,那么自然无法知道经堂内的上师所宣之法,无法明了所宣之法的含义。
    意识只有一个,五根都聚集在此意识之上。因此耳根、耳识和意识外散就如同覆器之过。所以听闻法的时候,耳根和耳识都应该专注上师的法音,应如是听闻。
    因此时常都应该被正知正念所摄受,如是去奉行。
    喇嘛仁波切经常喝斥这种行为。比如说在丹哲勇士戏场的坝子上讲法时,有一天空中有飞机飞过,当时这个飞机飞得很低,飞机的声音很大,很多弟子用眼去看飞机、耳去听飞机的声音以后,喇嘛仁波切如是做了呵斥。
    当时如果能被正知正念所摄受,自然此时也无需要眼去看飞机,耳也无需要去听飞机的声音,如是能铭记上师所宣之法;而有些弟子无法以正知正念摄受,处于散乱之中。
    很多弟子被这种恶的外境所缚之故,无法去听闻上师的声音。这种被外境的恶缘所缚的过失,是因为没有被正知正念所摄受而造成的。
    未遇见恶缘的时候,自然无需要我为大家讲解。讲解的原因在于:遇见恶缘的时候,应该以正知正念所摄受,如是奉行。
    比如说今天在经堂之中我在宣讲法的时候,现在只有法音没有恶缘,所有人都专注聆听着上师的法音。但是一会儿突然间有些人的未关闭的手机响了以后,很多人去看这个手机在什么地方响,耳也会听手机的声音。这就是被恶缘所缚。
    经中也如是所宣:“听闻法的时候,应该如同野兽听闻琵琶声般。”为什么这样举例呢?野兽听闻琵琶的时候很专注,此时不会注意猎人靠近它,闻法时,也应该不注意不必要的外境,应如是奉行。
    今天上师所宣讲之法如同河流般恒常不断,从头到尾都在如是宣讲。不仅前后意义要如是领悟,中间也应连续而领悟全部法义。如果中间外散中断闻法,没有铭记中间法义的话,则无法领悟前后法义,也无法领悟全部内容。如是就称之为耳不注如覆器之过。

意不持如漏器之过

    所闻之法若不铭记于心的话,称之为意不持如漏器之过。不管所宣的法是一个还是两个,都要铭记于心,这一点非常重要。如果未铭记于心,听过法和未听过法有什么区别吗?自然无有任何区别。
    在座的大众具足信心进入佛门以后,谒见了多少位上师?在这些上师面前听闻过多少的法?现今这些所宣之法铭记于心的有多少呢?如果没有记住的话,此就称之为意不持如漏器之过。
    在座的大众都知道意不持如漏器之过,虽然知道有这样的过失,但是还是自以为是,仍然经常在听闻法的时候,造下意不持如漏器之过失。
    不仅仅如此,今年一年中宣讲喇嘛仁波切的传记,将传记中详细的词句铭记于心很难做到,但是喇嘛仁波切传记中大概、简略性地宣讲了什么,并将这些法义铭记于心的弟子有多少呢?自已反观自心就能知道。
    有些人一点都没有记住,也有这样的弟子。这样的弟子如同往漏器倒水一样,这个器皿无法装满水的。不要仅仅在口中所宣“意不持如漏器之过”,要反观自己:自己是不是这样的弟子呢?如同漏器一般去听闻法的话,能圆满究竟的功德吗?是无法圆满的。全部的法义恒常铭记于心很难做到,但应该把首要的、关要的法义铭记于心,如是奉行。

杂烦恼如毒器之过

    在修法中掺杂嫉妒、傲慢和竞争之心,此就是杂烦恼如同毒器之过。
    比如说闻思为了消除相续中的烦恼。但是如果法不以正法而行持,法反而成为堕入三恶趣之因。闻思的时候,心相续有竞争心的话,就有嫉妒心与傲慢心;有嫉妒心与傲慢心的话,闻思中就会产生:“我要比他更优秀,我要比他更好,最后我考试的分数要比他更高……”这样就是竞争之心;产生这样的竞争之心的话,就会产生嫉妒心;产生嫉妒心以后,就会有傲慢心;如果有傲慢心的话,法就无法对治你的烦恼,反而令烦恼增上。所以说:“法不以正法而行持,法反而成为堕入三恶趣之因。”
    喇嘛仁波切也曾经讲过这样一个公案:
    当时有个地方有两姐妹,一个在家操持家务,一个在亚青修法有十年的时间。后来她们谒见喇嘛仁波切的时候,在亚青修法的女子没有见到喇嘛仁波切身之坛城,未在亚青修法、持家的这个女子却见到了喇嘛仁波切身之坛城。
    当时喇嘛仁波切宣讲了其中的原因:因为修法的这个人总认为自己比持家的姐妹更优秀,产生了傲慢心的缘故,因此无法见到喇嘛仁波切身之坛城。持家的这位女子认为自己很低劣,经常祈祷上师三宝的原因,谒见喇嘛仁波切后,却见到了喇嘛仁波切身之坛城。法不以正法而行持,得到的果实就会这样。
    姐妹中的一个人在十年中修法,但被杂烦恼——被我慢所缚之故,所以无法见到喇嘛仁波切身之坛城;另一个人则认为自己很低劣,是扶亲灭敌、在家放牧的人,因处于低劣之故,所以时时祈祷上师,最后能如是见到喇嘛仁波切身之坛城。原因就在此处。杂烦恼如同毒器之过就是这个公案中的道理。
    虽然法很殊胜,如同上等的食品。但是上等的食品中掺杂毒的话,服用这样的食品也会令人失去生命。法虽然殊胜,但是如果掺杂烦恼,最终也是会堕入恶趣。大家要反观自己:是否具足这样的过失?有没有这样的过失都要反观自心。
    你们不要说:“在亚青的这个女子,虽然修了十年的时间,但却有了傲慢心,造下杂烦恼如同毒器之过这样的过失。”你们不要在口中这样说别人,而是应该反观自相续。你们的相续中百分之百也有这样的过失。比如说在亚青常住的修行人认为自己比刚到的人优秀,这样的想法在你们的自相续中百分之百都存在,应该断除这样的过失。
    相续中有杂烦恼去修法的你与从未闻过法的人没有任何区别,两者是一样的。你认为自己是最好的,你有没有功德呢?如果你没有功德,只有傲慢心的话,这是不应该的。如果你的相续中具备功德的话,你有傲慢心也可以理解;如果自相续中没有功德只有傲慢心,仅仅认为自己在寂静之处闻思了很多年或者住过很多年,仅仅这样没有任何意义!亚青这里的狗也在亚青生活了十几年的时间,这些狗也听闻过喇嘛仁波切的法音,但相续仍然具足贪嗔之心。如果在座的大众和这些狗一样的话,在亚青没有任何意义。
    大家应该谨慎,也应该注意,更应该反观自心,也应该如实去做——法应用来调伏自相续、改变自相续。本师释迦牟尼佛也如是所宣:调伏自心、调伏自相续就称之为法。法之性相亦如此。如果不能这样做的话,则无法称之为法。
    “圣法”的“圣”指的是什么含义呢?“圣”指的是让自相续趋入正道。什么是“法”呢?调伏相续的方便就称之为法。

闻思修所断之行为——六垢

    六垢为傲慢、无正信、不求法、外散、内收和疲厌,此等称之为六垢。

1. 傲慢

    闻法的时候,不应该产生傲慢心。什么是傲慢心呢?认为自己是最好的,比上师、金刚道友更加超胜,比他们更好,此就称之为傲慢心。尤其是自认为比上师更好、更殊胜,此就称之为傲慢心,也称之为我慢。
    有了傲慢,就无法见到自相续的过患和过失,功德无法增长,此就是傲慢之过失,这也是傲慢称之为“垢”的原因也在于此。此傲慢的过失在大众相续中存在,因此大众要反观自心。
    举个例子:比如说我不懂汉语、也不懂汉字。有些人认为自己懂汉语、也懂汉字,因此自己比上师更殊胜。有这样的心就称之为傲慢。同样不管是长相、财物或功德,如果认为自己所拥有的某方面超胜上师,这就是傲慢心,这是一切过患、过失的根本!

如何对治傲慢

    傲慢的铁球上留不住功德的水。如果具足傲慢,上师所宣之法无法在你的相续中存留。
    对治傲慢的方法为:自己时常处于低劣之位,不管是上中下任何人,自己都要处于低劣之处并以恭敬心对待。作为一个修行者,应该压制并调伏傲慢心。
    尤其汉族弟子,相续中时常具足傲慢心。为什么会这样说?汉族弟子对上没有恭敬心、对中没有团结之心、对下没有慈护之心,这些都是因为傲慢心所造成。
    比如说有些弟子见到上师或者具足功德的人,也无法做到恭敬心。见到上师的时候,应该身弯着腰,眼睛充满欢喜注视着上师,口中要称呼敬语。但有些汉族弟子无法做到这些恭敬言行。
    对自己的根本上师无需多言,应该具足恭敬心。不仅仅对自己的根本上师具足恭敬心,也应该恭敬其他具足功德的上师。如果你用身语意去恭敬对方的话,自己不会失去什么,也不会失去你的功德,反而这样的恭敬心能对治自己的傲慢心。
    一次、两次地恭敬他人很难对治傲慢心。经常去做的话,肯定能够对治相续中的烦恼和傲慢心,所以相续中应恒常具足恭敬心。
    见到没有功德或者比自己低的人,应该更加慈悲。仅仅认为自己比对方好,这是不应该的,而是应该更加慈悲护持并抚育培养他们。自己有功德,别人没有的话,这样去护持对方,可以对治自己的傲慢心。否则仅仅为了名闻利养而行持善法,自然会被我慢所缚,也不应该这样去做。
    与自己等同的人就要有团结平等之心或者和合之心。如果面对与自己同等的人,有竞争之心的话,随后会生起嫉妒和傲慢之心。
    以上所宣之法称之为傲慢。
    大家相续中都具有这样的傲慢心,如同患有疾病的人需要医生来医治一样。你们依止上师,上师如同医生一样,医治弟子相续中的疾病。为了让弟子认识这个疾病宣讲法义,并宣讲对治方法。比如说对治这个病应该吃什么样的食物、饮用什么样的水、如何对治等等,现今宣讲对治的方法,希望大众如理对治相续中的傲慢。
    什么样称之为没有傲慢之相呢?对上具足恭敬心、对下有慈护之心,中间有团结之心,如是之相称之为没有傲慢之相。如果对上有恭敬,但对下轻视,对中间没有团结之心、反而有竞争之心,这就是傲慢心,并非清净之相。
    比如说当见到上师的时候,非常恭敬地弯着腰;而见到比自己低的人就轻视对方、恶语相对或者从对方的身上跨过去;当遇到与自己平等的道友,就产生竞争之心;这些都是不如法的。这样还是不具足恭敬心,而是相续仍然具足傲慢心。

上师是最严厉的对境

    尤其是认为自己超胜于上师的傲慢心,这是根本不应该有的。尤其在谒见上师的时候要更加注意,因为上师是最严厉的对境。
    做善事,再没有比上师最为殊胜的对境;做恶业,也再没有比上师更为严厉的对境;积资,上师也是最殊胜的对境;摧毁善根,上师也是最严厉的对境,此称之为上师,因此对待上师要更加谨慎。
    如是宣讲,不要认为只对我(阿松上师)一个人具足恭敬心。你们入佛门直到现在,要恭敬对待为你们传讲过法要的所有上师。对我也要具足恭敬心,因为我(阿松上师)一直为你们宣讲佛法。这一点要如理理解。
    尤其汉族弟子在谒见上师的时候应该更加谨慎。当听到上师宣讲令自己悦意的时候,就非常高兴,脸上马上生起笑容;当上师宣讲的内容令自己不悦意的时候,马上瞪着眼睛看着上师,这样不如法的弟子有很多。尤其女众,当听到不悦意的话语时,用眼睛瞪着上师、翻白眼,扭过头侧着脸,脸色变化得快。
    你们不要这样做。你们远离家乡来到这里听闻佛法,不是让你们来造恶业。
    当谒见上师的时候,虽然上师对你们所说的是不悦意的言语,你们瞪着眼睛看上师,这时候损失的不是我,而是你们自己。因为上师是最严厉的对境。凡是结上法缘的上师,就是非常严厉的对境。如是以不恭敬心去对待上师的话,会造很大的恶业。
    给有些汉族弟子也讲过这样的例子。比如说世间的一对夫妻,结婚前拿结婚证的时候要立下誓言:一生一世和和睦睦,然后才领取结婚证去结婚。世间的一家人两口子都有互相的承诺,何况修学出世间法的弟子们呢?!弟子更应该立下誓言:生生世世不离师,更加要重视与上师之间的誓言。
    世间的两口人在一起生活的时候,发生矛盾的时候会尽量克制;作为修学出世间法的弟子,对于上师更应该百倍千倍地重视。
    世间的一家人结合在一起共同生活,最多二十年或三十年,最后还是要分离。而我们与上师之间是生生世世的师徒缘分,不仅仅限于今生。如果弟子与上师已经结上缘分,如果弟子不恭敬上师,向上师瞪眼,口中出不好的恶语,这样做如法吗?这是不如法的。
    有些人不知道如何依止上师而造恶业。有些人虽然知道道理,但是被贪心、嗔恨心和嫉妒心所缚,仍对上师造恶业。仍然有很多这样的人。
    大家相续中都有这样的病,现在我为大家直指病情。并讲解对治此病的方法为以正知正念之方便摄受。大家应如是奉行。
    以前也讲过喇嘛仁波切依止昌根阿瑞活佛的时候,活佛腰间有狼皮护腰,当时喇嘛仁波切不是故意说,而是以前阿瑞活佛常这样说,喇嘛仁波切跟随这样说法,甚至是虔诚地提醒活佛:“是否需要拉一下您的尾巴?”当时昌根阿瑞活佛说:“即便是这样,你也是造了恶业。”
    何况瞪着眼睛、带着嗔恨心对上师所说的恶语,这样的恶业该有多大呢?!自己要深思。上师是最严厉的对境,也是对我们最有利的人,造恶业之过患也无有比上师更为严厉的对境,这就是称之为上师的原因所在。并非上师需要我们来恭敬,而是为了自利需要恭敬上师。有些人不知道这些道理,仍在造业中;有些人知道这些道理,但无法对治、也无法奉行。所以大家应该如理奉行。

2. 无信心

    无信心指的是对法没有信心、对上师也没有信心。可能有些人会认为:没有信心怎么会依止上师?没有信心怎么会听闻佛法呢?并非这样。有些人没有信心依然依止上师,没有信心也依然在听闻佛法,仍然具足这样的现象。
    每个人都有这样的过失。尤其是汉族弟子,仍然具足这样的过失。
    比如说之前白玉特桑活佛举行灌顶法会,很多弟子都去了,但是没有去的理由,比如上师怎样?传承如何?这些没有任何了解,哪里来的信心?也不知道他们是否具足信心,反正灌顶人多,就跑过去凑个热闹。听闻佛法或接受灌顶本来应该具足理由和信心,但有些人没有任何理由就去接受灌顶,回来以后反而对上师产生邪见和毁谤。
    其他地方就不多说了,在亚青有很多这样的弟子。之前依止过普扎活佛、并听闻过普扎活佛讲法的弟子,现今仍然对普扎活佛有邪见和毁谤的。同样的,在我这里听闻过法的弟子,也有邪见与毁谤。
    比如说今天早上在我这里听闻佛法,下午我呵斥了他,明天就对上师产生邪见,不来听法,而后天又来听法……也有很多这样的弟子。此就称为对上师和法没有信心。
    如果对上师、对法没有信心,一开始就不应该依止上师、也不应该听闻佛法。一旦开始依止上师并听闻佛法以后,以后不管上师好还是坏,哪怕这位上师每天杀一百位众生,都不应该失去信心而去毁谤。否则上师不会因此而失利,失利的是你自己。尤其心中作意,但口不应说出来。如果心里作意、口中所称的话,过患则更大。
    以前有很多藏族弟子,之前没有来过亚青,曾在其他地方听闻佛法或者接受过灌顶、或者听闻过大圆胜慧。现今到亚青以后,祈请我今年传授大圆胜慧。他们认为我讲解的大圆胜慧比其他地方的上师讲得更为殊胜,亚青的大圆胜慧比他处更为殊胜。其实这就是诽谤,这就是没有信心的表现。
    似乎他们出去听闻别的上师讲大圆胜慧是为其他上师作考试一样,考验其他的上师讲得好不好,到这里就会说其他上师讲得不殊胜。我认为这样的弟子就是对上师、对法无信心的弟子。这样对上师没有信心、对法没有信心的人去听闻法没有任何意义,这是自己障自己的垢。

3. 无希求之心

    有的弟子认为上师宣讲法也好、不宣讲法也好,对于上师讲法没有喜悦之心,也没有欲求之心,这就是无希求之心。
    如同在狗的前面放青草,在马的面前放骨头一样,狗不吃青草,马也不吃骨头,所以狗与马对面前的食物没有希求心和欢喜心。同样当上师讲法时,没有欢喜心和稀有难得之心以及实修愿望;上师不讲法,也没有伤心;这就是无希求之心。
    在汉族弟子中仍然有这样的弟子。比如今天上师讲法,相续有没有喜悦之心?上师不讲法,有没有伤心?或者见到上师时有没有喜悦心?今天没见到上师有没有悲伤之心?听闻上师讲法时,有没有如同口渴者遇见水般的稀有难得之心?肯定有些人没有这些。不管上师讲任何法,也没有欢喜心、稀有难得之心,仅仅在口头上说“知道知道”,这样的心态就是无希求之心。

    欲求解脱应对上师、对法生起希求之心

    我时常提醒和教诫僧众,尤其对女众也在时常提醒与教诫。
    以前喇嘛仁波切在世的时候,在七八年前我就经常提醒和教诫女众:要经常谒见上师喇嘛仁波切,要经常去听闻法,经常依照上师喇嘛仁波切赐予的教言如理实修,否则有一天会生起后悔或痛苦之心,到那时生起后悔之心晚矣。我那时经常这样提醒和教诫大家。
    当喇嘛仁波切示现圆寂以后,现在有没有这样的后悔之心?有没有痛苦之心?之前知道有这样一种状况,此时会后悔,所以七八年之前我就提醒过你们,现今你们是痛苦还是后悔?还是没有痛苦与后悔之心?还是听了并如理实修?还是仍然在后悔中呢?时常这样提醒与教诫大众。
    有些藏族弟子在喇嘛仁波切示现圆寂后就要回家,回家后痛苦悲伤。如果喇嘛仁波切在世的时候,如理地听闻法、如理去实修的话,何须要悲伤呢?!自然无需悲伤。
    喇嘛仁波切在的时候,很多修行人被懒惰懈怠所缚,没有如理听闻法,也没有如理实修之故,与上师分离之后会感到痛苦和悲伤。不仅仅此时会感到悲伤和痛苦,尤其临终之时更会感到悲伤和痛苦。尤其是汉族弟子,欲求解脱的话,应该对上师、对法产生稀有、希求之心,现在就应该如是奉行。

    具足希求心而即生获得解脱的公案

    有一位老人病重即将离世,昨天早上请我过去加持。这位老人是安宗甲色的弟子。当时这位老人没有恐惧,而是在欢喜和喜悦之中迎接临终。为什么呢?因为她的显现当中唯有上师,因此没有在后悔与恐惧之中迎接死亡。
    昨天上午我去的时候,这位母亲正在呵斥她的儿子:“在我病重的时候,我说了不要把我带到汉地医治,但你不听我的……之前我的显现中唯有上师,但去了汉地治病回来,我显现的就是汉地的房子与人……”这样临终的时候会害了她。回来后请很多的上师去为她灌顶加持,但没有恢复原来的修法。昨天我去的时候,这位母亲非常欢喜地说:“现在好了,现在的显现又是唯有上师。”
昨天看到这个事后,在我(阿松上师)的相续中生起了以前没有的道验:对上师以及对上师功德有了不一样的认识和体会。
    如何理解这则公案呢?这位母亲的儿子如何想的呢?她的儿子想母亲病了,到汉地有好的医生治疗;而且认为母亲现在处于高原,汉地为平原,且气候适宜,病情应该很快得到好转。于是儿子就这样把母亲带到汉地。儿子把母亲带到汉地以后,让母亲坐在轮椅上,把母亲带到公园等环境很好的地方散心。儿子认为这样孝敬母亲,母亲的心今生会欢喜,来世的话也应该会欢喜。儿子是这样的想法。
    其实儿子的想法害了母亲。之前母亲所忆念以及显现之中唯有上师,来到汉地以后,母亲所显现的是汉地的人、房子和车子等等。这样做反而害了母亲。
    儿子虽然为母亲好,但反而让母亲更加痛苦。之前母亲显现唯有上师,没有任何痛苦,充满欢喜、安乐。反而在治病的时候,所显现的是人、车或房屋,这样只有痛苦、没有任何安乐。
    最后母亲回到藏地以后,迎请了很多上师灌顶,后来见到我(阿松上师)以后,才恢复了往昔的显现——所显现的唯有上师。此时她没有痛苦、又回到安乐之中。这样母亲临终时没有任何后悔,在安乐中迎接死亡。
    因此以正知正念去修行非常关要。对上师、对法有没有希求之心就体现在这里。对上师、对法有希求之心之故,所显现无遮止、唯有上师。没有希求心,自然上师的显现无法显现;没有希求心,临终时无法显现上师之相。如果无法显现上师的形象,只能在痛苦之中面对死亡,而没有安乐。如果有希求之心,临终时上师会显现在面前,会远离痛苦,在安乐之中迎接死亡。
    即便再勇敢的勇士在临终时也会有恐惧和畏惧之心。如果临终之时若没有任何恐惧迎接死亡,这就是修持佛法成就之相了。此就是希求之心的目的与必要性,没有希求心的过患也在此处。

4. 外散

    自己的眼根、耳根和意根向外攀缘就是外散。刚才宣讲的这三个:眼睛未看上师的法相、耳朵未听上师的法音、同样意也没有意念上师的法义,如是就称之为外散。这些行为称之为“垢”的原因在于:这些行为障碍闻思修、无法铭记法义之故,因此称之为垢。

5. 内收

    自己在闻法时,知道不应该外散,但过于内收。有些人闭着眼睛去听闻,这样容易昏沉,无法听清上师所讲的法义。这样称之为内收。
    在修行打坐中,有些人外散、无法克制自己的意识散乱;有些人内收,过于紧张,自己的背部和心脏会感觉不适。
    这就是外散与内收的显现。

6. 疲厌

    疲厌指的是什么呢?在讲法当中,认为上师今天讲法的时间太长了,希望上师讲法早点结束,生起如是的意乐就称之为疲厌。
    比如说以前早上讲法到九点半就能结束,而今天现在已经讲到十点半了,有些人需要上厕所希望讲法早点结束,有些人希望讲法早点结束要出去……生起这些想法,就称之为疲厌。
    因为前几天讲法的时间很短,所以有的人早晨饭吃得很少,水也喝得很少,而今天突然讲法时间长了,肚子感到很饿;或者说自己穿得很薄,时间长了,自己感觉很冷;或者讲法的时间很长,臀部不适、腿也不适,希望讲法早点结束。在自己的相续生起这样的意乐,此就称之为疲厌。

疲厌之过患

    因为自己头痛或其他原因而希望今天的法早点结束,这就是舍法之罪。这样的恶业的果报为:投生到无数劫都无法听闻到佛法的恶劣环境之中,有如是之过患。在自己的相续中生起舍法罪的这种意乐时,要更加精进,更加克制自己。应当思维:因为舍法罪的恶业的过患将在无数劫的时间遭受寒热地狱的痛苦、恶鬼的饥渴之苦、畜生道的役使之苦等等,这些恶业都会成熟。因疲厌心而造下的舍法之罪会造成如是的恶业过患,所以闻法时不应该有这样疲厌之心。我们应该克制自己的意念,思维舍法罪之过患并加以转变,应该以稀有难得之心、精进听闻佛法。

闻思修所断之行为——五不持

    五不持是什么?五种不持指的是持文不持义、持义不持文、未领会而持、颠倒而持、上下错谬而持。任何人都要如理理解五不持、如理奉行。尤其汉族弟子,对五不持更要重视,并如理理解。由于没有如理理解五不持的原因,现在很多的汉族弟子颠倒行持的过患的现象有很多。

1. 持文不持义

    仅仅认为词汇悦耳动听、只记住词句而不记住它的意义,这样就是持文不持义。

2. 持义不持文

    有些人认为记住意义就可以,而不去记忆词句,此就称之为持义不持文。
    在汉藏弟子中,有些人翻阅过很多经书,闻思很多法义,但仅仅记住词句而不去理解内在的含义,这就是持文不持义。
    有些人认为仅仅去修就可以了,不需要闻思,也不需要翻阅经典,不用记住很多词句,仅仅观自己的心就可以了……这样就是持义不持文。
    有些人说持句无法成佛,要正确理解、领悟内在含义才能成佛;有些人认为听闻讲解不能成佛,要去实修才能成佛……
    在座的大众也有这样的过患。比如说进入佛门以后,认为修行就是翻阅很多的经典,或者认为修行就是念诵很多经咒,只是持咒念经而不理解其中的意义,这样也无法得到究竟的佛果。
    大众之中有没有入佛门后,从来没有翻阅过一纸开示?从来没有听闻过一句的佛法?认为仅仅坐在那里,把心安住就可以了,闭着眼睛坐在那里的修行人有没有?如果有的话,这就是有持文不持义的过失。
    意义与词句不应分离、需要平衡奉行。

3. 未领会而持

    把了义的词句理解为不了义的词句,或者把不了义的词句理解为了义的词句,如是颠倒而持就是未领会而持。本师释迦牟尼佛为引导众生而宣讲不同的法门。如果把不了义的法门认为了义的,或者把了义的法性真实意认为不了义之方便道,这种就是未领会而持。

4. 颠倒而持

    要正确理解为了什么样的密意以何种方便而宣讲,如是未能理解的话,称之为密意颠倒而持。
比如说本师之密意或者上师之密意为:法界本体中没有善恶、也没有地狱和饿鬼之分。如是宣讲之后,未能领会密意之故,就毁谤没有前世后世,也没有善恶。这就是没有领会密意、颠倒而持。
    现在有很多密宗弟子去吃肉、喝酒、享用女人等等,这种就是不能理解密宗的密意在何处,认为酒可以喝,肉可以吃,也可以享用女人等等。这些肆意妄为的行为,此就是未领会密意颠倒而行。
    如本师在《因缘品》云:“父母为所杀,国王二所净,境眷皆摧毁,彼人得清净。”本师的密意为轮回的本性是无明,无明如同父母般所生,“父母为所杀”意为要断除无明。有些人无法领会“父母为所杀 ”的密意,认为应该杀死父母或者舍弃父母,颠倒理解之故,此就是颠倒而持。
    今天因为时间的关系无法详细讲解,以后会详细讲解,因为很多弟子在此上无法认识和理解。
明天就要开始讲解顿超之大圆胜慧,讲解大圆胜慧就会讲解高高低低很多法义。为什么今天这样提醒而教诫大家?因为很多弟子具足未领会而持的过失,所以今天宣讲闻法所断之行为的原因也在此处。
    词义不应该颠倒而持。

5. 上下错谬而持

    三乘法义错谬而持、或者前行正行错乱颠倒而持,此称之为上下错谬而持。
    在座的大众中有很多弟子错谬而持。比如说你们中间有的没有修持前行的四厌离心,就来求窍诀;有的没有修前行的五加行,就来求窍诀;有些窍诀还没有修完,就来求顿超……这种就称之为错谬而持。
    尤其明天讲大圆胜慧的时候,肯定会有错谬而持的弟子来这里听法。是不是这样?不是上师我所宣的,而是佛陀所宣讲的。如果依教奉行的话,你们能够解脱成佛;否则无法解脱成佛。依照次第而修行,不是我个人要求,而是历代传承祖师要求。
    而你们就是错谬行持。难道不是吗?有些人以前听过大圆胜慧,现在还在修五加行;以前已经求过窍诀,现在还在修四厌离心……这样错乱地跳跃性地修法,这就是错谬而持。
次第修行应该是从下往上,而不是从上往下。这种从上往下修,此就是错谬而持。
    以上是五不持。
    今天因时间的关系,无法详细讲解,这些以后还要详细讲解,为什么呢?我在讲法中,有时候会把这些讲得很高,有时会讲得很低。在讲解过程中,有些人无法理会法义颠倒而持、错谬而持,这样对你们有害而不会有益,所以以后还会为你们详细讲解。
    在讲解的时候,希望大众认真谛听、与法相应去理解,不应该错谬领悟,颠倒而持。
    以上为闻法所断之行为。
    明天还会详细讲解此五不持。不仅仅为你们宣讲,对藏族弟子也要详细讲解,为什么呢?以后到时候会讲解无地无道、无善无恶、无有鬼神等法义时,很多人无法理解,所以需要详细讲解这些法义。
    闻法所取的行为为依止四想和六度。因时间不足,以后再讲解。希望大家无误、无颠倒地取舍动机与行为,如理如法听闻今天的法。今天就为大家念个传承。

【传记正文】

密之义传 第二章 具缘弟子亲见净相

    今天所宣传记内容为诺扎所见之净相。
    诺扎来自石渠县地方的僧人,他所在寺院是麦彭仁波切曾住锡的圣地。诺扎到亚青有五、六年的时间,最后住在禅院,现今在石渠。
    诺扎所见之净相如下:
    (编者注:此处偈颂暂时无法整理,等翻译有时间再作补充。敬请诸位道友见谅!)
    在家乡有一回去了果洛丹拉地方,需要过一条非常深的河。过河的过程中,人马都被河水冲走,恐慌之中,刹那间忆念喇嘛仁波切。此时喇嘛仁波切亲临而且牵着马,顺利地引导到河岸,之后如同彩虹般消失在法界中。此时自己认识到喇嘛仁波切就是自己生生世世的根本上师,并再再发愿。
    之后诺扎来到了喇荣五明佛学院闻思学习。有一天,法王如意宝讲法当中说:“现今无需要观察的上师有喇嘛阿秋和西刚玛智,这两位尊者是无需要观察就可以依止的上师,尤其唯有喇嘛阿秋是光明大圆满的教主,宣讲光明大圆满法,应该依止喇嘛阿秋求取窍诀。”听到如是宣讲后,对喇嘛仁波切生起了无改造的信心。后来来到亚青谒见喇嘛仁波切时,现量见到喇嘛仁波切圆满身之坛城并证悟见解。当时喇嘛仁波切要求他:“要护持徒众,而且要传窍诀。”
    并非诺扎自己需要修学窍诀,而是为了以后以窍决的次第修行方式护持徒众之故,如是喇嘛仁波切赐予了耳传之窍决。
    现今诺扎仍遵照喇嘛仁波切的意旨护持徒众、兴盛耳传之窍决。
    今天的法就讲到此。

回    向

【备注】
    此为弟子根据大恩上师讲法而作整理,本讲之中传记正文为现场翻译,之前未成文字,目前整理讲记之时难度较大、工作亦多,加以时间仓促,故必有不妥之处,且有诸多省略,故于大恩上师及道友面前挚诚忏悔!还望诸位海涵!待喇嘛仁波切的的自传完全定稿之后再做补充和校对,敬请期待。
    祈愿大恩上师法体健康!*轮常转!众生断恶行善!离苦得乐!佛子法喜充满!早证菩提!


{返回 阿秋喇嘛传记·讲记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持明前贤修规·老顽解脱行迹——印圆双运欢喜妙音 第一百〇三讲
下一篇:持明前贤修规·老顽解脱行迹——印圆双运欢喜妙音 第一百〇五讲
 持明前贤修规·老顽解脱行迹——印圆双运欢喜妙音 第一百讲
 持明前贤修规·老顽解脱行迹——印圆双运欢喜妙音 第八十讲
 持明前贤修规·老顽解脱行迹——印圆双运欢喜妙音 第十七讲
 持明前贤修规·老顽解脱行迹——印圆双运欢喜妙音 第七十三讲
 持明前贤修规·老顽解脱行迹——印圆双运欢喜妙音 第五十四讲
 持明前贤修规·老顽解脱行迹——印圆双运欢喜妙音 第三十四讲
 持明前贤修规·老顽解脱行迹——印圆双运欢喜妙音 第五十讲
 持明前贤修规·老顽解脱行迹——印圆双运欢喜妙音 第六十三讲
 持明前贤修规·老顽解脱行迹——印圆双运欢喜妙音 第四十讲
 持明前贤修规·老顽解脱行迹——印圆双运欢喜妙音 第七十七讲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