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前行讲记 第六讲 前行备忘录-总说要义-三宝-僧宝
 
{返回 大圆满龙钦宁提前行引导讲记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984

大圆满龙钦宁提前行引导讲记
——《普贤上师言教》与《前行备忘录》合讲 

蒋阳龙朵加参尊者       传授
阿松.桑昂丹增仁波切   传讲

第六讲 2012年11月5日

【原文】
    那么,如来教法证法宝的受持者到底是谁呢?
    是僧众,如云:“无上引导即僧宝。”如来教,除了僧众受持之外,包括天、魔、梵天、世间君主在内的有情都不能受持,佛法的受持者就是圣僧。作为僧宝,必须通过讲闻的途径来受持教法,通过实修的途径来受持证法。我们自己也要加入到僧众的行列中。如果我们一度往下看,思想和行为与俗世的男女一致,那么人们也会说“腐败僧人、腐败僧人”。所谓的腐败僧人,就是戒律有污点,禅定有污点,智慧有污点。我们绝不能这样,而要向上观:我的本师是佛陀出有坏;我走向解脱与遍知果位的道,就是佛教正法如来的教法证法;我去往解脱遍知果位的助伴就是至尊文殊菩萨以及现在同行道友的僧人。不要狗眼往下看,要鸟眼向上观,既然自己坐在僧人之列,就绝不能贩卖正法,而必须受持教法和证法,这样一来,他的名称才叫引导僧。所谓的僧,也就是心向胜道三学者,并不叫向恶者,不叫向商者,不叫向诉讼者,不叫向诅咒者。引导者向自己以外的世人指示自己解脱之道,他们解脱以后再宣说解脱道,就像手牵着手一样引入解脱遍知的道路,由此称为引导僧。
    而所有世人的本师就是各自的国王,他们的道是不善道,他们的友伴是不善的友伴——商人、盗贼、土匪、猎人、背弃誓言的朋友、胡言乱语的朋友、毁坏善法的朋友。因此,要想到我万万不可入于他们的道,现在我已明晓了利害,宁死也不能这么做。
    所谓的三宝,就是“无上本师即佛宝,无上救护即法宝,无上引导即僧宝”。在世间,金、银、如意宝等并不罕见。如意宝,有大福报的人偶尔会取到。国王无目具富或者恩札布德得到了如意宝,也只是借助它解决今生今世的食物、衣服、住处、卧具,而无法消除今生后世的所有恐怖与痛苦,依靠三宝能遣除今生后世的所有恐怖与痛苦,给今生来世带来一切利乐吉祥。世间上所说的宝,只是因为稀罕才称为稀世之宝(稀有殊胜),而并不叫多宝。
    确定完三宝的内涵以后,就要知道在听法时、讲法时、修法时都不能离开三宝的范围。三宝当中,佛宝是开示解脱与遍知之道的导师,如云:“我为汝说解脱道,解脱依己当精进。”
    正法才是救护者,而佛陀不能救护我们,曾经提婆达多抓着如来的脚拇趾哀号道:“乔达摩,炽热太炽热了,焚焦极度焚焦。”佛陀告诉他说:“提婆达多,你要诚心念诵‘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除了讲经说法以外,佛陀无法像扔石头一样把我们抛到解脱之地。如果自己没有修行正法,谁也不可能把你投到解脱果位。
    受持正法者是僧众,所受持的法有八万四千法蕴,所有法蕴概括为十二部,十二部归纳为三藏,三藏包括在如来教法、证法二宝当中。
    从乘的角度来说,有世间乘或增上生人天乘和出世间乘或解脱乘。所谓的世间乘,就是从下面三恶趣处驶向人、天善趣果位,因此称为世间乘。出世间乘有小乘和大乘,依靠小乘——声闻缘觉乘的道能驶向声闻缘觉果位,为此叫声缘乘。大乘能驶到不住二边圆满佛陀的果位,由此称为大乘。


——《前行备忘录》

 

【正文讲解】
    顶礼大恩根本上师!
    祈祷大恩根本上师赐予意心相融之加持!
    愿尽虚空之际有情父母即生证得四身五智之金刚持果位,为此结合《大圆满龙钦心滴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与《前行备忘录》而宣讲。
    此前行分三:首义、论义和结义。首义已宣完,今天所宣的是论义。论义分三:共同外前行、不共内前行和正行之支分捷径往生法。今天所宣的是第一:共同外前行。共同外前行分为六个科判:暇满难得、寿命无常、业之因果、轮回过患、解脱利益和依止上师。今天所宣的是第一:暇满难得。所宣之法又分二:闻法的方式和所宣之法。首先所宣的是闻法的方式。闻法的方式分为动机和行为,今天所宣的是动机。
    动机分为三种:不善的动机、无记的动机和善的动机。要舍弃和断除不善的动机、改变无记的动机、择取善的动机,应如是奉行。
    断除不善的动机和改变无记的动机的方法是什么?用正法、妙法来断除和改变。
    要断除烦恼——贪嗔痴,用什么来救护?也是妙法。
    此妙法是由何人所宣?是由无上本师即佛宝所宣。昨天也讲解了佛的法相和行相等法义。
    “无上本师即佛宝”所宣的法是什么?所宣之法为“无上救护即法宝”。
    法宝具足八万四千之正法和妙法。八万四千法门再归集的话,归集在十二部经藏之中;十二部经藏再归集,归集在三藏之中;三藏再归集,归集在教法和证法二法之中。教法为律藏、经藏、论藏之三藏,证法为戒学、定学、慧学之三学。昨天此等法义也是做了详细讲解。
    教法和证法的受持者是谁呢?受持者是“无上引导即僧宝”。今天所宣的是僧宝的行相。
    那么,如来教法证法宝的受持者到底是谁呢?
   是僧众,如云:“无上引导即僧宝。”如来教,除了僧众受持之外,包括天、魔、梵天、世间君主在内的有情都不能受持,佛法的受持者就是圣僧。作为僧宝,必须通过讲闻的途径来受持教法,通过实修的途径来受持证法。我们自己也要加入到僧众的行列中。如果我们一度往下看,思想和行为与俗世的男女一致,那么人们也会说“腐败僧人、腐败僧人”。
    佛法之受持者是由僧宝来受持。僧宝以何种途径来受持如来教法呢?以讲法和闻法来受持教法,以实修和观修来受持证法。
    如果自己要加入僧众的行列当中,不能往下看。如果一度往下看,思想和行为与俗世的男女一致,自然你无法加入僧众之中,也无法受持如来教法。
    在座的大众是不是属于僧人呢?属于僧人。是不是如来教法的受持者呢?是如来教法的受持者。在座的大众是否步入僧人之列?自己是否是一名僧人?自己要反观自心。
    什么是僧人?僧人在下文也有详细讲解。
    什么是僧人?僧人在藏文中念“根敦”。“根”是善的意思。本师所宣的教法三藏和证法三学,此就称之为善。“根敦”的“敦”是求的意思,意为僧人对如来教法和正法有欲求之心,对讲法、闻法以及实修的途径有欲求之心,并如是奉行,就称之为求善者。
    在座的大众都是僧人或者求善者。既然是求善者,对如来的教法和证法有没有求善之心?有没有欲求之心呢?
    如果具足求善之心,你就可以称之为僧人或求善者;如果不具足这种欲求之心,你只是一个形象僧人而已,并非是一个真正的求善者或僧人。
    如果你要加入到求善者、僧人行列中,自然要对教法的三藏、修道之三学要闻思修。如是去奉行,你才能入求善者或僧人行列中。否则,你无法成为一名真正的求善者。
    要加入到僧众或求善者的行列中,必须掌握教法、实修正法。如是奉行,才能入僧众行列中。否则仅仅外相上身着僧衣、光着头,而没有如是闻思或实修,思想和行为跟俗世的男女一样,这样的话,你是无法融入到僧众的行列之中。
    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是否与俗世的男女一致?这一点自己要反观自己,观察自己的相续。
    你是往上看融入僧众的行列?还是往下看与世俗男女一致呢?
    如果往上看,如理闻思修教法和证法,并依教奉行,则能融入僧众行列;如果往下看,则与一般世俗男女一样——经商、贩卖、扶亲灭敌、讲谎言等等,那你的行为已经往下融入一般的世俗男女之中。
    在座的大众,有没有融入求善者的行列之中呢?还是未加入求善者的行列呢?有没有受持如来教法?还是没有受持如来教法呢?那就要反观自续,观察自续非常重要。
    要融入僧人行列之中、要受持正法,唯有通过闻思修如是奉行,才能融入这个行列之中。
    一天之中你所做的行为,用来闻思修的时间多?还是跟一般的世间世俗的相同行为做得多?比如以嫉妒、诽谤、贪嗔痴之心去积累财物,如果得不到就有担忧之心……等等,这样的行为多吗?此时要反观自己的相续。
    比如在藏地有很多的出家众,从小出家开始学习识字和念经。此时他识字念经的动机是什么?是为了学好以后,可以去经忏。
    上等经忏的话,他可以养活亲朋好友;下等经忏的话,自己能养活自己。按理说作为一名出家众,不应该有这样的动机,但是他的动机仍然是这样。这样的行为是往下看,思想和行为与世俗男女一致。
    在座的大众光着头、身着僧衣,你们的动机是什么呢?要反观自己。你们的动机是不是为了名闻利养或积累财物?还是为了受持如来教法?现在自己的动机是何种动机?要反观自相续。
    如果动机、思想和行为与他们(世俗男女)一致的话,人们就会指着这样的出家人说:“腐败僧人!腐败僧人!”
    所谓的腐败僧人是什么意思?腐败僧人指的是形象为僧人而已,他的行为和思想跟世间的男女无有任何区别,因此这样的出家人称之为腐败僧人。
    所谓的腐败僧人,就是戒律有污点,禅定有污点,智慧有污点。我们绝不能这样,而要向上观:我的本师是佛陀出有坏;我走向解脱与遍知果位的道,就是佛教正法如来的教法证法;我去往解脱遍知果位的助伴就是至尊文殊菩萨以及现在同行道友的僧人。不要狗眼往下看,要鸟眼向上观,既然自己坐在僧人之列,就绝不能贩卖正法,而必须受持教法和证法。
    汝等大众思想和行为不应该狗眼往下看,不应该与世间的男女一致,而应该往上看。狗眼往下看指的是:把狗放在楼上,它不会往上看,而往下看。鸟放在楼下,它不会往下看,它会往上看。不应该狗眼往下看,看世间男女的想法;而是应该如同鸟眼往上观,往上观我们的助伴——一切菩萨和我们同行;梵行道友如何奉行,我们亦如是奉行。受持教法和证法应如是行持。
    这样一来,他的名称才叫引导僧。所谓的僧,也就是心向胜道三学者,并不叫向恶者,不叫向商者,不叫向诉讼者,不叫向诅咒者。引导者向自己以外的世人指示自己解脱之道,他们解脱以后再宣说解脱道,就像手牵着手一样引入解脱遍知的道路,由此称为引导僧。
    而所有世人的本师就是各自的国王,他们的道是不善道,他们的友伴是不善的友伴——商人、盗贼、土匪、猎人、背弃誓言的朋友、胡言乱语的朋友、毁坏善法的朋友。因此,要想到我万万不可入于他们的道,现在我已明晓了利害,宁死也不能这么做。
    所谓的三宝,就是“无上本师即佛宝,无上救护即法宝,无上引导即僧宝”。在世间,金、银、如意宝等并不罕见。如意宝,有大福报的人偶尔会取到。
    佛法僧称之为三宝,也称之为珍宝。比如世间的金、银和如意宝都属于世间的宝贝,但是三宝更加罕见、更难以遇到。世间金、银和如意宝,世间大福报的人也会偶尔取到这些宝贝。但是佛法僧三宝,在世间极其罕有之故,因此称之为三宝。
    国王无目具富或者恩札布德得到了如意宝,也只是借助它解决今生今世的食物、衣服、住处、卧具,而无法消除今生后世的所有恐怖与痛苦,依靠三宝能遣除今生后世的所有恐怖与痛苦,给今生来世带来一切利乐吉祥。世间上所说的宝,只是因为稀罕才称为稀世之宝(稀有殊胜),而并不叫多宝。
    确定完三宝的内涵以后,就要知道在听法时、讲法时、修法时都不能离开三宝的范围。
    大家一定要了知和认识此等法义,大家也都要知道听法、讲法和修法的时候,不应该离开三宝的范围。
    为什么呢?讲法的时候,不能离开三宝的范围;闻法的时候,不能离开三宝的范围;修法的时候,同样也不能离开三宝的范围。
    比如说今天所宣之法为大圆满龙钦宁提(龙钦心滴)的前行,同时宣讲了宣讲者及宣讲的法,并宣讲了僧人的行相等法义,如如铭记以后,也不应该离开此范围。
    我宣讲的时候,宣讲者、所宣之法和所闻法的僧人也没有离开此范围,也如是宣讲。同样在修行的时候,修行者、所修之法和僧众的行相,也不应该离开三宝的范围。
    什么称之为不离开三宝范围?此范围称之为基。不离开三宝范围的意思为:不应该失去基。失去基以后,就已经离开了三宝之范围。不应该离开此基,不应该离开三宝之范围,在此范围内如是闻法、讲法和修法,应如是奉行。
    三宝当中,佛宝是开示解脱与遍知之道的导师,如云:“我为汝说解脱道,解脱依己当精进。”
    本师释迦牟尼佛也如是所云:“我为汝说解脱道,解脱依己当精进。”本师所宣讲的是法或解脱之道。如果未去修解脱之道,佛陀无法像扔石头一样把我们抛到解脱之地。
    导师指的是开示解脱和遍知之道者。这里的导师指的是本师释迦牟尼佛。
    正法才是救护者,而佛陀不能救护我们,曾经提婆达多抓着如来的脚拇趾哀号道:“乔达摩,炽热太炽热了,焚焦极度焚焦。”佛陀告诉他说:“提婆达多,你要诚心念诵‘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除了讲经说法以外,佛陀无法像扔石头一样把我们抛到解脱之地。如果自己没有修行正法,谁也不可能把你投到解脱果位。
    受持正法者是僧众,所受持的法有八万四千法蕴,所有法蕴概括为十二部,十二部归纳为三藏,三藏包括在如来教法、证法二宝当中。
    从乘的角度来说,有世间乘或增上生人天乘和出世间乘或解脱乘。所谓的世间乘,就是从下面三恶趣处驶向人、天善趣果位,因此称为世间乘。出世间乘有小乘和大乘,依靠小乘——声闻缘觉乘的道能驶向声闻缘觉果位,为此叫声缘乘。大乘能驶到不住二边圆满佛陀的果位,由此称为大乘。
    什么称之为乘呢?遵循本师所宣的法及所宣之道,如是实修而得到如是的果位,此就称之为乘。
    本师所宣之法和道,如是而修以后,最后证悟实相、趋入如是果位,此就称之为乘。比如说从此处到甘孜,坐车驶向甘孜之道,就能到达甘孜。跟这个比喻相似的道理,比如趋入世间乘的法或道而修学,就能得到人天之果报,此就称之为乘。
今天的法就讲到此。

回   向

【备注】
    此为弟子根据大恩上师讲法录音而作整理。因时间仓促,恐有错谬。故于大恩上师及道友面前忏悔!
    愿大恩上师*轮常转!信众法喜充满!早证菩提!


{返回 大圆满龙钦宁提前行引导讲记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前行讲记 第五讲 前行备忘录-总说要义-三宝
下一篇:前行讲记 第七讲 前行备忘录-总说要义-三乘
 前行讲记 第一百九十五讲 前行备忘录-皈依-皈依分类-行续
 前行讲记 第九十三讲 前行备忘录-寿命无常-思维各种喻意而修无常3..
 前行讲记 第十五讲 前行备忘录-念恩
 前行讲记 第四十六讲 前行备忘录-祈祷上师
 前行讲记 第二百三十二讲 祈祷-前行备忘录-发心-方法-四无量心-正行..
 前行讲记 第二百二十九讲 前行备忘录-发心-方法-四无量心-分类..
 前行讲记 第二百〇六讲 普贤上师言教-发心-四无量心-舍心1
 前行讲记 第一百八十讲 普贤上师言教-皈依-皈依之分类-诚信2-觉姆成..
 前行讲记 第七十八讲 普贤上师言教-寿命无常-思维外器世界而修无常之一..
 前行讲记 第一百一十二讲 普贤上师言教-轮回过患-人道之苦-八支分苦..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求往生的人有病还要吃药吗[栏目:清净法师·都市茅棚]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六五八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七集]
 菩提眷属 和乐家庭——佛化婚礼的意义[栏目:宽运法师]
 《无量寿经》第四品经文:“佛告阿难,过去无量不可思议...[栏目:答疑解惑·净空法师问答]
 禅门骊珠集 第三篇 曹溪及其门下 永嘉玄觉[栏目:禅门骊珠集]
 说识 破识 转识[栏目:刘先和居士]
 慕贤当慕其心[栏目:蔡礼旭老师]
 五、“是追求,不是逃避”[栏目:宁玛的红辉]
 《入菩萨行》讲解 第六品 安忍(续五)[栏目:久美多杰堪布]
 解读《圆觉经》之普贤菩萨篇 第五讲 何谓绝对的生命法则[栏目:佛光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