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智慧的痕迹──佛子行三十七颂课程笔记(一)
 
{返回 乘宗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629
智慧的痕迹──佛子行三十七颂课程笔记(一)

2010/11/5
  
  般若佛母祈请文

  远离能诠思议智慧度
  无生无灭虚空之本质
  各各自证智慧所行境
  三世诸佛之母我顶礼
  
  以后我们上课就先唱三遍般若佛母祈请文。
  
  勉励念诵《佛子行三十七颂》

  一、鼓励发愿念诵千遍
  这本《佛子行》后面几页有一千个念颂记数圈,希望同学们都能圆满,或者发愿今生至少念诵《佛子行》一百遍。
  
  二、佛子行之殊胜
  基本上,你用《佛子行》就可以代替四加行的作用,因为学习藏传佛教四加行之目的就是要我们生起对三宝的信心,生起对众生的菩提心,净除障碍,积聚资粮,这些 在《佛子行》里面通通都可以圆满做到。所以如果你不想拜那么多佛,你就每天念诵《佛子行》、唱诵《佛子行》。这些不硬性规定,各位自己发愿。今生至少念一百遍,这个不难吧?一天念一遍,三个月左右就念完了。
  
  为什么要学习《佛子行》?

  一、华人社会崇扬菩萨的修持
  我 们华人地区的佛教徒都很欢喜发愿做菩萨,但是到底什么叫做菩萨?当慈善家、乐善好施、去道场做义工、会念经、会念阿弥陀佛就是了吗?这些都不一定是。我们 要去思维什么叫做菩萨,为什么佛陀这么鼓励大家发菩提心当菩萨?为什么菩萨对自己的生命以及他所遇到的众生会有那么大的帮助,我们要去认识其中的道理,这 是我们这次要学习《佛子行》的第一个原因。
  
  二、与大家的因缘
  第二个原因是我们大家有因缘在这边学习佛法,各位多少对于佛法也有些兴趣,不论有什么动机,总之你就是在这里了。这个读书会有四分之三的人在新光服务,「新光」这个名字是很好的缘起──拥 有人生全新光芒的智慧。佛法内容浩瀚,我们工商业社会的现代人时间不多,学习《佛子行》的殊胜之处就在于其简短扼要,浓缩了菩提道的修持,点出了佛法的核 心与精神,思维、受持《佛子行》也就等于修学了佛法的无量法门。买一送一不错吧,买一是学习《佛子行》,送一是学习了浩翰佛法的大框架。
  
  三、佛法要与现代生活结合,要有实用性
  (一)学习佛法如果只将离苦得乐的希望通通放在来生,那太消极了。老将希望放在来生,但活着的时候常常处于痛苦与烦恼中,未免过于消极。我常在想,我们活着的 时候若老是觉得别人都是冤亲债主,这样会快乐吗?看别人都是冤亲债主,是我们的心不清净,心若清净,便不会如此。所以重点不在外头的人如何,而是我们的心 有没有清净。什么叫做超渡冤亲债主?要超渡冤亲债主就是要超渡自己心中的烦恼,学习好好生活,不要老是活在烦恼之中,这样生死问题就自在了。
  
  (二)念了那么多的经典或咒语,对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改变吗?例如,大家常诵的《金刚经》,里面提到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但是当我们遇到讨厌 的人时,就有我、有人、有众生、有寿者,是不是?感觉不喜欢明明都是真的,怎么会是空性呢?我们听闻佛法的时候,都会说要学习慈悲、柔软的心,听的时候都 觉得头头是道,也累积了不少佛法的知识,但是在工作上,遇到不如己意的人,就会起烦恼,没有办法正思维。所谓正思维就是在遇到境界的当下,能够转化思考角 度与心境,产生与智慧相应的思维。
  
  (三)我们平常在生活里头遇境时不太容易正思维,所以我们需要直接的提醒,意思是我们需要没有赘言的、简明扼要的短语或偈颂,先记在心中,反复思维,遇到境界时就 可以提醒自己,《佛子行》就有这个特色。菩萨的修行不离人间,而且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是非烦恼,所有的人都会喜欢你吗?应该不会吧。我们人生在世,会平步 青云,会穷困潦倒,会身体健康,会遭受病痛,会为人喜爱,会被忘恩负义等,这些都有可能发生,在这些境遇中,一位菩萨如何保持正思维呢?这就是《佛子行》 要教我们的,所以《佛子行》是很实用的,这是我们要学《佛子行》的第三个原因。
  
  《佛子行》作者简介

  一、作者简介
  《佛子行》的作者是无着贤菩萨,他是十二世纪末十三世纪初的西藏大师。《佛子行》是无着贤菩萨晚年的作品,也是他一生行持菩萨道的精华。各位可以在网络上看些有关无着贤菩萨的生平故事,我们这里讲几个他的小故事。
  
  二、无着贤菩萨的小故事
  (一)无着贤菩萨从小就很有慈悲心,有次冬天他全身光溜溜回家,他妈妈问他原因,他说在路上的石头边有群蚂蚁在觅食,看天气晚上可能会下雪,他怕蚂蚁冷死,就将衣服脱下覆在牠们上面,让牠们别被冻死,所以光溜溜地回家。
  
  (二)大师出家后,在绕塔的时候,总会看到个乞丐徘徊,他每天都会拿东西给乞丐吃。有一天,乞丐没出现在原本的地方,无着贤菩萨就去找他,发现他躲在一个阴暗的巷 子,无着贤菩萨问他原因,乞丐说他生病了,身上长很多虱子、跳蚤,大家嫌他脏臭,叫他滚远点,于是他就躲在这里。无着贤菩萨一听,生起了很大的悲心,于是 将乞丐带回去寺中自己的房间安顿,给他新衣服穿。那跳蚤呢?跳蚤也是众生,不能弃之不顾,无着贤菩萨就将乞丐身上的脏衣服穿在身上。弟子看了就问为什么要 这样,无着贤菩萨回答,我过去发愿利益众生,已经历多世生死,如今我的身体可以利益众生,这样多好。无着贤菩萨就以此因缘做着自他交换的修持。过了十多 天,跳蚤死了,他就将跳蚤混着泥巴做成佛像,这是西藏人的传统,将往生者的骨灰混着泥巴做成佛像,放在佛塔供奉,以此超荐。由此可以看出无着贤菩萨的平等 心。
  
  (三)无着贤菩萨晚年生病,他的弟子们问是生了什么病。无着贤菩萨回答他们自己是生了菩萨圣人才会生的病,他的弟子们就问什么是菩萨圣人才会生的病。无着贤菩萨回 答,如果我健康可以利益众生,那么请加持我生病,如果我生病可以利益众生,那么请加持我生病。在无着贤菩萨圆寂前,他的学生们问老师要往生何处,他回答, 若我往生极乐世界可以利益众生,我就往生极乐世界,若我往生地狱可以利益众生,我就往生地狱。无着贤菩萨就是这样在修持,一生不断地利益众生。

  《佛子行》主旨

  一、主旨
  简单说,《佛子行》教你如何做个菩萨或佛教徒,如何在生活中修行。
  
  二、「佛子」的意义
  「佛 子」是菩萨的另一个名字。菩萨意思是什么呢?是为了利益众生发愿成佛的勇士。菩萨是奉献自己,成就众生,使众生获得究竟安乐的勇士。佛陀有各式各样的弟 子,只有菩萨叫做佛子,因为菩萨的心愿与诸佛的心愿相应,愿意放下自我而成就众生。所以佛子行三十七颂,就是菩萨修行的三十七个重点。
  
  《佛子行》前言

  南无观世音菩萨
  虽见诸法无来去,唯一勤行利众生,上师观自在尊前,恒以三门恭敬礼。
  正等觉佛利乐源,从修正法而出生,修法复依明行要,故当宣说佛子行。
  
  一、前言
  第三、四页这两颂不是正文,是前言,共分两段,第一段是传统写作的习惯,一开始顶礼三宝或本尊,祈求本尊的加持,希望能够去除障碍,如法诠释。第二段是造者的动机。
  
  二、释「南无观世音菩萨」
  观世音菩萨是无着贤菩萨写《佛子行》所顶礼赞颂的本尊,本尊的意思是修行道路上的典范,观世音菩萨代表着诸佛的大悲心,是修学菩萨道的典范。
  
  三、释「虽见诸法无来去,唯一勤行利众生,上师观自在尊前,恒以三门恭敬礼。」

  (一)「虽见诸法无来去」是礼赞观世音菩萨圆满的智慧。「法」,一般来说有两个意思,一个是佛法、法教之意。另一个法这个名词的用途,是指身心可以经验的一切现象,例如时间、空间、山河大地、日月星辰、哲学以及科学等等。在空性的状态中,一切的分别,例如清净/不清净、美/丑、来/去等等都不是真实存在的,观世音菩萨对此有着圆满的智慧。
  
  (二)「唯一勤行利众生」这是礼赞观世音菩萨圆满的慈悲。拥有圆满智慧的观世音菩萨,他的业务内容是什么呢?唯一勤行利众生。「勤行」是不懈怠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观世音菩萨在任何时候都利益众生。
  
  (三)「上师观自在尊前,恒以三门恭敬礼」,「三门」指的是身语意三门,对于智慧与慈悲圆满的上师观世音菩萨,我们恒以三门恭敬礼赞。以上是前言的第一段。
  
  四、释「正等觉佛利乐源,从修正法而出生,修法复依明行要,故当宣说佛子行。」
  (一)这一颂说明了无着贤菩萨为什么写《佛子行》。
  
  (二)「正等觉佛利乐源」。我们都会用自己的方式去追求快乐,不希望有痛苦,这是无庸置疑的。在佛法的思维里,快乐分成两种,一种是暂时性的、不够圆满的快乐,称之 为「利」,这是暂时的利益,是我们一般生活中所需的。另一种是究竟圆满的快乐,称之为「乐」,这种快乐不是物质上的丰裕,是内心解脱了烦恼之束缚的快乐。 「利」、「乐」都是我们修学佛法要的,不是说修了佛法,暂时性的快乐就不要了,是不贪着这些暂时性的快乐。对佛教徒来说,想要获得暂时的利益(利)、究竟的快乐(乐),要依止佛陀的教诲与引导,因为佛陀是利乐之来源。「正等觉」是圆满的觉悟,是精神世界慈悲智慧的圆满。
  
  (三)「从修正法而出生」。能创造利乐的佛陀是如何成就果位?从修正法。这是我们要知道的因果关系。
  
  (四)「修法复依明行要」。既然我们知道如何获得利乐之源头与因果关系,我们要好好学佛法。学佛法不是迷迷糊糊地学,就像我们台语有句话叫做「拿香跟拜」,学佛不是如此,是要清楚知道正法之要点。
  
  (五)「故当宣说佛子行」。因此,为了让所有想获得利乐的人能够清楚地、有次第地学习,无着贤菩萨写了《佛子行》。
  
  

  《佛子行》正文

  一、《佛子行》的结构
  《佛子行三十七颂》分三个大段,第一部分是发起菩提心的事前准备工作,第二部分是正式发菩提心,第三部分是如何在境中长养、守护菩提心,分为在打坐中与在日常 生活中养成两种。我们的凡夫心要如何转化为菩提心呢?这个过程不是说变就变,也不是让大师加持,摸摸头就行了,要有事前的准备工作,第一到九偈就是在说这 个。
  
  二、释第一偈
  
  此生幸得暇满船,自他须渡生死海,故于昼夜不空过,闻思修是佛子行。
  
  (一)这三十七颂最后一句都是「什么什么是佛子行」,也就是一个菩萨(佛子)要怎么做。「闻思修是佛子行」,闻思修是学习佛法的用功方式。首先要听闻佛 法,「闻」不仅只有听闻,看书、看佛教电视台、看DVD都算,重点在吸收佛法的正见。「思」,不断地思维,可以说是观察修,重在所听闻的正法与生命的印 证。「修」就是实践,分为静中的实践与日常生活的实践两种。为什么一个菩萨在刚开始要强调闻思修?因为我们所获得的人身是短暂且珍贵的,要让此生的人身更 有意义。
  
  (二)「此生幸得暇满船」,在一开始学习菩萨道,我们要认识到我们的人身是珍贵的人身宝,不论你的性别、年龄、年收入等等外在条件,你是非常珍贵的。暇满人身具备什 么珍贵的特质?拥有暇满人身,你可以让生命更圆满美好,可以有著生命的自主权,然而,不是所有的生命都能如此,例如猪、狗、熊猫等动物就没有办法。
  
  (三)「暇满」的「暇」是闲暇,并不是所有众生都有「暇」,有以下八种条件就没有闲暇。出生在地狱、恶鬼及畜牲道。生在边堕地,边堕地意思是没有佛法的地方,连听都 听不到。生在长寿天,在有福报的长寿天太快乐了,不会想学佛法,所以人生有些苦还是不错的。出生在邪见的家庭,没有办法接触到正法。第七是不遇佛出世,根 本没有佛法,最后是六根不健全。所以说,有暇满人身其实是很幸运的。「满」是十种圆满,就不细讲了。简单说,「暇满」就是你有空闲,身体、心智、环境的条 件能够让你学习佛法。有佛出现,其法教流传至今,你对于法教生起信心,遇到有传授佛法的老师出现,而且这个老师愿意教你佛法,有这些条件,你就有能力为生 命创造美满的未来,这个美满的未来不是用金钱与权力推积的,是用智慧创造出来的。
  
  (四)暇满人身之难得,经典上有几个比喻。第一个比喻说,如果天人的数量像天空中的繁星,那么人身的数量好像你抓一把沙子又放掉,残留在指甲缝里的沙子就是人身的 数量。第二个比喻是,茫茫大海里有只盲眼乌龟,一万年才浮出海面一次,浮上海面的那次脖子刚好要卡进一个木环的机率,就是获得人身的可贵。这样说,我们大 概都没有感觉,我们就近取譬喻,与整个地球的生命数量相比,人类的数目很少,一大窝蚂蚁就不知道多少只了,接著我们想一想,目前大约有六十亿人口中,又有 多少人有机会可以接触与学习正法?能够知道快乐是不假外求的,是心中智慧所安立的。别说全世界,光就台湾来说,又有多少人知道呢?这样讲起来,或许多少可 以体会到暇满人身的难得。
  
  (五)如果你有一千万,你会怎么花?如果全部都拿来买臭豆腐怎么样?是不是很没有意义?我们可以将这笔钱做更有意义的运用,例如转投资、建希望小学等等,是不是比 较有意义?我们的人身也是如此,今生有此珍贵的暇满人身,如果整天活在烦恼的恶性循环里面,这不是很可惜吗?就好像有一千万元全拿去买臭豆腐。所以,「此 生幸得暇满船,自他须渡生死海,故于昼夜不空过,闻思修是佛子行。」「故于昼夜不空过」,不管白天或晚上,都不要忘记,我们要好好地闻思修,借由闻思修的 实践,在心中不断地生起智慧。拥有智慧,对我们的家庭、事业都有所助益,长远来说,对于我们的生命也有直接且深远的利益。
  
  (六)这一个偈颂是要我们确立人生的目标。我们人生的目标是什么呢?我们活在世间,世间的财富、地位、工作及家庭都是需要的,出家人也不例外,食衣住行都是需要 的。但是,我们要弄清楚生存的方式与生存的意义是不同的。生存的方式就是你有一个混口饭吃的工具,让生命与家庭可以延续下去。身为一个具有高度智慧的人 类,如果将生存的方式等同于生命的意义是愚笨的。要生存下去,不是只有人类做得到,一只小小的乌鸦、螃蟹等等都可以做到。对我们来说,活下去不难,至于对 生活舒适度的要求则因人而异。宏观来说,所有生命都会找到让生命延续的方式。对我们来说,生存的意义就在于要好好地活著,学习智慧的道理,别被烦恼淹没我 们的生命,折磨著我们,牵引著我们去伤害身边的人。我们人会彼此伤害都是烦恼太盛的缘故。即使你富甲天下,没有学习面对烦恼,逐渐净化内心,你也不会过得 快乐的。让心能超越烦恼的折磨,生起智慧,让生活快乐才是我们生存的意义。
  
  (七) 简单说,让心超越烦恼的束缚就叫做解脱。生存的方式可以有很多种,对于学习佛法的人来说,生存的意义则应该确立在解脱,我希望今生解脱生死烦恼之束缚,也希 望当我有能力时,我可以帮助所爱的人和有缘的生命都能解脱,获得解脱的快乐。为了要达成这样的心愿,我们要「故于昼夜不空过,闻思修是佛子行」。「故于昼 夜不空过」是什么意思?我们白天要上班,晚上也要看看康熙来了,有时要上上网,玩玩Facebook, 逛逛别人的部落格,我们怎么可能昼夜不空过?昼夜不空过的意思是别浪费时间,但也别因此太严肃对待自己,好像非得要整天一直在心里面念阿弥陀佛。白天也 好,晚上也好,要让自己每天的生活有所学习。你可以学习传统的经教,你也可以透过在家庭中、工作中、生活中的苦乐来学习,晚上静下心来想想,体会这些你所 经验的苦乐所带给我们的学习与启发。如果你陷入烦恼之中,而这些烦恼没有带给你启发与学习,你这才是空过。同样的,如果你每天都开开心心的,你也可能很愚 痴,所以,你今天过得很开心,你也要想想这带给你什么样的学习。如果我们能从生活中的苦乐获得学习及启发,这也是「昼夜不空过」。如果我们用心的话,每天 所遇到的人事物都可以让我们学习,都可以让我们实践闻思修。这个就是菩萨要学习的第一件事情。
  
  (八)同学问:「自他须渡生死海」 是什么意思?法师回答:我们的暇满人身是艘很有力量的船,你可以开去撞冰山,像铁达尼号一样,你也可以开去快乐的地方。我们自己与所有的生命都希望获得快 乐,「渡生死海」就是要超越生死的烦恼,让我们的生活,让我们的生死,让我们的心都能够自在。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故于昼夜不空过,闻思修是佛子行」只有 不断地闻思修,不断地让佛法的智慧与自己的心紧密的结合在一起,我们才有可能超越生死海,否则到一半就开始漏水,就会沉下去囉。
  
  (九)要忆念、修持《佛子行》有个很好的方法,就是用唱的。课文我们都是背不起来的,但歌词是可以的,只要曲调哼起来,你就想起来了。那我们开始来唱《佛子行》吧。


{返回 乘宗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智慧的痕迹──佛子行三十七颂课程笔记(二)
下一篇:传灯法语·乘宗法师
 智慧的痕迹──佛子行三十七颂课程笔记(四)
 智慧的痕迹──佛子行三十七颂课程笔记(三)
 智慧的痕迹──佛子行三十七颂课程笔记(二)
 漫说《杂阿含》(卷十)~E 第263经(应说经):本经主要叙述如不修方..
 智慧的痕迹──佛子行三十七颂课程笔记(一)
 传灯法语·乘宗法师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今译浅解[栏目:毛凌云居士]
 请问如何平衡世间和出世间的事业?[栏目:阿松仁波切·利乐问答]
 “头陀第一”的摩诃迦叶尊者 (慧伯)[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生命的回归[栏目:佛网文摘]
 弘扬佛教文化 促进公民道德建设[栏目:宽运法师]
 破山禅师生平及其时代背景[栏目:道坚法师]
 一、蓝天下一块神奇的净土[栏目:宁玛的红辉]
 佛陀的爱[栏目:慈诚罗珠堪布·微教言]
 禅定与智慧 5 其它禅定法门[栏目:心定法师]
 在幼儿园学到的[栏目:日常的佛心]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