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涵芬集 第一部分 心法指归 十、般若妙味——徐老对保定居士的开示
 
{返回 徐恒志居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222
十、般若妙味——徐老对保定居士的开示

  第一集

  (上师询问弟子们修行情况,此略)

  胡居士:他能坐三个小时念佛,手结定印,他能坐三个小时。

  徐老:念佛法门很好,念佛法门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妙法。(若能)身口意三密一起来就快。

  徐老:你结手印吗?

  苏居士:结手印。

  徐老:结什么手印呀?

  苏居士:法界定印。

  徐老:噢,还有念咒也可以,弥陀定印也可以(弥陀印)。修净土法门呀,口里念,耳朵听,手结定印,很快,三密相应就快。你只是口密,或是只是耳朵听,不行。身口意三密一起来,这是身、这是口……身口意三密相应,净土法门很好的,等于就是密教差不多嘛。本来“南无阿弥陀佛”就是“南无阿弥达布达耶”,是密宗的真言咒语,所以这个法门确实很好,也可以带业往生。最近我在《宁波佛教》—“弘化佛教”里面有篇文章,专门讲修净土法门的好处,不知你们看到没有?你们两个都没有哦。《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讲,它是三根普被的,他说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就是带业往生的下手善巧方便。他后面讲到“不假方便自得心开”,“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就是开悟了,明心见性了。所以净土宗还是讲明心见性。这个一切法,我们修行的人目标就是要明心见性,不明心见性就心外取法,心外取法就是外道,老是讲这句话。所以大势至菩萨讲这个话以后,他自己也讲“我以念佛心证无生忍”,他以念佛心证无生忍,无生忍就是七地菩萨、八九地菩萨都是无生忍,他是上根啦。这篇文章文字不多,但是三根普被,下根、中根、上根方法都有的,《楞严经》这篇文章很精妙的,所以你修念佛法门再好没有,弥陀大法!

  苏居士:师父,您看以我的根基修什么法最好?能够指示我一条……

  徐老:某居士啊,实际上一切佛法,法没有好坏的,一切方法都是平等的,为什么呢?它都是善巧方便,不管心中心法也好,念佛法门也好,六字大明咒也好,都是方便,它是手段不是目的,目的就是要妄想脱落,一念不生;妄想脱落,一念不生的时候了了分明,了了分明就是灵光独耀,灵光独耀的时候回光返照一下,看这个是什么东西,是什么境界,回光返照要认识,哎呀,前念已灭、后念未生,这中间的灵光独耀就是我的本来面目,很简单。所以佛法并不复杂的,不要把佛法看得好象复杂得不得了,很简单,但是当然你说它简单也不是简单的,要妄想脱落也不是简单的,是吧?也要下一定的功夫。所以我想,苏居士你现在修念佛法门呀,莫换题目,就是印光老法师讲的。莫换题目,不要换题目。不要换题目这是印光老法师讲的嘛,你就把这个功夫做下去,一定证到念佛三昧。证到念佛三昧的时候,心中心法证到的也是这个东西,禅宗证到的也是这个东西,都是一样的,都是善巧方便啊,无有实法的。所以有许多人讲,我这心中心法最好,说这个话是外行的话,没有好坏。对你根性的就是好法,不对你根性的就是不好的、不行的法。《金刚经》讲的“无有定法如来可说”,所以你还是决定把净土法门一门深入,深入下去。因为深入以后呢,要见到本来面目,不要停留于带业往生,一定要成就明心见性,见到本来面目,这品位就高了,将来就是上品上生了。不光是个带业,(不要)满足于带业往生啊。

  苏居士:带业往生就是没把握嘛。

  徐老:带业往生反而不好,反而要求太低了。

  苏居士:到时候临终的时候把握不住就麻烦了。

  徐老:把握住、把握不住,主要的是定力,对不对?

  苏居士:定力,对。

  徐老:主要的是定力,因为修行主要就是要得定开慧嘛,有定才开慧,

  你没有定力就智慧不开,智慧不开就不能打扫习气,所以修行的人呀,通过各种的方法,不管你净土宗也好,密宗也好,禅宗也好,目的都是要歇妄想,一念不生,把妄想歇下来以后,妄想脱落,妄想脱落以后哇,这个时候就见到本来面目,就叫开悟,开悟了。开悟以后呢再打扫习气,叫悟后起修。悟后还要起修,不是悟后没有事了。有许多人,最近来问我也很多,他说我坐了五百坐、一千坐也有了,下一步怎么办?他没有办法了。所以你不懂得这个道理呀,修心中心法还是不懂道理,到这个时候最重要的就是悟后起修,功夫不在坐上,所以到一千坐以后就不一定要坐了,坐也可以、不坐也可以。一千坐以后就是要打扫习气,下坐用功,上坐要修定,下坐修慧。下坐修慧以后打扫习气,贪、嗔、痴各种习气。打扫以后慢慢、慢慢了生脱死,所以悟后起修,才能证道。学佛第一步要“学”,学各种法门,好比摸开关,学了以后呢,就是能开悟,明白啦,见到本来了。见到本来以后就是要修,就是悟后起修,修了以后就是证,证道了。哎呀,这就是我本来面目,本来佛性见到、证到以后还要起用,还要广度众生。所以过程总的来说,五个:学、悟、修、证、用。学、悟,悟就是开悟了,见到自性了,见到自性以后,那么就修了,这个时候就是真正修,现在是(真)修,不然的话你肓修瞎练嘛。见到本来以后这个修,就是打扫无明、打扫习气。这个修,修好比扫地,开悟就是开日光灯,第一个“学”好比“摸开关”,开关摸到以后,我们修净土法门,你一开关就明心见性了。明心见性以后不是没有事了,要扫地呀,你不扫有什么用呀,日光灯一开,地上还是很脏的,那么扫,扫了以后房间清洁了以后,四十二品无明打扫清净了就是佛的净界,这是圆教修持,破四十二品无明,必须要破四十二品无明,最高的就是圆教。这个修净土宗也好,六字大明咒也好,修心中心法也好,都是圆教,圆融无碍的。所以我说苏居士,你修这个六字大明咒也好,修心中心也好,修念佛法门也好,一样的,是平等、平等。问题就在这里,一门深入,不要东抓抓、西抓抓,脚踏两只船就不好,修行的时侯一定要一门深入,别的法门当然要学了,但是你在一段时间里面修一种法门,不要多,不要今天修这个法,明天修那个法,反而不好,反而不能达到一心不乱。所以我的看法,你还是多念“阿弥陀佛”,多念“阿弥陀佛”。

  苏居士:我从归依到现在已经十五年了,自己认为比较认真念佛不到三年,就是打坐念佛。

  徐老:不到三年这个功夫也很好了。

  苏居士:但是自己觉得在有时候还是有很多的妄想。

  徐老:我告诉你,有两个境界:一个呢,妄想越多越好。什么道理呢?你比如扫地的时候灰尘就起来了,拍皮球拍得重就跳得越高,所以佛教里面有句话叫“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是不是?倒是越精进用功,它越是翻得越多,什么道理?第八识里面有很多的习气种子,你不打扫,不用功夫的话,它就不出来的,你用功精进用功的话,它就出来了,所以习气越重翻出来越多,说明你功夫越是进步,不是退步,这很重要。许多的人呀,修心中心法也有的、念佛的也有,到一定的时间习气都翻出来,本来没有怨言的,怨言也多了,烦恼也多了,心总定不下来,有些人他是功夫进步了。当然,有些不用功的也有,不用功的习气还是翻出来很多,妄想很多,这也是有的,但有一部分人他是用功精进以后出现这个境界,那么怎么办呢?不去理它,不取不舍。

  不取不舍,不用取它,不随它流转,还有不要去甩掉它,你要甩掉它,这个甩掉它也是妄想。甩掉它也是妄想,所以不取不舍,这就是妙法。

  在佛教里面,不取不舍,它是最高法门。佛教里面,它在佛教也是很高的法门,境界也是很高的,它是恒河大手印的境界,它是最重要的,不取不舍。不取就是妄想来了不去理它,总之就是不理,不理则妄想息灭。有一定的过程的,不要乱,乱了以后就迷,方向搞不清楚,到某一个阶段应该怎么做,自己不知道了。这好比第一(阶段)“学”,等于摸开关,把开关东摸西摸摸到了,摸到了以后一开,日光灯就亮了,日光灯亮就是明心见性。明心见性以后就扫地,扫地等于就是修了,修了以后房间都清爽了,那么就证了,可以会客人了,见到客人都可以交谈了,那么就是用,所以这个五个阶段层次很分明,不能乱的。有许多人没有明心见性,同时还是修,修还是可以的,但是他往往要盲修瞎练。明心见性以后,知道我的本来面目,知道自性是什么境界,明白了以后再修,方向就正确了,习气就容易扫除。

  所以明心见性在佛教来讲还是一个重要的关键,但是目前许多修净土的人呀,他不讲明心见性,你只要往生,这就是永明延寿大师以前讲过一句话“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有这句话,是吗?但这个话也不能永远、永远就这样讲,实际上要开悟,念“阿弥陀佛”也可以明心,也是要明心的。从前香港有个叫永信法师,他的文章也说念佛可以明心见性,我很赞叹他,我就告诉他,我说你这种讲法,现在很少有人能这样讲法。所以我们要有正确的言行、观点,看净土宗的问题,净土宗本来还是很高的,并不是一般老太太念念佛就算数。但它是三根普被,是实在的。下根的人、下品下生都可以念佛,上品上生也可以念佛,文殊菩萨、普贤菩萨都是念佛往生的,就生西方的,所以这个法门确实是三根普被,很妙的。对于方法的问题,你能够结手印念的话还是三密相应的,跟三密相应没有两样,功夫力量也很足的,现在许多人光是念句“阿弥陀佛”,光是嘴巴,也没有手印,耳朵也不听,这个定力就少了,这是方法的问题,不是法门的问题,这个法门确实是了不起的法门,所以历代祖师大德都提倡这个法门,就是这个道理,现在大多数修行的人还是离不开净土法门,因此我想,苏居士还是念佛修下去呀。

  苏居士:我就跟着师父吧,真的有几个问题想说。

  徐老:大家商量、商量,大家商量。

  苏居士:我有时候念佛的时候,这个脑袋里面挺疼的,怎么回事?

  徐老:念佛时头疼,不念时疼不疼呀?

  苏居士:不念的时候也不是不疼,但是这疼也是念佛的时候才疼。

  徐老:念佛的时候疼,就说明业障呀,业障翻出来了。

  徐老:我从前,我告诉你呀,我在二十七岁的时候呀,神经衰弱很厉害,脑筋呀(感觉)跳跳跳,会跳动的,这后脑、大脑、小脑都会跳动的,后来打坐,念“阿弥陀佛”、观心,我也是从观心下手。到后来,两年功夫就转过来了,就不疼了,其实你头疼就是神经衰弱,业障深重。但是你念佛的时候习气翻出来是好事情,不是坏事,你别去理它,你还是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两个耳朵听,你不听不行的,不听妄想又来了,一听妄想就转化了,转过来了,那么妄想、疼的时候呀,不去理它,你念久以后就慢慢、慢慢转化。

  苏居士:这个不是着魔了或者是中邪?

  胡居士:师父讲这就是业障、业障翻出来了。

  徐老:业障不稀奇的,不是你有,我也有的,人人都有的。没有业障的话,我们成佛了,用不着学佛了,是不是,不稀奇的,不要以为我的业障重,别的人业障没有,都有的,多一点少一点,这是好事情,能够翻出来的还是好事情,拍皮球,拍得轻跳得低,拍得越重的话跳得越高,所以念佛越是精进的话,这个习气翻出来的现象越多,这个时候要用勇猛的力量。

  苏居士:我原来老是有胃病的,最近念佛老是疼,念佛就疼,我也是怀疑我是不是有不如法还是怎么回事,还是打坐…后来我就那时候问小赵,他也说,你这是好事。最近一段时间,确实坚持过去以后就缓解了,过一段时候气打嗝打出来了。

  徐老:打嗝打出来是好事,说明气血通了。还有个方法呢,可以治毛病的,就是修六字大明咒,你修过吗?

  苏居士:我没有修过这个。

  徐老:这个很简单。心中心法有六个手印,要修两个小时。(六字大明咒)它不要的,六字大明咒,就这样结个手印,一个两个三个,三个叠起来。手呢,这手不要直的,弯的,莲花,大莲花手印,放在胸前,念“嗡嘛呢呗美轰”,宝贝的贝,美丽的美,“嗡嘛呢呗美吽”。这个你是助的,主要的功课就是念“阿弥陀佛”,这个是帮助,什么是帮助呢?你早晨比如念净土宗“阿弥陀佛”,晚上念“阿弥陀佛”。以后修这个法门,可以治毛病的,它可以治神经衰弱,治胃疼呀,脑筋妄想多都可以治的。它可以消灾免难,可以治毛病,可以得定开慧,可以明心见性,也可以求生西方,所以这个法门跟你念“阿弥陀佛”不相矛盾,并没有矛盾的,它是观世音菩萨的心咒,观世音菩萨就是西方三圣之一,所以可以加修这个法。加修,并不是主要的,主要的还是你不要放弃念佛法门,念佛你已经多少年了?

  苏居士:4年了。

  徐老:哎,4年了,不要放弃,莫换题目,题目不要换。印光老法师讲的嘛,不要换题目,法法都平等。不要看见人家,修心中心法好得不得了。

  苏居士:我是看人家修一千坐了,不得了。

  徐老:不要认为心中心法好得不得了、最好,讲这个话的人他是不太理解,其实法法都平等,没有好的、坏的,对你机的就是好的,不对你机就是不好的,应该这样看问题,都是善巧方便,一切法都是善巧方便,都是手段。好吧,大家交流、交流,大家商量嘛,我也不一定正确,谈不上请教。我们都是学佛的,都是同学嘛,同学、同修嘛。

  刘居士:我们都是晚辈。

  徐老:不好讲的。

  刘居士:都晚了两辈了。

  徐老:不好讲晚辈,学佛不讲一生的,多生的。像某某居士,她这世也没有修什么,她就是一坐就能达到三昧,见到光明,她是前生修的,不是今生修的,所以不能讲这一生的。

  上海胡居士:要放下,要放得下,是这个问题。

  徐老:对!对!不要执着,不执着就是放下嘛。

  刘居士:徐老师,(保定那里)有一个人提问。他平常打坐的时候妄想特别多,问一个过往的和尚,和尚说“你这妄想多没事,明心见性之后,妄想多的人智慧就多。”是那么回事吗?

  徐老:要开悟以后也可以讲这个话:烦恼就是菩提,生死就是涅槃,妄想就是妙用。但这个话不好随便讲,要开悟了以后明白了,明白自性以后你起用了,妄想就是妙用,烦恼就是菩提,妄想不就是妙用吗?

  刘居士:您说开悟了之后…

  徐老:可以这样讲。

  上海胡居士:开悟之后才能这样讲,这是妙用了,就是比如说这个念来了,我不执着了,能够不执着的情况下。

  刘居士:他不是那个意思。他比方说,我平常妄想比他多得多,我俩同时开悟了,我平常会打妄想,我以后我的智慧就比他多。

  徐老:这样话就不好讲,容易出毛病。

  刘居士:那也不是这种情况吧,不是平常妄想多的人智慧就多?同样是开悟的。

  徐老:不是,这话讲的不是善巧方便啊,不好这样讲。你可以跟他这样讲,如果这个人,开悟以后,妄想就起妙用了,一切法皆是佛法,《金刚经》讲的。我去拿只杯子,这就是佛法,开悟的人是佛法,不开悟的就是妄想,拿茶杯吃茶了,它跟自性不搭界,开悟的人这就是我自性起用,一切法不离自性,所以一切法皆是佛法。开悟的人可以这样讲的,不开悟的人你说妄想就是佛法那就不对了,这就是耽误人家了,是这样的。所以《金刚经》这部经好得不得了,它就是讲一切法皆是佛法,世间法也是佛法。你只要不粘着,不粘就是最重要,就是五蕴皆空,就是讲的放得下,放下就是佛法的妙用。从前释迦牟尼佛讲法的时候,叫弟子们放下,那么弟子们听见以后放下了。再放下,他又放下,还有人叫他再放下。他说:“我没有什么东西好放了。”是叫你放下思想、一切妄想,不是放下什么东西,这个放下就是。弟子:“哦,这个放下,这就叫放下。”后来就得到好处,所以放下很重要。《金刚经》讲的:“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而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两句话很重要,六尘境界,色声香味触法不应住、不要住,色也不要住,声也不要住,不要听见一句话批语你,就好象不开心了。恭维你就好了,这就是住声生心。吃东西,味——住味生心。不要生心,应生什么?应生无所住心,一切事不住,六尘境界跟我不搭界,六尘不住的话,清静心就出来了,应无所住,一切法都不住,都是清静心了嘛,而生其心,清净心就出来了,很简单。所以《金刚经》这部经是修行的妙法,确实好得不得了。随便谈谈啊。

  胡居士:徐老师,问您个问题。有个师兄修心中心法,修到身心都空了,世界消陨了,那个时候一刹那前念已断、后念未起。这一刹那呢,他不知道认识这个。

  上海胡居士:过去了。

  徐老:哎,很多人都出这个毛病。

  胡居士:但是我们在探讨这个问题的时候,有个师兄提出个异议,说如果认识它呢不就起一妄念,又有能所了。

  徐老:他这样讲不对的。告诉他,认识它的时候这是智慧不是识神,并不是第六意识的识神分别,而是智慧的回光返照,就是回光返照,所以《心经》讲照见五蕴皆空。一般人是,照见就是起妄想了,照见与妄想不同的,对不对?他是智跟识没分清楚。

  胡居士:就是心领神会那一刹那?

  徐老:哎,就心领神会,就回光返照。照,不是起念,不是起心动念。所以寂而常照,照而常寂,修行到一定的时间,一天到晚在寂照中间,寂而常照,所以《心经》讲照见五蕴皆空。照见比较明了,照见比观照还深一点。观心只是观,观就是看了,就粗,照就比较细了。好比日光灯开后一天到晚就是光明,寂而常照、照而常寂,修行的妙法,行住坐卧不离这个,这个是什么东西呀?自己知道,这样子,所以他把智跟识分开就好了。

  刘居士:徐老师,刚才胡居士说的这个问题,就是说正在见性的时候,因为有好些人说,错过了。如果说要不错过呢,正在那个身心彻底消陨的时候得一把擒来,这个一把擒来,比如说我们那时有觉知了,这个就是,等于动了念头了,那就不是了,但是如果要在不认知的时候,就会是处于一种无记状态。

  徐老:对!对!

  刘居士:在这个时候您说的这个回光返照,和上师[元音老人,编者注]说的正在这个时候一把擒来,这在具体操作的时候到底怎么操作啊?

  (众弟子畅快大笑)

  徐老:很重要!很重要!修行的人碰到这个问题,就遇障碍了,我们大家商量商量看。

  大众弟子:可不敢说商量,我们不敢当呀。

  徐老:大家补充、大家补充,你这个也可以补充。我们修行明心见性呀,一般人把它看得很重要的事,很不容易的。实际上修这个法门要明心见性说它容易也容易,说它难也是难的。说它难什么难呢?因为妄想不容易脱落,要妄想脱落,根尘脱落,一念不生,不是简单的。(这个时候)起心动念的话就不能明心见性,见到的不是本性,而是妄心。所以修行到一定的时间,把妄想脱落了,前念已灭,后念未生,中间呢,灵光独耀,就是这个境界,灵光独耀的时候,这个就是智慧的返照,智慧的观照,并不是识神的分别,不是分别。那么到这个时候呢,很快,它就一下子,起初的时候呀,一下就过去了,心又乱了,慢慢、慢慢修到后来心又定下来后,又看到了,又看到以后,就认识它,一把擒来,这是形容的,这个擒法,它没有东西可擒的,这是形容、形容。李老师[元音老人,编者注]说一把擒来,就是马上要认识它。自我认识、自我体会、自我默契。默契就是,哎呀,我就是这个东西。

  刘居士:就是还不能有就是这个东西的想法吧?

  徐老:你自我默契没有关系,自我默契不等于就是识神。识神就是分别、就是识,第六意识分别了。不起分别,这是妙观察智,妙观。所以修行最重要的六七两识,最重要,六七两识转了以后还有第五识、第八识都转了。《六祖坛经》上说:“五八六七因果转,但用名言无实性。”六祖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我们修行就是要把六七两识转化了,就有办法了。六识,特别是六识,生生灭灭,妄想颠倒,就是这个东西,这我执、法执这是第七识,七识、六识这两个识都最重要,首先转化的就这两个东西,一转化就没有事了,第八识也转了,前五识也转了,前五识转为成所作智,第八识转为大圆镜智。歇下来以后认识它,哦,就是这个东西。但是这个认识它不能分别,不能起心,描写它的境界,描写它的作用,用不着。一观就是,一照就是。照,所以照用得很好的,照跟观又不同的。

  第二集

  徐老:观又不同的,都不同的。照见五蕴皆空,这“照见”两字力量很大的,先照住而后照见,照住就是一照以后,心住下来了,照住以后才照见,照住它是定,照见是慧。这样定慧交融,到后来定帮助慧,慧帮助定,定慧交融、定慧不二,到这时候它是不二的。我们修行的人大多数修行上坐修定、磨刀,把刀磨快,要杀敌人;敌人来了就杀掉它,就是下坐修慧,定慧即合,很快的境界,明心见性不在话下,所以不能把明心见性看得高不可攀,也不能把明心见性看得很随便,很容易也不是,也不是很容易的,也不是很难的。没有这么容易的,(就)见你的自性啊。一切唯心造,所以我们修行的人第一要有志气,我一定要明心见性,我有佛性嘛,佛性人人都有,这是释迦牟佛讲的,既然人人都有,我难道不能明心见性吗?我成佛也有份,就是明心见性会没有份吗?不要杷它看得好象难得不得了,刚刚刘居士讲的一把擒来,前念已灭,后念未生,中间呢灵知了了、一念不生、了了分明,这不是自性是什么东西?没有别的东西,只有自性,妄想也没有了,后念还没有起来,但是我是灵知了了的,这不是自性是什么东西呀,就是这个东西!所以我那个时候在重庆的时候,学问题(观心)。那个时候大概二十八九岁的时候,谈我过去体会,当然我这个体会还是一个光影门头,不是真正的体会,还是识神分别,但是体会要有这样去体会。有于那个时候“我觉得自己还有没有妄想”,所以这个时候用功很勇猛,一天坐三次,因为年纪也轻身体也好嘛,打坐很用功的。当然不在次数多少,我这样子给你们讲话……那么这样子心很定,没有妄想,但是,一切事情都知道,了了分明,也可以说灵知了了,了了灵知。灵知就是佛的知叫灵知,没有分别,一点没有分别。这时我想,哎呀,大家要见到真心,见到自性,这不是自性究竟是什么东西,这些毕竟没有了,我就把它肯定下来,这就是真心的境界,当然我也讲过这也是光影门头的事,也不是真正的真心,真正的真心那就是妄想都没有了,所以我说明心见性要把它一把擒住,哎呀,就是这,就是它!这一举,也请善知识印证,要最好印证一下。永嘉禅师、怀让禅师都请六祖印证的嘛,不印证你恐怕自己没有把握,但是自己也要自己用功。迷来师度,悟来自度,迷茫的时候要师父度我,开悟的时候是自己度自己,自己都知道,就自己把握,不要太谦虚了,哎呀,我是不行的。不行的你学佛做什么事呀,自欺欺人嘛。所以还是要自己把它承担下来,总的一句古话就是“当仁不让”!“当仁不让”!我们就是要这样子,学佛没有客气的,见到就是见到,不见到就是不见到,也不要客气,见到就是见到,这是大事因缘,了生脱死的大事,所以我希望我们大家要勇于承担!承担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来家业啊。

  刘居士:徐老师,刚才我正想问问那个事。原来你不是说信中说的这个照见和照住的问题。我正想问问,你比方说我现在正在打坐,什么情况下我算是照住了,什么情况下我是照见了?

  徐老:心定下来,照住。

  刘居士:心定下来,起用是不是……

  徐老:起用——了了分明,那是照见,你不照见怎么叫了了分明呀,见就是见道,就是智慧,照住就是定力,照住是定,照见是慧。

  刘居士:您说正照见的时候应该是一念不生的时候,有妄想的时候是不是算是照住?

  徐老:照住的时候就是起念也没关系,知道它就是妙用,所以妄想就是妙用了,只要不粘了,不粘。我们跟佛菩萨的界线就是,粘还是不粘就是一条界线。我们处处地方都粘了,色声香味触法都粘的。佛菩萨就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应生无所住心,无所住还有心的,《金刚经》后面叫,首先讲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嘛,后面就是讲“应生无所住心”,生无所住的心,无所住什么心啊,无所住不是没有呀,还有心呢,这里就是无所住的,无所住而有心,这就是清净心,就是清净之心嘛,所以这里我们把它搞清楚,就容易体会到。

  刘居士:刚才徐老您说的“一切法都是佛法”,这个话是不是也是对开悟人说的话呀?不开悟的人能这样说话吗?

  徐老:这是开悟的人讲的,你说这个境界,无所住无所粘,开悟的,就明心见性的人,可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你不开悟的人心里糊里糊涂的,一切法都是妄想!你起心动念都是妄想,不粘了以后,你心无住,无住于心,一切法都是妙用,妙用与妄想就是粘与不粘的关系,粘起来就是妄想,不粘就是妙用。

  苏居士:您说这个不粘是吗?

  徐老:不粘着,《楞严经》里也有的。

  刘居士:徐老师,您简单的说说,这个初学的人,修心中心法修的时间比较短的人,观照的要领怎么做呀?怎么观照?

  徐老:观照呀,这个话只能用言语讲出来,不一定讲你针对性的。总的来讲,观心,比如这个茶杯,我回光返照,本来我看茶杯,现在眼睛闭起来,看自心,所以观心有两种,观真心、观妄心,分两个方面。观妄心,就是妄想生生灭灭,眼睛闭起来生生灭灭很多,妄想很多,这是观妄心。观真心,妄想歇下来以后,由智慧回光返照,这叫观真心。那么大多数的人都是观妄心下手的,都是妄心生灭,不去理它,慢慢慢慢它妄心由多到少,由从有相到无相,到最后呢,了了分明而一念不生,一念不生、了了分明,这个境界就是观真心了,妄心歇下来了,真心现出来了,这个境界也叫清静心,什么时候出来呢,你无所住的时候清净心就出来了,所以无住生心,生的就是清净心,假如有住生心的话就是妄想颠倒。观的时候有两种,一种观的时候呢,它不是眼睛看的,用智慧回光返照,观自己妄想生生灭灭,到后来呢,它这妄想生灭心歇下来了,就是照了,照见五蕴皆空,照见。照见的时候呢妄想不起,生心、起心动念没有了,到最后这个时候观的是真心观心,所以观心有两种:一种妄心观妄心,再后来真心观妄心,最后真心观真心,都是自性三昧,这就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境界,到这个境界时,无实无虚、无来无去,清净自性很清楚的现前,所以这个观心的境界是很容易误会,为什么误会呢?哎呀,一观心呀,好象我就回光返照看见心就是真心,实际上观心的心不是真心,被心所观的心,能观的心都不是真心,到真心现前的时候,妄想脱落,这个是真心,但是妄想脱落不是简单的,有时候觉得你好象妄想脱落了,实际上还没有脱落,还有这个境界,总的来讲,观心反反复复的观,一天要观,《般若花》里有的,观数十次。我以前观心,就从观心下手,一天观心,以前没有事情的时候,观、观,没有起念的时候什么境界,等下妄想来了,就停下来,回去再起观,重新起观,起心动念,起观,起观还是观的妄想,越观越清楚,那么妄想越来越少越来越少,到后来呢~不观而观,心即非心,不观而观!它自然观,你用不着起心动念,起心动念还是妄想么,不观而观,心即非心,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心就不是心,讲到心讲到观都是善巧方便,这时无所谓观无所谓心,但是呢观心清清楚楚,这样。所以这个观心的法门呀,讲起来就是般若波罗密多,就是般若、智慧,智慧观,观,一切佛法不离开观心,禅宗的也是观心,六祖也有观心的文字,六祖呀,六祖的《坛经》里面有观心的法门,禅宗也讲观心,止观也讲观心,天台宗讲止观就是观心,净土宗也讲观心,印光法师不是讲,即念即观,即观即念,观,也不离开观。所以观心是佛法里的大法门,很大的法门,很殊胜的法门,当然到最高境界,不观而观啦。你用不着成心去观就在观照中,你就寂而常照,寂然不动,这时候观照分明,到这个境界,得到很大的受用,但这以前经过很大的翻动,习气翻出来,妄想翻动出来,这都是进步的现象,以后慢慢慢慢消下来,所以我可以跟各位讲一讲,就是这个修行的艰苦呀,憨山大师在《禅门日诵》里面有段话,这段话很重要,我向大家来简单来供养各位。他这么说呀:修行,不管你念阿弥陀佛也好,修禅宗也好,修止观也好,是吗?修行到功夫得力的时候,妄想都大量的翻出来,所以说力量很大非比寻常,这是憨山大师讲的,力量很大,不是一般的力量,他有烦恼歇不下去,没办法控制它,这时候呢,你就是要用大忍耐力、大精进力、大勇猛力,他讲三个力量,大精进,大勇猛,大忍耐,还有三句话,“切不可被它笼罩”,习气出来的时候不可被它笼罩,罩住了。“切不可被它调弄”,你不可哎呀,今天这个事情好象很重要,实际不是重要,重要不重要你自己懂的,你说它大事就是大事,你说小事就是小事,但是这个时候你习气来了,很小的事情当它大事,大得不得了,这个事情好象一定要解决,所以就不要被它调弄了,你被它调弄就你上它的当。“切不可当作实事”,当作它实事情,这是假的,梦幻泡影呀!你当它真,习气翻出来了,他讲的三句话“切不可被它调弄,切不可当作实事,切不可被它笼罩”,要用什么呢?要用精进勇猛之力,好比我拿一把刀呀,魔佛皆挥,魔来也斩,佛来也斩,魔佛皆挥,什么境界来都放下,都斩断,要经过这样子,艰苦奋斗慢慢歇下去,歇下去以后呀,慢慢清楚,清楚以后,最后,胜利了,你斗争过去,胜利了,无量轻安,无量自在。《禅门日诵》里有,憨山大师讲的一段话,叫“禅宗法要”,这开示,好得很。在这里,这个时候你不要生欢喜心,你一生欢喜心欢喜魔又来了,这个功夫得力的时候,这时候还不能相差一点点,相差一点点就上当,所以修行的人呀一定要善持于金刚持地就是这个道理,你不去理它就不动啦。哎呀,我习气多得不得了,我这法不修了,越修越乱,不修不修了,其实这是越修越进步哇,他这不知这是进步呀。所以一定要参访良师益友呀,好的朋友、好的师父,多参访参访,很重要!不然的话,他不能出来呀,转不过身来就拉倒了,生死就不能了了,这是憨山大师一段话,我供养给各位。

  刘居士:徐老师,您的《般若花》上吧,提到这个问题。

  徐老:我讲一下,你这个照住跟照见呀,我在《般若花》上这个“破二执”这个地方有的。

  刘居士:就照见和照住的区别?

  徐老:这区别,写得很详细的,你再看一看,好吗?

  胡居士:《学般若、化二执》是这篇文章吗?

  徐老:对。什么叫照住?什么叫照见?照住跟照见不同的,先照住,住了以后,才能照见呀,你住也没有住怎么见呢,没有开智慧呀,可以供参考,参考参考。

  刘居士:您老在观心的那一段当中,提到这么一个问题,您说观照的人吧,这个妄念起来不理它,它自然就过去了,有个人叫我问问这个问题,就是那个妄念吧,妄想起来不理它,但是又想知道这个妄念起来是不是要时时刻刻光是那么盯住,你要不盯住妄念起来也不知道哇?

  上海胡居士:这讲到智慧的问题。

  刘居士:是吧,是不是总得盯住这个心看着它呀,你不看着它,那它起来就不知道?

  徐老:定慧呀大定大慧,小定小慧。开悟一样,开悟也不是一次的,大悟一十八,小悟无数次,所以禅宗上也讲。这个有时候看到妄念起来了,其实他已经有定力了,如不修的人,没有定力看也看不到,一天到晚起妄想,自己不知道。当你看到哎呀妄想起来了,这已经有定力了,慧照的力量还没有。所以被它调弄,被它牵着跑,随它流转。要等这地方有定慧力的话,妄想起来就能不理它。能够把握住,不理!不理的时候它妄想又来了,好比与我相对的,一个一个贼进来了,你要不搭理他,他也不能劫东西。我观照,看到一个一个贼进来了。但是你还没有力量打出他,这就是观照跟习气相对治的时候,这个我在《学佛除习气的过程》这篇文章里边有的,叫“照”的过程。有七八个照,最刚开始时候的是不知道照,一天到晚起妄想,后来起妄想怎么呢,妄想起了很久以后,哎呀,我这会马上回来,马上回来再观照,已经很迟了。再后来呢妄想起来了,观照也跟着一起来。再后来,观照在前面,妄想在后面。再下去呢,观照,一天到晚观照,寂而常照吧,一天到晚观照,妄想无影无踪了。这是起观、观心的过程,这个在《除习气的过程》里面有这篇,《般若花》里都有的。

  刘居士:徐老师,比方说我现在要学习观心了,我看着自己的心,就在静悄悄的时候,我看着自己的心。看着自己的这个起心动念,比如我看见念头起来了,在这种情况下我念头起来了,那我怎么去处理它。如果念头现在起来了,我怎么处理这个念头?

  徐老:不取不舍嘛,当下就是不取不舍,不去理它,不取不舍就四个字,不理就两个字。你越理它越多,我自己有体会的,有时候妄想习气来了,抗战的时候我在重庆,家里在宁波,我去信寄出去一两个月,有时还寄不到,心里很挂碍,哎呀,这信到没到,心里很挂碍,那么妄想起来的时候呀你让它起来,吃饭尽管吃饭、办公尽管办公,也不要去住著它,一住它就不行,你越是住它越是厉害,不住它,不睬。不睬很重要,一个是我用“不睬”的功夫,一个是用“不取”的功夫,不去理你,一个是它要你分别,叫你挂心呀要写信呀,就是不写,让它去!这样子呢,斗争以后,慢慢、慢慢、慢慢妄想就少下去了,最多的时候经过八九天呀,八九天它不跑的,你也打不掉它,它也打不掉你,对治呀,对治八九天呀,慢慢才歇下来,那是不容易的呀,所以学佛也要有勇气的呀。

  刘居士:徐老师,比如我现在正在想一个事,正在考虑一个问题,我突然想起来了,我这是打妄想,突然想起来这是在打妄想,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要是不舍它,我又不想办法切断它,那我是不是会继续想下去呀?

  徐老:不会的。你想事,这个时候想起来了,要想切断它,这是什么东西,因为“要想切断它”(这个念头)还是你的妄想。你妄想上面加上妄想,妄想只会多不会少的。不理,办法最好,不理会,我不来理你,我不来干扰你,也不跟你流转,这时候,你到一定的时间,可能有时候三天两天,有时候半天,有时候两个小时。各人习气不同啊,过去他习气深,越是不动,越是习气越深的人时间越长,习气少的人一下子就过去了。你只要不理它,最好的办法就是不理。你越理它,你理它本来就是妄想,妄想加上妄想,永远搞不清楚,所以我刚刚讲了,佛教里边呀,把不取不舍做为最高的法门。我们这里倒没有什么稀奇的,《六祖坛经》里有“不取不舍”四个字,你去看。不取不舍很大的法门啊,妄想只有这个办法,我自己最清楚,不取不舍就解决问题,你要随它、取它永远解决不了问题,越想越多。

  刘居士:徐老的意思就是要不取不舍呀,那妄想就成为什么样的了?

  胡居士:要是不取不舍呢,妄想会怎么样子了?

  徐老:不取不舍。

  刘居士:不取不舍会到什么程度?

  徐老:自然下去,它不要你去加功的,它自然下去。

  你不去取它,你也不去舍它。一舍它就不行,我跟你讲,修行的人用一个不取办法,不取它,但(你想)最好是妄想赶快甩掉它,不行吧?你越耍掉它,它越来啦,你越是要耍掉它,它越多,越是要取它当然越多。但耍掉它也是越多,最好的就是不理,不理它,所以我最后用“不理”两个字,“不理”两个字比不取不舍还要好。

  刘居士:徐老师,您说不理它,它就没了,是不是?

  徐老:它自然没有了,自然没有,并不是你加工叫它没有,它自然没有了。

  刘居士:它自然没有了,您假如说我不理它了,它自然就没有了,没有了我的心是成了什么样的了?

  徐老:你回光返照下看看成什么样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嘛,你而生其心,心生出来了嘛,你不取不舍就应无所住了,应无所住、不生一念,妄想一念不生,一念不生清净心就出来了嘛,你烦恼没有,清净、菩提马上来了。妄想歇掉当下就是菩提,当下就是。所以这里说方便也是很方便,这样你就见到本性了,如果你不会的话,将来还是搞不清。

  胡居士:我现在平时我就那么做的,平时你看我也没念头,心中没念头,但是很清楚明白。我就保持这个心态,但念一来凛觉了,不理它。

  徐老:不理它。

  胡居士:而且我这时候。

  徐老:你没有念头时怎么用功呀?念头没有?

  胡居士:念头没有。

  徐老:念来的时候就是不睬它。

  胡居士:念来不睬。

  徐老:你没有念的时候怎么用功呀?

  胡居士:没有的时候,我感到这个时候说话、做事、走路一切作用,这个东西都是很清楚、合一的,这个就是佛性。

  徐老:这时候就是照,……[此段录音不清晰,编者]照就是这个东西。

  胡居士:那么这个很安祥的。

  徐老:安祥呢,安祥就是照,不安祥就是烦恼,就是这个分别。

  胡居士:我就是凛觉妄念,没妄念我就这样平平淡淡、自自然然。

  徐老:对不对,用妄想来考验,妄想颠倒把它离剥了。不放掉,就是妄想,它妄想没有,但是照样起用,照样吃茶,照样可以穿衣吃饭,就是妙用,就是照,对的。

  胡居士:对的啊。我想这个东西,现在要这样就作用反而感到挺简单的啊?

  徐老:停止怀疑,你现在怀疑的话你又没见到性。

  胡居士:是吧。

  徐老:明明见到你还不相信它。

  胡居士:对对对。

  徐老:这很重要。

  胡居士:而且我经常出现这种状况。

  徐老:对,也是你用功多年了,观照的力量起来了。

  胡居士:是,是呀。

  徐老:好的。

  胡居士:比方我喝水,用杯子来喝,我也知道就是这个东西。

  徐老:下一步呢,就是在各种境界上磨练。磨练你的习气,但这个时间不要怀疑。因为怀疑的话永远见不到性。很重要!这很重要!你要自信啊。

  胡居士:现在我在您这儿房间呆,现在没有念了,一个念也没有。一念不生但很清楚明白。

  徐老:一念不生、灵知了了。妄念不起了,一念不生,但是灵知了了,这灵知不是识知,识知也不行,分别心就不对。灵知,灵知就是离念的叫灵知。

  胡居士:离念的,不是木头、石头。

  徐老:不是木头、石头,对,不是木石。

  胡居士:没有起念,但是它能用,都能起作用。

  徐老:就这样,这就叫妙用呀,不然变妄用了,是虚妄了。

  胡居士:对、对。

  徐老:大家提问,各位、大家提问。

  曹居士:我问一下。我在上坐的时候有一种境界是经常出现,变大,这个大,手没法形容的大。

  徐老:自己放大。

  曹居士:经常就是出现的,可是呢就是说这个出现吧,就是我还有预兆。预兆,就是说今天吧这么一坐,这么坐着坐着,就觉得一会肯定就要变大。就是说,我现在就是说不坐了。可是一会你再坐,还得出现,还得变大。

  徐老:我告诉你,你贵姓呀?

  曹居士:姓曹。

  徐老:曹居士,最起码你已经入魔了,已经入魔了,你放大呀、放小呀、往上升呀,都是魔的境界,你这个时候呢,千万不能理它,由它高也好、低也好,我不来分别你,你不坐,魔就得力了,你说由于你想到这个问题你就不坐了,你就上它的当,这是魔境啊,不理最好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两句话,对治它,都是虚妄的嘛,有什么关系呀,但是“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不是没有哇,诸相非相的时候,非相就是空啊,诸相归空呀,诸相空的时候……

  曹居士:要出现那个境界我就去去去,可能那个去也是执着吧?

  徐老:哎!对呀!

  胡居士:师父说不取不舍。

  上海胡居士:我们要不睬它!不取不舍,不理它!

  徐老:就不理它很好的,这是修行的妙法。

  第三集

  徐老:别管它,这“不理”两个字很好的,这是修行的妙法。“不理”两个字,修行的妙法。

  上海胡居士:因为你不理它了,你执着了。

  徐老:魔又来了。

  上海胡居士:它不死心的,这个魔又来了,你不要它了。

  徐老:要它也不好,不要它也不好。

  上海胡居士:所以刚才师父讲的不取不舍。

  徐老:不取不舍。

  徐老:这个《六祖坛经》里也有不取不舍这句话,还有《金刚经》,大家有空的时候多念念。六祖也讲的么,“但诵《金刚经》,即得见性。”你今后《金刚经》多念念,但不要住它,住执,随便念,不要昏沉,念下去就可以。《六祖坛经》具有代表性。

  上海胡居士:具有代表性,因为什么呢?针对性的。因为什么呢?大家多了个问题。

  徐老:嗳,多生的气习,因为习气问题不解决,不能见性。

  上海胡居士:因为这个问题不解决的话,你永远不能前进,你一定要把这个问题去掉。你放心啊,今天师父讲了,哦,我放心了,很正常的。这个问题呢(就过去了),就不理了、暂时不理了。

  刘居士:徐老师,您看上师[元音老人,编者注]在的时候,常说这个 “断”,前念已断,后念未生,正在这个时候,灵知了了的时候,是什么?这就是我人的本性,这个认知,和自己在做功夫的时候,突然身心世界…

  徐老:化空。

  刘居士:彻底消陨了,这个空,跟我刚才说的这个“断”这个认知的空,我个人理解,把上师说的这个“断”,这时候这个空,比喻成从理上的悟。当真做功夫,做到身心世界彻底没有的时候,是证上的悟,是吧?

  徐老:实际上一样的,一样的。悟就是悟这个东西嘛,你也见到这个东西。

  刘居士:但是这两个东西?

  徐老:方便!这也是方便,你就是修的时候悟,也是方便。

  胡居士:也是方便。

  徐老:还有我执、法执。空也不能执着,我空、法空、空空,三空到底就是《金刚经》的境界。这时候“无实无虚”,“一切法皆是佛法”,“如来者,即一切法如意。”,都是讲这些东西,所以《金刚经》讲到后来都是信、解、行、证嘛,证到这个境界。

  刘居士:徐老师我问问,这在这种状态下所见到的性跟平常见到的有没区别?但是这个人的话,这种悟和那种悟,这程度相差甚远了。

  徐老:哎,当然,悟有深有浅的。因为禅宗呀,大悟是一十八次,小悟是无数次,见到、闻到,见到、闻性都可开悟,但这开悟并不是一开悟就算数,要开悟几次。过去禅宗有句话“大悟一十八,小悟无数次”。

  刘居士:徐老师,象我说的这两种现象,中间要走好长的路,这就是修行的道路吧。

  徐老:嗳,修行的道路。

  刘居士:是吧,修行的道路吧,从理悟到证悟,中间还有个过程,这都是修行的过程。

  徐老:修行的过程,当然是过程啦。当然过程各人不同,但是你认为它是很长,有些人很短,他见到了一念不生、了了分明,见到了,肯定下来。有许多人,他始终怀疑,这个不是、那个不是,这永远见不到性。没有长短,无有定法的。

  刘居士:这个上师[元音老人,编者注]在这么教人的时候,我们一点都不怀疑,但是我不管怎么做功夫总到不了这地步。

  徐老:他这是方便呀。

  上海胡居士:他用的是禅宗的方便。

  徐老:方便呀。

  上海胡居士:是什么?这是什么?是什么,你认识了这个,这个也不得。这个也不得呢,得什么。

  徐老:你的心烦的话。有种(方法)用 “阿”,阿弥陀佛的“阿”,我的师父王骧陆居士,用“阿”,念“阿”,没有了,一个东西都没有了,这是方便。

  上海胡居士:有一次在深圳我又碰到(元音上师),又要去做法事去,我拿公案来考你们,这是什么呀,佛性呀,佛性是什么呀,佛性在哪里呀,眼睛放光嘞,对吧,所以师父就供养他,打你执着,你见性以后呢,打你见性的执着,你没有见性呢,打你这个妄想的执着,他就是通过这个方面打你的执着。

  徐老:所以宗下有这个道理,不执着这个境界。你去问,问东答西。我是谁,就这个道理,这是什么?大家说,这是茶杯。

  苏居士:师父,我倒(水)。

  徐老:哦,好好。

  刘居士:师父您喝了吧。

  徐老:嗳,对对。

  刘居士:徐老师,那您说我们什么时候才能身心世界彻底消陨啊?

  徐老:这要问你自己啦。

  众等:哈哈哈哈……

  徐老:我不能代你作主呀。

  上海胡居士:他这样理解上呢还是可以的。

  徐老:理解可以。

  上海胡居士:理解可以。

  徐老:你理解上…

  上海胡居士:仅有这个理解还是不行的。

  徐老:不行的!

  上海胡居士:他们什么呢,那天在讲了,有一个公案讲得很清楚,一个法师进来了,不过呢,你讲了,这个眼睛放光,一个法师就讲了,师父我怎么不见呀,你还要见呢,你有我见,我所不见,那么,和尚呢,那我是我,有我见,我是不见,你见不,和尚你见不,师父你见不,对伐,师父就讲了,你有,你有你见,还有我见,辗转不见。辗转不见,那无见处呢?

  徐老:嗯。

  上海胡居士:没有见处呢?

  徐老:你讲。

  上海胡居士:谁的问题呀,谁的问题呀?嗳,谁的问题呀,你们说说看,谁的问题呀,这个什么意思,最后句话谁的问题什么呢,这个呢其实两个事,对伐,一个谁的问题,就是,佛性么,就是佛性了,但他不讲,这是佛性,对吧,那谁的问题呢,你执着这,你还执着见呀,连见都不能见,去你执着,见性了以后也不能执着是见性…..

  徐老:转过来,要转语,要转语,从前有人问这个赵州和尚,师父,什么是西来大意呀?一念不生时。一念不生跟西来大意什么关系呀?就是叫你转过来,要你不落。

  弟子:不落痕迹呀。

  徐老:不落痕迹。

  弟子:不落它。

  徐老:禅宗不执着相啊。

  上海胡居士:所以我也上当啊,我那我时候跟师父的时候,师父就问我来,某师都在,他都问我了,师父就讲,我跟你讲个公案哦,拎草鞋啊,等妙两觉拎草鞋。

  徐老:嗯,拎草鞋。

  上海胡居士:公案,哎呀,我一听我住了,我就回答了,一回答出来我就觉得不对了,要么就这么回答,拉过师父那么一背就是了。

  徐老:嗳。

  上海胡居士:或者你把那个草鞋把它这么一丢,是吧

  徐老:嗳,对对。

  上海胡居士:所以禅宗破你各种各样的执着。

  徐老:对对,不要执着,不要落到圈套里边,你不要上当。

  上海胡居士:两头不能落。

  徐老:嗳嗳。

  上海胡居士:叫两头不能落,两头不落。

  弟子:徐老师,我也那点出息,我修心中心多年了,这次打了回七,而且那七中,有的时候也能达到持咒就是确实没有妄想了,只是咒了,有的时候居然有一次持续了有两个钟头没有妄想。

  徐老:没有妄想。

  弟子:就只是咒,但是就这个身感我总是有。

  徐老:还没化空。

  弟子:就这个身感总是有。

  徐老:你毛病出在一个化空。

  上海胡居士::你执着化空,所以不能化空,刚才我的公案讲得就是这个。

  徐老:什么时化空呀?就不对的。

  上海胡居士:你执着化空,你见不着性。

  弟子:对,我执着有…

  上海胡居士:见性的事情,水到渠成。

  徐老:嗳,水到渠成。

  上海胡居士:嗳,水到渠成。

  弟子:我这水怎么老不到渠老不成。两个钟头,老是有自己。

  徐老:你这个毛病出在什么地方呢,你听我讲一讲啊,就元音老人两句话,反复的把它考虑,一个就是一念不生。一念不生,了了分明,他说了很多次的,这句话。一念不生、了了分明是什么东西,你参这个境界。见到自性了嘛,就是这个东西,就是这个境界。

  刘居士:上师那会不是总是要求学人,不但身心、连世界都彻底消殒了,才算彻悟、彻证的吗?

  徐老:他讲话没有办法,上师这样讲。

  上海胡居士:只好这样讲。

  徐老:他不这样讲怎么办,哦,你不要化空这又不好讲,但真正的化空啊,你有化空之念就不化空,对吧,你有化空一念。

  刘居士:我这有一次,就是坐得好的时候,一念不生的时候,只是咒了,一念不生的时候,自个觉得这边的胳膊没了。

  弟子:(觉得)胳膊没了,我这自个觉得越来越不执着了。

  上海胡居士:化不化空呀。

  刘居士:就没那么一会胳膊,还得等身体没了,结果等了半天,还是没怎么样,最后拉倒吧,又想起事来了。

  徐老:又想事了。

  刘居士:有个师兄弟他强调这一点,经常问我,虽然我没有妄念,但是我没空,我知道我在这儿打坐,而且我的身感。能不能以这个来定我是不是能有所悟了。

  徐老:不是的,你问他,什么叫化空?

  上海胡居士:化空也不可见,不可得。

  徐老:化空也不可执,无所得。

  上海胡居士:嗳,无所得。

  徐老:无所得。

  上海胡居士:化空也无可得。

  徐老:无智亦无得嘛。《金刚经》有句话:“无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有少法可得。你们要问我坐了,什么时候化空?为什么没化空?还在计较分别。

  徐老:现在,最重要的哦,刘居士,你常有一念不生的时候吧。

  刘居士:哦,有、有。

  徐老:一念不生的时候,你还知道吧,知道我这个了了灵知有没有呀,不是好象木头,石头一样的。

  刘居士:嗯,不是木头、石头,对对。

  徐老:嗳,对吧。

  刘居士:对对。

  徐老:不是木头、石头,这是什么东西?一念不生,但是不是木头、石头,什么东西?这很简单嘛。

  刘居士:对。

  徐老:你要参一参,假如你还没有想通的话,你把这句话参,是什么?

  刘居士:不过徐老师,我觉得象这句话,我早就参明白多少年了。

  徐老:你实际上都在分别,并不是在观照,在分别,所以始终跳不出来。

  刘居士:徐老师我跟您说个小笑话。这回我打七,我闹了个笑话,我下了坐,我一念的时候,我只剩下咒了,一点别的妄念不起。念的时间非常长,有两个钟头,没妄想。我想,哟,这可是个好时候,我说在这时候,您看古人经常会有这个情况啊。啪,落个什么东西,

  一惊吓,这时候彻底呈空了。是不是?

  徐老:不理,还是。

  刘居士:当时特别想有一个声音吓唬吓唬我。

  上海胡居士:这都是妄想的。

  刘居士:这时候巧了,我打坐的那边有一家装修呢,他把那个板子拼命敲打呢,啪,一下子,结果吧。

  徐老:追求这个境界。

  刘居士:真有这个境界也不对,人家古人吧,这一响,啪,身心世界彻底消殒了。我这正坐念着好的时候,他这一响吓我一跳。

  刘居士:您说,我这和古人怎么这么不相同呢?同样是响,我这毛病出在哪?

  徐老:你在追求境界,这追求境界永远见不到性。

  刘居士:啊,对。

  徐老:不用追求这个境界,佛性是人人相同的,各人生理、环境、因缘,都不同的。所以说不要追求,一去追求了,就是妄心。

  刘居士:对对,我有的时候是研究。我研究我现在快要到什么现状。

  上海胡居士:你说古人,古人也是这么过来的。

  徐老:嗳,古人也是。

  上海胡居士:因缘俱足的话,“啪”的打开了,也是有一个因缘,这样积累过来的,可是一下子你没把握,不然一触就行了,也是第一次,有第二次,第二次不行有第三次,第三次不行再第四次,到一定时候你就打开了。

  刘居士:是那么回事。

  上海胡居士:你根本不要执着。

  徐老:现在呀,刘居士,虚空粉碎,大地平沉,这样也不对。这样说话是形容的话,也是形容的话。

  刘居士:也是形容。

  徐老:现在呢教下的话,把虚空粉碎喻来见性。虚空怎么粉碎呢?不然怎么是虚空嘛,这不好执着。

  上海胡居士:对弟子某说:你多亲近大德很重要,听老师解释问题得到解决。

  徐老:交流,互相交流。

  上海胡居士:对保定弟子说:嗳,多亲近大德,他的价值很重要啊。

  弟子:对,对,到时候接触亲近。

  徐老:我也不是都知道的,一知半解,大家互相交流呀,大家交流,大家交流商量。

  王居士:我刚一修法,在打百坐的时候,在百坐之中有一次在打坐的时候,就象书上说的什么妄念也没有,前念已断,后念也没起,就只是咒,后来念着、念着连咒都没有了,就是待得特别清楚,心里的感觉都没有了,觉得特别透亮,大概持续了半个多小时吧,后来就突然想起来,怎么不念咒了,嗳,就过去了,当时…

  徐老:你修心中心的?

  王居士:嗯。

  徐老:修过千坐吗?到现在。

  王居士:嗯,有两百多坐了。

  徐老:两百多坐,修两个小时。

  王居士:哦,对,现在加到四个小时了。

  徐老:四个小时。有段时间就这样子。

  王居士:嗯,就那次时间长,别的时候时间都短,有的时候十分二十分钟。

  徐老:时间长短不管的,只要认识,见性就是认识。

  王居士:后来又跟别的师兄探讨这个问题,他们说,你当时得认知才算是,是吧?

  徐老:嗳,对,认知它,认知就是自己体会到,哎呀,这就是我的东西。你一念不生,但不是跟木头石头一样的,什么事不知道,(而是)都知道的,了了分明的,这就是你的佛性,不要客气,没有客气的。

  王居士:那个时候也是,是了了分明的。

  徐老:了了分明的,就是你的本性,就用不着客气,但是一定要一念不生,这个不是妄念,不是妄心,不是顽空,不是断灭空,不是豁达空,这就是你的本性。假使一念不生,还有无记,无记空也不对了,这就不对了。

  王居士:他们说要是等过去了就不算,是吧?

  上海胡居士:哦,这是不行的,当下,认知把握你自己。

  徐老:当下认识,嗳,当下认识你的…

  上海胡居士:不是过后,人家帮你解释,这不算。

  王居士:是,当下就是,在我就体会到么,哎呀,这没念咒,这一瞬间同时就觉得,这就是。

  徐老:哎,一瞬间,就是一瞬间。

  上海胡居士:这里面你还是吧,还有个念咒在呢,什么叫念咒呀,还有个念咒在呢,不行还有个念咒在,它就不行了,还有个念咒在。

  徐老:前念已灭,后念不起,中间是真空的,等于两边不执啦,中间真空的,就认识它,就体会它,哦,这就是我的东西,你认识它,不要有意识的分别,来自于思维的觉受,哦,这是我了了灵知,灵知了了也可以,了了灵知也可以,也可以叫灵知不昧,不是木头、石头,是不昧的,这就是你的本性,不要怀疑的,用不着怀疑的。

  上海胡居士:因为你这当下…

  徐老:各人各人境界不同的。

  上海胡居士:感觉咒你不念了,这个就是你有念了,后念已经起来了,后念起来你再去认识它,这个就不是了,那后念就起来,这后念没有起来之前当下你要认识,就是。

  徐老:当下就是,这是什么?

  王居士:后念起来,就只是再去体会一下,刚才那个境界啊,那个就是,那也错过去。

  徐老:已经过去就过去了,过去的还是妄想嘛。

  上海胡居士:你这个咒,哦哟,我咒没念了,念头已经起来了,你这个念咒的念,念咒的念头已经起来了,所以她这什么情况呢,前念已断,后念未起,直下就是。

  徐老:悟在当下。

  上海胡居士:当下。

  徐老:这就是悟在当下,要当下就开悟,不是过一段时间叫开悟,过一段时间回想都是妄想。

  上海胡居士:回想都是妄想。

  赵居士:当下看一看,就说当下就是知道它了,见性的时候会了。奥,那就是,连那个“是”都不行。

  徐老:这是智慧的观照,它不是妄心的分别,这时候两个是不同的,不然的话你智慧观照也没有,没有用啦。

  苏居士:对。

  徐老:有体没有用,这个是作什么用呀,见到它也没有用了,所以用跟体要分别的,体用合一,即体即用。如果是妄心的话,体有了,它还要起妄念了,这是妄心,没有用的,不起妙用的。妙用妙用,不粘牢就是妙用。妙么,粘牢就不是妙用。

  赵居士:初学刚用功的人跟已经证到的人,用功的时侯有没有差别呢?

  徐老:见到的人跟用功没见到的人啊,这当然有差别了。

  赵居士:初学的人跟已经见到的人。

  徐老:嗳,已经见到了。

  赵居士:初学的人他也觉得明白这些事,他做功夫的时候跟证到的时候有没有用功的区别?

  徐老:平常的时候他粘不粘,碰到一些境界,粘起来了,这都是没有开悟的。因为碰到境界无所住,无住生心,无所住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嘛,无所住的,心里很自在,这就是开悟的境界。但这两个差别当然很多的,很仔细的。有些人他实际上开悟也有的,比方我在睡觉的时候,没有,现在人,一点念头也没有,实际上你这个时候能抓住它的,一把擒住,也可以见性,所以说方法很多的,不是一定要佛法才见性,孔子、孟子,孟子都讲浩然之气嘛,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这浩然之气呀,实际上就是见性,但他不学佛法的,所以见性不在佛法不佛法,不学佛法也可以,无有少法可得,佛法也没有的,佛法也是善巧方便,所以佛法皆非佛法。到这个时候,主要是体悟、观照,观照的力量越大,见性越明显,不是识神分别,一分别就不行了。

  刘居士:徐老,他刚才说的是这个意思。他说见性之后,就是证悟之后再去继续做功夫。跟凭这个理解,哦,是,然后继续去做功夫去。这两个做功夫有没有区别?

  胡居士:他说一个是理悟,一个是亲证本性证悟。这两个悟,悟了以后,下面做功夫起修嘛,做功夫是不是一样的?

  徐老:哦,做功夫起来呀,我告诉你呀,在教下,是理悟的。在宗下呢,是要事悟,事上悟。实际上主要的还是要事悟,因为理悟靠不住。比方举个例子,天台宗里面(六即佛)呀,有一个叫名字位,名字即佛呀。名字位,实际上已经开悟了,他开悟什么东西呢,“哦,自性是佛,人人都能成佛的。”他这个明白以后呢,就是作为开悟了,但是实际上真正开悟呀,不是,要事上开悟,理上开悟不是,理上开悟是依文解义。依文解义,叫理上开悟。亲自见到这个东西,就是开悟。所以不同的,因缘也不同的,因此呢,天台宗这个叫名字位。实际上大彻大悟,大开圆解,教下叫大开圆解,宗下就叫彻悟本来,本性彻悟了,但也不同的。那么理与事的关系上,讲起来最主要的还是理事不二。事上得通得过去,理上也要通得过去。只是理上通得过还没有用,理事要不二,就对的。

  刘居士:实证的人跟从理上悟的人,他们两个做功夫的时候,继续向前修的时候,做功夫的时候是不是一样的,有没有什么区别?

  徐老:这就是…

  上海胡居士:他讲,真正实悟的人和从理上认识这个悟的人,作功夫上,是不是一样?

  徐老:做功夫。

  上海胡居士:嗳,理上开悟了,就是讲,理上已经认识了。

  徐老:嗳、嗳。

  上海胡居士:但是呢,有一个是实际功夫,实际上已经开悟了,已经证到开悟了。和理上开悟的、有修行,炼心的话,有什么不一样?

  徐老:哦,我的看法啊,事上证悟跟理上证悟有些不同的,理上证悟,大多数都是有依文解义相。

  刘居士:依文解义的。

  徐老:理上开悟的呢,大多数都有依文解义的相。事上开悟的呢,他是真正的功夫。事上开悟也有理、事不同,理上修明白这个自性,叫理悟。事悟就是经过打磨以后,就各种境界他都不粘了。

  刘居士:哦哦,他不粘了。

  徐老:这是事上的,最后这个理事不二,理跟事是一回事,不是两回事。两回事呢,实际上《华严经》的四法界,事法界、理法界、理事无碍法界、事事无碍法界。四个法界都不同的,理事无碍跟事事无碍又不同的,这境界又高一层。所以总的来讲,还是要从事上能够包括理上,理上不能包括事上,就这样子。

  胡居士:徐老师,您比方说这个人他见性了,见性以后就是说也不能住在那个性上,当他保、任的这两个过程,那么他保的过程当中,是不是他时时刻刻他还要认识这个本性,念来了不睬它、不理它。

  徐老:对。

  胡居士:这样子,他不是还是有个性可保呀,怎么样才能做到不住那个性上去?

  徐老:这也很重要。开悟,禅宗破初关就是明心见性,开悟了,明白了,明白了以后呢,他就是要破重关,破重关呢,就是保任。保任,习气来的时候,保护它,保护本性,任它,就是不要去理它。不取不舍,这保任两个字分两个阶段。一个是保,一个是任。保就是保护它,我见到了,啊,见到本性,本性要保护它,任它呢,就是烦恼来的时候呀,无所不是,一切都是随缘自在,就是说任,那么这个做功夫的时候当然回光返照不可少的。所以叫行住坐卧不离这个呀,不好离开这个东西。但这个东西呀,要认识呀,未悟的人跟已悟的人,认识不同的。已悟的人,他是智慧,未悟的人,他是识神分别。保任的时候呢,还有一个回光返照,时时看,所以大事未明呀如丧考妣,大事已明也是如丧考妣,好比死大人呀,死掉了,运起来,把他料理,丧考妣,丧考妣表示用功很真切,所以大事,开悟它是不容易呀,保任也是不容易的。第二关,就是破重关,第三关就好了,叫无所不是。魔就是佛,烦恼就是菩提,妄想就是妙用,一切都是不二,没有分别,这无有少法可得,一切法皆是佛法,就是牢关的境界。

  胡居士:徐老师,是不是末后关的时候,这个佛性就也不着了。但一开始保任阶段的时候,是不是还是要…

  上海胡居士:要,要知道保。

  徐老:保任阶段你自然有种智慧嘛。我就见到本体嘛,你时时刻刻不离这个,不离这个什么东西,这个就是保嘛。就是保,就一天到晚在保的中间,但没有保的相。不着相了,因为《金刚经》讲,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无法相亦非法相,一切相都破掉了,我相没有,法相也没有,空相也没有。亦无非法相,非法相就是空,非法相也没有,空相也没有,三空都到底,到这时候呀,虽然当时没有挂碍,但是也不失觉照,觉照还是有。不然的话,他没有智慧呀。

  智慧还是有的,不象未悟的人,未悟的人都是妄想、分别。这时候他妄想脱落了,悟的人呢妄想脱落了。妄想不脱,他不能开悟呀,哦,这是我的本来,不认识它,主要是认识它,这很重要,一定要自我认识、自我体会、自我默契,这很重要的三关。总的来讲,能所双亡,能观之心,所观之心都双亡,妄想脱落,妄想脱落就是一念不生,你一念不生时候就是你见性的时候,他非同木石嘛,不同于木头、石头一样。一念不生不等于木头,还是了了分明。所以古人讲叫灵光独耀、迥脱根尘呀,根尘就是根、尘都脱掉了,了了分明,灵光独耀,灵光独耀就是见性的境界,这句话是百丈禅师讲的,灵光独耀、迥脱根尘呀,根尘脱落,灵光独耀,这就是智慧嘛,不是智慧怎么知道它是灵光独耀啊,这智与识本是一个东西,就粘牢、不粘牢的关系,粘牢就是识,不粘牢就是智慧。

  苏居士:徐老,净土宗见性跟这个是一样的,是吧?

  徐老:净土也可以见性,一切法都可以见性,严格来讲,凡是佛法,都讲明心见性。你不明心见性就是心外取法,心外还有一个境界,心外有样东西我可以拿得牢,心外取法就是外道。这是目前很多人都这样讲的,也是这个道理。当然有许多人说,我明心见性很困难,念佛带业往生,那当然也可以了。它三根普被嘛,信愿行,真心切愿笃行,信愿行以后呢,带业往生,这业就是恶业,至于过去生中还没有带着去,现在他信愿行就往生到西方,但这个带业往生呀,(接下盘)

  第四集

  徐老:但这个带业往生啊,首先说要一心不乱的,什么叫一心不乱,一心不乱才能往生,心乱也不能往生,下品下生也讲心乱也不能往生,你心已经乱了,怎么能往生呀,他障碍了嘛,那么他怎么能一念不生呢?临终的时候,因为造种种的恶业,五逆十恶(的人),应该到地狱去,但是他就是听善知识的话,万缘放下,一心念佛,念十句话,“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念十句话就往生了,这个时候他就是一心不乱,后来他又要乱了,这是另外一回事。往生的人要一心不乱的,所以这事还是很重要,往生、不往生要看你心乱不乱,心不乱以后就往生,心乱就不能往生。

  苏居士:您说他没有乱…

  徐老:嗳!没有乱,你说没有乱,就往生了。这个道理,台湾一位叫李炳南的居士他讲过这个话。我在《般若花》上一篇叫《净宗讲话》,我也引用他的话,特好,这个道理,《净宗讲话》里面有啊。多数讲的,临终的人一定要一心不乱,也就是心乱你就不能往生。那么五逆十恶(的人),听善知识教导以后,他万缘放下,都是一心不乱,一下子带业去了,去以后往生西方,但去了以后,生凡圣同居土不是到方便有余土,带业。净土法门很好的呀,它也可以明心见性,也可以带业往生。别的法门都是只能明心见性,能带业往生没有的,带业往生只有净土宗有,别的都是消业的。

  苏居士:净土宗也要消业。

  徐老:也要消业。

  苏居士:尽量消,实在消不完…

  徐老:我告诉你,关于消业往生与带业往生,李老师[元音老人,编者注]也是有一篇文章的。实际上也可以消它一部分业往生的,也就带一部分业往生。要去的人,比方我去的时候是凡夫的,往生了,往生你都消业了吗,没有消业。但是呢,你说没有消,没有消怎么能往生呀,所以消些业障也带着业障,一部分带着,一部分消掉。

  苏居士:尽量的消,实在消不掉的,带着往生。

  徐老:带业往生,还是带业往生。但带业往生有一个条件,叫“信真愿切”。

  苏居士:信要真,愿要切。

  徐老:信真愿切,信真愿切!

  张居士:徐老师,平常打坐的时候就念心中心咒,然后坐下持一句佛号,这样行吗?

  徐老:要心中分明,你现在修心中心,你现在没有满(千座)吧?

  张居士:嗯。

  徐老:修心中心为主。

  张居士:哦。

  徐老:念佛法门作为有空的时候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都可以念,法门无量誓愿学嘛,但主次要分明。有许多人他主次不分明,又是念“阿弥陀佛”,又是修心中心,两面都落空了。一定要主次分明,一段时间我以修心中心为主,一千坐以后,我以修念佛为主了,那就念佛了,修心中心作为帮助,定力不够了我就修去了,也可以的,那个时候呢,就是以念佛为主了。现在暂时还是以心中心为主,这样容易进步,容易得定开慧,你不当它主要功课怎么开慧呀,修的时候当它主要功课嘛,这主次一定要分明。嗳,可以的,念佛也是可以的。

  王居士:有人说坐上打开的那时候,总是有坐上坐下吧,打开的时候就是虚空粉碎、大地平沉,然后这个什么都看不到了,也听不到了。有人说呢,这时候也能看的也能听,只是不粘着了,这两种说法哪个对呀?

  徐老:应该是了了分明,叫寂照。寂照,《六祖坛经》里有句话:“不离见闻缘,超然登十地。”不离见闻缘,能见、能闻,不离这个缘的,得到这个解脱的境界。我的师父王骧陆居士,他也讲的:“不是不见,不是不闻。”有这句话吧。不是不见,不是不闻呀,见闻了了、不着见闻,不要执着就是了。不要粘牢,主要还是不要粘,见还是见,闻还是闻,粘着就是等于凡夫,不见不闻那是等于无记呀,这是无记,不是了了分明。

  张居士:上师有一次他说在去邮局上班的时候,然后突然就身心都消陨了,他那个情形中,是看不见了,还是一种不粘着的一种境界。

  徐老:不粘着,主要不执,主要不执,一切佛法最要紧的就是不执牢,应无所住就是不执牢,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就是不执牢,不执着最重要。就是粘牢、不粘牢这问题,很简单。你粘牢就是凡夫,不粘牢就是佛菩萨,做下去,很简单、很简单。

  徐老:我也随便讲讲哦,讲错了大家可以批评。

  (众弟子怀感恩之心,更加谦恭)

  徐老:佛法是大海呀,很深的,是吧。

  刘居士:有个人他想问,如果修了三千坐了以后,还不悟,还怎么修啊?

  徐老:我告诉你啊,修了三千坐,有个师父来,他也跟我讲的。有个老太太,修了三千坐,还没有见性,所以就叫她不要修,为什么叫她不要修呢?因为三千坐不见性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她的慧根不对,当然修心中心法的不是每个人都好修的,要有智慧的,如果根性强的就可以修,所以她不见性就是根性不相当。还有一个原因是,没有人指点她,她就是三千坐没有见性,就是这个道理。所以修三千坐,二千坐,修了以后呀,可修、可不修,什么原因呢?有许多人,他虽然没有见性,但是照这个法门修下去,他一定见性的,因为他定力很强,两个小时,再又是无相又是无住又是无念,而且三密相应,所以他一定见性。一千坐还没有见性的话,一个,没有人指点他,要指点他,一个人呢叫他不要修,修别的法门,要调换,所以这个可以修,也可以不修,所以一千坐以后不修没有关系,功夫就在坐下,坐下就是悟后起修,还要修呀,不是坐上修,所以讲,多修了以后呀,法执,还是我这个法最好,心中心法最好,这句话是外行的话,没有好坏的呀,所以这个时候也就是不修也没有关系,法无定法嘛,无有定法如来可说,都可以转换的。我有个《六祖坛经》“序”里面讲到这句话,法无定法,可以调换,到一定的时候不相应,就换,马上换,不换的话你耽误时间了,有些人胆小,不敢换,不敢换你修下去没有路了,你不是要换吗?换了以后你穷则思变,变化了以后就出来了,穷则思变,变则通嘛,所以这个天台宗嘛,有这个话。

  刘居士:徐老师,比方说以后吧,我打算我也不管它悟不悟了,我就把心中心法作为一个往生西方净土的法,永远修下去可以不可以?

  徐老:第四印就是这个法,第四印可以往生西方极乐。

  刘居士:我永远修下去,修到死为止,可以吗?

  徐老:可以。你修下去,以往生西方为主,第四印。实际上你不要求明心见性,倒可以明心见性,你要它明心见性,永远不能见性。你一念挡住了,阻碍了,所以你最起码有份的,你不是没有份呀,你不要自己以为我没有份,不要想,哎,不要这样想。

  刘居士:比方说我不想开悟了,修心中心我就为了生西,可以吗?

  徐老:心中心一直修下去,可以的,可以。这完全可以,这《大藏经》里有的嘛,可以求生西方。求生西方,你可以回向加上八句话也可以,自己加上几句也可以,临命终时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广度众生,加上这句话。

  刘居士:还念咱们那个净土法门那个回向偈?

  徐老:也可以。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刘居士:也可以。

  徐老:也可以,这也是往生西方极乐,这可以的,可以,那么这样子呢就是,弥勒菩萨的咒不念不要紧。

  刘居士:哦,对对。

  徐老:你到西方去了嘛,不要生到人家家里面、兜率天嘛。

  刘居士:每天都念往生咒49遍,就这么修了。

  徐老:你是念往生广咒还是往生咒呀?

  刘居士:哦,往生广咒。

  徐老:念广咒也可以,往生咒也可以。

  刘居士:哦,往生咒也可以。

  徐老:一样的,广咒也可以。

  刘居士:哦。

  徐老:咒呀、经呀都没有好坏的,这个主要的是你心定不定。定的话呢,念起咒来就力量比较大。心乱的话,什么咒也都不起作用了。最重要的还是恭敬、一心,最重要。

  (众弟子都感恩且开心的笑了。)

  徐老:有这种小法会,还是很高兴的哦。

  弟子:对,对。

  徐老:有这种小的法会,所以我们在家的人……

  苏居士:那师父再问一下,我也修净土,你们都修心中心,我修净土,我要明心见性见不了,那我怎么办,我是不是可以改呀?

  徐老:什么见不了呀?

  苏居士:就是说我没有彻悟,证不到念佛三昧,我虽然修了很长时间也证不到,那怎么办?

  徐老:你如果这样修下去的话,一定证念佛三昧的,一定的。因为一心不乱嘛,你念到后来妄想少了,由多到少,由有相到无相,最后心佛一如,能所双忘,就是见性。我所以跟你讲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不假方便自得心开”,用不着其它方便,心可以开开呀,这是菩萨讲的话嘛,是吧。

  苏居士:如果根机要是不行呢?

  徐老:根机要不行就带业往生也可以嘛。

  苏居士:那个只是最后一招。

  徐老:所以这个净土法门好就好、妙就妙在这个地方,修净土。但你也不要把自己看成太浅嘛,好象我根性不行啊,我不能见性,不要这样想。众生、每个人,众生都是佛呀,人人都有佛性。在《华严经》上(记载),释迦牟尼佛成道以后呀,他讲过一段话,他说:“奇哉、奇哉”,很奇怪,很奇怪,“一切众生都有如来的智慧德相,皆因妄想执着而不证得”就是这句话,“如果离开妄想执着,一切智、自然智、无师智皆得现前。”所以这句话对我们讲很重要。第一个,每个人都有佛性,一切众生都有如来的智慧德相,这是一个。第二个,我们的只管放下、恒心,就四个字:妄想执着。所以其实不管你修什么法,对治的放下就是四个字,对治妄想对治执着,不要妄想执着,只因妄想执着而不证得,很简单,妄想执着去掉我就证到佛性了,这个话他讲得很清楚吧,因为如果离开妄想执着一切智、自然智、无师智皆得现前,就现前,这句话很有力量的,所以说修行并不难的,主要治“妄想执着”,四个字,就四个字可以了,就是我们的功夫,当然,治妄想执着也不是简单的,妄想有贪、嗔、痴,贪名、贪财、贪色、贪利,贪很多,所以,你不要给它看得太复杂,也不要看得太简单,总的来讲妄想执着是敌人,只管放下很明确,很明确的,这是华严会上佛讲的,这句话《华严经》里有的。

  苏居士:那师父,还是修这个。(弟子结手印请师指导)

  徐老:对、对,这样对极了。

  苏居士:就这样,对吧?

  徐老:就这样,对。

  苏居士:这样对,是吧,那这样呢?

  徐老:这样叫法界定印,这样叫弥陀定印。

  (师教手印)

  苏居士:弥陀定印,哦。

  徐老:法界定印,诸佛菩萨入定的时候就是法界定印,你一方面修也可以……

  苏居士:打坐的时候我是单盘,可以换腿吗?我现在右腿压左腿,是不是有……

  徐老:最好不要换腿,换腿以后,动了以后心就不定,最好不要换腿。

  苏居士:我现在右腿压左腿。

  徐老:不过你打坐呀,要坐一个小时。

  苏居士:有时不到一个小时。

  徐老:一个小时更好,一时以上还是可以的,再短恐怕力量不够。

  徐老:无有少法可得,一切法都是善巧方便,都是善巧方便,无有实法的,到一定的时间(方法)也不要,一切方法都用不到的,无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嘛,《金刚经》不是讲了嘛。所以修行的时候,释迦牟尼佛无有所得的,菩提也无可得的,一切都无所得,无所得以后,也不求开悟求见性呀,这样子才是真正得道,无得之得,才谓真得,不是没有得,没有得我们修行没有用啦,但是你不能住有得之心,这很重要的。心,也讲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三心不可得。二祖因为他不可得,他做祖师了,二祖呀神光大师。

  苏居士:老师我再问个问题,就是您刚才讲教的那个可以消灾那个咒,这个念的时候就是念咒一样,就是“嗡嘛呢呗美轰”,

  徐老:“嗡嘛呢呗美轰”,它有三种读音,一个“嗡嘛呢呗美轰”,一个“嗡嘛呢怕玛轰”、 一个嗡嘛呢巴弥轰。

  苏居士:我喜欢念“嗡嘛呢呗美轰”。

  徐老:都可以的。

  上海胡居士对保定胡居士:……还有微细的,微细的烦恼,但你要看到,你要知道,这就是我的本性,你不看住就跟境跑了,跟境界牵走了,那就不得受用了。你比方说观照,刚才师父也讲了,……这是第一个,第二个就是要观照,观照以后不跟着跑,…..修佛的整个过程就是这个样子,……到后来很平常的不是嘛?……吃这个茶,你天天吃这个茶,你就不执着,你要不执就打成片……

  胡居士:天天在空气中不觉有空气。

  徐老:平常心就是道。

  上海胡居士:到最后,饥来吃饭困来睡。

  苏居士:老师,修心中心要灌顶加持,象我修净土为什么不灌顶加持?

  徐老:它不是密宗嘛,净土法门,都是不加持。

  苏居士:加持有没有好处。

  徐老:修密宗是要加持的,就是有些大法,不加持不能修,这是密宗的。净土宗显宗没有这样规定的,你们参禅的也好、念“阿弥陀佛”的人也好、止观的也好,都不加持的。实际上加持也是你心理上的作用,好象得到佛菩萨加持,这是心理作用,当然越恭敬,加持力量越大,显教就不讲加持的。

  张居士:徐老师,请您再详细讲讲修心中心法坐上和坐下的要领。

  徐老:修心中心法是吧,我大概讲讲好吗?

  张居士:好。

  徐老:修心中心法的时候呢,上坐以后呀,四归依之后,就念就念心中心咒,念的时候万缘放下,一个就万缘放下,什么都不想,也不想求开悟,也不想求见性,就是耳朵听,心起唇动耳听,喊不出,心起,嘴动,耳听,嘴动的时候金刚念,不要大声念,大声念容易伤气,金刚念了以后呢,就痛的时候特别第二手印很痛啦,这就很痛,这痛的时候呢,你不要想到痛,想到听这个咒,“嗡吧啦吧啦……”这咒念下去手就不痛了,你痛的时候是业障把它拨出来了,是好事情,并不是坏事情,痛过一阵子以后呢,就不痛了,就不会痛,那么这样子呢死心塌地,艰苦奋斗,两个小时,把它冲过去,两个小时以后,第一次最要紧的就是要两个小时多一点,以后呢也不能少于两个小时,坐好以后呢,那么,回向下,回向以后再顶上念咒念十五遍,散印,散掉,这是说坐上。坐下呢,有两种功夫,一种功夫呢,坐下不能起观照的话,还是念咒,“嗡吧啦吧啦……”好比念六字大明,念“阿弥陀佛”一样的,持咒不断,还有种呢,能够观照的话,有一个妄想脱落的时间,那么起观、回光返照一下看自己的本来面目,明白这个了了分明,一念不生的就是我的本体,以后就行住坐卧观照这个东西,随时观,多观,越多观越好,最好是常寂常照,一方面寂然不动,一方面照,观照分明,常寂常照以后呀,那么这个心越来越定,定慧俱足,定帮助慧,慧帮助定,这就是保任,这是坐下的保任功夫,一直到一千坐满了以后,你就是不坐也不要紧,不要再坐了,那么到这个时候一定可以够明心见性,主要是要有人指点,没有人指点有时候自己不认识,有人指点的话一定可以明心见性,所以一千坐以后可坐可不坐,坐坐也可以,不是绝对不好坐,但是基本上不要坐了,就是坐下用功夫也可以,坐下用功夫的办法呢,跟禅宗跟净土宗都是一样的,与自己奋斗,修行不跟自己奋斗不能够达到进步,也不会得定的,所以许多的人修行没有得到好处,就是因为他坐下没有用功。奋斗的时候,处处与自己过不去,与自己打交道,我这习气本来要做的(事情),一定要不做,与习气反对,很重要、很重要!只是修行不改变习气的话,永远不能见性,永远不能得定开慧,这是很重要的,不管修什么,就是修净土宗也这样,一面念“阿弥陀佛”,一面就是跟自己习气斗争,处处与自己反对,与自己过不去,与自己斗争。佛在《四十二章经》上讲“如一个人与万人敌”,一个人跟一万个人打仗,要有这功夫,这是佛这样讲,都是处处与自己过不去,不是随随便便的过去,上坐修了,下坐没有修,这样不容易进步的,大体上这样讲讲。

  苏居士:老师,能够让我修这个六字大明,我也看过这个书,祖师讲最好是加持加持比较如法,对吧?

  徐老:对、对。

  徐老:这也是观世音菩萨慈悲加持,得到加持以后…[此处录音不清晰,编者注]

  徐老:六字大明咒,可以灌顶,也可以不灌顶,也可以的,它因为很简单,现在灌灌顶当然更好了。那么你修的时候可以治毛病,也可以得定开慧,也可以这个明心见性,消灾免难,都可以的,你们书有吗?六字大明咒修法有吗?

  刘居士:有。

  徐老:回去复印一下给他。那么两个法一起来,念“阿弥陀佛为主”,这个作为帮助。

  苏居士:增加一个。

  徐老:嗳,加一个。

  苏居士:这个法呢,您简单说一下,然后回去再看书,好吧?

  徐老:嗳,对对。

  苏居士:这个怎么做法,

  徐老:就是,你先把它印结好。

  苏居士:这个就这么结是吧。

  徐老:嗳,对的,对的,弯一点。

  苏居士:这个,弯的。

  徐老:嗳,莲花,莲花开敷了,放在胸前,放高放低放近放远,看自己舒适,舒服点就可以了,就是念“嗡嘛呢贝美轰”、“嗡嘛呢贝美轰”宝贝的贝,美丽的美,“嗡嘛呢贝美轰”……耳朵听,嘴里念,金刚念,不要出大声,小声念“嗡嘛呢贝美轰”自己听得到,别人听不到,两个耳朵听,一听以后就妄想就歇下来了。我们修行,主要就是歇妄想,妄想歇下来。你们知道,现在的功夫主要就是把妄想歇下来,妄想歇下来以后,就是一个了了分明、一念不生的境界,这个境界就是本来面目,很简单,但是你妄想不歇下来,这个识神,不认识它,你歇妄想以后,不去管它,一些境界来了,烦恼来了,光明来了,都不要去理它,都是假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念这句话。那么修好了以后呢,你一般修一个小时也有,先半个小时,以后一个小时,这样子呢,可以治毛病也可以治,灾难可免,可以得定开慧,还可以明心见性。得定开慧,那么有什么灾难呀,家里面烦恼的都可以慢慢慢慢都可以消掉,这是观世音菩萨的心咒,观世音菩萨跟历劫许多佛,成佛的时候就有这个咒,这个《大乘庄严宝王经》里有的,所以这个法是最简单,也是力量很大,这个法门。你有机会灌顶当然更好,你实际上你有自己人呀,(不灌顶)带他一起修这个法,你可以教他,可以教他修这个法,没有关系……

  徐老:那种境界就是《金刚经》的境界,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不着相,无相、无住、无念,三无境界。

  苏居士:徐老师,我再问您一个问题。我刚入佛门的时候呀,也是一个密宗的人带我,修虹光,修黄光,大圆融,我记得怎么练,这个时候不要练,是吧?

  徐老:对,这个叫有相法,西藏有许多修法都是有相的,我们是无相的,我举个例子跟你讲,我们修行呀,都是万法归一,把一切妄想归到一个咒上,这一还不是真的,一还是不过把妄想归到一个境界、到一个地方,一也要归空,那么我们这个修法,也是归空,万法归空,不是万法归一。先要修到万法归一,一再归空,分两步走。我们一步到位,就这样道理,就这样讲,一讲就清楚。

  刘居士:徐老师您说,李老师[元音老人,编者注]说过的正打坐见性的那会儿,山河大地,身心世界,都彻底消陨了嘛,是说的这一切东西都不见了,那耳朵一切声音也都听不见了,眼一切都不见了,就好象聋子、瞎子一样,一切全不见了呢。还是一切见,只是不着这东西了,只是这一切都了见,一切在心上是无住的状态。在这种无住的状态下一切见,跟一切如同不见一样,他是这个意思呢,还是真的跟那个瞎子、聋子彻底看不见了呢?

  徐老:这个昨天我也讲过了,王骧陆居士不是有篇《悟心铭》吗?他不是讲“不是不见、不是不闻,了了见闻、不着见闻。”了了见,了了闻,但是呢,不执牢这个见闻。所谓破,就是不执、不执的,不执着。茶杯,还是茶杯,但是我没有分别它是茶杯高的、低的、大的、小的,冷的、热的,我不分别它,但是呢,茶杯还是看到的,现在听到外面有声音,我听到,但是我不去跟它跑,不随念流转,念起不随,所以这个东西对的。什么不看见、不听见,这是无记呀。

  刘居士:那个正打坐见性那会儿,虚空粉碎、大地平沉,那会儿刹那是不是什么都不见了?

  徐老:也不是什么不见,都是,心里空了,哎呀,我这身体好象没有了,实际上身体还是客观存在的,客观存在但是心里没有挂碍,未有离剥,离剥就是,剥起来呀。

  第五集

  徐老:他这个时候是心里没有挂碍呀,没有离剥,离剥就是这个剥起,剥起来呀,剥起来叫离剥,不离剥就是不挂碍的意思,不挂碍,没有什么事,就是化空了,修行最重要的就是化空,并不是什么都没有,凡夫是断灭,不是断灭了,你这化空不能误解为断灭,断灭顽空,顽空、断灭空是不对的,化空了以后还是了了分明,还是真空还是妙有,妙有就是真空,空有不二,这境界是对的。

  刘居士:也就是那会能见,能闻。

  徐老:能见能闻,不执见闻,不执。

  刘居士:哦~不执,不执见闻。

  徐老:不粘牢,不粘起来。

  刘居士:不同于瞎子聋子。

  徐老:不同于瞎子聋子,所以我昨天讲的,六祖,他讲:“不离见闻缘,超然登十地。”不离开见闻这因缘,照样见照样闻,但是呢,他得到解脱了,证到十地菩萨的位子,这点很重要的。

  刘居士:对对。

  徐老:不是断灭,你体会不是断灭,但是也不是凡夫境界。

  刘居士:哦

  徐老:凡夫执见闻,他不执见闻,不然那个呢,没有了,东西也没有了,虚空也没有了,都破碎了。实际上呢,《楞严经》有句话,叫“静极光通达,寂照含虚空。”

  刘居士:“寂照含虚空”。

  徐老:不是有这样一句话吗?“寂照含虚空”,这就是“寂照含虚空”呀,虚空还在它包含里边,光通达,静极了以后呀,这个自己的光明遍照法界,大圆光嘛,自性还有光明的,光明遍照法界以后呢,这个寂照,由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寂照含虚空,虚空也它包含进,虚空小,它再还更大,比虚空还要大,叫寂照含虚空,包含虚空,它寂照含虚空就是说明这个虚空比它还小得多,这样说明我们自性广大无边呀。

  刘居士:徐老师,您看这个,昨天那个这个居士他问了下,我再重复一遍,就是元音老人在他的著作《佛法修证心要》里,谈到了他的经历,谈到有一年他在四川路上走,四川路特别乱。正那走着,走着走着时,“啪”突然一切都消殒了,但是忽然起了一念:哎呀,到邮局了,自己一看自己走到邮局门口了。

  徐老:到邮局门口。

  刘居士:这个是自己走过去的,还是神足通过去的?

  徐老:他这里没有讲神足通,不过,这些主要是化空的境界。

  刘居士:化空的境界。

  徐老:他没有执,走路不着走路想,好比吃饭不着吃饭想一样的,心里没有这回事,无心的,无心就到了,哎呀,到了,就到了。

  刘居士:走过去了。

  徐老:就走过去了,走过去了。不过,他心里都已经空了。

  刘居士:都已经空了。

  徐老:很空,没有什么,不会为了什么,为了走路呀,或者到邮局去这些念都没有。

  刘居士:在那个时候,在大街上的人他是能看见的?

  徐老:那当然的了,他这个时候不着见闻呀。

  刘居士:不着见闻。

  徐老:不着见闻。

  刘居士:他还是看见的。

  徐老:他还是看见的,但是不执牢的。

  刘居士:要是彻底看不见…

  徐老:所以那个时候还是没有时间相,哎呀,我再有五分钟,再有半个小时,没有这个相,都空了嘛,所以真如到后来没有时间相,也没有空间相,时间、空间在他身上不起作用。

  刘居士:不起作用,对对。

  徐老:比如我们打坐时入定以后,这时间好象很快,不入定的时候时间很慢,这都是一切唯心造,都是心,他这表明自己心空了。

  刘居士:对。

  徐老:心空了,心不粘着了,所以古人有句话:“终日吃饭,未曾咬着一粒米;终日穿衣,未曾挂着一缕丝。”就这个境界。

  刘居士:哦,他绝不是说那会跟合上眼一样,什么都不见了?

  徐老:他没有讲这个话。

  刘居士:不是的。

  徐老:不是,都是化空的意思。

  刘居士:化空的意思。

  徐老:心里没有挂碍。

  刘居士:没有挂碍。

  徐老:没有挂碍,一下子就到邮局门口。

  刘居士:对对,这倒是。

  徐老:他没有时间相。

  刘居士:对对对。

  徐老:你就是走半个小时,他也一下子也能到。

  刘居士:对对,我在别的书上也看过这种现象。有一个居士,他是台湾的,他说他下了汽车之后,就往电梯门口走,他平常走到电梯那需要十分钟。他说有一次下了汽车之后,突然觉得周围的境界,好象是与我不相干了,好象是一分钟就到电梯门口了。他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他问那个师父了。这个跟元音老人的情况是一样的吧?

  徐老:嗯,差不多的,都是空的境界。

  刘居士:都是空的境界。

  徐老:也是定的境界,一面走路他一面是入定了,因为定的东西有小定有大定,小定有出、有入的,入定出定,大定没有出入的,有出有入不算入定了。

  刘居士:对。

  胡居士:徐老师,我记得93年的时候念佛的时候,在办公室,念佛念到妄念不生,佛号明明沥沥的,继续念下去,后来佛念也脱落了,佛念脱落了,这个时候,身体也没有了,房间也没有了,就感到虚虚融融,明明朗郎,一片境界,这个时候没有相,但是很清醒、很清楚。

  徐老:很清醒。

  胡居士:很清楚,很清醒。

  徐老:没断灭。

  胡居士:没断灭,自己很清楚,但是就是没有身体了。

  徐老:这个就是定相现前的时候,就是定相。

  胡居士:当初时很清楚很明朗。

  徐老:但这个时间随着功夫不同的,有时候很短,有时候长一点,到后来呢越来越长了,叫寂而常照。

  胡居士:寂而常照。

  徐老:常常的照。

  胡居士:哦,起坐以后就感到周围的环境对自己没什么影响,很清朗,很轻安。

  徐老:何其自性本来清净,何其自性本不动摇,就是六祖讲的这五句话。所以说一样的,他能够证到我们也能证到,别认为自己根性不好,别看不起自己,也不能功高我慢。

  胡居士:是的,对对对。

  徐老:这样,看不起自己永远不能成佛了,我是凡夫,永远是凡夫,你是佛,这样不想成佛了,当然不成佛了。

  胡居士:徐老师我跟您讲,经过那次以后呀,在所见所闻,不着见闻,这个理解就深刻了。

  徐老:不执见闻很重要!

  胡居士:哦,很重要。

  徐老:所以佛菩萨他一样做事、一样应付,一样招待,但他不执,不执一切境界,无心的。

  胡居士:无心的。

  徐老:无相者,于相而离相;无念者,于念而无念。这是六祖讲的,无念,这个不是没有念,但是念上就是无念。无心也讲,叫它无相,于相而离相,不是没有相,相还是有的。于相,但是于相见到相就是离开相,不是断灭了,最重要,这是关键。

  胡居士:徐老师,您说那个时候,就把这个无形无相的,这个灵知显现,这个就是本性,对吧。

  徐老:就是本性,不用客气,这就是本性。

  胡居士:对,不是顽空了。

  徐老:不要怀疑。所以还有,主要它这个境界是老老实实,塌塌实在的,就是自己本性,你就不要客气,你客气了等于见不了。

  胡居士:一客气就过去了

  徐老:永远见不了,但是也不能未得谓得。初悟了,不要把它初悟东西就是…本来就是认识,你当它证悟也是不对的。你这讲的境界很对,了了灵知,李老师[元音老人,编者注]叫它灵光独耀,都可以的,这是形容的话,后来这句话也没有,就见到这个境界,也不分别,不计较,不是非人我,我们凡夫就是非人我,所以释迦牟尼佛在《金刚经》一开始就讲无我相,“无我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后来又讲了“无法相亦无非法相”,一切相都空了,“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金刚经》不是这样讲嘛,离开相就是佛,很简单的,是吧,但是你是不是真正离相,大家再说,大家再说。

  弟子:阿弥陀佛!

  胡居士:徐老师,还有上师他圆寂的时候没有确立四祖呀,那以后就是心中心法,这个传承呀,四祖呀,祖师呀,将来还会,还有可能再出现吗?

  徐老:这样子,四祖呢,他是没有确定下来人,不过法不会断的。因为传法的人还是有,比如悟德法师,广东也有人,深圳也有人,这里也有人,可以传法的。但传法的人不等于就是四祖,因为四祖他要有祖师好象五祖跟六祖一样的,传法给他,所以他虽然没有传法,但是他的法已经很普遍了,所以心中心这个法不会断的,但是四祖不一定立。禅宗五祖到六祖,以后也没有传衣钵下去,没有的,但也没断嘛,怀让禅师、青原禅师,还有马祖、赵州也都出来了,传法还是传,祖师没有了,这是因缘的关系。

  胡居士:因缘。

  徐老:嗳,因缘。

  赵居士:徐老师。上师吧,李老师[元音老人,编者注],他是哪位再来的?

  胡居士:他说是哪位菩萨再来?他问上师[元音老人,编者注]。

  徐老:哪一位菩萨,我也不知道,不过问题是这样,他就是菩萨再来,因为他做的就是菩萨的事情,广度众生,他度的人不少,深圳、新加坡、台湾、美国都有,到处都有。他自己讲,在全国各地都跑遍了。

  胡居士:跑遍了,跑遍了。

  徐老:这不是菩萨吗?荷担如来家业。

  赵居士:荷担如来家业。

  徐老:一方面他是无相、无住、无念,所以他是菩萨。

  赵居士:无相、无住、无念。

  徐老:哪一位菩萨来的,我也不知道。

  众等:哈哈哈哈。
徐老:不知道就是不知道,孔子讲:“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能妄语。

  刘居士:李老师[元音老人,编者注]走的时候,而且我觉着李老师晚年,特别是在山东经常劝人,念佛吧、念佛吧,是不是因为心中心法有缘的人即将度尽的意思,是这个意思吗?

  徐老:不是这个意思。各人因缘不同,根性不同,心中心法也是应病与药,对机施教。他是什么根性,就给他说什么法。比方昨天这位居士,他念佛已经多年了,他已经有一定的念佛的功夫了,你叫他修别的法反而把他带退步了,以后证到念佛三昧还是一样的,跟心中心没有两样,心中心也是这个境界,方法不同,目的是一样的,所以我就叫他修到底,不换题目,就这个道理。你如果说,我心中心最好,叫他修心中心,他功夫就退步,他心中心不一定相应,不一定可以得现在念佛一样的功夫,这就是各人根性不同,因缘不同。

  刘居士:方法不是永远不变的,心中心作为一种方便不永远存在。

  徐老:善巧方便。

  刘居士:哦,对对。

  张居士:徐老师,那我们现在修心中心怎么忏悔呀?

  徐老:修心中心法,怎么忏悔呀?

  张居士:嗯,忏悔。

  徐老:忏悔,我把这忏悔道理讲一讲。忏悔我们每一个人因为现业障深重呀,都要忏悔,所以《普贤行愿品》里讲的,忏悔业障,要忏悔业障,但是忏悔呢,两个方面,要事忏理忏,理上也要忏悔,事上也要忏悔,事上忏悔就是向佛菩萨叩头,自己今后不造恶的事情,过去所造的我忏悔,这是事上忏悔,叩头。理上忏悔要明白罪性本空,罪是空的,罪要心造的,心有没有呀?

  苏居士:哦,没有。

  徐老:心不可得嘛,三心不可得嘛,心不可得、罪也不可得,那么明白罪性本空,这个罪就没有,“罪性本空,放下便了。”,有这句话,所以你一方面要忏悔,一方面自己要“我这罪性本空,忏悔就没有了。”不要把它再挂碍,一切唯心造,你放不下,就是挂碍,就是有罪,你放得下就没有罪。所以,以前大德有一句话“了则业障本来空,未了应须还夙债。”没有了的话,就是债还是要还的。

  苏居士:债是吧。

  徐老:了了,本来没有的,业障本来是空的,了则业障本来空呀,未了应须还夙债。

  胡居士:未了应须还夙债。

  徐老:就是明心见性。

  张居士:还得明心。

  徐老:就明心见性了以后知道自性本空嘛,这了就是明了,不光是理解上的了,事上的了。

  苏居士:老师,问件事。他们说忏悔,事忏。有人说是要发露忏悔,就是过去做的错事自己知道的要讲出来,是吧?

  徐老:嗳,嗳。

  苏居士:要在佛前讲吗?

  徐老:佛前讲,在佛前讲出来没有关系嘛!应该向佛前讲出来。……(此处听不清,编者注)我们自己忏悔就向佛前就讲出来,但是我以后就不再造,以后不造了,不后造,那么以前所做作忏悔,六祖也讲么,“忏者忏其前愆。悔者悔其后过”,悔一悔,后面的过不造了,忏以前的罪,忏悔掉,忏掉,是这样子。

  刘居士:能不能解释一下这个问题。您看那个经书上经常说,念一句“阿弥陀佛”能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可是反过来吧,佛菩萨又说,佛不能灭定业。既说不能灭定业,为何一句弥陀就把八十亿劫的生死重罪给全灭了呢?说法怎么统一起来呀?

  徐老:这个这样子的。我们的罪业很多,八十亿劫不过是一个很小的一部分。藕益大师讲,已消的罪业好比是手上的泥土,没有消的罪业好象大地的泥土一样。所以这八十亿劫我们看好象是很多,实际上不多的,无始以来造的罪业很多,所以这个罪业,还是要带业往生,所以带业往生就是没有断掉的恶业,我来消,但消不消呢,消还是消的,八十亿劫消掉了嘛,下品上生,消五十亿劫;下品下生消八十亿劫。

  刘居士:哦,下品下生消八十亿劫。

  徐老:定业能消、不能消的问题。定业可消,也不可消。

  刘居士:哦。

  徐老:为什么叫可消?可消呢,也不可消。我念佛、我求生西方,我本来堕落的,现在念佛求生西方去了,定业不是消掉了嘛,定业可消嘛,不然是定业一定不能消,那你不能往生了,念佛也没有用呀,是不是。但是也不可消,为什么不可消呢?有定业,他没有因缘的他一定受报的。释迦牟尼佛,在以前没成佛的时候,他敲了个鱼头敲三次,所以他常常会是头痛,他说这就是报应,我七十亿劫前敲过鱼头,但是有一个不同的地方,诸佛菩萨有受报的话,他受了报以后他没有痛苦的,不象我们苦得不得了,有报以后呀,好比还很清静自在的,这就是跟我们凡夫受报是不同的,不然的话释迦牟尼佛跟我们凡夫一样了,他也做的罪也受报,他痛苦还是痛苦,实际他不痛苦,一般佛菩萨都这样子,看起来很痛苦,他实际上不痛苦,二祖他临终的时候给人家杀头的嘛,他就讲出一句话,白刃临头颅呀,刀呀,临你这个头颅头颅,犹如斩春风,好比斩春风一样,没有关系。这就是他修证的关系,但是他报还是受报,报就报,他原来杀人家,他还是给人家杀掉,所以这个定业总的讲辩证对待的,可转,也不可转,也有可以转的部分。不然的话念佛没用了、命运不能改造了,命运还是可以改造的、可转的。不能改造的就是凡夫,没有自信,(认为)见性就高了,好多人没信心了,那就不能转。还有佛菩萨呢,他报了以后他没痛苦,也是报,大概这样子比较辩证的关系,辩证的关系。

  刘居士:对对。

  徐老:辩证的关系。

  刘居士:某某法师的书可以参考吗?

  徐老:他的书可以参考。

  刘居士:磁带也可以听听是吧。

  赵居士:磁带呀,磁带是吧。

  徐老:可以听,他讲的教理还是不错的。

  赵居士:教理。

  徐老:教理还是不错的。

  刘居士:哦,教理不错。

  徐老:但是当然我们自己要有眼睛的,自己要看,这句话对我有用没用,有用就留,没用的就要消掉。讲法的人都是对机说法的,某某法师他讲得不好的地方也有。

  刘居士:对对。

  徐老:比方我这《般若》,我印的《般若花》拿到没有?

  刘居士:都有。

  徐老:都有什么封面呀?

  胡居士:什么样的封面都有,有一个厚本的,河南印的。

  刘居士:有厚本、有薄本的。

  徐老:嗳,这里头有127个问题[《佛学常识问答》,编者注],这里头有一部分就是针对某某法师的,人家提出来很有意见。“某某法师这样讲的,念三千部《大乘无量寿经》就可以往生西方,这对不对呀?”这个提问题的人他就不赞成,他叫我回答。我就给他讲,不能讲死的,能不能往生就是要看什么?信愿有没有,有信愿的话,十念也可以往生,不要再念三千部,没有信愿的话就是念四千部也没用,要这样看问题,不能讲死,说这念三千部就能往生。就是藕益大师讲的:“得生与否,全凭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这就定了。我就根据这句话,我就回答他。后来某某法师看到的,因为我这篇二十几个问题,在美国都印出来了,美国最有名的册子里面都印出来,他也看到,我这个书他也看到,不过某某法师有这个好处,他看到以后,他自己觉得不太妥当他就改了,他不是自以为“我是老法师”,他很谦虚的,有许多问题都他教的,吃老酒这个问题,大鱼大肉。这里有大概近十个问题都是针对他的。

  刘居士:哦,跟他通过信?

  徐老:我和他一起吃过饭的。

  刘居士:吃过饭。

  徐老:我在美国,美国跟他吃过饭。

  刘居士:他承认,他承认他这点不太妥当。

  徐老:当面没有承认,人家告诉我的。

  刘居士:当面没承认。

  徐老:当面没讲,当面我跟他碰面,他还没有看到我的书。后来,我离开以后他看到了。看到以后,他就有许多,他就注意,就改了,比方吃酒的问题。

  某弟子:吃酒也非常不妥。

  徐老:嗳,吃酒。

  赵居士:某某法师好像对于密宗特别反感。

  徐老:也改了。

  刘居士:现在也改了吧?

  徐老:现在也改了。

  刘居士:某某法师说的喝酒呢?

  徐老:喝酒呀,他说酒可以喝一点,年龄大一点的人喝酒可以活血,他这样讲的。那么有人这样问我,我说他不受五戒的人这句话可以用,喝酒没有罪的,比如受五戒以后,喝酒是有罪的,没有受过戒的没有罪的,不象杀生,但是喝酒呀,有许多人说我少喝一点,少喝一点到了后来就多喝了。少喝,自己说我少喝的人很少的。哦,喝吧,那就放开喝了,那么他就说喝就喝,到后来就闯祸,酒不能喝,学佛法,酒一定要戒掉,不戒不太好,自己没把握呀,我喝了就不喝了,这样的人很少的,不是说没有呀,很少。所以酒还是不喝好。

  赵居士:徐老师,某某法师还说过估计释迦牟尼佛在世的话,也允许可以吃点蒜。

  徐老:吃大蒜呀。

  赵居士:是不是跟您刚才说的吃酒这个问题是不是一样的?

  徐老:这大蒜、葱吃了以后呀,口气臭,念咒念佛不相应,口业不清净了,所以戒除这个东西,这是释迦牟尼佛定的。释迦牟尼佛到现在当然他也可能是变化了,皆无定法、因时制宜嘛,不是一定适应时代的,不过他这个规定还是有道理的,大蒜吃了以后呀,很臭。葱吃了以后呀,韭菜吃了以后呀,总想淫欲,对于众生是不大方便,所以要戒除这个,这等于误众啦,有种叫兴蕖,我们中国没有的,印度有的。

  王师兄:包括香菜吗?

  徐老:香菜不包括,香菜不臭的,香的嘛。

  刘居士:徐老师,过去有人问过李老师,说这个苍蝇蚊子怎么对待他们,李老师说的超度它们!

  徐老:嗳,李老师怎么说呀?

  弟子:苍蝇、蚊子,李老师说超度它们,嗳,那个李老师的意思是,是允许打苍蝇蚊子了?

  徐老:可以打。

  刘居士:可以打。

  徐老:就是超度它。

  胡居士:好象蚊子,好象是转多少世也转不清。

  徐老:这也是种方便。

  胡居士:方便吧。

  徐老:实际上,我们佛教徒明白一切众生都有佛性,他要一点血,你就把它生命夺去了,这叫轻罪重报。

  弟子众:哈,对对对。

  徐老:对不对呀,所以我们只讲一切害虫也不打死,那么怎么办呢,把它迁掉,赶出去,把地方卫生打扫好,卫生好,什么都没有了。我告诉你一个消息,从前印光老法师在世大概有很多臭虫,睡床都是臭虫。有些弟子讲,老师父我给你扫一扫好吧,用现在DDT把它打一打。他说不要,让它去,过一段时间呀,都没有了,一个也没有了,它迁单了,搬走了,感应了,他的道德我们这里凡夫没有,它迁单走了,所以老法师也不打。总的来讲,我们要保住我们的大悲心,善巧方便把它赶走。所以我跟你们讲,我打蚊子我不打死的,我是一向不打死的,赶掉就算了,你又打不完的。那么有些人讲了,你赶掉了,要咬人家了。不妨碍,我成全我的大悲心,个人管个人,个人修行,公修公得,婆修婆得嘛,是不是?我成全我的大悲心就是了,不打死它。所以别的事我也不去管它,管不着这许多。那农药怎么办呀?农药就打虫,你不打又不行,不打也害人的。不过,佛法也有条规定,只要有利于众生,有利于人类,这事情还是可以做的,要有利于众生。比方有好人跑来了,你把好人藏起来,过一会儿坏人追过来,问你这个人有没有呀?他说没人,这讲妄语呀,这个妄语有功德的,他保护一个善人。佛法灵活的,很灵活的,不是死呆的,不是死板。总的来讲,五戒里面,杀生、偷盗、邪淫都是很重要的罪,这个罪呀,你不受戒的人,犯法要更加要注意,偷人家东西有罪业不是有罪业吗?你乱搞男女关系不是有罪业吗?杀人也不行?受戒了以后,佛法里边一定要保持这五条,不过戒律分得很清楚,杀人跟杀众生不同的,杀众生跟杀虫蚊又不同,一个重罪,一个中罪,一个轻罪,有轻重的分别,《五戒戒相经》里边很清楚的,怎么样算重罪,怎么样算轻罪都有规定的,当然最重要的就摄心。《楞严经》有句话:“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摄心就是戒,你不摄心的话,你戒相守得很好,你心里还是很烦恼的,所以经典就是了不起,就是这个道理。……

  徐老:烦燥是很正常的事情,因为我们有烦燥所以打坐,你打坐以后烦燥,它还是必然的过程,一定的过程,到一定的时间功夫到家了,烦燥就慢慢减少了。不去理它,你只管念咒结手印,一切不去理它。万缘放下,它烦燥让它烦燥,我只管念咒,两个耳朵听,一听烦燥就转化了,你不听的话烦燥又来了,所以两个耳朵一定要注意,你修心中心的“嗡巴拉巴拉……”两个耳朵都听到,听到时一句一句、一个字一个字很清楚,这样就慢慢、慢慢烦燥可以转化,不会永远都烦燥的,你不要去理它,越理它越多,不要理它,到后来就空了,化空,自然空,这是最大的幸福,学佛法是最大的幸福。

  苏居士:徐老师,我问您一个问题。有时候我念佛念得特别的困,起不来。每天早上打坐念佛起早吧,两三点钟起来。因为有时候事情比较忙睡得比较晚,睡得不太好,就是不想起来了,出现这种情况,这是昏沉吧?

  徐老:这样子的。如果念佛的时候昏沉多的话,有时候也有的,那么一个办法就是不管昏沉,我只管念阿弥陀佛。还有一个呢,昏沉有时候它是昏散,坐不住;有时候呢,它可以灵明分明。这分明的就是对的,假使昏沉散掉,散掉以后也不对。所以这个时候最重要的就是要观照。

  苏居士:观照,怎么观照法?我一说看到要观照…

  徐老:观照就是什么呢,好比我看一个东西。我看,这是观照,但是我看了以后回光返照,看里边不是看外面的,看里边的,里边的影像,大大小小变化,不去理它,还是看这个影像,影像看着、看着都是空的,都是没有的,这个就叫照见,照见五蕴皆空嘛,就是照见。照见以后就五蕴皆空,这个空不是没有,它还是了了分明,叫妙有。我们见到妙有境界,妙有就是真空,真空就是妙有,一回事。

  曹居士:徐老,心中心咒平常不结印可以念吗?

  徐老:可以念,可以念。力量稍微小一点,念还是可以念。

  曹居士:可以念。

  徐老:可以可以,完全可以。

  曹居士:象我身体不太好。

  徐老:哦,身体不太好。

  曹居士:我能在坐上两小时,有时挺过来,有的时候好象实在是难熬,因为我心脏不太好。

  徐老:哦,心脏不太好。

  曹居士:有时候打坐吧,就是说比较困难。

  徐老:气血不通吧。

  曹居士:嗳,对对。

  徐老:气血没有流通。

  曹居士:嗳。

  徐老:气血没流通我告诉你,做气沉丹田,沉到下面去。

  王师兄:气沉丹田。

  徐老:对对,呼吸,在腹部呼吸,在肚脐下面一寸五分这个地方,气沉丹田以后,气血循环就佳,加速了以后就正常了,就可以正常,那么好了,就不要观想丹田,不好就观想丹田。

  曹居士:观,做观想。

  徐老:嗳,观想,气沉丹田,沉到丹田下面去。吸气吸进去,腹部吐出来。慢慢的来、慢慢的来,等到气已经调顺了以后呢,那就不要观了,我们不是做气功呀,这不是气功,但是气功有时候可以运用运用,治毛病可以用的。好吧,治毛病可以用的。

  苏居士:徐老师,我再问一下,念佛的时候要不要调整呼吸呀?要深呼吸吧?

  徐老:念佛的时候,你念阿弥陀佛,念阿弥陀佛,阿弥,吸起来,陀佛呼去,阿弥、陀佛,慢一点,念佛跟呼吸结合起来,可以的。但是这个问题呢,到后来呀,不要注意呼吸,起初的时候注意呼吸,南无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到后来呢,呼吸不会注意,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到这儿功夫这么加深了,呼吸就不去管它了。

  苏居士:不管它了。

  徐老:不管它。

  王居士:徐老,那我问您一个问题,我可能这情况有点特殊,就是上坐之前不是不让吃东西嘛。可是我从小身体比较弱,我要不吃东西我坚持不了。开始那阵吧,我有一阵子我什么都不吃,也就是喝口水,打得眼前一阵发黑,感觉跟虚脱似的,后来我发现我吃点东西就没事了。您说这种情况是该吃还是不该吃?

  徐老:不吃东西头昏不昏?

  王居士:吃完东西头不昏,如果吃完东西有劲了。

  徐老:哦,这可以吃,因为佛法要善巧方便,应病与药,都可以的。肚子饿了、头昏了,吃点东西就好了,那就吃东西,没关系。

  王居士:哦,没关系。

  徐老:就是不要吃太多就是了。

  王居士:哦,不要吃太多。

  徐老:吃太多打坐也不好的,可以吃。

  王居士:可以哦,那我觉得我吃东西就吃八成饱吧,别吃太饱。

  徐老:嗳,对对。

  王居士:在打坐的时候就有劲,能有力量,你要是不吃东西。

  徐老:可以,可以吃。

  王居士:我就会晕倒了似的。

  徐老:佛法就是讲善巧方便的,只要你对众生有利,都可以变化,不是死的。

  王居士:咱们规定不是说(坐前)不吃东西。

  徐老:心中心法就是说饱肚以后不好坐。

  王居士:嗯。

  徐老:太饿了也不行,要不饥不饱,就可以打坐、最好,肚子太饿了,你坐上去后吃不消,可以吃,不要吃太多就是,好吧。

  王居士:嗯,谢谢。

  徐老:你念到下坐以后,手伸伸,头摸摸,可以的,要动嘛,有时候,这可以的。佛法不是死的,都是灵活变化的,看情况做事情,不是说一点不好动,一点不好拉动,腿伸伸,可以变化的,不要影响身体健康。

  胡居士:徐老师,……[录音不清,编者注]

  徐老:现在这事情已经过了,你比以前好吧?

  胡居士:比以前好多了,现在我时不时感到自己比以前很自在。

  徐老:很自在呀。

  胡居士:自己好象知道这个路子怎么走了。

  徐老:家庭也变化,自己功夫也增进。

  胡居士:功夫也在进步。

  徐老:嗳,当然。

  胡居士:但是我很感恩。

  徐老:她在家里她念佛不念佛?

  胡居士:她修六字大明咒呀。

  徐老:修大明咒呀。

  胡居士:嗳。

  徐老:哦,那很好,造因,你帮她的忙,她帮你的忙,你不然的话只管自己不管她,那就不行。

  胡居士:我孩子比她还强,我孩子自己还老拜佛去呢。

  徐老:哦。

  胡居士:我小孩,他拜佛,还点香。

  徐老:哦,还点香好好。

  胡居士:嗳,生她的时候徐老师我梦到一个梦境呀。

  徐老:嗳。

  ……

  刘居士:我们还想问一个问题,就是您说坐下观照的时候,是以观空的办法最好啊,还是不行的话持持咒好啊?或者是注意一下这个问题,您刚才说我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有几个居士想了解一下,就是坐下观照的时候,是观空、守空好啊,还是念点咒或是佛号,或者是,你看平常咱们念阿弥陀佛的时候,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在前边这个阿弥陀佛已经过去的时候,后边那个阿弥陀佛还没起时候,中间这一空间,中间这一空间吧,好象是前念已过,后念没起的时候,还守着中间这个空档,这么观心好啊?

  徐老:这几个没有一定的,各人根性不同的,有些人应该从观空下手,为什么呢?我们凡夫都执有呀,都是烦恼多,观空了把烦恼都空掉了,心身也空掉了。

  刘居士:观空。

  徐老:从观空下手,观空以后再观假、观中,空、假、中,止观,天台智者大师讲的。所以还是先从空下手的,那么观空更观不起来,就可以念咒也可以,念阿弥陀佛也可以的。

  刘居士:哦,观不起来的,念咒。

  徐老:念咒的时候呢,不要管前念已灭后念未生。

  刘居士:哦,不要管这个。

  徐老:(如果管这个),这样子呢,念咒的力量就分散了,这还是要一门深入。前念已灭、后念未生,不念阿弥陀佛也可以观的。这心念嘛,前念已灭、后念未生出来,这中间的东西呀,就你昨天讲的一把擒住呀,一把擒住这个是形容的话,最主要还是要一肯肯定它。哦,就这个东西,悟了,明白了,明白就悟,开悟,所以这个最容易开悟,前念已灭、后念未起,中间这个了了分明,或者叫灵知了了,不是木头呀,不是死的呀,前念已灭、后念未起中间还有东西呀,什么东西?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应生无所住心,无所住的心什么心啊?这就是无所住的心,不执两边,不执前、不执后、不执两边,就是了了分明,就看这个东西,很快可以看到,可能有时间短,没有关系,多看、多看时间就长,多看多看、久久看,了了分明境界越来越明显,那么观照的力量也就增加。

  刘居士:徐老师,您说平常做功夫的时候,就守住刚才我说的那个两句佛号之间的那个空档。那空档守住,管住这个空档,可以吧?

  徐老:你念佛号的时候作为一种方便,可以的。一念,念阿弥陀佛,前念已灭、后念没有起来,这个时候不但是念佛佛号没有起来,妄想也没有起来,一切妄想都脱落,妄想脱落以后真正的两边不执,, 两边不住,叫两边不住,这中间才是真的东西。两边住了你就不是空就是有,不是断就是常,不是生就是灭。两边不着,这中间的东西,了了分明。

  刘居士:比方说徐老师,比如说现在我发觉自己妄念起来了,我既然已经觉察了,我就赶紧还回到那空位上去,回到两句阿弥陀佛中间那个,就是我刚才说的那个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两句阿弥陀佛中间那个空档上去。我觉着妄念来了,立刻回到两句阿弥陀佛那空档上去,那么看着自己,可以不可以呀?这种方法可取吗?

  徐老:两句阿弥陀佛中间东西呀?

  弟子:中间的空档。

  徐老:空档,这空档你要叫人家,要认识清楚,容易认错,容易认错。容易认错的时候呀落到,落到什么,落到这个,神识方面。神识,第六意识嘛,第六意识,落到意识上面去那就不对了。

  张居士:那怎么区别呀?。

  徐老:嗳,还是要,还是要注意这个灵光独耀的境界。不是灵光就是神识,不是神识就是灵光,两个东西好比一个波浪、一个水。灵光呢,就是水。神识,第六意识就是波浪。一个东西,一个是波、一个是水,一个是真、一个是妄。

  刘居士:哦,那我这么办行不行,那个我作意。

  徐老:不作意。

  刘居士:我作意我脑袋里边有个灵光独耀,然后我守着不动,这个方法行不行?

  徐老:守个什么不动啊?

  胡居士:他说是想一个灵光,作意一个灵光独耀。

  刘居士:我守着灵光独耀,我总觉得自个有个灵光独耀,我守住这个灵光独耀不动,这方法可取吗?

  徐老:灵光独耀,假使真的是灵光独耀的话,自然的,可以的。假使有一个、加一个自己的意识,这就不是灵光,已经是分别、分别妄心。

  刘居士:奥,不能作意。

  徐老:不能作意,自然,很自然的。这个智慧啊,妄想执着啊,本来就是灵光,迷了以后就是妄想,不迷就是灵光。很自然而然的灵光独耀,不是木头、石头,这样可以理解的。万缘放下,所以现在来说,你的功夫最要紧的,不管念佛也好,念咒也好,还是要做到一念不生,把妄心歇下来就歇下来,放下就放下,到一定的时间你自然明白灵光是什么东西,你妄想没有放下永远不会明白的,这是很重要的功夫。先把妄心歇下,见到本来,实际上很简单,妄心歇下来就见到本来。就做这功夫。

  第六集

  徐老:把妄想歇下来,先做这功夫,把这功夫做到一门深入的做,一定可以见到本性的。你说现在我不想、不想还是好的。不求,不求的时侯自然而然的真心就出来了。

  胡居士:徐老师,比如说这个人开悟见性了,开悟见性了以后,他要求善知识印证。那么在这个时候是不是以自我承当为主呀,还是必须得经过善知识印可,这样才…

  徐老:就把自己境界讲出来。善知识看你就是不是已经见性不见性,再肯肯定,再印证不印证。

  胡居士:哦,还得印证啊。

  徐老:还是要。六祖跟怀让禅师就是这样,本来永嘉禅师也是这样,他说如是、如是,如是、如是就是同意他,印证了,行的。

  张居士:比如说在坐下的时候,平时好象就是一个灵知了了,一切都可以看见,什么都能听到,就是心里边也没有妄想、没有分别,这个时候是什么?是见性境界还是一种什么样的境界呀?

  徐老:你说这个是什么境界?你讲讲看,灵知了了,不是妄想,不是分别心,你讲讲这个是什么东西?我就问你这个是什么东西?

  张居士:那这时候是应该承当呢,还是应该就是…

  徐老:确实是这个境界应该承当下来,应该承当,不应该自己谦虚.哎呀,我不是,这个不是的。当然不能未得谓得,未证谓证,但是真正是这个境界就承当下来,我不是就说谎,我也是有份的,我不是没有份的,这就要当仁不让。这昨天我讲的,要当仁不让,不要自己看不起自己。哎呀,我这个人永远不能见性,不要这样想。你不想见性,你还是佛的境界,是佛嘛,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你是佛嘛,有什么不能见性呀?见性是可以的,见性并不复杂的,就是妄心歇下来当下就是菩提。“妄心不歇,歇即菩提。”这是《楞严经》讲的,就是要把这句参。“妄心不歇,歇即菩提。”歇下来就是了,很简单的,歇或不歇,不歇当然没办法。可是我劝你还是要在一念不生的地方用功夫,妄心、万缘放下,随时随地万缘放下。

  刘居士:您是说尽可能的自己一念不生了。

  徐老:常常做这个功夫。

  刘居士:自己做一念不生的功夫。

  徐老:嗳,做一念不生,一念不生到妄心歇下来。“妄心不歇,歇即菩提。”歇下来就是菩提。

  刘居士:徐老师,您看做一念不生的功夫,我是平常不想事,这样对呀。还是象您昨天说的那个不理?

  徐老:不理是习气来的时候不理。

  刘居士:习气来的时候不理呀。

  徐老:习气来的时候不理,不理它就歇即菩提了嘛。

  刘居士:只是一念不生的功夫怎么做呢。

  徐老:做一念不生的功夫,你念来不随,念起不随。

  刘居士:哦,不取不舍啊。

  徐老:不取不舍,对,就是不取不舍。

  刘居士:那么徐老您说说这个情况,您平时也说吧,您比方我现在做到不理了,我要不理了,那是个什么样的了?那心态调整什么样的了?

  徐老:你讲吧。

  胡居士对刘居士:让您自己参,呵呵。

  徐老:那是什么境界。

  刘居士:让我个人说吧,如果要是一念不生的话,如果知道那个念头来了,马上做到不理,那我个人觉察,就应该又回到本位上去了。

  徐老:道理讲的是对的,但是这些都是分别心。

  刘居士:是呀,哦。

  徐老:实际上你见到本来的时候呀,没有话。有许多人啊,什么叫自性本来面目,这什么是本来面目?因为万法不离自性,全相即性,心相不二,所以这个拿茶杯、讲话,都是本来面目,一切法皆是佛法,“青青翠竹皆是般若,郁郁黄花无非法身。”就是这个道理,万事万物都是佛性。

  刘居士:徐老,您刚才说我,如果不理了,我现在有个念头来我马上不理它了,我认为不理以后就回到本来上去了,这是理上的认知。

  徐老:嗳!你真正做功夫的时候呀,习气妄想都没有,都扫掉了,都歇下来。

  刘居士:回到本来上去这想法也没有。

  徐老:回到本来,你一切分别心都没有。

  刘居士:不理就是对了。

  徐老:就不理,对。

  刘居士:就不理了。

  徐老:就不理当下就是呀。

  刘居士:不理了。

  徐老:当下就是。

  刘居士:当下就是了,明白了吗?不理了,当下就是,不用再回到一个什么地方去了?

  胡居士:回到法位呀。就是不理了,当下现成。

  徐老:嗳。

  刘居士:不理了,当下解脱。

  徐老:所以古人讲:“不用求真,唯须息见。”不要求真心,把妄心歇下来就是这个,就这个。

  刘居士:哦,不要,不要再找了。

  徐老:只要把妄心歇下来,就是这个。

  刘居士:不要作意保持一个什么状态?

  徐老:不要作意,不是方便就是相嘛,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刘居士:对了。不要作意,一作意又不是了。

  徐老:这个,我也是在心地上做功夫,讲也讲不清楚。

  赵居士:徐老师。刚初学的人可不可以象某居士说的那个,就是我特意找个什么?

  徐老:找个什么?

  胡居士:他的意思可能是说对于初学的人,为了对治妄想烦恼,是不是要看住个什么?

  赵居士:对对对,有没有那么一个方便呀?

  徐老:嗳,可以呀。

  赵居士:可以是吧,用功的时候用那个方便。

  徐老:可以可以。

  赵居士:慢慢、慢慢做这个扭转。

  徐老:嗳,这就是有相,比如有种法门啦,比如准提法门,它先观一个相,就顶上有两寸光明,放光。

  赵居士:就是持咒。

  徐老:放光就绿的颜色,黄的颜色,放光以后慢慢光明扩大,这个都是有相的法,就是看一个东西,不是真的,假的,慢慢慢慢,这个光也放下了,颜色也放掉了,到无相境界。

  赵居士:这个,就是这个。

  刘居士:那以后反正还得放下。

  徐老:还得放下。

  弟子:还得放下。

  徐老:对对对。放下就是了,妄心不歇,歇即菩提。你知道,歇即菩提。

  刘居士:放下了就是了。

  徐老:所以我劝你呀,一门深入,在这个一念不生的地方下功夫。

  刘居士:哦。

  徐老:就歇,一念不生就是歇嘛,歇下来就是了,你用不着另外安一个、歇下来另外找个真,不用的,歇下就是。这水呢,就是波浪,歇下来就是水,这样的。

  胡居士:徐老师,我觉得这初学人还可以在这方面下手。就是说这妄念,前念已过,后念没起的时候,这时候,中间的这个空灵。

  徐老:嗳,空灵。

  胡居士:这个认识它,这个我想也很重要的吧,就初学的人。

  徐老:嗳,讲来讲去。

  胡居士:就是这个。

  徐老:嗳,还是这个东西,都是一样的,道理一样的,讲法不同。

  胡居士:讲法不同。

  徐老:道理一样,乃至三藏十二部讲的就是这个东西。

  胡居士:我看《般若花》上面讲的这个,挺重要的。

  徐老:也讲这个东西。

  胡居士:挺重要的这个,太重要了。

  徐老:对对。……

  徐老:一念不生,念起不随。

  刘居士:我现在已经涉及到这个问题了。

  徐师:有习气来的时候不取不舍,习气本空,这是很重要的功夫。心中心它是得定呀,要定下才能观照,你现在可以起观照。就是要做观照功夫。

  刘居士:徐老师,我自己也是经常检讨我自己,我这样做吧。

  (据2000年徐老寓所对保定居士开示录音整理) 


{返回 徐恒志居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涵芬集 第一部分 心法指归 十一、修心诀窍
下一篇:涵芬集 第一部分 心法指归 九、妙音花絮——徐恒志居士电话开示
 涵芬集 第一部分 心法指归 九、妙音花絮——徐恒志居士电话开示..
 《六祖坛经白话译义》序— 兼论六祖的禅宗思想体系
 净宗讲话
 涵芬集 第一部分 心法指归 二十、徐恒志上师“读书笔记”选录
 何谓心性
 涵芬集 第四部分 纪念文集 12、纪念徐恒志金刚阿阇黎示寂三周年法会纪..
 涵芬集 第一部分 心法指归 四、“佛光的煦育”序
 涵芬集 第二部分 净土文集 五、浴佛节上的讲话: 都摄六根 净念相继..
 涵芬集 第四部分 纪念文集 8、追忆恒公阿阇梨上师与心密些许事..
 徐恒志居士佛学文萃 涵芬集 本书内容提要 徐恒志居士简介 目录 序..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请教法师,宁玛的法脉传承是怎样的?[栏目:生西法师问答]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卷第九[栏目: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二)~D 586经(利剑经)[栏目:界定法师]
 僧宝-和合共住的僧伽集团[栏目:法藏法师]
 般若波罗密多教授现证庄严论显明义疏清凉记[栏目:能海上师]
 佛像、烧香、供水代表的意义[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八]
 Luxurious Living[栏目:The Gospel Of Buddha]
 四心念佛[栏目:达照法师]
 供养、福得、功德[栏目:刘先和居士]
 赵薇——心中有佛[栏目:名人说佛·名人佛缘]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