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第十一册 佛光学 第十六课 佛光人的养成教育
 
{返回 佛光教科书 第十一册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678

  

  第十六课 佛光人的养成教育
 

  佛陀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教育家,佛法就是佛陀的教育法,可以帮助我们圆满人生。在佛教徒当中,于丛林寺院出家修学的青年固然需要佛法的养成;即使是居家的优婆塞、优婆夷,他们的儿女也需要信仰的传灯,需要佛法教育的熏习。因此,我们依佛教「信解行证」的层次,列出佛光人的修身德目,无论是青年子弟或成年人等,都应依此修学。
  

  一、关于信仰方面

  信仰是每个人内心的宝藏,能够正信佛法,才能获益。以下列举二十条有关信仰的德目,以帮助修学者建立正确的信仰。

   1.因缘生法:佛陀在菩提树下觉悟的真理,就是因缘法,说明世间事事物物都是因缘和合而生起,故万法皆为因缘所生。

   2.因果轮回:凡人造下业因,必然产生果报,果报现起又会产生力量,成为另一个果报的原因,如此三世因果,轮回不已。

   3.善恶业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善恶果报来自于身、口、意所造的业(行为),因此,善恶业报,不由他力。

   4.前生后世:佛教讲三世,即前生、今生、后世;生命不死,三世轮回不已,而且互为因果。

   5.诸行无常:诸法因缘所生起,缘聚则生,缘散则灭,并非常住不变,故说诸行无常。

   6.真心不变:真心即佛性,佛性人人本自具足,在圣不增,在凡不减,甚至驴胎马腹,六道轮回,真心依然不变。

   7.圣凡有异:十法界中,称为「四圣」的是:佛、菩萨、缘觉、声闻;称为「六凡」的有:天、阿修罗、人、畜生、饿鬼、地狱。十法界众生因缘各异,果报有别。

   8.四不坏信:对佛陀圣教不起疑心,对佛法真理欢喜接受,对出家僧团护持认真,对佛教戒律奉行不违,是为四不坏信。

   9.深信大乘:学佛必须深信大乘,上求佛道,下化众生,才能究竟圆满。

   10.不谤正法:佛因法而成道,僧依法而为师。三宝中,法为最尊,法就是真理,指引众生解脱生死,学佛应深信正法,不谤正法。

   11.正知正见:正确的知见是深入佛法,获得利益的重要条件。

   12.勤劳正命:勤劳精进是成功之道,正命是正当的经济生活。

   13.赞歎三宝:佛法僧三宝是一切众生得度的重要因缘,赞歎三宝是口业的供养。

   14.信心欢喜:信受所闻所解之法而无疑心,信心是进入佛法大海的船筏。

   15.发心立愿:发心就是开发心里的宝藏,立愿是乃做人成佛的动力。学佛首重发心立愿。

   16.不忘初心:一念最初的发心,如果谨记不忘,万事皆能成就。

   17.慈悲方便:慈悲为本,方便为门;慈悲可以表达佛法,方便可以表达世情。

   18.合掌礼拜:合掌即合权实之掌,而印中道之心,礼拜是与佛陀交流接心的方式。

   19.生涯规划:第一个十年是信解养成时期,第二个十年是参学问道时期,第三个时期是实践奉献时期,第四个十年是禅净修道时期,第五个十年是经验弘传时期。

   20.信仰传灯:把信仰和一切善行传灯给子孙,是最有价值的遗产。
  

  二、关于慧解方面

  学佛首重闻法,听闻正法才能获得真理的智慧。以下列举二十条有关闻法的德目,以帮助修学者建立正确的闻法心态。

   1.般若慧解:般若是六度之本、善法之源、诸佛之母,般若来自闻思修。

   2.深解密意:要能深深了解佛陀的心怀,主张以心印心。

   3.听经闻法: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闻法是信教入道的第一步,佛法中一切功德多由闻法而来。

   4.读书阅藏:读圣贤书,阅经、律、论三藏以外,对历代圣贤大德著作更要广学研究。

   5.广学多闻:学佛要多闻熏习,而且要法门无量誓愿学。

   6.闻空不惊:诸法自性本空,空才能建设有,能够正确认识缘起性空的真理,便能闻空不惊,此乃大智慧也。

   7.闻善着意:闻善言不着意,非人也;闻善着意,才是堪受佛法的大器。

   8.会意深思:闻法要用心领会,不断思惟,才能够心开意解,心领神会。

   9.谛听正解:闻法要谛听、善听、兼听、会听。

   10.正闻正思:佛法以闻思修而入三摩地,听闻正法,并且长时忆念正法。

   11.乐观明理:学佛者应明白因缘果报、缘起性空的真理,自能乐观豁达,智慧明理。

   12.福慧双修:「修福不修慧,大象披璎珞;修慧不修福,罗汉应供薄。」皈依佛,两足尊,即福慧具足之意。

   13.成就辩才:口常行慈,修习善语,可得无碍辩才。

   14.广为宣化:佛法要广为传播,广为宣化,自他皆能成就。

   15.请转*轮:经常举办佛学讲座、印行佛书等。

   16.亲近道场:选择有缘的道场,并亲近善于说法的善知识。

   17.弘法护教:讲学证道、护持道场等。

   18.护持教化:护持佛教文化教育等弘法事业的发展。

   19.破邪显正:破除邪魔外道,纠正邪行、邪理、邪事,彰显正法、正道。

   20.明辨是非:不要太计较利害得失,应该要明辨是非。
  

  三、关于修行方面

  「说道一丈,不如行道一尺」,学佛一定要修行,透过修行才能证悟真理。以下列举三十条有关修行的德目,以帮助修学者实践佛道。

   1.五戒十善:五戒是做人的根本,受持五戒十善可得人天果报。

   2.持戒自律:戒是修行的基础,解脱的根本,持戒自律是自我安全之道。

   3.八种正道:即正见、正思、正语、正业、正命、正勤、正念、正定。

   4.四无量心:指慈、悲、喜、舍。

   5.六波罗蜜: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等六种解脱生死法门。

   6.四摄方便:指权巧度众的方便法门,分别为布施、爱语、利行、同事。

   7.四弘誓愿:即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8.四念观心:即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

   9.五停心观:五种停止、息灭心中烦恼魔障所修的观想方法,即不净观、慈悲观、缘起观、念佛观、数息观。

   10.四种加行:加功用行之意,即:布施、供养、礼拜、持咒。

   11.四种依止:即依法不依人、依智不依识、依义不依语、依了义不依不了义。

   12.禅净双修:念佛和参禅并行。宋代永明延寿大师力主禅净双修,谓「有禅有净土,犹如带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

   13.止观等持:止息一切妄念,心归于专注一境的状态为「止」;开启正智,正确观照诸法,而断灭诸结烦恼为「观」。

   14.悲智双运:「悲不住涅槃,智不住诸有」,悲智双运才能自度度人。

   15.惜福结缘:人的福报如银行存款;生来之福有限,积来之福无穷。

   16.爱语和众:爱语如阳光、花朵、净水,到处受人喜爱。

   17.忍辱柔和:忍是认知、承担、负责、勇敢、化解;能忍辱,必能柔和。

   18.惭愧忏悔:惭愧如服,可以庄严容貌;忏悔如法水,可以净化身心。

   19.不念旧恶:学佛者没有隔宿之仇,要有给人忏悔改过的机会。

   20.修行六根:六根如门户,易受六尘之贼的侵入,学佛当密护六根。

   21.食存五观:「五观若明金易化,三心未了水难消」。食存五观即:计功多少,量彼来处;忖己德行,全缺应供;防心离过,贪等为宗;正视良药,为疗形枯;为成佛道,应受此食。

   22.朝山参访:朝山拜佛可以折服我慢,参访巡礼可以广结善缘。

   23.抄经礼忏:抄经可以开发智慧,礼忏可以消业增福。

   24.义工服务:担任义工,是心意和生命的奉献,是力量和时间的布施。

   25.环保护生:环保是对于地球的爱护,护生是对于生命的尊重。

   26.生活正常:衣食住行、各种待人做事、礼仪等正常,就叫生活正常。

   27.知足感恩:知足是解脱欲望缠缚的妙方,感恩是人生最大的拥有。

   28.认错改过:改过才会进步,认错才能增上。

   29.革除陋习:对于生活上不良的习惯,如抽烟喝酒等,要勇于改除。

   30.端正威仪:「行如风、立如松、坐如钟、卧如弓」,是行立坐卧的四种威仪。
  

  四、关于体证方面

  悟后的世界「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但为帮助学佛者慕道修行,以下列举二十条有关体证的德目,略述证悟后的境界。

   1.一心不乱:只有正念,没有妄想。

   2.一真法界:即是佛陀平等的世界。

   3.自性圆成:人人皆能成佛。

   4.证悟中道:三论宗阐扬「不生不灭、不断不常、不一不异、不来不去」等义。

   5.去迷开悟:去除迷误,开启觉悟之门。

   6.即生成就:不须经过三大阿僧只劫,而能即身成佛之意。

   7.三业清净:三业,即身、口、意业,三业清净,自得解脱。

   8.往生净土:人逝世以后,能生到极乐世界。

   9.转识成智:转前五识为成所作智、转第六意识为妙观察智、转第七识为平等性智、转第八识为大圆镜智。

   10.得大解脱:任何时间、地点皆能逍遥自在,即是解脱。

   11.圆满自在:证悟法身实相,进入涅槃寂静,这是人生最圆满的境界。

   12.妙觉佛果:妙觉是菩萨第五十二阶位,已达觉行圆满的果位,因境界奥妙不可思议,故名妙觉。

   13.无上菩提:最高的觉悟。

   14.悟无生忍:忍有生忍、法忍、无生法忍;悟无生忍即了悟法本不生,而达「忍而不忍」的解脱之境。

   15.四种圣果:即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等四种果位。

   16.证诸涅槃:涅槃分有余依涅槃、无余依涅槃。证入涅槃即能远离生灭。

   17.人我双亡:泯灭人我对待,自他一如,即进入开悟的境界。

   18.了生脱死:了知生命的价值而活得踏实,对于死亡后的世界了无畏惧,亦即认识生死、超越生死的解脱境界。

   19.烦恼清净:烦恼即菩提,烦恼净化,菩提自然现前,烦恼清净也是一种解脱的境界。

   20.轻安正观:正观诸法实相,不为烦恼缠缚,自得身心轻安。

  所谓「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上述列举的九十条修身德目,希望能提供学佛行者逐步修行,渐次圆满人生。

 


{返回 佛光教科书 第十一册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第十一册 佛光学 第十七课 佛光学问题初探(上)
下一篇:第十一册 佛光学 第十五课 人间佛教的社会运动
 第十一册 佛光学 第三课 传统与现代融和
 第十一册 佛光学 第八课 国际佛光会主题演说简介
 第十一册 佛光学 第二十课 佛光山大事记
 第十一册 佛光学 第十三课 佛光教团的组织系统
 第十一册 佛光学 第十四课 佛光人的工作信条
 第十一册 佛光学 第十七课 佛光学问题初探(中)
 第十一册 佛光学 第九课 佛光三昧修持法
 第十一册 佛光学 第十八课 佛光人间事
 第十一册 佛光学 第七课 国际佛光会会歌的意义
 第十一册 佛光学 第十二课 人间佛教的经证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如何才能找到「自性」[栏目:空海(惟传)法师]
 如何降魔[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二]
 第二章 菩萨教佛法 念佛往西天[栏目:地藏王菩萨指禅开示录]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四五五集[栏目:净土大经解演义·净空法师]
 好意与关心为何会造成困扰?[栏目:惟觉法师]
 转心四思惟·第二项修行的警醒:无常 摘要[栏目:创古仁波切]
 东密行者当进学藏密无上瑜伽法论[栏目:瑜伽士陈健民上师文集]
 般若义理的探究 修习方便[栏目:智谕法师]
 女人是有漏之身,女性在修法上要转男身才能成就吗?上师能否给我们女众弟子一些指点?[栏目:达真堪布·学修问答]
 解脱咒轮如何佩戴?有哪些注意事项?[栏目:达真堪布·学修问答]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