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凡夫分别于住上 菩萨分别也不住(释普慧)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563
凡夫分别于住上 菩萨分别也不住

释普慧

  我们这次禅修打七结束了。打七打七打的什么“七”?打七就是把“第七识”打死,把我们这个好分别,好执着的心识打死。“第七识”能打死嘛,实际上是打不死的。所以说:转识成智,转烦恼为菩提。这个“转”字用得非常巧妙,非常微妙,因为他本来就是一个东西。究竟我们应不应该分别,包括佛菩萨成就了以后,他是不是也有分别?肯定有分别。应该说他需要分别,关键是什么时候去分别,怎么样去分别。我想佛菩萨他们应该也有很多想法,包括他想度众生,他也是在分别。况且,作为我们来讲,如果不分别的话,如果真的不分别的话,那我们就成了石头、成了瓦块,因为它们没有分别。我们“人”被号称“万物之灵”,与天地并列合称“三才”。那就是人高贵在于有思维。所谓的正思维就是要把握分别的场合。那么究竟什么时候该分别,什么时候不用分别呢?当我们进禅堂时,当我们上坐时,就不应该去分别,就该万念归于一念;当我们接人待物时,那就要分别。所谓的不分别,是在体上,在用的时候就要分别,有分别才能够起用。所谓的佛性平等,是我们的本性和佛菩萨是一样的:不生不灭而圆满。但是当我们弘扬佛法时,你说不需要分别嘛,太需要分别了。所谓的观机斗教、因材施教,那你说不分别都一样对待,行吗?不可能的!对什么样的人说什么样的话,都有分别啊。如果你说这个时候不用分别,地位平等,身份平等,根本不可能也不可以。古人云:对上根器的人言性,对下根器的人言命,下下人不可以言上,上上人不可以言下。

  我们凡夫和佛菩萨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凡夫是带着一个“住”字在分别,佛菩萨也同样会分别,而且分别的比我们还要细致,还要深远,但是他不住。他想分别就分别,不想分别就不分别。可是凡夫做不到,想分别的时候不分别,不想分别的时候偏分别,管不住自己。像一头脱缰的野马,没有办法降伏他、抓住他。该让他想时,专一想的时候,他想不出来,不让他想的时候,东一头西一头偏偏要想,偏偏要分别。可是,佛菩萨和我们不一样,该让他想的时候就想,不让他想就不想。而且不论他怎么想都不会在心里面留下任何的痕迹,也就是过后无痕。可是,我们做不到,我们只要眼睛看了,耳朵听了,就会有影子,会有记号。按照道教说法:我们每一个人身上都有三万六千神。实际上远不止这些,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呢?实际上所谓的万神归于一神,就是以我们的心来论。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神?如果没有这么多神,那么,你说:“佛菩萨为什么会‘千处祈求千处应’呢?他为什么会感受到呢?”因为他的法身尽虚空遍法界。他的心无时无处无刻不在,否则,他没办法感受到。无论你在天涯海角还是大千世界的任何角落,只要你心念一动佛菩萨就会感应到。

  现在作为我们来讲,应该这样学着锻炼自己,我们一定要做到这样。上坐的时候要万缘放下,不让她想,该做事时就让她尽情的想。当然,这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非常难。因为我们无始劫来的习气一下子改不掉,因为无量劫来的习气不是一生一世能改掉的,那么,我们要想改掉那真的要下一番苦功夫。时时刻刻都要提起来——觉照,否则,我们没有办法。如果做不到这点,我们很难清净,因为我们离不开人、事、物。纵然有机会我让你们去闭关,那也是很短暂的一段时间;而且,我们闭关的目的是为了不闭关,是为了将来不闭关。那反过头来,你还是要去面对人、事、物,所以,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随缘做事,既然切不断这个事,我们就要借助这个事。可能,我们做不到,但我相信只要我们明白,只要我们肯努力,只要我们坚持,一定可以做得到。虽然我们很可怜,自己的两个眼睛长在自己的脸上,却看不到自己的脸,看不到自己长的什么模样,你说不是很可怜吗?长了两个眼睛却只能看到别人,看不到自己,要对着镜子才能看清自己长的什么模样。我们身边每一天接触的人、事、物全都是境。只有借助他们才能看清自己,作为凡夫我们看不清自己。

  我们都说:学佛从心入手。心在哪里啊?无形无相,看不见摸不着。但是,我们可以借助外面的人事物,看到我们心的显现。心本无心,因境而有;境本无境,因心而生。所有一切都是我们心的显现。所以,凡是成就的人,他都会感恩一切,感恩每一个人,感恩每一件事,感恩成就他,帮助他的人,更感恩伤害、报复他的人,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他清楚的知道是因为他们,才看清了自己,借助这些外在的境像,才更清楚的了解自己。所有外在的人事物,都像一面镜子,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让我们来看清自己。因此,他们没有烦恼,没有嗔恨,因为,他清楚的知道是这些人成就了他。我们的心,顺境时觉得很好,一旦逆缘来时,我们就没法接受。即使言语上没说什么,可内心世界会有很多的想法,这些只有我们自己知道。我们每一个人只有自己最了解自己。为什么会这样?我们把对面来的所有的人、事、物当成敌人,所以,我们就没办法生起感恩心,我们从来没有想过:他是来成就我们的。他就像一面镜子,来让我们看清自己。我们的方丈大和尚经常说一句话:借事炼心。实际上作为我们来讲,炼什么心?因为我们连心都没有找到,我们不是在炼心,而是时时被事炼,因为我们抓不住来到我们面前的每一件事、每一个人,而我们的所作所为都是心的显现,我们却看不到、觉察不到。所以古人说:脚到哪里,心到哪里!手到哪里,心到哪里! 参!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与东华寺的缘份(释明意)
下一篇:奉献
 觉者的心情(佛海)
 僧鞋为什么有六个洞?
 学禅(心舟)
 在家与出家(黄念祖)
 关于境界公案的对话——天奇本瑞与绝学正聪精彩问答(黄夏年)
 一代宗师名垂千古——茗山法师(袁普泉)
 善与恶(究如)
 迷时师度 悟时自度(曦比丘)
 吃清净食(林清玄)
 “空”与人的生命价值(黄总舜)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佛教与中国“和”文化[栏目:楼宇烈教授]
 行动电话[栏目:高处不胜寒·迷悟之间 ]
 终日寻春不见春[栏目:公案100]
 从印度禅到中国禅[栏目:圣严法师]
 从为什么皈依三宝谈到皈依三宝后应做些什么[栏目:法尊法师]
 随时,不要着急[栏目:看开]
 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一、布施入门愿 (四)世间布施相的修学次第及果报问题[栏目:大寂尼师]
 药师法门与人生佛教(惟贤长老)[栏目:药师佛·文集]
 心包太虚 量周沙界──西方寺华严吉祥法会过堂开示[栏目:宽运法师]
 在智慧面前匍匐低头[栏目:传灯法语·乘宗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