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改过以往“十诫”歌
 
{返回 印良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337

改过以往“十诫”歌

  在佛学文化的百花园中“巡礼”,诚实的讲,这个“巡礼”不过是个借代的用法,给小文加个副标题罢了,说明是个“走走看看”的意思,因为佛学文化太丰富、太浩繁,走不尽,也看不全。

  今天我便“寻”到了弘一法师的一篇“改过十训”,赶紧恭录下大家共享。

  1、虚心常人不解善恶,不畏因果,决不承认自己有过,更何论改?但古圣贤则不然。今举数例:孔子日:“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又日:“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蘧伯玉为当时之贤人,彼使人于孔子。孔子与之坐而问焉,曰:“夫子何为?”对曰:“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圣贤尚如此虚心,我等可以贡高自满乎!

  2、慎独吾等凡有所作所为,起念动心,佛菩萨乃至诸鬼神等,无不尽知尽见。若时时作如是想,自不敢胡作非为。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又引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此数语为余所常常忆念不忘者也。

  3、宽厚造物所忌,曰刻曰巧。圣贤处事,惟宽惟厚。古训甚多,今不详录。

  4、吃亏古人云:“我不识何等为君子,但看每事肯吃亏的便是。我不识何等为小人,但看每事好便宜的便是。”古时有贤人某临终,子孙请遗训,贤人曰:“无他言,尔等只要学吃亏。”

  5、寡言此事最为紧要。孔子云:“驷不及舌”,可畏哉!古训甚多,今不详录。

  6、不说人过古人云:“时时检点自己且不暇,岂有功夫检点他人。”孔子亦云:“躬自厚而薄责于人。”以上数语,余常不敢忘。

  7、不文己过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我众须知文过乃是最可耻之事。

  8、不覆己过我等倘有得罪他人之处,即须发大惭愧,生大恐惧。发露陈谢,忏悔前愆。万不可顾惜体面,隐忍不言,自诳自欺。

  9、闻谤不辩古人云:“何以息谤?曰:无辩。”又云:“吃得小亏,则不至于吃大亏。”余三十年来屡次经验,深信此数语真实不虚。
  
  10、不嗔嗔习最不易除。古贤云:“二十年治一怒字,尚未消磨得尽。”但我等亦不可不尽力对治也。华严经云:“一念嗔心,能开百万障门。”可不畏哉!

  读大德语录确有脸红耳热的感觉。但凡世间之人此十戒或占其一二,或五六——为拔除十戒之外者寥寥也!所谓贪嗔痴慢常八九,因果存由无二三。

  这是因为,大部分的时候,我们都会以为我们的目的地必然在路的尽头,其实往往不是,错误的路程往往在你以为的那条正道上,因为正确的走法并非直线,那些一直走下去的人才是错上加错,佛学就是告诉我们,选择在合适的时间和地点拐弯。

  许多人都有过因犯错而彷徨不安的经验,有时虽感到良心不安,却没有面对的勇气,使不愉快的过去成了心中的阴影。

  弘一法师的“十诫”,不但告诉了我们应该解除的“恶因”,还指出了“离苦得乐”的方式,以及造成这些“负面心理”孽障的缘起。

  十诫通俗易懂、义理明晰,实在该好好的读一读、“巡一巡”、悟一悟了。


{返回 印良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兴来一纸说东坡
下一篇:少计较•多快乐
 浅议佛学“十二缘起”之六处
 怀着感恩的心去工作
 禅道与养生 第二章 禅道养生论 第三节 中医养身安养——肉筋骨..
 兴来一纸说东坡
 永不颠倒的真理——佛学四谛之道谛
 永不颠倒的真理——佛学四谛之灭谛
 浅议佛学“十二缘起”之行法
 生活需要等待
 禅道与养生 第二章 禅道养生论 第四节 儒释道“三医”养生的辩证关系..
 和谐当下 当下和谐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正行的佛弟子要爱国爱教[栏目:洛桑陀美仁波切]
 南洋华侨与宗教[栏目:太虚法师]
 数珠功德法[栏目:噶陀仁珍千宝·贝玛旺晴]
 战胜自己[栏目:消除烦恼的方法·智慧100]
 The Roots of Buddhist Romanticism[栏目:Thanissaro Bhikkhu]
 大圆满[栏目:历史源流]
 正见与邪见[栏目:文珠法师]
 敬僧须知——南传上座部佛教基本礼仪[栏目:佛门礼仪常识]
 尚志[栏目:僧诗句集]
 四宗要义讲记 正讲分 第三章 诸宗共同的基础(缘起)[栏目:法尊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