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禅道与养生 第一章 禅道 第二节 禅武——养身的少林寺
 
{返回 印良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038

第二节  禅武——养身的少林寺

  少林寺扬名海外与禅宗的不解之缘密不可分,少林寺落成三十多年后,(北魏孝昌三年),菩提达摩遵西天二十七代祖般若多罗之嘱,为将佛陀正法血脉传回中国,不辞艰辛,从南天竺国渡海来到东土,开始了禅宗在中华大地上的广泛传播。
  每当我们说起禅宗时,往往会用一派“本地风光”来表达对禅宗的敬仰。佛教的文化渊源在印度,而禅宗是独具中国特色的佛教宗派,它的文化渊源在嵩山,在被誉为“禅宗祖庭”的少林寺。
  禅是“静虑”,佛教称安静地深思为禅定。达摩老祖提出一种新的禅定方法,主张人人都具有佛性也就是“本性”,人人都先天地具有成佛的智慧“菩提”,人人都能够通过觉悟佛性而成为佛,尽管何时豁然大悟难以料定。众生之所以未能成佛,是因为对自身的本性没有觉悟。一旦“拨开迷雾见青天”,明心见性,自性就是佛,把佛变为举目常见的平常人。
  禅宗传到唐代,六祖惠能提出顿悟的主张,认为顿悟并不要求离开现实生活,“举足下足,长在道场,是心是情,同归性海”,“提水砍柴无非妙道”,在日常劳动生活中都可以顿悟成佛。
  少林功夫便起源于僧人的日常生活。相传跋陀的弟子慧光十二岁时,能在井栏上反踢毽子五百下。在井栏上踢毽子是很危险的,功夫不到家就可能跌落井中。少林功夫的许多招式都是僧人们受日常劳作如挑水、扫地、打柴、烧火动作的启发加工提炼而成的。最高深的功夫其实也是最普通的功夫。
  少林寺巍峨耸立,郁郁葱葱。禅道养生的许多精髓皆源于此,不愧为“禅武”养身之地。


{返回 印良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禅道与养生 第一章 禅道 第三节 禅茶——养神的天心永乐禅寺
下一篇:禅道与养生 第一章 禅道 第一节 禅文——养心的六祖寺
 心灵超越烦恼
 浅议佛学“十二缘起”之触支
 荡悠悠一帆春色乘慈航
 永不颠倒的真理——佛学四谛之苦谛
 浅议佛学“十二缘起”之爱支
 禅道与养生 结束语
 无我•忘我
 快乐的佛学文化
 禅道与养生 第三章 禅道与养生 第二节 禅的宗教观
 浅议佛学“十二缘起”之取支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金刚经讲解 第十二讲[栏目:法界法师]
 一个手淫邪淫21年苟且偷生人的忏悔和学佛之路[栏目:戒邪淫·悔过励志篇]
 佛陀对末法之悬记[栏目:大安法师]
 第三部 果――成果[栏目:世界上最快乐的人·又名根道果]
 心与性[栏目:禅话禅画]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讲记[栏目:净空法师]
 贪是诸恶之源[栏目:雪漠]
 光念不做得不到利益[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一]
 离别师友只身赴台[栏目:演培法师]
 如何看待并调理自己的疾病[栏目:法藏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