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永不颠倒的真理——佛学四谛之道谛
 
{返回 印良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879

永不颠倒的真理——佛学四谛之道谛
 
  道谛,是佛学四谛中的最后一“谛”。道,是通达的意思,也有道路的意思。当然,这种道路是达到寂灭解脱的方法和手段。原始佛教认为道谛是指八正道。从此大乘教、小乘教又各有发展。 
  佛学认为依道谛去修行,就能达到寂灭解脱的灭谛。由此途径确实可以达到解脱生死的目的。道谛是正确驾驭人生之舟,脱离苦海,到达幸福的彼岸的修持方法。
   这里出现的疑问是:当我们已经知道了人生之苦,又通晓了苦的根源以后,下定了灭苦之心,那么如何灭苦呢?
   对这个疑问就由道谛来作答好了。具体的方式佛学把他分成了八种,就是大家都熟悉的八正道。即:

  一、正见解(正见)
  二、正思想(正思维)
  三、正语言(正语)
  四、正行为(正业)
  五、正职业(正命)
  六、正精进(正念)
  七、正意念(正定)
  八、正禅定(正精神)

  下面我们就分别来看看这“八正道”是如何教导我们的吧。

  一、正见解(正见):对四谛正确理解。

  对事情(事物)的如实知见、出世间的正见唯有见道者最为清净,对宇宙人生生死与解脱之四圣谛义理,智所证知,直窥实相。
  世间正见只是许多经验、时间所积累的知识,是通过名称、标志及事物的相貌与形状的正确分别罢了。出世间正见唯有通过修禅定及放下一切杂染心才能生起。若依多闻佛法而分别邪正因果,也能生起正见,所以正见由多闻、思维、修持而得来。

  二、正思想(正思维):对四谛的深入思考。

  在没有贪嗔痴慢疑等烦恼的情况下,依正见观察、思维,如理地作出决定,故又称为正欲或正志。
  由正思维才能做出正确之身口意业的行为。比如说苍蝇是损害人类的害虫,我们一定有理由把它杀死。假如这个道理成立的话,那人类损害其他的众生,它们也应该把我们都杀死喽?足见,这是不正确的思维,因为这其中掺杂了“我”的烦恼,以人为中心,认为有损人类利益的是害虫,所以我杀它不打紧,它杀我绝对不行,“我”字当头,贪在其中矣。

  三、正语言(正语):在生活中,要学会使用正确而美的语言。

  佛陀说有四恶业要戒止:

  1、不妄语欺骗。
  2、不两舌,(传瞎话)搬弄是非;或发表引起两者间之憎恨、敌意及不和之言论。
  3、不粗恶口骂人或苛刻、酷毒之讽刺等。
  4、不作无意义及无利益之空谈或花言巧语--绮语。
  戒除了这四种语言行为就可以做到正语了。我们应该多说一些合理、真诚以及和蔼可亲的话。

  四、正行为(正业):规范自己的行为。

  这里不是指正当的职业,而是说正当的行为,即:戒杀生、邪淫、偷盗等,行为要善良,不侵害一切众生就是正业。做到了“正业”才能够于修道时,在行住坐卧中正念而住。
  五、正职业(正命):生活中做到清心寡欲,正确看待生命的意义。

  以合法不损害他人的谋生方式来维持生命的存世,尤其不能参与贩卖众生、军火、杀生器具、醇酒、毒品或嫖赌等违法行为。对出家人而言,则如法求衣服、饮食、坐卧具、病缘医药供身什物。

  六、正精进(正念):对四谛正确的精进修道。

  精进努力离恶向善,即精进修道。这里的正精进专指修禅定而言。正勤有四,所谓四正勤既是:
  1、未生善令生
  2、已生善令住
  3、未生恶另不生
  4、已生恶另灭

  七、正意念(正定):依四谛之理,正确修持禅定。

  以世间法来说,不生邪恶之心念,称为正意念,反之则是邪念。以修行来说即是意念正法,如四圣谛、八正道、四念处及菩萨道等等修行方法为正念。于修道中不忘失所修的法,心念时时明了不忘失,比如念佛,对于念佛的境要明记不忘,这叫正念;如果念佛时胡思乱想,就是不正念,哪怕在念佛时想要去救人等好事,若不觉知心已随境转,也是失去正念。这个八正道中的正念偏重于定学,既是你所修的法或境,要保持它,称为正念;如果没办法保持它,即是失去正念。

  八、正禅定(正精神):集中精力,正确不断的修持。

  心一境性,不向外驰散,正定有初禅至灭尽定,禅定时的用心不外两种情况:
  1、止(三摩地):即入定,心一境性,并非不起念,而是心念保持在单一之定境中。
  2、观(毗婆舍那):于定中起智慧,用佛法观察实相。修,“止”能暂伏烦恼,但不能除去烦恼;修“观”则能除去所对治的烦恼。
  从概念上来说,道谛是比较“通俗易懂”的,大家会发现,真正做起来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要坚持不懈的修行才能完成。
  大家还会发现,在道谛中并没有祈祷、膜拜与仪规,因为这些不是正道。不过,对于教义不理解之初信者,由于宗教情操的需要,通过优美的习俗与仪式来引导他们走上这条圣道。


{返回 印良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浅议佛学“十二缘起”之无明
下一篇:永不颠倒的真理——佛学四谛之灭谛
 禅道与养生 第二章 禅道养生论 第五节 禅道养生与舍利子
 禅道与养生 第三章 禅道与养生 第三节 禅的养生观
 禅道与养生 第二章 禅道养生论 第三节 中医养身安养——肉筋骨..
 礼佛与拜佛
 浅议佛学“十二缘起”之取支
 随缘与攀缘的善行
 和谐当下 当下和谐
 浅议佛学“十二缘起”之受支
 禅道与养生 第二章 禅道养生论 第二节 道教理气安养——精气神..
 改过以往“十诫”歌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精研戒律不为物累[栏目:传喜法师]
 为何学佛后肌肉常跳动?[栏目:传喜法师·信众问答]
 四种口善业的行持方法[栏目:达真堪布]
 年轻女信众衣服穿得单薄,请问出家众应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栏目:答疑解惑·净空法师问答]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三六0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四集]
 慧灯之光五《修心八颂》讲记之三[栏目:慈诚罗珠堪布]
 家庭沟通 - 我不是小流氓[栏目:方外看红尘]
 文偃~金屑眼中翳[栏目:禅诗三百首]
 83 面上污秽[栏目:大机大用]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五阴本如来藏 妙真如性 第二[栏目:慧律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