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第十册 宗教概说 第二十课 宗教师的条件
 
{返回 佛光教科书 第十册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246

 

  第二十课 宗教师的条件
 

  一个宗教的形成与发展,除了要有德行圆满、于历史上可考的教主,以及有合乎真理的教义之外,弘传教义者的培养,更是不可或缺。因为若无人才弘化,即使教义再好,也不能普及。宗教师的重要,证之于中世纪起,耶稣教从欧洲继而进军拉丁美洲、非洲等地广为传布,以及佛教在公元前三世纪,印度阿育王发起国际性的传教运动等;乃至千百年来,佛教与耶稣教等各个宗教不断的兴办教育、文化、慈善等利济人群的事业,此均有赖于牧师、修女与僧侣等宗教师的热心推展,始能发挥觉世牖民之功,其重要性自是不言而喻。
  
  宗教师,一般称为传教士,意谓「负有使命的人」。所谓使命,即在于宣扬教义,传布真理,其功能犹如老师一般,负有教化社会、导人向善之责。社会上的老师,乃至医生、律师等,尚须由师范学院、医学院、法律系毕业,经政府考核通过,取得合法资格者始能从事;身负万千信徒教化之责的宗教师,如果没有经过专业培训,资格认定,势将产生层出不穷的异端邪说。因此,宗教团体的管理人或主持人,应该经由合法的宗教教育机构毕业;甚至宗教团体的负责人与主要成员,也应该有该宗教的教育单位或教会组织所颁发的资格证明文件,以避免不肖之徒假藉宗教之名,行不法之实。在此前提之下,政府则应该正式承认佛学院、神学院、基督书院等宗教研修机构的地位,使其能正常发展,并可公开招生,以培育出优秀的宗教师,进而提升宗教教化的功能,乃至对宗教法及教育法均应有明确的制定,以升华宗教信仰的层次。
  
  除了资格的认定之外,健全的思想见解、高尚的道德修养、广博的学识才能、无私的悲心愿力等,都是宗教师应具备的条件。
  
  一、在思想见解方面:所谓「正人说邪法,邪法也成正;邪人说正法,正法也成邪」。说明正确的知见与思想之于宗教师的重要。因此,一个优秀的宗教师,除了在思想上不可邪知,在作为上不可邪行,在言论上不可邪说,在心理上不可邪念之外,还要有宣扬圣教的性格,如:慧远作〈沙门不敬王者论〉、道生倡「阐提成佛」的宏论、道宣的《广弘明集》、法琳的〈破邪论〉及契嵩作《辅教编》,大力破斥韩愈排佛的谬见。一个宗教师,除了对其信仰本著虔诚恭敬的态度,更须具备判别是非邪正的智慧,才能破邪显正,导人正道。
  
  二、在道德修养方面:道德是安定社会的力量;提升道德是宗教的功能,也是宗教师的使命。为此,宗教师本身应该具备:因果的观念、忍耐的力量、敬业的精神、感恩的美德等道德涵养;并有侮辱不以为耻、卑屈不以为贱、艰难不以为苦、迫害不以为意、利众不以为烦、恩宠不以为荣等修养;能够圆满道德人格,始能为人师范。如:历经三朝九帝的慧乘、终生不出的法忍、住山一甲子的地藏比丘、不受封赐的道楷等,他们皆以法乐自娱,不恋世间荣华。又如:求法不惧呵逐的法远、内秘修行的师蕴、寒岩苦修的密勒日巴,及几经磨难,命如悬丝的虚云和尚等,他们以法为重,忍耐向道的修养,实是宗教师不可或缺的条件。
  
  三、在学识才能方面:宗教师「以法为师」,亦「以法师人」,故名为「师」。为师之道要能:顺法调御,以爱教导;诲其未闻,增广见识;随其所闻,令解善义;示其善友,乐于交游;尽己所知,教授不舍。此外,还要有「邪来正度、迷来悟度、愚来智度、恶来善度」的度众智慧与能力,时时运用「四无碍解」化度众生,作众生的善知识。于诸众生「未生忧苦能令不生,已生忧苦能令开解,未生喜乐能令速生,已生喜乐能令不失」。历代佛教盛世的开创,实赖学识才能之士的传播。如:安世高与支娄迦谶开译经之始;道安校订佛典,定「五失本、三不易」的仪制;鸠摩罗什教育数千英才,门下有「八杰」;佛贤译出《华严经》,而有后世华严宗的开宗立派;义净巡礼三十余国,留下《南海寄归内法传》,成为后世研究印度社会重要文献;瑞甫精通三藏,与君王友,大兴法教;三车法师,造百部论。以古监今,一位称职的宗教师,除了宗教学的专业知识外,还应具备世学的常识,例如:熟谙土地、建筑、税务等各项法规,懂得如何开会、组织、策划、管理以及公文往来、人际应对等,此皆为应世济俗之道。
  
  四、在悲心愿力方面:度众的悲心愿力是宗教师传教的原动力,有了悲愿,就有力量,就能精进不懈,甚至遭逢横逆、挫折也绝不退缩。例如:朱士行为求《般若经》梵本,远赴于阗;佛图澄于五胡十六国纷争的政局,兴建佛寺近九百所;昙曜创设僧只户,安定庶民的生活;静琬为保存法宝,刻房山石经;文漵以俗讲的方式,令大众理解深奥的佛经;为众受苦的代病禅师、傅大士三年持斋,以此饥渴之苦,代偿众生的罪业;僧伽用杨柳净水为人除病;阿底峡振兴戒律,统一西藏佛教,三次入海求取大乘经典;又摩西带领以色列人出走埃及的强权统治;马丁路德发起宗教改革;利玛窦是来华传教的开拓者;德蕾莎修女「乐于做贫困者的守护神」等。他们本著「于诸有情起大悲心」,故能以法为重,以众为我,肩负起宗教师传教的神圣任务。
  
  总之,身负弘法教化之责的宗教师,对信仰的坚定、道德的增长、威仪的涵养、度众的悲切、学识的充实、应世的方便、物欲的澹泊、性格的平和等,都是不可或缺的条件,尤其要有「弘法为家务,利生为事业」的使命感,才能成为一个真正优秀而称职的宗教师。
 

 


{返回 佛光教科书 第十册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已经没有了
下一篇:第十册 宗教概说 第十九课 宗教祈祷的意义
 第十册 宗教概说 第十五课 佛教对三教九流的看法
 第十册 宗教概说 第九课 耶稣教概说
 第十册 宗教概说 第十三课 附佛神只的因缘
 第十册 宗教概说 第十八课 巫术与灵媒
 第十册 宗教概说 第五课 民间宗教介绍
 第十册 宗教概说 第二十课 宗教师的条件
 第十册 宗教概说 第十四课 佛教对其它宗教的看法
 第十册 宗教概说 第十一课 犹太教概说
 第十册 宗教概说 第七课 道教概说
 第十册 宗教概说 第四课 佛教的五乘宗教观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修『止』经教,已有与佛密意相合之经庄严论...何以宗喀巴大师尚须造论?[栏目:广论学习问答360则]
 无常经[栏目:惟觉法师]
 如何将苦「交给」阿弥陀佛[栏目:法藏法师]
 佛经祖语·泰国南藏佛陀语录 12.杂 品[栏目:第一卷]
 唯识论善恶 续(一)[栏目:唯识简介]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机缘品第八之一 北宗志诚问法 师说戒定慧义(二)[栏目:六祖大师法宝坛经白话解]
 般舟念佛行法手册 第五 亲近善知识[栏目:般舟念佛行法手册]
 为什么不受持戒律就无法断除烦恼与习气?[栏目:达真堪布]
 自觉手册(三)[栏目:正念动中禅]
 蜥蜴[栏目:佛教故事选萃]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