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第九册 佛教问题探讨 第十课 修行
 
{返回 佛光教科书 第九册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5210

 

  第十课 修行
 

一、佛教徒有何必修的功课?

  现代人生活忙碌,佛教徒在生活中必修的功课,主要不离福慧双修的范畴。佛陀被尊为「两足尊」,即为福慧圆满的象征。

  佛教徒的必修功课内容,依其工作、家庭的需求不同,可有适当调整。如:早上静坐一炷香,用以省思观照,革新自我。晚上五分钟念佛,以佛号洗涤俗虑,契入佛心。日常默诵一卷《心经》,自然智慧增长,所行无碍。此外,诵念「佛光四句偈」,也是必修的功课之一。其内容如:「慈悲喜舍遍法界」,即为奉行四摄妙法;「惜福结缘利人天」,即为实践广大布施;「禅净戒行平等忍」,即为悟入诸佛密行;「惭愧感恩大愿心」,即为获得无量圣财。
  

  二、修行的内容有那些?

  虽然各宗各派的修行有其差别,但主要仍以慈悲为本,方便为门。修行的内容也因各人的根机因缘而有所不同,但仍不离以福慧圆满为标的。

  一般的禅坐、止观、念佛、持戒、课诵、抄经、持咒、朝山等,当然是修行的内容,但推行慈善福利工作,参于社会教化活动,只要是淑世利人的事业,也都属于修行的内容。此外,大乘菩萨的助道资粮--六度,皆可做为现代人修行的眼目,如不悭吝而行的无相布施,护念有情生命的持戒,心甘情愿的忍辱,遍学无厌的精进,净秽一如的禅定,生佛平等的智慧。
  

  三、共修与自修的差别?

  「自修」是自我潜藏,从缩小自己开始,来长养恭敬心,乞求佛法。「共修」则为大乘佛教所提倡,是团体集会的活动,靠大众的力量彼此相互砥砺,福慧增上。

  例如佛陀说的每一部经,都必须有「众成就」,有声闻大弟子、菩萨僧众及无量天人等众的参于、发问,令大众心开意解,悟入圣谛。又如诸佛净土,皆是诸上善人聚会一处,共修共成,而得不退转。

  自修容易流于自我封闭,退失精进向上的力量,而共修容易发掘自我短处,以维护菩提的种苗。自修缺少境界的考验,难免会贡高我慢,而共修则具足惭愧的美德,自然能成圣成贤。

  古云:「宁在大庙睡觉,不在小庙办道。」好逸怠惰是人性的本然,在大众中共修,可以时时警惕自己,不易退失菩提。
  

  四、在家学佛与出家学佛有何差别?

  在家学佛与出家学佛的差别如下:

   1.出家以出离心为本,割爱辞亲,一心慕道,有了淡泊的出世性格,再入世作利益众生的事业;在家以增上心为本,从家庭爱染中,渐渐培养出离心。

   2.出家修行重于福慧双修,且依闻思修入三摩地;在家修行以修福为主,以慧为辅,依喜舍结缘培植福德。

   3.出家以寺庙僧团安居、共住清净为主;在家则依家庭眷属、五欲和乐为要。

   4.出家以弘法利生、自觉觉他为主;在家则以喜舍布施、护世护教为主。


  五、修行者需要过午不食?

  不一定需要。修行悟道与饮食无必然关系,因为饮食只是健康上的营养来源,而修行主要是在于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的身心净化工夫。佛法依中道而行,饮食以不贪求、不过饱为准,如蜂采蜜,不损花香。身体如芭蕉危脆,修行者应视饮食如药石想,藉此疗养色身,借假修真,成就佛道。

  「过午不食」,是佛制生活规范之一,不是修行的主要条件,故不能代表修行高深的象征,如同佛陀是因为契入缘起法而大彻大悟,而非因修过午不食而成就佛道。佛道要在众生身上求,所以三世诸佛的菩提华果,皆从众生中而来,依众生为根种,悲心为雨露,方便为和风,忍辱为枝干,般若为花叶,成熟菩提道果。
  

  六、修行者须求得当生成就、即刻神通?

  一般学佛者最大的通病,便是要求当生成就和即刻神通,把修行当成一种魔术,满足其速成之心,却忘记修行是返求诸己,内观觉照的增长,以此降伏心魔,成就佛道。如一颗种子落地,若无阳光雨水,寒风霜雪等助缘,那里有收获呢?佛陀于人间成佛,亦是多生累劫头目骨髓尽舍,田园资产普施,满足一切众生所求,积集福德而成。以佛陀智慧德行,尚须六年的雪山苦行;惠能大师的利根,尚且在磨房中舂米八个余月;普愿禅师在南泉山挑水煮饭三十年;慧忠国师在党子谷扫地四十年。他们尚且需要养深积厚,培植福德因缘,天下那里有「天生的释迦,自然的弥勒」呢?

  吾人一味贪求「当生成就」,犹如兔上觅角,了不可得;一味的妄想「即刻神通」,忘失本心,偏离正道,亦如水中捞月,徒劳无功。其实禅门的搬柴运水,吃饭洗钵,乃至扬眉瞬目,皆是神通妙用,只是吾人迷茫心智,无法会得罢了!
  

  七、修行是要求别人,还是自我要求呢?

  修行主要在于要求自己,协助他人。现代人修行的毛病,只会要求别人,却不懂得要求自己。例如有人去住山修行,别人就批评他不发心建寺,弘法度众;创办文教事业,接引青年,别人又议论他不发心从事社会福利的工作。老是拿著一把尺去丈量别人,无理的要求别人要忏悔业障,要持守净戒,要发心度众,要护持道场,自己却不知惭愧,不肯发心,不知改过,不明事理。

  修行实乃各人吃饭各人饱,各人生死各人了,无人可以替代!真正的修行者,懂得要求自己,改心换性,对他人本著悲愍之心,给予方便的协助,才能契入无上心要。
  

  八、如何加强自我修行的密行?

  所谓「密行」,其实就是一种觉性的修持。觉悟五蕴不实,而能远离颠倒梦想;觉悟生命无常,而能发起救度众生的悲心。

  如何加强自我修行的密行呢?如:行立坐卧,威仪自重;吃饭时称念三供养及食存五观想,举心动念,以慈悲利他为本;入众处事,以惭愧感恩为门。对三宝生起恭敬及难遭难遇之想;对众生生起尊重及平等忍耐之力,把修行与生活融成一体。这些都是增长福慧的无上密行。

  密行,并非秘而不宣,故作神秘之举,而是视修行为本分事,不以修行做为沽名钓誉的手段,不贪求名闻利养。所谓「朝朝共佛起,夜夜抱佛眠」,心中有佛,此即密行的真义。

 


{返回 佛光教科书 第九册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第九册 佛教问题探讨 第十一课 宇宙
下一篇:第九册 佛教问题探讨 第九课 菩萨
 第九册 佛教问题探讨 第十六课 素食
 第九册 佛教问题探讨 第四课 宗派
 第九册 佛教问题探讨 第八课 仪礼
 第九册 佛教问题探讨 第十三课 生死
 第九册 佛教问题探讨 第十二课 人生
 第九册 佛教问题探讨 第三课 文史
 第九册 佛教问题探讨 第五课 戒律
 第九册 佛教问题探讨 第七课 称谓
 第九册 佛教问题探讨 第十五课 家庭
 第九册 佛教问题探讨 第六课 制度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少林功夫的功能[栏目:少林功夫文化研究]
 生活中的佛教 地藏菩萨是我们的榜样[栏目:林克智居士]
 心念与命运(三) 第七章 心念与子嗣 有德兴家,贪财败家[栏目:心念与命运·第3册]
 前行讲记 第六讲 前行备忘录-总说要义-三宝-僧宝[栏目:大圆满龙钦宁提前行引导讲记]
 拜观音忏的意义与功德[栏目:传喜法师]
 你为什么要去学佛[栏目:灵山居士]
 表里如一就是道[栏目:万行法师]
 初级佛学教本 第二十八、二十九、三十课 综合指要[栏目:初级佛学教本]
 四 问沙弥文[栏目:小诵经]
 地藏经 北京夕照寺开示 第十二集[栏目:海云继梦法师文集]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