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圣者言教 第二课(十五)为何要依止具德且具缘之导师
 
{返回 圣者言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143

圣者言教 第二课(十五)为何要依止具德且具缘之导师

  何谓具德上师?当这位导师的贪嗔痴烦恼等逆缘已经消尽,出离心、菩提心和信心等顺缘功德圆满,即为具德上师。因此在依止导师之前,先观察这位的慈悲心与信心如何,是否堪为可依止之具德上师非常重要。

  若这位导师如凡夫一般,口中所言皆是他人之过失,或他人做得不好等充满分别心的语言,恐怕这位导师的慈悲心与信心并不圆满。往昔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时常告诫弟子,导师若是一个小偷,他所培养出来的弟子也是小偷。导师若具慈悲心,弟子应该也具有慈悲心。导师的分别心如果很重,弟子口中所言恐怕也都是充满分别念的见解。因此,依止具德上师非常重要,而在依止导师之前,应先从逆缘是否消尽,顺缘是否圆满等两方面来观察这位导师是否为具德上师。

  另一方面,我们依止一位导师不仅要具德,而且要具缘,若这位导师不仅具德而且具缘,他就是你的根本上师。因为一位具德导师并不一定与你最有缘。如众多具德上师都是佛的化身,是能带领大家趋入解脱的善知识、活佛,但有时由于个人因缘不同,有些人对某位导师的信心特别大,有些人则对另一位导师非常有信心,这就是众生因缘不同之故。

  当我们遇到一位因缘特别深厚的导师,内心会倍感情切,因此这位导师无论讲解什么教言,自己都会欢喜信受并且乐于依教奉行。若所依止的导师虽为公认的具德上师,但是由于与导师不具缘,因此在导师讲法过程中,内心难免还是会产生这样的说法是对是错的疑惑,这也充分地说明了,对你而言,这位导师可能具德而不具缘。尤其对于修学密宗的信众而言,这样的导师并非理想的导师。当然,此处并非是指导师不合格,而是从弟子的角度当中而言,这不是一位理想的导师。因为佛与佛之间没有任何区别,具德善知识皆为佛之化现,一切亲疏的显现均来源于自己分别心等烦恼沉重之故。若弟子内心天天都处在分别心之中,也就达不到依教奉行的效果。因此,从凡夫的角度而言,想要成办解脱,寻找一位具德且具缘之导师非常重要。


{返回 圣者言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圣者言教 第二课(十四)凭借外相判断是否为具德导师并非正确
下一篇:圣者言教 第二课(十六)应时时处处忆念上师
 圣者言教 第十课(十九)听法不应迟到
 圣者言教 第二十六课(十五)立誓的功德
 圣者言教 第十三课(十八)略述三殊胜法
 圣者言教 第十七课(十四)上师身语意所具功德
 圣者言教 第十二课(三)次第修学不可轻视
 圣者言教 第十一课(五)成熟口诀法的要点是成熟心相续
 圣者言教 第二十六课(三)莫将戏论作实修
 圣者言教 第二十二课(十三)从外内密三种圆满理解暇满人身
 圣者言教 第十一课(六)修行中的善巧运用
 圣者言教 第六课(一)调伏内心才是真正的功德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二规教言论 第六节课[栏目:二规教言论学习]
 简单的饮食才能健康长寿[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五]
 苦,真实是苦[栏目:张慈田文集]
 肆肆 云门损脚,所悟何事[栏目:老和尚的禅机之饮水思源]
 福德日记12月20日─修法的八种障碍(上)[栏目:福德日记]
 入出息念 第九节、落入有分[栏目:玛欣德尊者]
 浪费公家的财物是消耗自己的福报[栏目:达真堪布]
 佛与魔[栏目:看开]
 叛逆性强(不喜欢守规矩)是人格不健全吗?如何修?[栏目:海云继梦·禅修释疑]
 垟山禅悟录 垟山自思录[栏目:宋智明居士]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