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第七册 佛教常识 第九课 各种称谓
 
{返回 佛光教科书 第七册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6284

 

第九课 各种称谓
 

  「称谓」是一种礼仪,也是身分的代表;在佛门里,称谓常代表著职务,也是修持的衡量,不但具有维系佛门纲常伦理的功用,从中更透露出无限的佛法妙谛。
  
  一般人以为,出了家就是「和尚」,其实和尚者,要在六和僧团中确实奉行六和敬,成为一个高尚的人,始得成就。一个寺院只有一位和尚,又称「住持」、「方丈」;和尚退位后,法弟继任住持者,称「退居和尚」,弟子、法子继任者,称「退居老和尚」。
  
  和尚是梵语,译为中文乃「亲教师」之义。传授三坛大戒时,须有「得戒和尚」、「羯摩阿阇黎」、「教授阿阇黎」等三师及七尊证登坛证盟,以及「开堂和尚」、「引礼法师」等人共成佛事。阿阇黎意即「轨范师」,可以轨范吾人身心,导人正道者,故又称「导师」。
  
  出家者,除了受戒师父之外,还有依止师父、剃度师父。「师父」在丛林中也是职务的通称,例如知客师父、纠察师父、当家师父等,甚至现代信徒通称所有出家众为师父或法师。
  
  「法师」者,「以法为师,以法师人」之谓。在大乘八宗之中,研读修习律藏有成者,称「律师」,例如:道宣律师、僧佑律师等;研究论藏或造论以阐扬佛法者,称「论师」,例如世亲论师、龙树论师、无著论师等;专门修习坐禅者,称「禅师」。开创一宗一派之人,称「开祖」;传承其教法之人,称「列祖」;开山建寺,为寺院第一代住持者,称「开山」,一般称「开山大师」。
  
  「大师」者,在社会上极为通用,凡专家、杰出者即可称之。例如张大千大师、黄君璧大师。大陆上比丘尼也称为大师,大师有「菩萨」之义,菩萨又称「大士」,例如观音大士、普贤大士、文殊大士等。佛教中,大士易称,法师难为;只要发心,即可称「大士」。过去大陆丛林,凡监院、堂主以上即称大士。
  
  在家居士也可以称「上人」,例如《维摩经》中文殊菩萨称维摩居士「彼上人者」,即人上之人、大人物之意。因此,不管僧俗,对于师长或德学兼备者,均可尊称「上人」,或称「大德」、「仁者」、「长者」;惟「长老」仅限于戒德俱尊的出家众始得称之。出家受戒十年以下称「下座」,十年以上称「中座」,二十年以上称「上座」。上座者,即可称为「长老」。
  
  在印度佛教律仪中,男众比丘称「大德僧」;女众比丘尼称「大姐僧」。中国则于历代各朝中均有帝王加封德学兼备,可为一国师表的高僧为「国师」,含有一国民众之师、帝王之师等意,如玉琳国师、悟达国师等。在寺院中,全心为佛教奉献而未婚的在家女众,称为「师姑」;未行剃染而服种种净业作务的在家男众,称为「净人」,或称「道人」、「教士」。在家信徒彼此之间可互称「居士」、「师兄」、「师姐」;出家众亦可互称「师兄」,或称「道兄」、「戒兄」、「学兄」、「法兄」等。对别人称呼自己的师父为「家师」,尊称他人之师为「令师」,自己则谦称「学僧」、「学人」、「末学」,或「弟子」等。
  
  此外,与称谓有关的佛教名相,如:僧伽、僧侣、僧俗、僧信、缁素、同参、善知识、沙弥、沙弥尼、式叉摩那、优婆塞、优婆夷、弘讲师、弘教师、檀讲师、檀教师、檀那、施主、功德主等。称谓也是和谐人际关系的重要一环,在丛林四十八单职事中,其职称非「主」即「头」,例如管理藏经者称「藏主」,管理寺地田产者称「庄主」,管理库房者称「库头」,负责煮饭者为「饭头」,负责烧水的是「水头」,负责田园种菜者称「菜头」,管理园圃的称「园头」,甚至连打扫厕所也称「净头」,可见佛教对僧众人格的尊重。佛教讲「三千威仪,八万细行」,如法合宜的称呼,其实也是学佛行仪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一课。

 


{返回 佛光教科书 第七册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第七册 佛教常识 第十课 学佛行仪
下一篇:第七册 佛教常识 第八课 衣单僧物
 第七册 佛教常识 第十课 学佛行仪
 第七册 佛教常识 第四课 寺政外事
 第七册 佛教常识 第十七课 生活法相
 第七册 佛教常识 第二十课 佛教的第一
 第七册 佛教常识 第十四课 佛教节日
 第七册 佛教常识 第二课 寺院建筑
 第七册 佛教常识 第十二课 法事介绍
 第七册 佛教常识 第一课 丛林寺院
 第七册 佛教常识 第七课 法器法物
 第七册 佛教常识 第十三课 婚丧喜庆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觉察自己的烦恼心[栏目:洛桑陀美仁波切]
 人间佛教的经言祖语(三)正命生活,得现法乐[栏目:人间佛教的经言祖语]
 相应4经 触经[栏目:相应部 27.烦恼相应]
 迦那卡禅师演讲集 六、第一、二、三内观智慧[栏目:迦那卡禅师]
 植物有灵性,我们素食植物如何解释?[栏目:因果轮回·净空法师问答]
 俱存品第八 出世间论[栏目:无碍解道·俱存品]
 您个人如何平衡弘法利生和个人修行之间的关系?[栏目: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佛教主张的民主(张大卿)[栏目:其它]
 二四三 古提拉音乐本生谭[栏目:第二篇]
 孤因不生 独缘不长[栏目:净慧禅语]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