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大音希声 二、徐恒志老人书信 答青岛金慨夫居士
 
{返回 大音希声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574
答青岛金慨夫居士    

  慨夫仁者道席:
  接2月23日手书,敬悉。仁者拟再版元音上师《大手印.安心法要》,使能流通全国,广利有情,用意至善,甚为钦仰!兹经与上海佛学书局联系,据告:

  1、先将样本及委托书派人送至书局谈妥封面,纸张、本数等有关事项,由书局报价,双方议定成交。
  2、协议后约三四个月即可交书。
  3、上报批准手续,由书局代办。
  4、初二校对由书局负责,最后一校,由我们负责。
  上列事项学人当委托老人学生,代为奔走商议,(因本人年迈体弱)现请仁者将山东版本寄来一册,便于进行。(若能将成都文殊院底稿寄回更好,因此稿曾经学人过目,也有一些改正之处,若不方便,只好作罢。)  
  关于作序问题,当遵嘱写上,届时尚祈惠正,为荷。
  上师[元音上师,编者注]往矣,同深感慨!足见一切有为法,皆生灭变化,不足恃也,仁者当有同感。复颂法喜无量!
  愚学人徐恒志拜启

  2000年3月3日

  慨夫仁者慧眼:
  手书及《安心法要》三册以及山东省某同志寄来的《安心法要讲义》一册(连同勘误表4份),均经收到,请勿锦念。
  收书以后,愚与上海某居士联系,据她告知,此《安心法要》,现在已由台湾某居士发心印好,并答应将于来沪时携带一部份,来上海,据说印数不少。她建议上海不必重复印行。愚见既然已在台湾印好,上海就无必要再行印行,事实上目前筹款印书,也非易事(经济问题,确较麻烦)谨此奉告,尚希慧裁。讲义一册及原稿三册,暂存敝处候示处理。如何?顺颂光明自在!

  愚学人恒志拜启

  2000年3月11日
     又上师[元音上师,编者注]在农历正月初一晚8:15时圆寂。初坐在椅上,两眼向天空看,似有所见,突然站起,后又慢慢坐下,即气绝。绝后脸色如生,隔日某居士等弟子,闻到室内有异香,盖菩萨一期应化事毕,去来自由也。特此讣告。

   

  慨夫仁者慈鉴:

  《大手印安心法要》为不使重复,决定不印,慈将三册原稿,全部璧还,请仁者妥为保存,愚耄耋之年,早晚无常,未可知也。尊意淳厚,谨表仰止!顺祝自在!

  愚学人徐恒志拜启

  2000年3月19日

  慨夫仁者慧眼:
  手书拜悉。 元音上师的《如是说》,已审阅,略有修正,请复阅。愚与老人虽属同门兄弟,其历年情况,却所知不多,故“年谱”之议,有待后缘。《恒河大手印.安心法要》闻成都已出书,顷已电请胡慧凤居士拟先寄数本给仁者,以应急需;此后山东方面不久也即将印出。请与胡居士联系,以应普遍需要。
  贱体尚可,随缘度日,唯函电往返较多,近较忙碌,无德无能深觉愧惶耳。顺颂法喜!
  愚徐恒志拜启

  2000年7月

  慨夫仁者道席:您好!

  一、仁者拟收集元音老人有关净宗言论、著作,成为一集,以利净宗学人,此举弥善。盖元音老人所述,处处不离心地法门和禅净不二之旨,足以振颓风、正视听。愚常以为明心见性是学佛之要领,不求明心见性,势必心外取法,往往成为外道,净土宗亦并不例外。但此义每多不谈,误导者多,老人开示足以纠而正之。仁者为此操心,功德洵无量矣。

  二、在收集中请注意《净土修证心要》[此篇经徐老、金老勘定后,改名为《净土修证要义》,收入金老编辑的《净宗心要》。后来此篇又有同仁对元音老人原稿略修订后,改名《净土指归》,收入“心密文集”电子版,编者注]的第四、第五两条,与经文有些出入:

  1、(第四条)“下品下生之人,须等12小劫,莲花才能开敷。”经文是说12大劫;且《观经》说:下品下生之人“命终之时,见金莲花,犹如日轮,住其人前……”。而《心要》说:“那么在佛来接引往生西方时,不是已经见佛了吗?”与《观经》所说略有出入。

  2、第五条说:“不知这12小劫的莲花胞胎是指边地疑城的胎狱,不是指下品下生的西方凡圣同居土。”与《大乘无量寿经》所说,也有出入。经说:(夏莲老会集本“边地疑城第四十”) “其胎生者五百岁中,不见三宝,不知菩萨法式,不得修习功德,无因奉事无量寿佛……”此处前者是12小劫(应是大劫)后者是五百岁,也有所不同。而且所谓12大劫的花胎,是指下品下生,不是指边地疑城( 边地疑城,是指五百岁,常不见佛)。

  上列数点,由于老人年事已高,不可能在讲述时,一一翻查经典,而且一真法界,并无时间相、空间相,时劫长短,无有定法。但世人每易执经问难,引起误会。国外曾有人问我,可否将此两条去掉,愚考虑此两条若要改动,不大好改,若不改,则不足以评众疑;并觉得两条内容,亦无关大旨,故同意删去,不知高见如何?顺此奉闻,以供抉择和参考。

  三、四川省宗教文化服务中心印出《恒河大手印》后(仁者谅已见到),北京某居士来电话问我《恒河大手印》原文的出处,何人所编写,何人所传?愚答以只知白教贡噶大师曾传此法,而老人所释文中前后未发现有执笔书写的人,某居士要求能够查明,以利于读者明确其来龙去脉,增加信心,未知仁者曾有这方面资料否,如有,请赐告其详,以便转告某居士,为感![据考证,元音上师著《恒河大手印》原文出处主要来自贡嘎上师的《椎击三要诀胜法解》,这占了元音上师讲法原文的大部分。还有少部分原文出自贡嘎上师的《恒河大手印讲义》。编者注]顺颂法喜无量!

  愚学人徐恒志拜启

  2000年8月8日

  慨夫仁者道席:

  数示均悉。照片也收到,请释念。有关情况,敬汇报如下:

  1、《净土修证心要》已按照仁者之意,改为《净土修证要义》,以示非涵盖全义,惟择要予以解释。
  2、仁者所写《后记》很好,已全部照用。
  3、仁者所编小段文章,现以《净宗修证语录》名之,并在拙书序文中,说明出处。
  4、“定金”尚未提及,待后再讲。目前“佛学书局”,已将全部印稿带去安排、估价,待确定后,当再联系。
  5、上师法相,已拣定一帧在广场中所摄照片,面部较大,可能请书局,再放大些,在联系中。
  6、序文复印附上,有不妥当处,祈及时电告或函告,以便修改。
  7、已向书局提出,我方准备出助印功德金1万元,能印几册,就印几册,以便结缘。书局已提出至少加5千册,作销售流通。他们估计总将每册在10元以内,核算后再联系,因年内计划已满,本将列入明年计划,我要求能在年内出版,以满同仁之愿,正争取中。(他们初步同意)
  8、所印为照来样32开本,即一般书籍的大小,因不厚,再大并无必要。
  9、封面除愚题签《净宗心要》外,拟加莲花图案,以资庄严,花为白底黄蕊、红点,书名也拟红色,以资醒目,待今后看实样再改正。
  10、此次将文章编排、选录、打印、校对,仁者煞费苦心,版权页“责任编辑”之名,仁者实至名归,当之无愧,愚略尽绵薄,亦是应做义务,不足道也。(封面写“编辑”,版权页写“责任编辑”)
     以上各点,未知当否?如有修改,请及时函告,以便照办,为盼!敬颂
  法喜无量! (助印功德芳名,另有一面,请列一名单,以便印刋。)

  愚恒志拜启

  2000年9月1日

   

  慨夫仁者慧鉴:
  手书拜悉。关于传法之事,愚已停止传法。一因年老力惫,力不胜任,二因目前“某功”仍很猖獗,斗争仍很剧烈,心中心法虽是正法,但甚易引起误会,请转告道友,并表歉疚。
  其实一切佛法,无非善巧方便,利乐群生,无有定法可说。六字大明咒,亦是三密相应的无相法门,若能得其要领,于一念化空,妄想脱落时,却不同木石,了了分明,回光荐取,当下认清即是本地风光,即能悟在当下,庆快平生。即使修心中心一、二千座,仍不明悟者比比皆是,实知修而不知悟之失也。仁者悲心恳切,请方便开导之。若定力不足,保任力弱,则仍需修六字大明咒,以增强定力,或念四字弥陀名号,手结法界定印,口念耳听,万缘放下,也易得定开慧,而往生净土,实修心之要领。管见如此,质之高明,以为如何?复颂法喜。

  愚朽恒志拜上

  11月2日

   

  明仁、如俩仁者慧鉴:

  5月15日手书敬悉。承讯各点,谨复如下:

  一、知仁者修法之后,定境大有进步,足见认真用功,水到渠成。至于起用返照察觉时,常有失控和忘却,此是观照功夫当不纯熟,故时进时退,此乃必有之过程。随着回光返照力量的进步和熟练,自可察觉(照力)在前,起忘在后。再进一步便逐步趋向寂而常照,照而常寂的境界中,至此便能随缘自在,心无系转。至于遇习深力强者,每觉“转了不动”。其实,仁者不必着意于转,只是不取不舍,亦即一切不理,自然逐步消释,因妄念本空,正不必着意对治,一着意,正如头上安头,忘上加忘。知妄念本空,一味不理,正是做息忘功夫。忘息则真显,正是“转识成智”。

  二、上座持咒,只一心顾到念咒,注意听此无声之声,不理其他,亦不必用“观”。若用“观”则心念分散,不能集中,若此修法,恐反而难归正宗,宜依法修持为妥。(禅宗参究或观心是另一种修法,与无相密不同。)

  三、所谓追顶念是一句顶着一句,绵绵密密,使妄念不易插入。速度不一定加快,只要句句顶着,相继不断即可。

  四、至于重音依次变动问题,注意重音,目的仍在“摄心”,若觉有效,不妨试行,总之用也可,不用也可,此乃一时之方便而已。

  我们凡夫多生习染,非一时可尽,但必先悟此不生灭之自性,然后悟后起修,扫一分习气,证一分法性。否则习染难除,进一退九。如虑人命短促,恐未能在生死中作得主,也可效古来大德之禅净双修——于明悟本体后,再信愿求生极乐,以便不断惑业,横超生死,即所谓禅净双修,大德高僧如彻悟、莲池、藕益、印光诸老皆作出榜样,是在各人之行愿矣。实际上禅之“灵光独耀”,净之“一心不乱”,都是自心寂照境界,故禅净本同一家,惟下手方便,及自力、他力略有不同耳。略陈如此,谨供参考。

  元音老人近尚在南京门人家暂住,未回。愚处亦少通信,互相神交而已。复颂道健。

  愚 徐恒志 和南

   

  慨夫仁者道席:

  1月17日示悉。《净宗心要》正在看样,封面因素(莲花)原为黑色线条,觉得不甚庄严,现拟改为金色,正在打样,已请书局照印,因一书封面,观瞻有关,使读者能生欢喜心,仁者以为当否?此事主要是仁者牵头发动,愚不过略尽绵力耳。

  来书所说“见、定、行”之“见”,正是所说乃“明心见性”之“见”,因见道而后修道,实为不易之定则,否则未见于道,而言修持,岂不盲修瞎练?所说:“前年已断、后念不生,当中那个了了分明的灵知,正是吾人的本来面目。”此语不错!因前念已灭(用“断”字不好,烦恼即是菩提,妄念是息灭,而非断灭)后念不生时,中间灵知不昧,了了分明,正是吾人的本来觉性。这就是“亲证”,但一般人往往不能自我体会,自我默契,随便错过,悟后又迷,成为口头活计,实为可惜!若能时时返照,无念无相境界,时时现前,即进保任、除习阶段,理应如是。

  至于“言下大悟”,有些只是理解,有些则是亲见,像惠明在五祖处多年,与初学不同,故他当时说:“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六祖教他“善自护持”,可见其确实有所体会,与理解不同。故同样“言下大悟”,境界迥然有别,因人而异。

  总之,凡修持言至一念不生,妄想脱落,而不同木石,灵光独耀,灵知不昧;虽灵知不昧,但不粘不著,这正是自性的本来面目,仁者当能当仁不让,直入实相妙境也。摸象之言,未知当否?尚祈斧正。近段忙,草草奉复,乞鉴谅。新春在即,敬颂新年百益,法喜充满。

  愚朽 徐恒志合十

  2001年 1月 21日

   

  凤如仁者慧鉴:

  3月10日来信收到,至诚恳切,缕述身世,至诚恳切,甚为感动!根据仁者情况能经两位老人[元音老人、牧牛老人,编者注]灌顶传法,虔修大法,非善根福德因缘具足者不能办到。兹将所询各点,敬复于下,一知半解,敬供参考:

  1、过去多有怖畏之梦,乃是夙业所致,学佛以后,善境多于怖畏之境,说明业障渐消,善根增长;特别能自知是梦,能持名号及咒语,这是日间功夫得力,乃有此梦境。梦中有一分,醒时即有十分。实足欣慰!

  2、能护送小毛虫之类,并送之他往,这是大悲护生之表现。杀害生灵,是最残忍无德的表现。故《涅槃经》说:“夫食肉者,断大悲种。”仁者此举,即是施无畏于众生,是“无畏布施”的表现,十分难得。

  3、勤俭节约,本是美德,与悭吝有所不同。学佛后捐赠净资,请购经书,从不计较,并能作到无相布施,心无挂碍,说明过去坚固执著之根已经拔松,逐步进入随缘自在境界。

  4、仁者常觉心境空空荡荡,这是学佛的根本,众生着“有”,故初下手时,即须以空对治,万緣放下,心常空寂,但应体会心空之时,并非如同木石无知,虽一念不生,但了了分明,灵知不昧,这一心境,即是仁者的本来面目,也即是明心见性,但功力不足时,容易打失,渐渐能至心不散乱地步;甚至忽觉妄想脱落,此时常觉心无挂碍,而灵光独耀,毫无粘滞,随缘起用,自在无碍。仁者按照目前情况,切勿得少为足,继续前进,虽然行住坐卧,时时空空荡荡,但空空荡荡处,照样起用,照样应付一切,不起分别,这就是所谓真空妙有,空有不二,体用一如;也即是“应无所住(空)而生其心(有)”,到此地步,继续保任除习,从有相到无相,从生灭到不生灭,行住坐卧,常与习气、烦恼作斗争,自能增强定慧力量,逐步打成一片。若以此定慧功德回向西方,更能得上品往生,生死大事,在此一著,愿与仁者共勉之。

  5、“主人翁惺惺着”,仁者已初步做到,乃至梦中亦有映迹,但这是定相初现境界,继续用功向“打成一片”处努力,菩提道长,功夫无有止境,好在慨夫居士互相参证共同切磋,伉俪双修,乃无上福德因缘也。古德有偈,录供参考:

  寂寂惺惺是,寂寂无记非;

  惺惺寂寂是,惺惺妄想非。

  复颂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寂而常照,法喜充满!

  向慨夫仁者问好,《心要》正在印刷,装订中,顺告。

  愚朽 徐恒志 拜启

  2001年3月15日

   

  慨夫、凤如两仁者道席:

  手书瑾悉。知《随笔》已荷览及,一得之愚,不知可借参考否?关于试管婴儿及克隆羊问题,谨述遇见,未知当否?

  佛家讲四生六道,四生即胎、卵、湿、化,除胎卵交配受孕外,湿化可能不属两性交配范围,尤其是化生,如天道、地狱皆是化生,故试管婴儿也好,单性细胞生长的克隆羊也好,只要条件具备(因缘具足)即可成长,不仅物质是这样——诸法因缘生,从精神上讲,有不少中阴身,不远千万里,能随缘入胎。佛法上也说,有些大德临产时才入胎,十月怀胎中,是以其它中阴代为住胎。此种说法,不信佛法,不信心性者,不易讲清。

  又没有中阴投入的生物,实际是不可能,白痴也还有本能反映,还有接触、感受、知觉等“遍行心所”及思衣思食等生理功能,不过他们比较单纯,没有高级思维活动,按佛法说,可能是“业障很深”的表现。十二因缘,专谈生命因缘所生的过程,其中“业识”是主要的,一切生物,概莫能外。以上论点,与仁者所说:克隆羊、人是“没有中阴生”观点不同,与佛法也有出入。因佛法所说“有情”,是五蕴——色受想行识(身心)的和合,故“识”、“中有”都列在重要地位,因此凡是生物,大概不会没有中阴生。不知仁者以为如何?

  顺祝俪安,新春吉祥!

  愚朽 徐恒志 和南

  2002年1月19日

   

  慨夫、凤如二仁者道席:

  知近日来风尘跋涉,外出多时。近谅安健为颂!“约四月中旬”之书愚曾收到,并有函复,旅居时久,恐已遗失。

  范业信所著“度亡简易法”,愚意感到原来的《中有听闻教授密法》,一来善知识难遇。二来作法须长达53天,难遇其人,感到范业信居士简易法,在无条件实行“中有听闻法”的人家,可以试行此法,总比不行超度法为好,且所诵《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及“弥陀圣号”有不可思议之加持力,可作命终之后,最后一次救度。当然信仰“中有听闻法”,且有条件者仍可照行,不必受其影响。一切诸法,莫非善巧方便济度众生,无有定法可说,不知尊意以为如何?

  仁者以宗门棒喝自勉,深为钦仰。的确“向上一着者,千圣不传”,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始有少分相应,愿与仁者共勉之。

  凤如居士近况谅好,谨一并问安。复颂法喜。

  愚朽 恒志 拜上

  2002年7月3日

   

  慨夫、凤如两仁者道席:

  手书奉悉,知在河北之行中,曾见到大愚师公之女儿,因缘难得!其所说偈语,乃修持之要,愚早有所闻,并写录于所作大愚初祖“碑铭”中,印发山东李长吉居士等处。据愚体会:众生不知有照,菩萨尚有无明,照而不常,佛是常寂常照,若能照见五蕴皆空,则便度一切苦厄矣,甚要、甚要。

  魏鸿勋老居士别名牧牛老人,曾著《心经解释》[后由徐恒志上师定名《心经蠡测》,编者注],有修有证,实乃高人,不易多得。

  凤如居士书简中述及之问题,愿三宝加被,逢凶化吉,对仁者来说正是大考验之时,骧公说:“无论千万最大事,都抵不过一个死,千万个死,抵不过我一修,千万个修抵不过我一觉,觉则心空,此是最上福德。”愿仁者善巧应付之,同进加念观世音菩萨,冥冥之中当有不可思议之转变。“主人翁惺惺着”,实际功夫,即是寂照、照寂。“不是一番寒彻骨,安得梅花扑鼻香”,愿共勉之。

  娑婆世界,八苦交煎,精神文明,亟须补课,而不学佛法,更是没有出路,说到底宇宙人生莫非众缘和会,如幻如化,正是仁者所说“都是虚幻不实”,一切随缘,不生执著,才能彻底解脱。贱体托福粗安,惟法务较忙,廖化暂作先锋,不胜惭愧。顺祝两位随缘度日,一切吉祥!

  愚朽 徐恒志 拜启

  2002年7月13日

   

  慨夫仁者道席:

  知贱墨已收到,甚好。承寄来书笺壹册,古色古香十分可贵,谨当保存,以作纪念,高谊美意,不胜感谢!当于有兴时,涂鸦数纸,雪泥鸿爪,足志与仁者一段因缘也。复来,以免锦念,秋风凉爽,不尽欲言!顺祝秋绥,俪安。凤如仁者故此问好。

  愚朽 恒志 拜上

  2002年9月1日

   

  慨夫、凤如仁者俪鉴:

  两位好!手书敬悉。仁者慈悲用心,欲将书简文钞,设法出版,令愚感德弥甚!事有巧合,仁者之良苦用心,实际上已在进行。因自上次“随笔”出版后,式样轻巧,适宜阅读,有人建议将《般若花》诸文及未曾流布各文,再分类出成“系列书”。目前计划共再出四本,其内容奉告如下:

  一、《法藏碎金》即摘录各种经论之要句、警句,便于学佛者参考、警觉。此书原曾出过,此次再予增添。共计采自76部经论,虽挂一漏万,但不妨“尝海一滴,知百川味”。

  二、《般若之花》,即将原来《般若花》诸文,有重点的选择出版,也略有新添内容,聊供一得之愚,请教诸方大德。

  三、《书简文抄》[现书名《书简吟草》,编者注]亦系《般若花》所有,惟序文均为新选入者,乃历年诸方大德嘱写序言,近30篇,此次趁机出版,聊酬愚衷。

  四、《佛海拾趣》采撷选择常识性、可读性的文章,供学佛者作为茶余饭后之文艺享受。

  以上四书大小格式与《随笔》一样连前共五本,一、二两册约十月份可出版,届时当寄奉,希不吝指正。

  上述《书简》考虑到原刊“书信”,亦有举一反三作用,为节省精力,此次不拟补充,仁者印来信札谨阅,特表感谢!敬颂秋祺。

  愚朽恒志草上

  2002年9月12日

   

  慨夫仁者、石某仁者均鉴:

  《心中心密修证要义》已由石某居士寄来,我看其内容大体上还不错,因许多内容是上师们所说过的,有些是王骧陆上师“证体起用百则”翻译过来的,但其译文不能尽其原义,有词不达意之处,特别把大势至菩萨的念佛圆通章中“净念相继”误作“静”念相继,说静念相继,也叫“阴念”,佛学上似乎没有这个名相。由于用字错误,意义也就不同。此外,“用六识作资粮而叫他生慧”,“静的境界实质也就是定”等等,都有语病。如能作必要修正,就好了。

  所说上坐前先吐口气,念自度大光咒,打另一个手印,一小时后下坐,到厕所大便,说这是度众生,实是胡言乱语,心中心法没有这样修法。必须慎重才好。草草奉复,祈谅鉴。此颂定慧圆明!

  恒志合十

  2002年11月24日

   

  明仁、明如两仁者慧眼:

  手书敬悉。魏老师[牧牛老人,编者注]既舍己从人,以仁者名义捐印《般若花》,且亦符合出资人的实际情况,故仍以尊名捐印为宜。两位皆重视无相功德,三轮体空,仁者必能无我无人,随缘无碍也。

  知贤伉俪均曾受心密灌顶,仁者嗣又改六字大明咒,二法皆是无相密乘,与有相密修法不同,故均易与无相、无念、无住的禅宗“三无”境界相应,而开正法眼藏,彻见本来面目。惟六字大明咒修法简便,时间又可较短,故更适宜于老年、病者、忙人的学修耳。

  修无相密,上座时死心塌地,依法修持以得定;下座时将座上所得移用于人事、日用境界中,由定起慧,时时凛觉,转化烦恼、习气。久则定慧交资,打成一片矣。

  愚老朽无用,出门较少,来青[青岛,编者注]之嘱,只能看因缘矣。热忱为法,敬表钦仰!草复即叩寂照。

  愚 徐恒志 拜上

  2月27日

   

  慨夫仁者慧眼:

  来函拜悉。来青[青岛,编者注]问题,蒙多次诚意邀请,心感不已,能否前来,届时看情况,谨函奉告,并表感谢!

  魏老[牧牛老人,编者注]两篇大作,不克细看,既经仁者润笔,内容绝无问题。书名是否定为《对心经的一些体会》,基本照原意不动,“题名”一般以简短为妙,故略去几个字。“序文”想请仁者作之,当能当仁不让也。现在先打字(照愚所编系列书格式)印出交佛学书局呈宗教局审批核准后,即可付印,但审查时间较长,只得听之。大致情况如此。复颂春健。凤如仁者均此问好。

  愚朽 恒志合十

  2003年2月

   

  慨夫大居士:

  已悉。承关心贱疾,谢谢!目前生活起居有人照料,请勿念。印书款暂不寄,后当通知。书名拟改为《心经蠡测》,因原来题目太长,可否?(现印的书都是四个字的题目)。闻乔迁新居,谨表祝贺。此祝春健!

  徐蕴文 代笔

  2003年4月7日

   

  慨夫、凤如二仁者慧鉴:

  来信拜收。关于来青[青岛,编者注]灌顶问题,本是弘法利生,佛弟子应尽之义务,按照目前情况,天气转暖,且看情况如何,再当考虑。仁者等一片慈心,深为感动,且看因缘如何。由衷之言,必蒙垂谅。

  两位退休在家,共修圣法,此乃无上福德因缘。人生苦短,数十年光阴,如梦幻泡影,一切有为法都靠不住。悟后起修,于日用中磨练,行住坐卧,不离这个,庶不负佛菩萨一番苦心。春节将至,敬祝合府康乐,吉祥如意!

  愚朽 恒志 敬复

  2005年1月28日

   

答西安刘志强居士

   

  志强仁者慧鉴:
  接陈锋居士转来手书,至诚恳切,甚是感谢!自愧无德,岂敢干扰仁者,所汇款五百元,实不敢接受:一则德薄慧浅,不应花费净资;二则,目前一般生活都较紧张,贤伉俪辛苦所得,愚不能无功受惠。故除由衷感谢两仁者德意外,汇款拜托陈锋仁者如数汇还,至祈查收,违命之处,当祈垂谅。
  欣知,两仁者精勤办道,并对《般若花》有所体会,此乃您们善根、福德因缘之所感召。敬祈由悟起修,奋除无始习染,直达无上菩提,了此一番大事因缘,不胜祝祷。
  最后再次致以由衷感激之忱!敬颂寂照不二、定慧圆明!
  愚徐恒志拜启

  1997年8月8日

   

  志强仁者慧照:
  接11月24日手书,愚自返沪以后,常思往卧龙山顶礼三宝,但因家务不能离沪他往,致卧龙之行,也一拖再拖。知仁者拟于明年七月赴莲社净修,如能有缘见面,实为欣幸!
  仁者乃上乘根性,又亲修见性大法,善根、福德不可思议!《金刚经》云:“应生无所住心”,所谓“无所住心”是什么心?乃是心无所住,而不断灭之心,也即妄念不起而了了分明之心,能时时寂而常照,心宝常现,即能于现前得无边受用,愿与仁者共勉之!来书云:“时有妄念”,无始以来积妄,原非朝夕可除,但能于妄念来时,不取不舍,不予理睬,习气力尽,则自然脱落;当妄想脱落,而灵知不昧,功用不失,即是体用不二之自性真实境界,只要不执,妙用无尽!
     余不一一,再次向贤伉俪致谢!并颂寂而常照,寂照同时!
  愚朽徐恒志和南

  1997年12月4日

   

  志强仁者慧眼:
  3月6日手书敬悉。蒙寄赐智敏、慧华两上师结缘的宝瓶,内附金刚明沙,并多种咒轮金贴纸一幅,仁者舍己从人,加持愚夫妇,谨致以由衷之感谢!
  知法驾将于4月18日到沪,闻后不胜欢喜!一别三年,两心相印,当祈届时一路顺风,平安到沪,愚当竭诚欢迎,共商大事因缘。
  关于真如是否缘起问题,仁者所述乃是正知正见。凡因缘和合的一切诸法,有生灭、有造作,正像经说:“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缘生缘灭,如幻如化。而真如妙体,则是虚灵凝寂,绝诸戏论,不生不灭,无实无虚,无所从来,亦无所去,在圣不增,在凡不减,故决非因缘和合之体;凡因缘和合皆生灭有为之法,真如是“无为法”也。
  真如之体,虽是不变,但能随缘起用。《般若花》上“真如缘起”,不仅如仁者说“真如通过缘起显现”(全相即性),而且也说明真如能随缘起染净二种功能。随污染之缘,便成“六凡”,随清净之缘,则成“四圣”,所谓随染净之缘,成凡圣之事。至于彻证本体,则虽无所住,而生其心,随缘起用,体用一如,证大体大用矣,是名妙用。又《法华经》说:“佛种从缘起”,此乃指成佛的种子,也即闻、思、修、六度万行,皆成佛之缘起,非指佛性本身由缘生缘灭(即仁者所说:“而是通过修持(缘起)来显真”)。总之,若以佛性为缘起,则缘灭时,佛性亦灭,岂不成“断灭论”耶?
  仁者真知灼见,深为钦佩!某居士病况,既经医检查,头部并无病变,则系业力障碍之病,请以“心密”第二印试治;《大藏经》中《佛心经》上说,修此印时:“世间小小诸病及难治不可识者,但结契咒满一日(可分数次修之),癫病亦除,除不至心”。某居士即“舍命不舍法(法尚应舍,但目前尚非其时),决心证菩提”,请至心持之,当有感应。又修此印时,注意气沉丹田,加强气血流畅。又一法,即结大莲花手印,持六字大明咒,念时也气沉丹田,也会有效,此咒本可消灾治病也。不一一,顺颂得大自在!
  愚朽 徐恒志拜启

  1998年3月11日

  志强仁者慧眼:
  仁者精进用功,于寻常日用处,彻见本来,因缘不可思议!古人云:“平常心即是道”,仁者于此有所体会,是真见道者。世人将此本来平而常者刻苦分别,颠倒使用,遂致流浪生死,今悟“平常”则恢复本来,了无一法可得,故《金刚经》说:“以实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燃灯佛与我授记。”但虽是平常,能得到它,却也是不平常的,“万世古今不离当念,十方刹土不隔毫端。”迷则四生六道由它作;悟则三贤十圣由它成。如此说来,平常之中有不平常的,又不能小看它啊!仁者说:“佛法只在觉与迷”,甚当!一念迷,苦海茫茫;一念觉,超登佛地。又说:学佛秘诀“只是无我二字”,说到点子上了,故《金刚经》须菩提问如何降伏其心时,佛开门见山,就先破我相(四相主要是我相),然后再破法相、空相。小乘人悟“人我空”,证入偏空涅槃;大乘人悟“法我空”,证入三德涅槃。凡夫因人我执起烦恼障,小乘因法我执起所知障,成分段、变易二种生死。印光老法师曾说:久修大士能了“我空”,则无尽烦恼皆化为大光明藏!故仁者之体会可说是“画龙点睛”。
  仁者愿力坚强,善根深厚,洵不愧为“志强”矣。草草奉复,余俟秋凉面叙。即颂寂而常照!(某居士说:仁者可能在10月下旬回去,当能见面。)
  智正老法师,先此顶礼,来山时当一倾积愫。
  愚恒志和南

  1998年7月23日

   

  志强仁者慧鉴:(向智正老法师顶礼请安!)
  手书敬悉。下列见地,略陈管见:
  一、观心即是修心,两者不别,知“三心”不可得,当下见性!我们修心地法门,要悟在当下,修在当下,证在当下,用在当下,时时返照,刻刻用功,五蕴若空,苦厄顿消。
  二、世尊在证道时曾说:“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唯以妄想、执著而不证得。”可见修心要领就在转化妄想(第六意识)、执著(第七识),也即是破除人我执和法我执。我执若化,势如破竹矣。仁者以“无我”二字,为学佛要诀,可谓提纲挈领。
  三、佛法所说“诸法”,即指一切事物。心生则法生,法生则心生,故心法不二,能所一如。
  四、 经云:“法尔如是”,仁者还见么!?见是分别,不见是断灭,且道如何办?
  余俟后叙,顺颂法喜无量!
  愚恒志拜启

  1998年8月20日

   

  志强仁者道席:
  12月20日手书谨悉。二月前卧龙相见,确实永足怀念,愿此长为道种,同入菩提之门。贱照蒙处理放大,水月镜花,似有幻象,然而五蕴和合,莫非生灭!净土宗要求“净念相继”,即明心者之“动静一如”,言虽有别,义实无二,愿与仁者共探之。某道友的照片,某居士已洗出印好,不久即可寄奉,因归来之后,确很忙碌,联系、处理的事务较多,故再请各道友略为等待,并乞垂谅。内人入塔院前照片,谨检奉,以留纪念。

  人生一切无常,梦幻泡影而已。吾人目前唯一大事即在悟心基础上,打扫多生习气,破一品无明,见一分法性;同时发愿归向净土,应知此一句弥陀,暗合道妙,巧入无生,禅净二门,从未分家也!此颂 新年百益,向某居士问好,祝新年愉快!
  恒志拜上

  1999年1月4日

   

  志强仁者道席:
  来书敬悉,不胜喜慰!所说贱体不如从前,此是误传,一般说来,贱体并无大病,日常一切均能应付,但毕竟生命无常,衰残相逼,自当随缘度日,无所牵挂,当祈仁者,勿以为念。一片至诚,谨表感谢!至于接待、复信等事虽多,但念同体之悲,安可不竭其愚钝!众生苦恼,非佛法无从解脱,佛法难闻今已闻,普愿尽虚空、遍法界一切有情,同出生死苦海,同归圆觉性海。
  目前学佛者多而正见难得,大都著相粘境自陷苦恼,若知妄想本空,回光返照,顿得清凉,终日无住,不落断灭;终日生心,不生分别,久久行去,定有自在之分,愿与仁者共勉之。
  学佛重见地,古德所谓“但重见地,不重行履”,见地者何?彻悟本来,认清自家面目。若寻枝摘叶,舍本逐末,离道远矣。仁者自修之外,能随缘利生,共趋菩提,非常可喜!一切莫非因缘使然。您定慧双修、夫妇同修,世间乐事,惟此为最,请向贵仙仁者致意问好,千里同心,不离这个,祝一切吉祥。张家口之行,愿健步安和,诸佛加持。

  愚恒志拜启

  1999年6月6日

   

  志强、贵仙二仁者慧眼:
  久不通信,彼此神交。贱体粗安,足以告慰。诸佛菩萨及诸仁者慈悲加持,甚觉感愧!
  十月份起愚已迁居:“上海老沪闵------”,以后通信,请写此地址。此地虽属效区,惟空气清爽,宜于养老,尚祈两位释念。
  仁者伉俪同修,勇猛精进,复遇无上密法,福德因缘,真实不可思议!当祈两位痛念佛法难闻,人生多苦,趁此康健,力超三界。上座犹如磨刀,下座练心,犹如用刀(杀敌)定慧等持,悟后起修,必将庆快平生!贵仙仁者,秉性仁厚,今得道侣共勉,实为无上福德,谨此遥祝,希共了此一番大事因缘也。
  祈法喜充满,寂而常照,得大自在,成就菩提。顺颂合府吉祥、道业日隆!
  愚恒志拜启

  1999年12月18日

   

  志强仁者道席:您们好!
  卧龙一别,凡逾半载,人世幻化,可悲亦复可笑。

  来书所说:“众生可怜不学佛的不明白,学佛的亦不明白”,的确如此,言之可慨!所谓“不明白”,即不以明心见性为要务,心外求法,岂不沦于邪见外道?故愚每于人前大声疾呼,不管禅宗、净土、密法,无不以明悟自性为要领,否则欲淘汰习气,岂不移东搬西,徒自困扰。即如净土宗乃三根普被之法,一般以带业往生为主旨,忘记此乃三根普被之法,中上根人亦有份,心地明白即“理一心不乱”,有何不可,当仁不让,在于智者,但亦不能小视修证,看得容易。如见性后,悟后起修,于境界中磨练,于六尘、五欲、三毒种种境界,必须一一透过,特别是财、色、名三关,非大力者不易转化。若保任精勤,随缘脱落于顺、逆境,自在无碍,斯名破重关。但按教相论,圆教须破四十二品无明,始成妙觉。特别是初地菩萨(即别教初住)已能现身百界,八相成道,故由修而悟,由悟而证,功夫岂易言哉!见性者每悟后求生极乐,恐习染未脱,悟而未证,成“悟后迷”也,藕益、莲池、省庵、印光等大师莫不如是,但这些大师,当然主要是给众生作榜样。吾侪须于成败祸福关头,有所主张,则弥善矣。元音老人一生也着眼于“明心见性”,吾兄弟于此相同,盖亦觉众生可怜耳。因仁者一言,引出许多络索,一笑。

  《般若花》以法供养一切有情,亦莫非一时因缘,言语文字皆用于一时,不能死于句下,“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仁者必能默契之。
  冬至将至,年关迫近,谨祝仁者伉俪吉祥圆满,福慧双修!
  愚恒志拜启

  2000年12月7日

  志强仁者道席:

  久未通讯,思念之忱,与日俱增,“心有灵犀一点通”,同道者,虽千里亦同心也。接手书,甚为快慰!愚贱体如常,虽年屈耄耋,幸托福平安,惟平日常有三多,信多、电话多、来客多,不免忙于应付。自思德薄能鲜,愧惶实深!

  《狮子吼》一书是苏州明学法师、缪留根居士等所发表,争辩甚烈,有人问我如何对付,愚告以五译与两种会集本俱在,可以根据各自所见,各取所需,不必勉强,但不能再多论辩,因如此下去,实有损于众生慧命,对众生不利。且梅光羲、黄念老、净空法师等,皆学淹古今,深有修证,非一般可比。自此以后,论辩似乎减少,总之此事各随所需,见智见仁,各行其是而已,多辩何益!仁者以为然否?
     郑州李锐锋居士来函欲协助出版愚之《全集》,意诚情切,近正搜集近几年文稿,拟寄去审阅,此事正在进行中,尚未最后落实。仁者欲从事助印,仁心德意,至为赞叹!待出版落实后,再由大家助资去包销若干(他是准备向社会发行)赠送同修,如此比较简便,届时当告诉某居士,取得联系,尚祈暂待,为盼!
     知张家口李雅诗居士,能根尘脱落进入一心境界,非夙有灵根,何能致此,不胜欣慰!但根尘脱落也有粗细深浅之别,祈李居士认透本来,静中修、动中练,定慧互资,动静结合,将势如破竹,愿共勉之。
     仁者能知一切如幻,甚为难得,《圆觉经》云:“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但声闻初果断见惑,如断四十里流水,况思惑乎,况尘沙惑和无明惑乎。故从来大德悟心以后,悟后起修,如丧考妣,如防风灯,正为习染多生,非一蹴而就;圆教行人了分段生死以后,尚须破四十二品无明,才能了变易生死,成为法身大士,故禅宗破初关后,尚须勤于保任,奋除习气,否则成为“悟后迷”,故历来大德悟后提倡净土法门,以期利钝全收,同入弥陀愿海也。生死事大,愿与仁者共勉之。
     近抽空写了一些随笔,随感而发,无足观者,今由邮局寄上一份,谨供参考而已。
     贵仙居士必能精进,奋除妄想、执著,但愿共脱迷网,成办己躬下大事因缘,共出生死苦海,共度苦恼众生,互相勉励,不负所期也。欣慰何如!顺颂寂而常照,寂照同时!贵仙居士于此问好!
  愚朽徐恒志拜启

  2001年8月7日

   

  志强仁者道席:
  手书拜悉。有关问题,奉复如下:
  一、《佛说天地八阳神咒经》怀疑为伪经者甚多,愚翻阅此经觉其语句,很多地方,不是佛教术语,如“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特别“心无虚妄,身行真正,左撇为真,右捺为正,常行真正,故名为“人”。按印度岂有“人”字,分而析之,岂非伪造?故疑为伪经者,实有根据。另一本则改为“左为真,右为正,常行正真,故名为人”。亦似欠通,故此经虽有益于劝人为善,但说是“佛说”实不甚妥当。我也疑是伪造。

  二、某老人乃净宗闻人,其所说“自性弥陀、唯心净土,走错路了”此语实嫌欠圆,因净土乃三根普被,利钝兼收之大法。从下根人来说,因不必高谈“自性”、“唯心”,全事即理,蓦直念去,理在事中,但对上根人说,则不妨念佛即是念心,念极情亡,则理事双融,心佛不二,根尘脱落,禅净不二。某老专为初机学人着眼,“自性”、“唯心”则专就一句弥陀,即是法界全体上着眼,各人设施不同,悲心则一。万法不离自心,若界外有个阿弥陀佛,心外有西方净土,岂不成为心外取法?所谓“唯心净土,即净土不离唯心;也即弥陀不离自性。仁者所论,亦即此义,圆融无碍之谈也。
  三、仁者所示“放下”语录颇为精妙。《金刚经》说:“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我空)、无法相(法空)、亦无非法相(空空)。”三空之要,岂不在于放下。放下之义大哉!但问放下个什么,就是放下那放不下的,还不究竟,且道一句,曰:“家贼难防”。 顺祝冬安。仁者伉俪再次捐印,弘法利生,不胜赞叹!
  愚朽恒志合十

  2002年11月26日

  志强仁者道席:
  来书拜悉,捐印之款亦收到。仁者一再劳神募化,无相功德不可思议!某居士知系修六字大明咒法的青年女工,一再发心助成印经事业,殊胜种子永留识田,愿她继续思生死苦,发菩提心,早成佛道,了脱生死,并广度无量苦恼众生。有机会时,不妨相见,且看因缘。
  《文集》接某居士电话告知,《文集》已出版完毕,即将寄发,仁者处不久当能寄来。某林长通讯来往,恍如神交多年,盖因缘也。吾人处于娑婆,生老病死、悲欢离合,皆有因缘,一切无常如幻如化,故惟有“思地狱苦,发菩提心”,早求出离,是为上策。仁者必以为然也。
  仁者所说三际不可得,有两种理会,即方便说和究竟说,也即四种悉檀因缘。按究竟言之,过、现、未三际都不可得,非过去、未来,也无现在(当下),因刹那变灭,故《金刚经》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三心不可得”,实为究竟了义之说。又实相无时间相、无空间相,因时间、空间都是生灭法,现代科学家说:时间和空间是人们的“妄想”,真是一针见血。仁者所举“两种体会”,可谓善巧说法矣。方便说,有过去和未来,没有当下;或说无过、未,只有当下,皆无不可,究竟说则三际皆不可得,因三际都是生灭法也。
  仁者与同修所谈几点,不离第一义谛。今有一问:所谓“要把握当下”,“当下”是什么?! 事忙,不复一一。即颂戒定庄严、早证菩提。

  愚朽恒志合十

  2002年12月23日

   

  志强仁者慧鉴:
  手教及贺片拜收。千里故人,时劳想念,春节之际,亦祝合府安详,万事如意!闻西安佛法甚盛,道友之间互相切磋,可喜也。弘法利生,仁者责无旁贷!年复一年,生死相逼,吾倚夙世因缘,今为道侣,实人生之一乐!
  闻将赴宁波佛教安养院,颐养天年,届时当士别三日,括目相看,毘卢顶上,偿其夙愿。言念及此,不胜引领西望焉。知明年可能会面甚为难得!唯我各方面皆显衰老现象,老而无用,愧对故人。复叩合府安祥。贵仙居士拜候。
  愚朽徐恒志叩拜

  2005年2月10日  


{返回 大音希声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大音希声 二、徐恒志老人书信 答哈尔滨杨振刚居士
下一篇:大音希声 二、徐恒志老人书信 答烟台范业信居士
 大音希声 一、元音老人书信 答湖南祁文金居士
 大音希声 一、元音老人书信 答吉林王学军
 大音希声 一、元音老人书信 答江苏李冬冬居士
 大音希声 一、元音老人书信 答高居士
 大音希声 二、徐恒志老人书信 答讷河郭元禄居士
 大音希声 二、徐恒志老人书信 答深圳李艾峻居士
 大音希声 二、徐恒志老人书信 答烟台范业信居士
 大音希声 一、元音老人书信 答鹤壁付运海居士
 大音希声 二、徐恒志老人书信 答南京某居士
 大音希声 二、徐恒志老人书信 答石家庄张孝谦居士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懂理论重实践[栏目:传喜法师]
 相应16-20经 色-不随觉等经五则[栏目:相应部 33.婆蹉氏相应]
 生命的真义[栏目:人生的阶梯·星云大师]
 禅者的初心 第二部 在修行的道路上 7 避开修行中的错误[栏目:铃木俊隆]
 弘扬药师法门 建立人间净土(于晓非)[栏目:药师佛·文集]
 无法快乐是一种悲情人生[栏目:延参法师文集]
 “欢喜信受”解义[栏目:智随法师]
 内观基础 六、正确的方法[栏目:内观基础]
 佛徒国姐[栏目:觉世论丛]
 信心与根机[栏目:普巴扎西仁波切]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