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现在国内有些学者,尤其是学术界,只承认因明中的现量和比量...对于圣教量,您的观点是什么样的?
 
{返回 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463

问:我是心理学的硕士,后来又读了哲学的博士。原先我很喜欢西方哲学,把德国黑格尔的小逻辑,作为自己的指路明灯。但自从进入佛教因明这个世界后,有很强烈的一种亲近感,并仔细研读了《因明正理门论》和《因明入正理论》这两部著作。
 
现在国内有些学者,尤其是学术界,只承认因明中的现量和比量,顽固地不承认圣教量的作用。对此我也写了一些文章,对他们提出很多质疑,有些已经发表了。其实,如果细细研读《正理门论》,就会发现圣教量一定是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而且与现量、比量是一致的,不能分开来看。请问上师,对于圣教量,您的观点是什么样的?
 
答:很好!你们这个国家教育部直属的高等院校,还是很有特色的;大家研究佛教后提出来的问题,也是经过思考的,很有意义和价值。你刚才提的这个问题,确实值得我们思考!
 
一般来讲,逻辑推理有胜义、世俗两种。胜义的逻辑推理,就是龙猛菩萨的观察方法,这跟你讲的黑格尔的辩证法也有相似之处。前苏联的著名学者彻尔巴茨基(Th. Stcherbatsky,1866-1924),就曾说:“在黑格尔辩证法和龙猛菩萨的辩证法之间,可以发现亲切的类似。”不过,我也喜欢翻黑格尔的一些书,发现他跟龙猛菩萨相似的,只是某个层面上的,他并没有契入更甚深、更究竟的万法本质,不可能达到龙猛菩萨《中观根本慧论》的那种深度。
 
关于藏传佛教的因明思想,历来在藏地就特别活跃。其实,学习因明并不是为了吵架,也不是为了争个我赢你输,而是通过辩论来净化人心,从根本上遣除内心的一些疑惑。现在汉传佛教也好、南传佛教也好,好多佛教团体若也能有因明的基础,很多问题就不会模模糊糊了。
 
在学习因明的过程中,不少人认为只有比量、现量合理,却根本不承认圣教量,这种观点确实不对。其实圣教量是比量的一部分,但若想让对方接受圣教量,就一定要学习《释量论·成量品》。最近我正在传这部论典,里面一一论证了为什么说释迦牟尼佛是量士夫?为什么说佛讲的都是对的?怎样证明佛是真语者、实语者、不诳语者?
 
当然,这个论证方式有两种:一是格鲁派大德阿拉夏丹达,他很早以前专门写过一部论典,叫《证成世尊为量士夫》,先证明释迦牟尼佛的佛法是真理,之后以此来成立佛陀为量士夫;或者也可像《成量品》中所讲的那样,先将释迦牟尼佛成立为量士夫,然后推出他所讲的完全是真理。但不管是哪一种论证,都将《集量论》的顶礼句“敬礼成量欲利生,大师善逝救护者”,作为成立释迦牟尼佛为量士夫的依据。
 
所以,若想让别人承认圣教量,先需要通过一些推理来论证。否则,你光说佛陀是真语者、实语者,信仰佛教的人可以承认,但不信佛的人就很难接受了。

陕西某师范学校问答『 2011年11月9日下午 』


{返回 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我是德国曼汉姆大学的老师。藏传佛教在西方特别有吸引力,在德国的传播,特别是80年代比较成功,为何它这么容易就能被大家接受呢?
下一篇:我的师兄经常说我,过午不食不重要,不要执着在相上,他说得对吗?
 在我们藏地民间,有很多人信仰佛教,这方面也有大量的仪轨,内容多为修持护..
 我有位不信佛的亲友,忽然之间得了癌症,如何以佛教去利益他呢?
 我个人认为:从社会学来讲,人人若都利他,那社会进步的动力可能就没有了。..
 读佛书与磕头,哪一个更有功德?
 汉地很多人接受了密法灌顶,但往往修不下去,这是为什么?
 理解佛教的很多东西,应该是靠修行,不是靠文字?我应该怎么做呢?..
 傲慢心、嗔恨心这两种顽固的习气,怎样才能从根本上断除?
 请简单介绍大圆满法。
 失恋自杀...我该怎样去点化这种人?我这么执著地帮助他,是不是我自己的..
 如何让更多的人信佛,该如何让他们相信传统文化的力量。请问我该怎么办?..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第一册 佛法僧三宝 第五课 佛像的种类[栏目:佛光教科书 第一册]
 应如何释世俗谛体相?[栏目:广论学习问答360则]
 慧品第九 正观论[栏目:无碍解道·慧品]
 中观宗宗义[栏目:敦珠法王]
 聚散不同,祸福有别[栏目:心念与命运·第4册]
 菩提道次第纲要(上册) 第十讲 皈依三宝[栏目:衮却格西]
 一一八 鹑本生谭[栏目:第一篇]
 故道白云 76.修行的果实[栏目:故道白云]
 华雨集第四册 一、契理契机之人间佛教 七 少壮的人间佛教[栏目:印顺法师]
 殿堂尊相 六、伽蓝殿[栏目:丛林基本知识]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