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如果一切唯心,上师也是心的自现,为什么还要报答师恩?既然心外无有众生可度,还需要发菩提心吗?
 
{返回 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208
问:如果一切唯心,上师也是心的自现,为什么还要报答师恩?既然心外无有众生可度,还需要发菩提心吗?
 
答:三界是唯心,但现相上不是唯心。
 
这个道理,《中观庄严论释》等大乘论典中讲得比较清楚:从名言实相来讲,三界都是唯心所现;但从名言现相而言,包括唯识宗的论师们,也不承认除了自己以外的屋子不存在、除了自己以外不同业感的众生不存在。
 
所以,这个过失是没有的,只要多看一些《中观庄严论释》等大乘论典,里面讲得非常广。如果分开现相和实相,这个问题就很容易回答。其实不要说中观,连因明也不承认现相是自己的心。
 
《闲谈问答录2》

{返回 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光盘做成转经轮,功德会更大吗?
下一篇:日食、月食时,修善法的功德极大,这种说法对吗?
 佛教让我们放下执著,可每个佛教徒都执著于往生极乐世界,这样的执著不是执..
 为什么会有无明呢?
 从藏密的视角出发,当前中国教育的主要问题表现在哪里?该如何来解决?..
 请问该如何学习,才会对佛法、佛教有个完整的了解?收益更大?
 请略述藏传佛教的历史!
 佛教提倡出世,儒教提倡入世,佛教追求精神上的财富,儒教追求现实的东西。..
 佛经是一半骗一半劝...您是否赞同?
 作为一名佛教徒,很想自己的孩子从小能接受传统教育...但这类学校一般没..
 佛法有一个“空性”的概念...空性观怎么很好地培养起来呢?
 作为一个世间人,怎么样将世间法与佛法圆融?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佛在经中用了很多比喻说明了暇满的人身一旦失去就再也得不到,同样佛也曾在经中说过很多人是在辗转轮回的恶..[栏目:达真堪布·学修问答]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