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序分A 归敬颂 赞礼上师及本尊
 
{返回 佛子行三十七颂·菩提行法摄要集萃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351

序分A 归敬颂 赞礼上师及本尊

  ※【导读】

  本偈称为“归敬颂”,这是印度和西藏的论师们作论前的传统方式,体现了佛教尊师重道的一贯精神。偈中一般是以前两句赞叹上师及本尊的功德,借以说明后两句中礼敬他们的因由。

  ※【释异】

  本颂由藏文的九字译为汉文的七字,无论如何都难以将文字全部照搬过来,因此,运用中文的优势,来恰当地进行文字的紧缩与取舍,而尽量表达出藏文的原有涵义,就显得尤其重要了。

  旧译为:“虽见诸法无去来,唯一勤行利众生,上师观自在尊前,恒以三业恭敬礼。”

  旧译第一句省去了藏文的主词“刚该”[■],这个词是“那”的意思,用以代指新译第三句的“胜师与观音”。笔者窃以为,此词万万省不得,若省去了它,就让人搞不懂到底是谁“见诸法无去来,唯一勤行利众生”了;若让人弄不清这两句是对上师及本尊功德的赞叹,那么,下两句的“礼敬”,也就名不正、言不顺了。因此,新译在偈颂中译为“尊见诸法无去来,然唯勤行利众生”里的“尊”字,在长行[散文体]中译为“您们”,用以代指下文的“胜师与观音”。

  旧译的后两句:“上师观自在尊前,恒以三业恭敬礼”,藏文原义是:“对于(具备这种特质的)胜妙上师以及怙主观世音菩萨,(我要)以身、语、意三门恒常不断地恭敬顶礼!”在“上师”、“观自在”之间,藏文中有个“当”[■]字,是“与”、“以及”的意思,若省掉了它,就很容易让人误认“上师观自在尊”是一回事,因而,新译重译为“故于胜师与观音,愿恒三门作礼敬”。

  旧译最后一句的“三业”,在藏文里是典型的“三门”一词,它是表示“身语意三个方面”的“身门”、“语门”、“意门”,而不是“身语意三业”;二者的佛学涵义甚为悬殊,当然是众所周知的了。近代藏汉译经大德,像法尊法师、能海上人,他们都是译为“三门”。

  在藏文原文中,前两句与后两句之间没用任何连接词,但考虑到前后的因果关系以及汉文晓畅通达的需要,所以在第三句句首添加了“故”字,这样的调整,似乎也能使译文更加流畅达意。


  利乐之源正觉佛,

  从修正法而出生;

  修法复须明行要,

  故当宣说佛子行。

  那些(自他)利乐的出生之处——

  究竟圆满的大觉佛陀们,

  他们都是从

  修持胜妙的正法而得以出生的;

  另外,(要想修持正法,)

  又须凭靠

  明了那实修的方法,

  因此,(以下我)要讲一讲

  佛子们所应实践的(内容)。


{返回 佛子行三十七颂·菩提行法摄要集萃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序分B 作颂因由
下一篇:《佛子行三十七颂》译释凡例
 正分12-17 总论
 正分35 佛子当力行者 速灭烦恼
 正分6 道前基础(6)
 正分9 共中士道 厌有求脱
 佛子行三十七颂·菩提行法摄要集萃 目录
 正分11 上士道 入大乘门——发愿菩提心(2)
 正分1 道前基础(1)
 正分4 道前基础(4)
 正分25-30 总论
 正分24 远五毒(5)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自然之美[栏目:度一切苦厄·迷悟之间]
 学习《十善业道经》之二十三[栏目:智海法师]
 生与死的禅法 一、我们的心要落妆[栏目:谈锡永居士]
 《中观根本慧论》讲记(18)观本住品[栏目:中观根本慧论讲记·达真堪布]
 忏悔赞[栏目:佛子禅心·种德禅寺佛学苑学僧文选]
 梦参老和尚开示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 4-4 上[栏目:梦参法师]
 人与人的个性不同,之间因缘浅深不同,那么在共住时,如何在事项上做到对待的平等?[栏目:玛欣德尊者答疑]
 宁玛派祈祷大法会法本:11、莲师七章祈请颂[栏目:宁玛派祈祷大法会法本]
 不小心犯了三昧耶戒...如何证明三昧耶戒消灭?[栏目:传喜法师·信众问答]
 凡事要会量力而行[栏目:看开]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