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正分9 共中士道 厌有求脱
 
{返回 佛子行三十七颂·菩提行法摄要集萃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714

正分9 共中士道 厌有求脱

  ※【导读】

  在“共下士道”的基础之上,就要进一步地深思缘起的事物都是无常的,因此,人、天善趣的貌似安乐,不但是稍纵即逝的,而且同样也存在着生老病死等“八苦”,“苦苦”、“乐苦”、“行苦”等“三苦”。为了摆脱所有轮回痛苦的困扰,所以,我们就要学习“四法印”、“四谛”、“十二因缘”等法,设法“跳出三界外”,而去努力追求声闻、缘觉等二乘圣者所证得的永不变坏的胜妙解脱之果。

  这就是阿底峡尊者教导佛子们所应学修的“共中士道”的主要内容。

  ※【释异】

  本颂的后两句,旧译译作“故于无变解脱道,起希求是佛子行”。在汉传佛教的奠定过程中,由于当初尚未形成一套完善的佛法术语,所以,早期的很多译本,经常受到中国传统道家思想的影响,而借用“道”字,表示真理的意思;在经大规模译场式的译经之后,直至玄奘法师时,汉传佛教的术语,便渐趋规范化了,故不应再“道”、“果”不分,而弄出令人尴尬的局面来。

  “道”是经历的道途与行进的过程;而“果”,则是到达的目标或者说是最终的果位,二者在佛学涵义上的天壤之别,大家自然是可想而知的了。藏传佛教的四大教派,都经常用“基、道、果”的概念,来解释自宗或三士道各自的宗见,若颠倒了“道”、“果”的关系,那就有点本末倒置了。在藏传佛教中,所谓的“基”,是指见解,因见解乃是修行的基础,故名;“道”是指依见起修的方法与过程,其中包括了专修的“禅定位”,以及日常行事而修的“后得位”;而“果”呢,则是指通过修道而达到的最终果位。就本颂而言,“果”是指声闻、缘觉种性的修行人所证得的“寂静涅槃之果”,或者说是“声、缘菩提之果”、“声、缘阿罗汉果”。由此可见,将“解脱果”译为“解脱道”,确实十分值得商榷。

  至于新译其他个别字词的不同,都是出于更接近藏文原义的考虑,无碍大局,故不一一赘言。


  无始时来悯我者,

  母等若苦我乐何?

  故为度诸无边众,

  而发菩提佛子行。

  (那)从无始时来,

  就对我怀有爱悯之心者,

  假如这些(大恩老)母们

  (仍在深陷)痛苦的话,

  那么,我独独自乐

  又能用来做些什么呢?

  因此,为了度脱无边的众生

  而来发起(宝贵的)菩提心,

  (这一点儿,)

  是佛子(们)所应实践的。


{返回 佛子行三十七颂·菩提行法摄要集萃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正分10 上士道 入大乘门——发愿菩提心(1)
下一篇:正分8 共下士道 弃恶向善
 正分34 佛子当力戒者(4)
 正分35 佛子当力行者 速灭烦恼
 正分12 不舍愿菩提心(1)
 附录
 正分9 共中士道 厌有求脱
 正分7 入佛教门 皈依三宝
 正分23 远五毒(5)
 正分1 道前基础(1)
 正分31 佛子当力戒者(1)
 正分33 佛子当力戒者(3)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智慧比王位殊胜[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十]
 了缘了债的方法[栏目:达真堪布·微教言·2014年]
 既然一切法空,所以要无愿无求...不可执著。请问这种说法是否正确?[栏目:生西法师问答]
 空之探究 第二章 第八节 诸行空与涅槃空[栏目:厚观法师]
 有爱永远行得通[栏目:开悟·证严法师的生活禅心]
 自觉手册 六 后言[栏目:隆波田禅师]
 佛源长老示寂法会致辞[栏目:永信法师]
 三祖 商那和修尊者[栏目:佛祖道影白话解·宣化老和尚讲述]
 初学佛者,看什么书合适?[栏目:妙祥法师·开示问答]
 教育与惩罚[栏目:本性法师·禅思录]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