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正分26 发行菩提心 当修六度(2)
 
{返回 佛子行三十七颂·菩提行法摄要集萃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663

正分26 发行菩提心 当修六度(2)

  ※【导读】

  布施自然可以消磨悭吝之心,造就圆满的受用,但却不能保证不堕恶道,不能保证我们生在善趣,而有机会继续学修佛法;但是,若能持守戒律中最基础的“五戒十善”,就可以保证我们转生为人,而提供继续学修佛法的机会。

  “戒”字的本义,简单地说,就是基于因果的道理或为四众和合、避免讥嫌的需要,而“有所不为”,这就是一般意义上的“摄律仪戒”,是南北传佛教所共同承许的;而对大乘菩萨而言,为了度众利生,还要戒唯求自了的“有所不为”,立誓“有所为”而广行利生事业,这就是“摄善法戒”与“饶益有情戒”的内容,是汉藏佛教所共同承许的。因此,我们无论如何都要正心修身,先避免危害如母有情而“有所不为”;在此基础之上,再思及利他,发起大乘之心而“有所为”。否则,便像颂中所说的那样“无戒自利尚不成,欲成利他留笑柄”了。

  但若仅守“以希求人天安乐作为目的的戒律”,其实就像佛陀刚刚出家的弟弟难陀一样,只是属于下士的行为,这是连唯求自利的声闻、缘觉种性的修行人也都不屑一顾的。因此,自许为上士道的佛子们,自然应该更上一层楼,而避免为人天善趣中的暂时安乐,而守戒律。

  如果说布施是间接对付我执的话,那么,持戒便是直接在向“我执”大魔开战了,而设法对付无始时来积下的贪、嗔、痴、慢、疑、邪见等烦恼习气;或在修习克己重人的菩萨行谊的过程中,间接地消磨根深蒂固的“爱我执”的虚妄习气。有关这部分,可参阅《入菩萨行论》的第四不放逸品与第五护正知品。

  持戒也必须以般若作为眼目,唯有配合“三轮体空”的“清净慧”,才叫“持戒波罗蜜多”;否则,便只是单纯的“持戒”,而并不能真正地到达圆满觉悟的彼岸。就大乘佛教而言,持戒波罗蜜多也应该具备“三胜妙”:前行发心、正行无缘、结行回向。

  ※【释异】

  重译部分无关大局,故不再赘述其因。


  于求善福诸佛子,

  怨害犹如大宝藏;

  故于怨害舍怨心,

  而修安忍佛子行。

  对于希望求得善行之福的佛子而言,

  所有能作危害的(人、事、物),

  (由于能锻炼我们修习成佛的正因——安忍波罗蜜多,)

  (所以怨害其实)就像是大宝库藏一样(珍贵),

  因此,(我们应该)去修

  对所有(怨害)都无所怨尤的安忍,

  (有关这一点儿,)

  是佛子(们)所应实践的。


{返回 佛子行三十七颂·菩提行法摄要集萃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正分27 发行菩提心 当修六度(3)
下一篇:正分25 发行菩提心 当修六度(1)
 正分14 不舍愿菩提心(3)
 正分27 发行菩提心 当修六度(3)
 正分31-35 总论
 结分B 祈恕偈(2)
 正分13 不舍愿菩提心(2)
 附录
 正分5 道前基础(5)
 正分15 不舍愿菩提心(4)
 正分25 发行菩提心 当修六度(1)
 佛子行三十七颂·菩提行法摄要集萃 目录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成佛之道 17 大乘不共法 佛果功德[栏目:厚观法师]
 现证庄严论显明义疏清凉续记 第二十讲[栏目:般若波罗密多教授现证庄严论显明义疏清凉记]
 《入行论讲记》第四册 第五品 正知正念 第五十八节课[栏目:入行论学习]
 对净土文化继承与弘扬的思考[栏目: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论文集]
 印顺法师与王恩洋先生——以《印度之佛教》为中心(黄夏年)[栏目:印顺导师思想之理论与实践·学术会议论文集]
 菩提道次第广论[栏目:菩提道次第专题·根本论述]
 有人讲众生是永远度不尽的,但我认为一定可以度尽众生。[栏目:阿宗白洛仁波切·学修释疑]
 佛说无量寿经白话浅释 十五 闻光利益[栏目:陈义孝居士]
 法华特论 第二十一 六根清净品---法师功德品[栏目:冯达庵居士]
 移喜措嘉佛母祈赞文─双运大乐金刚之戏歌[栏目:噶陀仁珍千宝·贝玛旺晴]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