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正分33 佛子当力戒者(3)
 
{返回 佛子行三十七颂·菩提行法摄要集萃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920

正分33 佛子当力戒者(3)

  ※【导读】

  若未细察自心,在菩提道上,修行人除了易犯“自赞毁他”之过以外,而另一个致命的缺陷,便是贪著亲友、施主之家了。北传佛教的某些僧侣,往往喜欢借“度生”为由,以“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大无畏”精神,专好结交权贵,并引以为荣地招摇过市、炫耀于人。这其实是出了“自家”,又入“他家”,但终归滞于“三界之家”。自家可以不入,父母耄耋,别无他用;而他家则必不可出,以其供以钱财享乐,胜若再生父母也。有感于此,因而作者才深有感触地告诫我们说“利敬能使互争执,且损闻思实修事;故与亲友施主家,力断其贪佛子行”。

  其中的第一句“利敬能使互争执”,主要是指出家人若长期住在亲友、施主家中,往往会混同俗人,而使亲友、施主不敬;对于这种不敬,若出家人不能从自身寻找原因,就会对亲友、施主生起嗔怨而互起争执。密勒日巴尊者有段时间应施主之请,也曾住过施主之家,不久便感扰攘不安,深生厌烦,并曾作过一首道歌,劝戒后学。在《入菩萨行·第八静虑品》中,就有“是故近亲友,徒然自招损;彼无益于吾,吾亦难利彼”的感慨,寂天菩萨并进一步地劝诫我们要“犹如蜂采蜜,为法化缘已,如昔未谋面,澹然而处之”。

  另外,“利敬能使互争执”还可以理解为出家人之间为了利养恭敬,为了争取共同的施主而互起争执。有些人为了搏得施主的欢心,达到独霸施舍的目的,往往会自赞毁他,互相攻击;在正法本已衰微的今天,这当然不能说不是令人痛惜之事,但逝者不可追,我们似乎更应从中吸取教训,以鉴将来。

  ※【释异】

  本颂前两句“利敬能使互争执,且损闻思实修事”,有的版本译作“贪图利敬互争执,闻思修业将退修”;有的版本将“退修”订正为“退失”,但大部分结缘本似都未作订正。这两句的藏文原义则是:由于利敬的缘故,不但会使互起争执,而且还会使闻、思、修的(佛法正)事变得衰弱下去。

  其他个别字句的重译,无关大局,故不再一一赘述其因。


  粗恶言词乱人心,

  且损佛子诸行仪,

  故于他人不悦语,

  当力断之佛子行。

  粗恶的言词

  不但会搅乱别人的心情,

  而且,还会损伤佛子的行仪,

  因此,(我们应该)抛弃

  他人所不悦意的粗言恶语,

  (有关这一点儿,)

  是佛子(们)所应实践的。


{返回 佛子行三十七颂·菩提行法摄要集萃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正分34 佛子当力戒者(4)
下一篇:正分32 佛子当力戒者(2)
 正分27 发行菩提心 当修六度(3)
 正分13 不舍愿菩提心(2)
 正分4 道前基础(4)
 正分8 共下士道 弃恶向善
 正分10 上士道 入大乘门——发愿菩提心(1)
 正分35 佛子当力行者 速灭烦恼
 附录
 正分14 不舍愿菩提心(3)
 修诵简轨
 正分12 不舍愿菩提心(1)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宾头卢颇罗堕尊者 The Venerable Pindola-Bharadvaja[栏目:佛教文章·中英文双语阅读 Buddhist Article · Bilingual Reading]
 五戒[栏目:佛教词汇小百科]
 慈悲的法流 第二天 问答 Questions and Answers[栏目:慈悲的法流 The Gracious Flow of Dharma]
 五大菩萨精神[栏目:仁焕法师]
 生起坚定不疑的信心[栏目:阿松活佛·利乐心语]
 The Search for Security[栏目:Bodhi Bhikkhu]
 佛子行三十七颂的开示 1 目录[栏目:东宝·仲巴仁波切]
 胜义菩提心[栏目:普巴扎西仁波切]
 佛教徒信仰的是什么 第五章 佛学基础[栏目:佛教徒信仰的是什么]
 大音希声 一、元音老人书信 答上海崇明三佛讲寺乘一法师[栏目:大音希声]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