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正分35 佛子当力行者 速灭烦恼
 
{返回 佛子行三十七颂·菩提行法摄要集萃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057

正分35 佛子当力行者 速灭烦恼

  ※【导读】

  宗匠们说“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其实我们也可以依此类推说:“不怕‘惑’起,只怕觉迟。”烦恼无爪无牙,不比洪水猛兽,似乎本没那么可怕;但若疏忽了正念的管理、忘失了正知的觉照,而未能将它消灭在萌芽状态,那可就真的犹如脱缰狂象,难以遏制了。因此,作者才在《佛子行颂》的最后阶段,又苦口婆心地告诫我们说“烦恼成习则难治,念知士当持对治,贪等烦恼初萌时,即速灭之佛子行”。

  本颂可与《修心八颂》第三偈“一举一动观自心,正当烦恼初萌生,危害自与他人时,愿疾诃斥令消除”对读。

  ※【释异】

  本颂的前两句“烦恼成习则难治,念知士当持对治”,旧译译作“烦恼串习则难治,勇士明持念正器”,而有的版本又将“念正器”订正为“正念器”,但大部分结缘本都似未作订正。这两句的藏文原义是:假如烦恼(由于反复串习而)已成习惯,那么,再试图以(相应的)对治方法去设法挽回它,就是很难做到的了。因此,(那些具有)正念、正知的人们,应该拿起对治的武器……藏文中的“公”字,是表结果而不是表过程,也就是说,这个字表示“已成习惯”这种结果,而决不是表示“串习”这种过程,因此,“烦恼串习则难治”的译法,就十分值得商榷了。基于上述原因,新译重译为“烦恼成习则难治”。

  在藏文里,我们既看不出“勇士”的意思,也看不出“明持”[难道还有“暗持”不成?]的意思;而这个“正念器”的译法,则是从藏文的“对治的武器”一词衍生出的。姑不论“对治”与“正念”有著多大的差异,单就“正念器”本身而言,也难以看出“正念的武器”这层意思。因若拿掉“武”字,单就“器”字的本义来说,只是“器具”之义,而非“武器”之义。

  当然,本句的藏文结构特殊且高度浓缩,确实给汉译造成了一定难度。本句汉译依据藏文原译免强重译为“念知士当持对治”,其中的“念知士”,即是指(那些具有)正念、正知的人们;由于考虑到偈颂的字数,故将拿起对治的武器一句,省去“武器”,而略译为“持对治”,但这些在长行中都作了明确标示,有心人自可看出其中的内涵与差异,而能设法体会到藏文的原义。


  总之何处行何事,

  皆当观心处何状;

  恒具正念与正知,

  而办利他佛子行。

  总而言之,无论身处何地(或者)

  以(行、住、坐、卧的何种)威仪

  作何(事情),

  (我们)都应(觉知到)自心(究竟处在)怎样的状况。

  透过具备(这种)正念与正知

  而相续不断地成办利他之事,

  (这一点儿,)

  是佛子(们)所应实践的。


{返回 佛子行三十七颂·菩提行法摄要集萃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正分36 总括前文 观心利生
下一篇:正分34 佛子当力戒者(4)
 正分9 共中士道 厌有求脱
 正分22 远五毒(5)
 正分2 道前基础(2)
 正分16 不舍愿菩提心(5)
 正分15 不舍愿菩提心(4)
 正分29 发行菩提心 当修六度(5)
 正分11 上士道 入大乘门——发愿菩提心(2)
 正分4 道前基础(4)
 正分32 佛子当力戒者(2)
 正分12-17 总论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冈波巴四法·出版序[栏目:卡塔仁波切]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一九集[栏目: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空法师]
 灭火[栏目:心灵小品·禅语故事]
 七十空性论[栏目:经论著作]
 禅定──护心之道·见性之本[栏目:温金玉教授]
 以三学内强素质 以弘法外树形象(如意法师)[栏目:中国佛教公众形象专题]
 灭惑度生死[栏目:静思晨语·证严上人]
 经是生命的原貌[栏目:海云继梦法师文集·福慧滋长]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五 (9)[栏目:瑜伽师地论讲记·妙境长老]
 大方等大集经 解题[栏目:佛书解题]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