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耕云心药录——心理疾病篇 卷下
 
{返回 耕云先生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918

耕 云 心 药 录
心 理 疾 病 篇
卷下
---智信达仁编缉
 
开篇语
我们知道,别人给我们解答问题的,是别人的心;别人的心既然可以解答我们的疑难,难道说自己的心不能解答自己的疑难问题吗?如果自己不能解决自己的疑难,一有问题,就去问别人,岂不等于否定了自己的心、否定了真我?太不应该了,太委屈自己的心了!只有“一切向自心求答案”的认知,才是一劳永逸根本解决问题之道。(发掘真我 主宰心国)
※※※※※※※※※※※※※※※※※※※※※※
一、命运始终掌握在自己手中
二、现代人修行最大的障碍就是“自己”
三、对治淫念的办法
四、「非分男女之想」的對治方法
五、不要乱打坐
六、内不安造成外不平
七、忏悔以后,晚上睡眠会做恶梦的原因
八、不要自己乱看书去盲修瞎练
九、如何克制妄想?
十、去掉我执,才会有真正的谦虚
十一、如何改正不敢放手做事的缺点
十二、如何对治拘谨、不洒脱的习性
十三、处世常常粘滞,应如何对治
十四、家有精神病患者该怎么办
十五、去掉愚昧的方法是离分别
十六、如何克服担心害怕何为邪定及其危害
十七、如何對治「想陰」
十八、如何修正偏去的个性
十九、如何破除拘束、内向的我执
二十、常常犯错却不自觉就是无明
二十一、反省的入处
二十二、要扫除妄念就必须多多持咒、唱禅曲
二十三、常自生烦恼、好恶心重怎么克制
二十四、“看别人不顺眼”是烦恼的来源
二十五、克服胡思乱想的方法
二十六、如何对治胡思乱想
二十七、如何减少烦恼
二十八、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的成因
二十九、精神病成因——活在错误中
三十、脑神经衰弱对治之法
三十一、孩子人格破粹源于家庭的不调和
三十二、自我膨胀是烦恼的来源
三十三、何为邪定及其危害
三十四、因 果
三十五、报 应
三十六、果报昭彰
三十七、菩萨畏因
三十八、傲
三十九、去
四十、美
四十一、恕
四十二、“家”    是——
四十三、幸福的基础
四十四、业 障是无形压力与灵明闭塞之因
四十五、喜 悦心理健康之征
四十六、主 静
四十七、文人宜学佛法
四十八、如果你
※※※※※※※※※※※※※※※※※※※※※※※※※※※※※
一、命运始终掌握在自己手中
近人迷信相命之学者日众,这充分反映出在此一面临考验的时代中,仍然有着太多的人,呈现出心灵空虚、精神苦闷的现象,显示出人们意志力的空前薄弱,殊堪警惕。虽然在现象上,凡物各有其不共的生存发展规律,相命之学亦由来甚久,且中外同然,亦确然有其学术基础。但任何高明的相命专家,最多也只能说明部分事实,判断未来趋势,而绝对不可能改变他人的命运,更无法推翻“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因果定律,以及“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天道好还的法则。
    命运始终掌握在自己手中,只有自己才有权决定自己的命运。既然命运操之在我,倩人指津岂非多余?倘肯竖起脊梁,坚固志向,依循正道,则历千辛终达目的,坚百忍足可图成。但自行好事,何须问前程?若或坐待鸿鹄,妄冀侥幸,乃至甘向命运低头,埋没大好身心,求神问卜,自无主张,敢保霉运当头,终身潦倒,难逃时光腐蚀,社会淘汰也。
    人身难得,而人心尤具无比潜力、无限可能,切记“命由己立”,莫徒怨天尤人。《观潮随笔》——《世说》
二、现代人修行最大的障碍就是“自己”
问:现代人修行最大的障碍是什么?
答:就是自己,最大的障碍就是你自己。如果没有你的话,就一点障碍也没有了,也就是我刚才讲的我执。由我执产生“我欲”—— 我喜欢什么,我想要什么、得到什么,而且得到了以后,欲望又升高了,还不满意,欲无止尽,欲壑难填,因此修行的障碍就是自己。你要把你自己看好,不要被虚假的你所拨弄、摆布,用真我做主宰(真我就是原本的我),那你就很自由、很自在,而且没有障碍。障碍就是你制造的,你有“我对”的观念,你就批判他不对,结果你就竖了一个障碍,一有机会,他就跟你作对。我们人生都是自己给自己做障碍,人最大的障碍就是自己,除了自己,没有什么障碍。(作者者座谈会)
三、对治淫念的办法
  问:对于淫念,弟子总是惯性太强,请问 师父“要如何对治?”
  答:淫念,人人都有,有很多人不能战胜淫念,于是乎就堕落了。我在《杜漏歌》说:“躯壳起念滋三毒”,三毒就是淫、怒、痴,也就是贪、嗔、痴。贪财、贪色都是贪。
  你若不去想这个事,你就没事;你越想,它就越严重。《四十二章经》里说:“欲生于汝意,意以思想生”,很多事情是想出来的。当你淫念来的时候,你就想那些失意、不得意的事,那些事都很狼狈、很丢脸,你想这些事,那么淫火就熄掉了。
  常言说:“饱暖思淫欲”,一个人吃饱了没事干,就是佛讲的“五阴炽盛”—— 色、受、想、行、识都很旺盛、饱和,他的贪、嗔、痴就会特别旺盛。你看!人到了生理过剩的时候,就想打架,这是嗔,别人劝他说:“你打不过他。”他说:“没关系,我挨几拳,我也很爽快。”他打不过人家,不打人,光挨打,他也很爽快,为什么?五阴炽盛。所以出家人要调饮食。淫念强的人,就不要吃大蒜、葱、韭菜,肉类就不要吃了;如果体重再超过标准,就不要吃肉了,喝点脱脂奶粉,那么蛋白质也够了,钙质也都够了,再吃点青菜,它可以帮助肠蠕动,对身体有帮助。假如说我们吃些补药,即使那些很正常的人,他都会失常喔!我不好意思说“我们想自己的身体,就会产生淫、怒、痴”,我不好意思这么讲,因此我换个语气说:“躯壳起念滋三毒”。
  我在讲词里也讲过,我在桃园当站长的时候,台南来了几位朋友,他们跟我讲:“我们府城(台南市的古名)的担仔面、棺材板最好吃……”,说着说着,直吞口水。我问说:“怎么啦?”他说:“口水多了。”我说:“你若不要讲,口水就少了。你若是想那个挑水肥的,就没有口水了。”(众人大笑)
  我这个话不是说笑话,佛法是因病予药的对治法门,所以净土宗有“白骨观”,天台宗也有“白骨观”。你想想!这个人活着的时候很漂亮,男士很潇洒雄壮,女人如花似玉,但是死了三天以后,他会是什么形状?四天、五天、六天以后,那就不能看了,再也不是什么上帝的杰作,也不是艺术品了,那很难看;到了一个礼拜以后,看了简直会作恶梦。你等到他的肉体慢慢地腐烂,长了一身的蛆虫,然后变成白色的骨头……;做这种观想,就不会想这个事了。
  要克制淫念的话,就要调饮食。对日抗战的时候我在西藏,他们年轻人二十几岁学密宗的,师父叫他们吃素;大家都喝奶茶,冬天吃牛肉粉,叫他们不要吃,要吃青稞粉;不要喝奶茶,光喝橐茶。为什么呢?因为他们五阴炽盛。对那些老先生,则不然,有一位四川 成都人六十多岁,到西藏学密,那个活佛就说:“给他伙食好一点,多吃水果、野菜,但是要多吃牛肉,不要吃肥的,免得吃了对身体不好,还要多喝奶茶。”为什么呢?因为他身体不好,他在家里吃素(他是学显教的,吃斋)。上师说:“你在这里吃肉,一切的罪过我来负。”结果他吃了半年多的荤,气色越来越好,身体越来越好。他练习拙火定,只有半年,拙火就起来了。何以见得起来了?冬天,他光着膀子坐在院子里,下着雪,一个小喇嘛在他身上披个毯子,毯子浇两盆水,湿透了,坐了四十分钟,煲热气,烤干了,为什么?拙火上升。所以要调饮食。
  老子说要“啬”,“啬”是什么?吝啬的“啬”字。老子的道家是中国的文化,它不是个宗教,是汉朝的五斗米教,后来供奉他,以后的天师道出来,也打他的旗帜。其实道家是个学派,所以道家不叫道教,道教是要烧丹炼汞,这属外丹,内丹就是守丹田,任督二脉打通,奇经八脉……。这个能不能长生呢?那些古时候学仙的人,我们一个也没有看到,老早就死翘翘。
  老子说“吾有大患,为吾有身”—— 我最大的忧患是我有个肉体,这麻烦大了,饿了要吃,冷了要穿;我做事做得好,别人会忌妒我;做得不好,别人轻视我,多麻烦。他还讲“要勤、要俭”,俭不是说用钱俭,而是说话要少说,免得伤中气;性生活要减少,免得伤元气。所以不管是修仙也好,修佛也好,最重要的是独行道 —— 一个人。也不光是修仙、修佛,就是世法当中任何一门高深的,也都是独行道。日本的宫本武藏不娶太太,没有家;日本的武士,若有家、有太太,他跟人决斗就不行了,那是千分之一秒决生死的事,两个人站在一起,两个都不动,一接触,便有一个人倒下。练剑道、武术也是一样,所谓的童子功,铁布衫、金钟罩,都是童子功。
  我们在家修行,不能说断欲,因为我们有家呀!断欲的话,就不调和,但是我们要节欲,不是为自己发泄,而是为别人。别人说“我需要”,那么你就勉为其难;别人不需要,自己要甘于寂寞。我们消遣的方法很多,不要拿这个事当消遣,这不是个很好的消遣方法。
  所以你要想戒掉淫念,第一个要多看正经书,第二个要调饮食,太营养的东西不要吃,能刺激性激素分泌的东西不要吃,像虾一类的东西不要吃,韭菜不要吃,我们脑子常常想的是什么呢?想着光明解脱,想着众生之苦。这样的话,自然会降低淫念。(解惑录第二集。信愿行证”会后解惑)
四、「非分男女之想」的對治方法
  問:修行对我來說,除了受困於躯壳之障外,也受困於慈悲魔,以及非分的男女感情阴影之再三出現。
  答:非分男女感情的阴影,是你自己想的,沒有人強迫你想。你若不想,它就沒有了,所以你要做一次彻底的反省。
  你說修行对你而言很苦,我觉得「不然」,释迦牟尼难道是摆脱荣华富贵、自讨苦吃吗?不然,这个〈修行〉并沒有人勉強你。你修行感觉很苦,那你就追求快乐;追求快乐,是人的基本权利;坦白說,你感觉很苦,你就不要修了。
  如果你有非分男女的图像浮现,这是因為你胡思乱想,乱想一通。非分的男女之想,古人称这个叫「躯壳起念」。有的人常常躯壳起念,乃至小孩子偶尔也会这样,你看一個广告,一个两岁的小女生拉开小男生的裤子看看,这固然是一个很天真的动作,但是人都有联想,看到什么就联想。你若不存非分之想,那你就沒有非分之念;沒有非分之念,就不太苦,修行本來就沒有什么苦的。
  我們讲实在的話,出家人很苦,譬如出家人「日中一食」〈学律宗的人讲究「三千威仪、八万细行」,这是「南山宗」〉,他们为什么「日中一食」呢?保持半饥饿的状态,他就可以打倒本能的冲动,每天肚子饿嘛,就食唯恐不及,哪里会想到本能的问题呢?这真是煞费苦心。
所以你这个想念当然要自己净化一下,你既然问我,我就实话实说,就是要能夠做到「時時自觉,念念自知」,念起即觉,一觉即无,要刹车,要懂得刹車,不要跟著念头走;走久了以后,就变成心灵的阴暗面,造成神经衰弱,对自己的健康不好。(作者者座谈会)
五、不要乱打坐
问:以前曾学过打坐,打坐时身体会动,会哭,能听到耳语,尔后听人劝说,已不敢再盲修瞎练,今愿全心力学习安祥禅。但每当坐下来观心时,以前的恐惧感就会袭上心头,请问:师父,如何克服这个障碍?
答:我讲的“观心”是永不间断的 —— 时时自觉,念念自知,不是静坐。我没有叫人静坐,不要静坐。什么时候静坐呢?你到老了以后才静坐,年轻的时候不要静坐。
静坐的学问太大,静坐的学问太大(强调)。我讲了安祥禅,我很懒,我很少讲,被逼得不得已时,我才拈出一个主题来乱编一通,凑成一篇讲词,我就讲一下。你若叫我讲静坐,那个占的篇幅应该比这个多十倍。
静坐是很难、很难的,有很多人静坐,没有坐好,坐坏了。比如说有人叫你守黄中(上丹田),守得好以后,它就开天眼。开了天眼,你想再闭,它不闭了。你为什么想闭呢?因为没开天眼,平时吃饭很安静,一个人吃饭更好。你开了天眼以后,你若吃饭,一大群鬼瞪着眼睛看着你,还流口水(众笑)。有的血压高的人一守黄中,就脑中风。你守丹田(气海),守得很好,会造成什么呢?第一个、首先的好处是引火归元,我们的相火就是虚火,牙疼、长眼屎是相火,它变成了内门火,那就是丹田发热。丹田发热的副作用是五阴炽盛 —— 生理旺盛,生理旺盛就会有一种过剩的悲哀。我们身体亏了、虚了,很悲哀,常常都力不从心,就会错过了很多事。但是过剩了也是悲哀,过剩的时候,你想睡觉睡不着,你想坐也坐不住,你想平静一下,脑子乱动,念头不止,你也煞不了车。这个要怎么办呢?你说要调和它,你说怎么样才能达到五阴不炽盛呢?纵使有方法,那你也做不到。像弘一大师那样的大修行人,我们都很佩服他——日中一食,他打坐是为了修心。他不希望产生五阴炽盛,产生精力过剩的副作用,所以他日中一食 —— 中午吃一餐,过午不吃。这样保持着半饥饿,他就没有机械惯性。
什么叫机械惯性呢?我们的这个肉体是个大工厂,是个化学工厂,我们吃的食物,淀粉就变成了醣,醣跟许多的元素产生化学变化,就支援每个细胞、五脏六腑。那我们什么时候过剩呀?假如我们消化力过多,我们总想吃,总吃不饱;假如我们性荷尔蒙过多,那就是性激素,激素就激动,你坐卧不安,甚至于变成了情色狂,产生了性犯罪,为什么呢?它不平衡。(解惑录第二集。“唱禅歌就是修行”会后解惑)
六、内不安造成外不平
问:请教耕云先生,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受到外界的影响,这到底是外不平才内不安呢?还是内不安造成的外不平?
答:是内不安造成的。不论任何人,都是由他的内心决定他的感受的。一个悲哀的人看任何美好的事物,都会带上灰色的感觉;一个内心喜悦的人看任何事物,都会感到很调和。人是靠着心来认识外在、指导行为的,如果你的内心很安定,那么你看外在的事物,彼此之间都会很平顺、很和谐。如果你的内心是紊乱的,那么你看外在的事物,也就不调和了(耕耘解惑录第二集。北京大学座谈会”问答纪录)
七、忏悔以后,晚上睡眠会做恶梦的原因
问:忏悔以后,晚上睡眠会做恶梦,为什么?
答:为什么?很简单,这个可以分两种说法:第一个是你心虚,你自己心里感觉到我做了错事,所以就做恶梦;第二个,那也是一种减轻心理压力的功能。我们人有一种奇异的功能,就生理来说,我们的生理组织如果保持很正常,它有一种自动免疫的功能,它也有自动复健的功能;就心理来讲,也有一种自动消除压力的功能,如果我们心里有许多过去令自己心不安的那个结,做个恶梦,就解掉一个结,那个结就无形中消失了,这是我们心理的功能。人,不要忽略了自己在无为法当中有很多伟大的功能,做个恶梦,就解掉心头的一个结,那个不再成为现实,而已经意思到了,也就是消除罪障,那个不是个坏事。(解惑录第二集。信愿行证”会后解惑)
八、不要自己乱看书去盲修瞎练
问:大约七个月前,和一个同学一起喝酒,那次的经验很奇怪,全身发热,感觉好快乐,后来疯疯癫癫地去乱攀缘一些东西;后来就感觉好烦好烦,然后就想把什么东西都丢掉。后来我就休学了,不知道为什么感觉很焦虑,到现在,我做什么事情总是感觉很没意思,生活也很没有规律,不知道该怎么办?
答:你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是因为你没有师父(老师),你也没有学法,你自己自作聪明接触一些东西。
外面的印刷品,有的是对上根大器说的,有的是开悟的人互相聊天的,有的是对那些无明厚重的人说的。当然不止有这三类,还有程度不同的。所以你看错了、体会错了,会有这种现象。
发热有两种,一种是头部忽然发热,自己在发热,那种恐怕要吃点镇静剂,因为身心不调和,像这样子,睡一大觉起来就没事情。一种是你在别人面前,听人说法,你感觉脸上在晒太阳,那个是别人的作用,那个与你无关。
总而言之,发热,然后对一切讨厌,那就不随缘。这个佛法,佛讲的每一部经,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经过了解众生根器,面对大众而讲的,他讲那些话、那些经验,就是预防你这些毛病发生。譬如有很多人说“天也空,地也空,妻也空,子也空”,一切都空,而做事也是多余的,就懒得做了,但是蓬莱米不空呀,你不吃蓬莱米,肚子饿,所以你还是要吃饭。要吃饭,就要具备吃饭的条件,不能乱来的。
我想,你要治这个病,第一个、平常要从定、静上下工夫,自己没事,做一次反省,做一次反省很重要。第二个、学法一定要扫掉所有的神秘主义,超常识的或与生活无关的,把它扫掉,因为佛从来不讲这些。佛讲这些,那是在法会跟菩萨讲的。而佛讲的话,当时有太多的人不相信,我们举个例子:佛讲三千大千世界,谁相信呀?因为两千五百几十年前大家都讲“天圆地方”——天是圆的,地是方的,全世界都是如此,你若说有三千多个天圆地方的东西,那是不切实际,没人相信。而佛经上说:“阿罗汉看我们这个瞻部大(梵语,南瞻部州)——地球,好像拿在手上看无花果一样,很小的。”我刚才不是讲吗?唯有佛用佛眼才能看得到三千大千世界。一千个小世界是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就是一中千,一千个中千为一大千,你说世界有这么多吗?经上明明讲的,有恒河沙数世界。所谓世界,“世”就是时间,“界”就是空间,时空单元就叫世界,时空一个单元就是一个星球,有恒河沙那么多,这是佛讲的。佛拿一杯水,说“这一杯水有八万四千个虫”,大家一看,什么都没有呀,“你老先生年纪大,眼睛花了吧?”其实恒河的一杯水不止八万四千个细菌,所以佛的智慧是很难比的。既然我们相信佛的智慧难比,而佛是慈悲的,“是诸众生,皆是我子”,在《法华经》上佛这么讲的,“虽复教诏,而不信受”,我们只要相信佛的教诏就对了——他诏示我们,他教导我们,我们就接受。
如果你要学安祥禅,你不妨把我的讲词从头到尾看一看,我教你怎么做,你就怎么做,我说“人要活在责任义务里”,你就不要去讨厌工作了;我说“人要有同情心”,你就同情别人,不要太关照自己了。如此走中道,你那些现象就会消失。
有些人讲“天也空,地也空”,别人都看空,他不空,他自己不空,这叫魔呀!这样的人活得很不快乐、很苦恼。
说法,一定要结合现实人生,所以我最近一次对较多的人说《佛法在世间》,六祖讲的“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世间”就是我们生活的时空单位,我们要生存就要有生存的条件,你要做人就要有做人的条件,一切违反做人的条件,一切不具备生存条件的人,是活不下去的。
当然有个很好的人,他开悟了,他的太太在台湾的南部打电话给我说:“他现在有点不正常。”我说:“我知道。他那个现象就是正常,而且还有点过热,过犹不及呀!热度太高,一退温就好了。”我说:“你现在也不要找医生,给他买点镇静药,吃了以后睡一大觉,他就没事情,那是很好的事。”
像这些东西,不要执著它,照着佛经上说的做,照着我的讲词说的去做。虽然我讲得乱七八糟,但是我都是结合现实人生的,没有叫人脱离人生,没有叫人厌恶工作,以工作为享受,就不寂寞。脱离工作没有办法消耗生命力,人就苦恼。因为八苦里面有五阴炽盛——色、受、想、行、识都很旺盛;身体旺盛就想打架,不打人,挨打也很舒服;想阴旺盛,就睡不着,想入非非,就失眠,越想越兴奋,干脆不睡觉,泡杯咖啡,抽支烟,慢慢想,想得很有意思,很享受,但是明天头昏脑胀,一出门一点都用不上,这叫妄想。所以不工作,他就五阴炽盛;五阴炽盛,人就变成神经病了。
我想你这个人还是很好的人,人不错,很有良心。我没有跟你相处过,我知道你这个人还是一个好人。但是你不要自己摸索,自以为是,还是要找一个你信得过的人,人家怎么讲,你怎么做,那就对了,就这样。(学禅的四个个基础解惑)
九、如何克制妄想?
  问:我白天教书、晚上上课,平常很容易想个不停,想很多事情大都没有结论。请问 师父,有什么方法能够克制妄想?
  答:佛法最重要的是方法,如果你勉强给佛法下个定义:“佛法者,成佛的方法也。”如果说这句话还不够通俗,再加个注释,那么成佛就是生命的觉醒,佛法就是完成生命觉醒的方法。

  不二法门,想与不想是一回事,想即是不想。我要大家多读《六祖坛经》,大家都忽略了《六祖坛经》最关键、最重要的地方。《六祖坛经》真假动静偈讲:“若觅真不动,动上有不动”,我也讲过这样的一句话:“若觅真无念,念上有无念”,这个话怎么讲呢?博陵王向牛头融禅师问道的那一首对答很好,“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曲谈名相劳,直说无繁重。无心恰恰用,常用恰恰无,若问无心处,不与有心殊。”现在在座的各位,应该都是无心的,但是无心既不妨碍你听话,也不妨碍你说话,有念、无念也是如此。
  我之所以没有逐条地跟各位讲八正道,因为八正道的要求在我前后的讲话中都已包括了,不必再刻意地把它提出来。在佛讲的八正道里面,就讲到“正念”,如果不是为了非分之念,如果不是只能想不能说,换句话说我们能想的,都可以说出来,那么你想的都是“正念”。假如我只能想不能说,说出来没面子,那就不要去想。所谓的“正念”,为了国家、为了工作、为了一个学术……而去思索,那个都无伤,对身体没有伤害,对修行也不构成障碍。如果毫无目标地去乱想,那叫“妄想”,没有用的。妄想不但容易心乱,而且容易造成重大的伤害。
  至于说如何才能克制妄想呢?今年的春节我曾经送给各位四句话 —— 时时自觉、念念自知、事事心安、秒秒安祥,这四句话叫《如意箴》。为什么叫《如意箴》?人活得都很无奈,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活得万事如意,心想事成,这四句话你若做到了,那就万事如意了。我稍稍讲一下前面两句:
  第一句:时时自觉 —— 自己觉自己,这个叫做修行,也就是我刚才讲的“安分守己”,时时做自觉的功夫。
  第二句:念念自知 —— 每个念头来了都知道,需要想下去的,就继续把它想下去,一定要找到结论,没有结论绝不罢休。如果没有结论,绝不换第二个主题。像这样的话,我们的思想就变成一个创造力。无论你是想一个学术问题,想一种教学方法,想如何突破老师和学生之间教学上的障碍,这些都是很好的正念。如果你想了一夜,第二天完全都用不上,那叫“妄想”,干脆就不要想。能够念念自知,这个人已经进入观心的第二个步骤,已经成功了一半,因为一般人在想什么都不知道,这个叫“无明厚重”,你知道你有妄想,这表示你很进步。
  你想克制妄想,有两个方法:
  第一个方法,要换个主题。你要想,可以,静静地想一个有用的主题,比方说静静地想一个当前你的工作上、生活上必须突破的问题,或你的修行上必须突破的问题,只想一个主题,而且没有结论以前,绝不换第二个主题,你可以把它想一年、想两年,都无妨。我告诉各位,任何一个人把一个主题接着想一个礼拜,有空只想一个主题的话,他都会得到很可贵的答案。那个答案绝对不是冲动,绝对是灵感。
  第二个办法,你要想的时候,以毒攻毒啊!你念佛、持咒也好,唱唱禅歌也好,都可以把妄想拦住,不要叫无聊的问题持续发生下去。一切的妄想都会伤害你的身体、污染你的心灵,这个话怎么讲呢?有人说“说火并不会烧口,说说又何妨”,这话虽没错,但是我们说一个好吃的东西,尤其是我们一向爱吃又吃不到的,我们说着说着,口水就增多了,虽然还没有吃,他已经完成消化准备了。我们若讲那些黄色的话,就会刺激我们的性激素分泌,产生性冲动。新兵上战场,平常便秘,枪一响,拉肚子,为什么?增加胆汁分泌,胆汁一大量分泌,就增加肠蠕动,所谓吓破胆,这是有道理的。心理绝对影响生理,心物一元,就是这么来的。所以要修行就要掌握(降伏)自己,自己拿出方便来,去克制自己的妄想的偏向,克服这些不正常的发展,以正念代替妄想。要想把念头止住,这是不可能的,但是要以正念代替妄想。(安分守已解惑)
十、去掉我执,才会有真正的谦虚
问:内心谦虚,行到极点,可否去掉我执?
答:谦虚与去掉我执互为因果,若是没有我执的人,他是真谦虚;有我执而又谦虚到极点,是假谦虚,那不是真的谦虚。因此,必须真正去掉我执,才是真谦虚。
当然,你若处处谦虚,不管你去不去我执,“能谦虚”就是一种功德,为什么?菩萨是“施无畏”。你若不谦虚,处处跟别人摩擦,给别人制造烦恼,别人的烦恼反射到你身上,你也烦恼。你若处处谦虚,你就给别人制造喜悦,你就有功德,你也活在喜悦中。
我觉得,真正的谦虚是去掉我执,不是因为谦虚才去掉我执,所以真正地去掉我执才是真谦虚,不是谦虚以后才去我执,事情就是如此。但是谦虚对于去我执,是有帮助的,因为去我执是很难的事,你能够把我执都去得掉,那一切都圆满。而谦虚也是很难的,我明明会,别人却说我不会;明明我做得对,他却说我不对,我若肯承认 ——“你说得对,请你多指教”,就已经开始去我执了,这是互为因果的。
你若很谦虚,谦虚到极点,甚至别人诬蔑你、压低你,把你贬值,你也不生气,那就是真的去掉我执了。你这个问题很好,谢谢你!(学禅的四个个基础解惑)
十一、如何改正不敢放手做事的缺点
问:我做事情常常不敢放手去做,自觉于情、于理上站得住脚,但常常要问过别人才敢去做,总怕得罪别人。请问师父,如何改正这种习气?
答:这就叫做执著。我们尊重别人,小心谨慎,这是个优点。我们人生有很多的毛病,就是因为不谨慎。因为不谨慎,就随便说话;说错一句话,你要知道,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都会有影响的,行为必有影响,每一个行为都有影响的。人不是孤立在宇宙之外的,人的每一句话不但影响他的周边,还影响全世界,影响整个宇宙的灵气,你不要把自己看小了。《信心铭》说“极大同小,忘绝境界”、“极小同大,不见边表”,极大不见边表,极小也是没有边表的,你找个微粒子的核心找不到的。所以人谨慎很好,但是执著就不好。
你以后用一种喜悦、成全、求心安的心去做就好了,不要太顾虑别人主观的看法。我们不是为任何人而活,我们是为自己而活,自己走自己应走的道路。孔夫子也没有办法保证人人都喜欢他,因为他也有遭人误会、在陈、蔡绝粮的时候;耶稣是圣人,也没有办法保证人人都喜欢他,还被最亲近的弟子出卖了。放松自己,不要执著,用爱心,不计得失,但求心安无愧就好了。(解惑录第二集。信愿行证”会后解惑)
十二、如何对治拘谨、不洒脱的习性
问:恩师开示“学佛法的基本目的就是求心安”,然而在日常生活、待人处世上,总常会有我心不安之感,因此常常拘谨而不自在、不洒脱。也时时做反省,自觉在思想、言行上努力尽心尽力,可问心无愧,但是易受环境影响,习于多思多虑,以至于放不下,无法自肯心安,安祥心态也就因而降失,该如何对治?
答:“如何保持安祥”你都知道,你都很清楚,你今天不是“知”的问题,而是“行”的问题。你所缺乏的是什么?意志力,就是决心。想做的事,常常忘掉了。你若意志力强,把它坚持下去,你就不会忘记,不会忘记就很好了,心安就喜悦了。
人若是“不屑人言”,人家怎么说都不在乎,那这个人很狂妄。反之,假如我们把自己生活的意义建立在别人的好恶之上,那我们自我贬值、自我否定了。因此我们只求心安,保持安祥,绝不有损人利己的念头,总是为别人好。为别人好,不是要别人感觉到我们对他好。比如说小孩病了,我们给他药吃,我们是为他好,但是他吃得很痛苦,又哭又闹,拼命地不吃,你拼命地灌他,你用不着抱歉;类似这样的事,你用不着抱歉,我们求心安就可以了。像你这个样子修养很好,还得不到心安,表示你意志力不够。要死守善道,择善固执,锻炼意志力。
天下的事,事极必反,物极必反,而理极也必反。什么叫物极必反?你看看,过荒年的时候,那个最不值钱的番薯签(干地瓜丝),都是无价之宝。什么叫理极必反?他研究佛法,深入三藏,经律论都通达,等到他一旦大彻大悟,见到自性的时候,桶底脱落,什么都没有了,“理”真正到了极点的时候,什么都没有了。
所以你现在要锻炼意志力,因为你做一件事情都不能维持很久,兴趣也不能固定地保持很久,这表示说你容易受外界的影响,自我意志力比较差,以后就练习意志力。你锻炼意志力,若能像印度的瑜伽术,做很多的姿势,这个对女孩子很有帮助,又能保持身材的美,又能……,很多优点。瑜伽术不是做强身用的,不要搞错了,瑜伽术的目的是要锻炼意志力,所有的苦行都在于锻炼意志力。苦行什么时候毕业?如果做苦行感觉很快乐,那就毕业了。如果做苦行都很快乐的话,那这个人的意志力坚强得很,意志如钢一般的坚强。
你要锻炼意志力,因为你的意志力不够。那你就每天决定做一件事,由简单到复杂,或者每天由几点到几点,一定做自觉的功夫,不管是任何因素,都不能阻挠,只要不耽误你的责任义务,不影响到别人,都可以。你能够这样坚持下去,能坚持到一个月,每天一个钟头,不要说两个钟头,我看你的意志力就会提升。(解惑录第二集。信愿行证”会后解惑)
十三、处世常常粘滞,应如何对治
    问:悟心容易息心难,我对人、对事、对物,常因情多慧少,习于粘滞,而难以彻底过化存神,因而随照失宗。当如何对治?弟子愚昧,恳请 恩师开示“努力精进之道”。
答:关键就在安祥度不够。心里不够安祥,所以才起执著,这是互为因果的。执著心越重,安祥度越低;安祥度越高,那么执著心也就越少。
你要慢慢地培育出一个心安无愧的涵养,做事求心安。在我看来,你应该心安了,为什么?你的能力绝对满足你职务的要求,而且你做人相当温和,反应相当灵敏,你应该不会有那么多的压力和干扰才对。你现在所要做的就是做笨功夫,笨功夫就是说努力追求并保持安祥。安祥是什么感觉?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保持安祥的心态,你的问题就会消失,你的关键在于安祥度不够。安祥度不够,所以自己就不能主宰自己。自己若能够经常主宰自己的心,你没有事的时候,它自然就自觉;念头一起来,自然就知道。你能够达到这个标准,那么你所烦恼的状况就会消失。
十四、家有精神病患者该怎么办
问:家属中有位精神病患,时会发作。请问师父,弟子面对家属中有此情形者,作为一个修行人,应如何去做,才能够消灾去厄?又如何面对,才能心安学禅?
答:我感觉到“结果都有原因,原因产生结果”,像这样的精神病患,他必定有很多原因。这些原因有些是可说的,有些是不可说的。我并不是说不知道,用这个话来搪塞。你也可以这么看,我是在搪塞你,没有错。但实在说,你如何心安呢?悉心照料他,教他、诱导他跟你一起唱禅歌,这样对他有帮助。
生老病死苦,人人都有,谁都不能免。而我自己就生病了,我病了也就快到一年了。人有业,就有报,这叫业报。人因为有业就受报,这是个喜事,犹如我刚才跟各位讲的,真正有使命、有任务到这里(地球)来的人,这种人最倒楣啦!为什么?他一错立刻就倒楣,错一点立刻就要吃亏。你若不是有任务来的,你错了以后感觉得很高兴,因为没有马上受报,可是结果就很惨。有人专门照顾你,你才能随业受报 —— 现报(现醒报)。什么叫现醒报?现在就报,叫你觉醒,叫你悬崖勒马。跟我学法学得比较虔诚的人或者有这种体验;你若不是很虔诚,就没有这种体验。
你问这个话:“如何使自己心安呢?”就是悉心照料他、诱导他,自己好好地修行,自己努力保持安祥。自己能够努力保持安祥,病人就会减轻烦恼、减轻痛苦;不是说你有安祥,他就好了,不敢这么讲,这个话我不敢讲。但是因为你安祥,你接近他,你照料他,他好得会比较快,他也不容易发作。我们禅刊也登过,这个话不是我讲的,我讲这话就太夸大其词了;坐骨神经痛、神经病患有读《安祥集》读好的,这是大陆航天大学的教授写的文章,这不是我写的。而且也有人写信来说(有一位禅友在大陆也看到这封来信,医生写的):“不但神经病,各种病都有因为看安祥集就看好的。”我若这么讲的话,或许有人会说:“师父!这样的讲法是不是夸张?是不是代替医药?这是不科学的。”我也承认这么说是不科学的,因此我不敢这么说。但是你若用安祥心悉心去照料他,会减轻你的负担,减轻你的烦恼,也增加他的健康,增加他的喜悦,对他是有帮助的。我只能这么讲。(解惑录第二集。信愿行证”会后解惑)
十五、去掉愚昧的方法是离分别
问:去掉愚昧的方法为什么是离分别?
答:首先,大家不要搞错了,离分别就是不离分别,不二法门就是这样子。
“离分别”,就是“照而不执”,也就是庄子讲的“至人用心若镜”,而不是照相机。若是照相机,一照,喀,就存在这里。若是镜子,你来了,它就显影,你喜不喜欢它,都是一样,它没有好恶,王阳明把这个解释为“廓然而大公”—— 大公无私,没有个人好恶;那你走了的话,不管你是美女也好,或是什么也好,都一样,也绝不留影为念。你来的时候,也绝不会因为你很难看,就不显影。
像这样的话(离分别),不是智慧是什么呢?一切的喜怒哀乐不会牵引、牵动你的本心,也不会叫你伤脑筋,也不会叫你很累。你若用这种心工作了一天,到了晚上回到家里,就有一种感觉 ——“今天没有什么事情,没事”。你若是样样都去牵动本心,分别心太强,那你就会很累,活得很苦。
“去掉愚昧的方法为什么是离分别?”对啊!你一有执著,就是错的。明明是假的,你说是真的;明明是真的,你又说是假的。你说人生如幻,既然如幻,把你家里的钱给我,你干嘛不干?所以真假你不要去分别,真假不二。无风不起浪,假的也有素材啊!素材是什么?就是法身。真假不二,若是有人说“这是空,那是有”,这叫偏见。偏见的人对佛法来讲,靠边站,你讲的,根本就不能登大雅之堂。
为什么说离分别就没有愚昧呢?“廓然而大公,物来而顺应”——“我是大公无私的,你来了,就显影;你走了,不留影为念”,那就不劳累,这就不愚昧。愚昧就是执著,一件不如意的事情你记它十年、八年,仇人你也恨他十年、八年,这就没意思,那你自己浪费了自己的生命,而自己占有了自己性灵的空间,这都是不好的。(作者者座谈会)

十六、如何克服担心害怕?
问:日常惯于担心害怕,这是否与复印惯性有关?我母亲就是这样,如何克服这种心理?
答:这就是我执,缺乏安全感就是自我执著。因为我执,就有“我欲”。“我欲”就是我刚刚讲的领袖欲、占有欲、支配欲,还有自我保有欲,说我不要被破坏,我不要受伤害,我要永久保存下去,这是长生不老欲,这样的欲望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只不过“担心害怕”表示我执比较重一点。而我执重固然是烦恼的根源,而且它常常呈现两极,对事情上就是“我对”,凡是个性强的人,胆子都小。你不相信,你看!他是两极,“有”极了以后就是“无”,“无”极了以后就是“有”。
你要如何克服呢?要保持调和 —— 人际关系要调和,家庭、人格要调和,自己的心理要调和……,这样就不会担心害怕了;而且要多唱唱《安祥歌》,多唱《安祥歌》可以吸收生命力,也就是改变自己想念的念波(想念的念波,每个人都不同,等到有些人看得到的时候,就知道每个人的念波都不大一样)。这样的话,心里就无挂碍。
《心经》讲“无罣碍故,无有恐怖”,挂碍是什么?就是执著。不要执著什么。要把自己彻底地认识清楚,很多人基础工作做得不够,入门的工作没做好,也就是反省不由衷,敷衍、不彻底,反省完了,还说我对 ——“我做了那件事固然是不太好,但我是不得已嘛”,还在原谅自己,你就完了。所以不要给自己辩护,要吹毛求疵地找自己的毛病,好好地做一次反省,就不怕了,绝对不怕。
再说,你学安祥禅,无所谓怕。我这个不是心理治疗,我跟你讲的是实话,你也没有什么值得可怕的了。如果有的话,你就观想老师,大概有点用,可能有点用,不敢肯定。(作者者座谈会)
十七如何對治「想陰」
  問:「往事渾忘卻」,但我卻容易睹物生情,陷於往事的追憶,也知道「想陰障道」,但不知如何對治?
  答:最直接的辦法,你不要去睹物嘛!不就好了嗎?你不要去睹物,不要去專心看那些不必要看的東西;看那些不必要看的東西,只會浪費生命力。
  「想」並不是不好,這個話很難說明白,只能意會,不可言傳,基於不二法門,想就是不想,不想就是想。想是虛偽的,並沒有實體;既然沒有實體,那就是沒有。假如你不是一種自私,不是一種我執,不是一種遮蔽,不是一種私慾,就沒有想陰。
所以你想要克服這個毛病,就不要去睹物、少睹物。「睹物」養成習慣了,就形成慣性,要不然就沒有修行的必要了。修行就是不斷地修正想念行為,使它合乎「法」,合乎安祥禪,這就是修行。修行不是磕頭、燒香、拜拜、吃素,不是這樣,只要你不斷地修正。「睹物思人」或者「睹物思情」,這些東西都可以慢慢修正的,修正、抽掉那些不好的因子,就沒事了。(作者者座谈会)
十八、如何修正偏去的个性
  问:弟子个性内向,沉默寡言,遇事容易紧张,缺乏自信。请问 师父,如何做才能修正这种偏去的个性?
  答:我的一个药治百病,还是安祥。这个药治百病,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都可以治。
  人为什么内向?就是我执太重。比方说,我说这个话,太在意别人的反应;我做一件事,太过于在意别人的评价;处处好像为别人而活,处处被别人牵着鼻子走,好像跟别人都有距离、都有隔阂。太在意的结果,就有点“大众威德畏”,佛经上有这句话;他不敢面对群众,群众对他构成压力、束缚。他若把自己冲淡一点,连“我”都没有,压谁呀?让他去压好了。但是,能够做到“无我”,那还是偏,有、无嘛!是两个极端,你不如做到安祥。
  安祥是“无我”的,现在谁都没有执著了,我相信你现在绝对不会内向,绝对没有执著自我,但是你也不会把钱拿来放在别人口袋里去。“有我”跟“无我”是不二的,你不要太在意别人的存在,不要太执著外境,也不要太执著自己,自我保卫的观念很重,不要这个样子。
  佛法特别强调“无我”,人若能够“无我”的话,就没有什么内向、外向。人若“有我”的话,就有了“俱生无明”—— 无明与我同在。若没有我,无明根本没处立足,没有它立足之地。“我”是个最大的坏,因为你太执著自我,所以才内向,内向是“我执”的一种强烈的发露。“我执”是什么?“我执”就是众生痛苦的本源,也就是苦根。
  我执,我大略地说一下。因为有了“我”,太在意“我”,所以就产生了“我欲”。“我欲”再细分,大概有下列几种:
  “自我保存欲”:就是说我不能死,我不能受到伤害,因此就贪生怕死。
  “自我占有欲”:这个东西好,若是我的,这多么好;若不是我的,我想办法变成是我的,一切的问题都来了。
  “自我支配欲”:你们大家要听我的,我就开心;你们大家不听我的,我就要生气,这是我执的发露。
  “领袖欲”:至于说“领袖欲”,相反地说就是“自我尊严”。“自我尊严”是什么?一切的道理我说了就算,一切的是非我讲了才对,就是“我对”。

  我们的烦恼是来自什么东西?来自这个人的我执太重。我执太重时会到什么程度呢?那就是一句话可以形容、可以说明 ——“都是我对,都是你们不对”。你若是这个样子,你会活得很痛苦,就会活得很惨;你认为别人都该死,但是别人都比你健康。咦!这就奇怪了,你越不喜欢他,他越健康,你骂他“夭寿”(短命),结果他活到一百岁,你丝毫没有办法改变这个事实。
  不要突出自我,就没有内向。“不要突出自我”这句话,说得很轻松,但是办不到。很多人外向、内向,这是一个人的性情,一生都很难改变的。唯一能改变的,就是王阳明讲的:“我的良知犹如金丹一粒,点铁成金。”我也讲:“我的安祥也可以点铁成金。”你现在绝对不是内向,也不是外向了吧?能救你的,只有安祥;能改变你痛苦根源的,也只有安祥。(解惑录第二集。“唱禅歌就是修行”会后解惑)

十九、如何破除拘束、内向的我执
问:生性羞涩畏怯,待人谦恭有礼,自尊尊人,处事精细不认输,爱面子,请问 师父,如何去我执?
答:我都跟你讲了,我讲了很多了。你刻意地对人谦虚,这是好的;你在别人面前有很多拘束,这是不好的。你若接受我的意见 ——“自他不二”,你跟别人是没有距离,完全一样,生命的真实完全是相同的。墨水有蓝墨水、绿墨水、红墨水……,但是氢二氧是相同的,而水分子没有改变,它的结构式都没有改变,这个叫“在尘不染”。
    你要能够自我认知、自我肯定,而且你要目中无人,你不要以为他存在。有个人跟我讲:“老师!我一个人练习演讲的时候,我讲得很好,很有信心呢!可是我到台上一站,看到底下那么多人,我一句话也讲不出来了,这是什么道理呀?”我说:“你看错了对象,底下那些不是人呀,都是傻瓜呀(众笑),你怎么讲,他也不懂,你只管讲好了。”“真的吗?”“你试试看,就知道。”他就把他们当傻瓜,结果他讲得很好。你只管把这些人当傻瓜嘛,当傻瓜也没有什么不好意思了,是不是?
有的人拘束,有的人内向,这些是我执的现象。我执越多,越有压缩感;没有我,就没有压缩感了。我在《观潮随笔》写了一小段 ——“垛生招箭”,你这个靶竖起来了,那枪就打你;靶倒了,他打谁呀?所以你面对这个我执,你就说“根本没有我”。你若安祥越深,我执越浅。保持安祥久了以后,这个现象就会消失。(耕耘解惑录第二集。安祥是佛出世的本怀”会后解惑)
二十、常常犯错却不自觉就是无明
问:在日常生活中常常犯错却不自觉,需要别人来点破。是否正见不够?还是无明垢重?
答:那就是无明垢重,也就是说“你只知不行”。所以学法,我们主要的是要去行,要去做。修行、修行,你要修,你又不行,不行等于不修,我特别强调王阳明的四句话。提到王阳明,当初很多人跟我学禅,我都要他们先学王阳明,他有个究竟话头,说:“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这讲得很好,但是站在佛学的立场,站在不二法门的立场,却很不好。
我也有个究竟话头:“时时自觉,念念自知,事事心安,秒秒安祥。”这是我的究竟话头。你没有“时时自觉,念念自知”,才有这个现象。所以我要求你去做的,你没做。你若做了,你念念自知,那你就没有这个现象,就不会活在无明当中。
什么叫无明?去找医生,说:“这两天情绪特别恶劣,为什么?不知道。”医生说:“这是情绪的周期病。”其实这是无明,你有事情压在心里没有解决的、不满足的、愤恨的、不满的,但是你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这个叫无明,这个就表示不敬。
我有个要求,我第一次讲禅,我讲《禅、禅学与学禅》,就讲了修行的要领就是要“诚敬信”。“不诚无物”,“诚”是儒家的心法;“敬”就是认真、敬事;“信”就是合理地相信,你若说太阳是黑的,我绝对不相信,你若说太阳是光明的,我相信,要相信真理。像你这样的修行,诚意不够、努力不够。(耕耘解惑录第二集。安祥是佛出世的本怀”会后解惑)
二十一、反省的入处
问:反省没个入处,不知从何开始,请老师提示。
答:反省没个入处,就是反省不够由衷,马马虎虎,随随便便,没有就算了,那就不用反省了嘛!
要由衷,发心,发大心,然后说“我不反省、不改过,烦恼永远与错误同在,毁灭永远与罪恶同步,当我走向罪恶就是走向毁灭,当我制造错误也是在制造烦恼。我要想不烦恼,潇洒自在,一定要找出快乐无忧的原因来。”你不把这些因子抽换,事情永远不会改变。而抽换这些因子的努力,就是修行。
修行只是改变自己,很多人搞反方向了,总想改变别人,说“这小子怎么看就是不顺眼,这小子拿扫把怎么这种拿法?不对!那个小子吃饭怎么嘴巴直响,像个猪……”这都是你生气的原因、诱因。可是你没有想到,你不但吃饭嘴巴响,而且你睡觉时声音更大。
人要向内收敛。人决心要了解自己,决心要改过迁善,那是个决心的问题,所以要有心力,心力跟反省有直接的关系。若没有心力的人,那么反省就要由衷。什么叫由衷?这不是勉强,这不是一种工作、一种负荷,而是一种享受,这是一种自我开发,比三温暖还享受,你要有这种想法。然后你说“我若不反省,就不能认识自己。连自己都不认识,还说能了解别人,那是欺人自欺,我应该先了解自己是什么样的人。”
我们若反省、认识自己以后,就会发现这个宇宙有太多不公平的现象了 —— 什么人为万物之灵啊?其实人比狗都不如。这个话说得好像太过分?其实不过分。你看那个狗,它的主人再穷,它都不会弃暗投明,它一定跟着你;你不喂它,它也跟着你;来了生人,它还是在叫,尽忠职守。人则不然,人很现实,人很追逐名利,不讲道义。人虽为万物之灵,多出一个思维能力跟智慧的成分,但是人在本能上超过所有的动物,狗一年发情一次,人不要说每天发情,有些人甚至每个小时都在发情,这个可恶得很。人若不管住自己,人就会毁灭自己。你看你这样子活着,你怎么能说你光明磊落呢?爱说笑,没这回事,那怎么可能呢?
所以透过了反省,你才认识自己。找到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你再不会洋洋自得 ——“高人一等”。当你看到你赤裸裸的真相时,你说“我实在不是个玩意儿,不是个东西”,那你就一切的罪恶瓦解冰消。但是你必须有个基本前提,就是不再犯。你若明知故犯,明明知道这个是坏的,还去做,你若硬说“罪性空”,空不空?你试试就知道,不会空的。(牛的礼赞解惑)
二十二、要扫除妄念就必须多多持咒、唱禅曲
问:弟子平时虽以持咒、唱禅曲克制妄念,但于持咒、唱禅曲之当下,还是妄念不断,如何克服?
答:这就是说你持咒、唱禅曲做得还不够。但是你的努力已经显出功效来了,可以知道自己的妄念不断;你平常不唱禅曲、不持咒时,你每一秒钟都有妄念,只是你自己不知道而已。自己有妄念而不知道,这是典型的无明。你自己有妄念而自己知道,这是我讲的“念念自知”,那已经是有进步了。而知道的目的,就是要你扫除妄念。扫除妄念,就是说要到达心如明镜。《六祖坛经》讲的“心如明镜台”,心如明镜就是本来无一物,就是恢复到原来的本心。能够恢复到本心,那就是成功。(解惑录第二集。信愿行证”会后解惑)
二十三、常自生烦恼、好恶心重怎么克制?

问: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常为别人一句话而自生烦恼,好恶心很重,自己也知道不好,但是不易控制自己的心,请问 老师,究竟要怎样做才能克制?

答:怎样克制?只有安祥。你没有安祥,所以太着相,做事情着相,对人也着相。你如果有了安祥,就有金刚心。金刚心是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只活在责任义务里求心安就够了。你要努力提高安祥度,安祥度加深了,自然就契入离执禅定。离执禅定是修禅的起点,也是“身去身来本三昧”,行住坐卧不离这个,这个是什么?就是安祥。能够不离安祥,就不会执著,不起分别心,一切就淡化了,要学“用心如镜,过化存神”—— 用心像一面镜子,男的来了是男的,女的来了是女的,脸上长了雀斑都清清楚楚,但是过去了就没有了,不感光、不留影为念,这样活才省心省力,切莫对什么都执著它。像你这样,多唱《自性歌》、《安祥歌》就可以了,每天有兴趣就唱。修行好的人,唱《杜漏歌》,一切漏洞都没有了,就是真无漏。真无漏即是无执禅定,那就到家了。(“耕云禅学基金会春节聚会”解惑)
二十四、“看别人不顺眼”是烦恼的来源
问:“我总觉得别人对我不好,连做梦也是如此。”另外一个问题:“某人并无得罪我之处,但我见他一举一动皆觉讨厌,明知不对,但是改不过来。”应如何对治?
答:我不是说吗? ——“烦恼从哪里来?”“烦恼从人来。”如果你一个人在地球上,你活不下去了;如果有很多人,你活得下去,但是你活得很苦恼,因为人都是有点干扰性的,他都会干扰你。但是你必须有自尊自信,你若没有自尊自信,不够坚强,你就没有心力。像玄奘大师、法显大师,通过丝路到印度取经,来回路上就要走十几年,没有心力的人是不行的,他宁可上吊,他受不了。修行需要心力。
很多人都是看着别人的脸色去生活,我讲过一句话:“我们生命的意义跟价值并不建立在少数主观、偏见者的好恶之上”,请你记住我这句话。如果你的生命意义跟价值建立在别人主观、浅见的好恶之上,你这个人活得没有什么价值、没有什么意义,不值得一提了。不要为别人的好恶而活,我们活着只求心安。
有很多人说“你们禅学会没有戒律”,我们活得已经够不自由了,再加几条戒律有什么必要?我们有一条戒律,谁若做到了,谁是君子,我们说:“不可告人之事,断然不为;不可做的事,想都不想。”这就够了。你若是这个样子,你求心安,行为光明磊落,对人只有爱没有恨,只有帮助人不害人,没有自私自利;以耕耘换取收获,以努力换取成功,以贡献换取尊重;你喜欢不喜欢我,是你的事情,我也不要管你。假如看别人的脸色活着,你这个人太可怜、太脆弱了。请你记住我的话:“我们生命的意义跟价值并不建立在少数主观、偏见、浅见者的好恶之上。”就是这句话。你若同意的话,以后别人对你怎么样,你就不在乎了,你只问你自己心安不安,只要心安无愧,别人对你笑、对你哭,都是一样的,“八风不动”,称讥平等 —— 称赞、讽刺都一样。
至于说常常看别人不顺眼,那就是烦恼的来源了。《六祖坛经》明明告诉你:“常见自己非,莫见他人过”、“他非我不非”、“自非却是左”,你不要去看别人的错误,你要照顾“脚下”,也就是说注意保任、注意修行。你千万不要犯错,别人好坏,你不要去管他,你若发现别人果然是错得离谱,因此而厌恶他,那你更不应该厌恶。“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这个人谁都厌恶他,如果人人厌恶他,这个人可怜得很。如果说这个人活在错误、罪恶里,你更应该怜悯他。因为“烦恼与错误同在,毁灭与罪恶同步”—— 走上罪恶的人就是走向毁灭,活在错误里的人必然活得烦恼,你怜悯他,都还来不及,何须生气呢?用不着生气,因为他自己在折磨自己,他自己在惩罚自己,这个是铁则,这个是没有弹性的。(不二法门会后解惑)
二十五、克服胡思乱想的方法
问:明知不要胡思乱想,但却无法不想,应如何克服?
答:那就是没有心力,业障太重,业障障本明。什么叫做“业”?就是一年的业绩的总和。因此这个“业”里面有净业、有染业,有恶业、有善业。
业障太多了,反省忏悔不够,心力就不够。心力不够,就欲振乏力。欲振乏力,就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像这样子,一生就没有希望了。若不能改变这一点,你这一生不会光明了,因为一切的事业建立在心力上。你可以看,古代的读书人悬梁刺股、囊萤映雪,古人求法历经千山万水、经过火焰山。我们原来看《西游记》,说火焰山大概是杜撰、编造的,现在真的有火焰山,平常摄氏80度,这是丝绸之路呀,有个火焰山呀,也有很多国家,现在我们看不到了,但是遗址还在呀,那都是靠心力的,乃至修禅定的人都是靠心力的呀。我们说宗教有好几种:肉体的宗教、理智的宗教、情感的宗教、拜物的宗教。宗教都各有所长,肉体的宗教能够苦行,那是干什么?那个是打车的修行法门,但是那个很可佩。所有做瑜伽的、做苦行的、沙漠禅定的、瀑布底下打坐的,这样就是锻炼意志力、锻炼心力,“难行能行,难忍能忍”。
什么叫做心力?第一“不动摇”。不管有多么大的诱惑,绝不动摇;不管有多么大的威胁,绝不动摇。第二“不放弃”。再大的艰难不放弃,生死一致,至死也不放弃。你若有这种决心、毅力的话,那你就有心力。你若知难而退,欲振乏力,那你不要说修行,做世间的任何事业也都不会成功。
爱迪生读了两三年书 —— 家教,以研究发明为最高享受,耳朵被车长打聋了,还不放弃。他的目的不是赚钱,而是爱上了它,上瘾了,所以遇到再大的困难,甚至厂房被烧了,都可以再来过。人若没有这种力量,他怎么可能成功呢?怎么可能迸发生命的潜力呢?
你若想成就任何一个事业,你不要忽略两种因素:一种是“情”,一种是“理”。“理”就是智慧、理智,“情”就是情感。很多人给我写信,说:“老师呀!我听了录音带,唱《自性歌》,我会掉泪。”我说这是好消息 —— 善根发露。什么叫做“善根”呢?就是好的根性发露了,好的根性就是“情”与“智”。如果你把“情”抛开,光是升华理智,结果是小乘;因为古往今来不管是入世、出世,一个情感冷漠、意志消沉的人,没有生命力,不可能对人群、对众生有所贡献,也不可能创造自己生命的价值。所有的天才一定是热情洋溢的。所以菩萨“悲智双运”,他的智慧升华成“摩诃般若”,他的情感升华为“无缘大慈(无条件的同情)、同体大悲(对众生的痛苦有感同身受的同感)”。所以这个现象是好的,我们切记,不要忽略,要“悲智双运”,要突破自我,要坚持到底。
如果说自己没有办法管束自己,自己就惩罚自己。我们当中有几位南部的会友,我说:“你为什么不打自己耳光呢?”他说:“自己打,没有用。”我说:“自己打两个耳光会有效啊!”结果他跟我讲:“原来没有效,有一次把脸打肿了,打肿脸充胖子以后,果然有效。”人就是这样的,刺激反应,人虽然不是一般的动物,他还是有制约反应的。你只要坚持下去,自己管自己,你的心力就会提升。(不二法门会后解惑)
二十六、如何对治胡思乱想?
  问:看经、读书容易打瞌睡,而且胡思乱想的妄想难以克制,请问 老师如何对治?
  答:“人,都是活在错误当中的”,请你记住这句话。佛经上说:“高原、陆地不生莲花”,莲花不是长在帕米尔高原的,它是长在烂泥巴里头,它最可贵的就是出淤泥而不染。人从成长到现在都是活在错误当中的,问题是“你有没有心力”?你知道你自己错误,会不会改?这是心力的问题。心力(心的力量)保证一个人成功,心力是由勉强到自然。勾践卧薪尝胆锻炼心力,是恐怕他自己堕落了,恐怕贪图享受了,恐怕忘记过去的耻辱,所以他要尝胆。陶侃每天没有事就搬砖头,他恐怕跟我一样肚皮越来越大,机动力越来越小,将来就没有战斗力了,所以他要运动。
  像你这样的情形,很简单,一胡思乱想,马上打自己两个耳光。我就是这样做的,我以前也是打开经典参瞌睡就自己打耳光,胡思乱想就自己打耳光,由勉强到自然,自己打总比别人打好吧?你用我这个方法,若不灵,下次再见面,你可以向我抗议。大家一定要由勉强到自然,说错话打自己,起妄想打自己,说我今天要看多少页(也不要陈义过高,要求标准过高),我若做不到,我绝不睡觉,绝不吃饭。不是说一定要看经才会悟道,而是说你既然要做什么事,一定要做得彻底。一个人想一个问题,不要结论只要想,结果他一天想了很多问题,都没有结论,最后他想一个问题,七八个问题一起出来,别人问他这个,他答那个,精神分裂了。
  你想想,没有意志力就是没有心力的人,都会神经衰弱、好做梦、记忆力减退,这是没有心力。刚才我讲,宗教大概是分四类的:理智的宗教 —— 求理论、求智慧、讲道理,它的优点就是冷静、理智,它的缺点是消沉、冷漠。感情的宗教 —— 它的优点使心灵有所寄托,它的缺点会使人产生狂热,会产生偏执,说我是真理,你们都是魔鬼,这是情感的宗教。情感的宗教,它的优点就是使心灵有寄托,它的缺点是产生狂热,狂热就是魔。肉体的宗教 —— 它的缺点就是执著肉体,讲求功利,它的优点是锻炼心力。我时常讲,六祖到黄梅八个月就得到衣钵了,它有两个因素:第一个因素是“本来无一物”—— 真实的是原本的,原本什么也没有,这个是到家了。那个神秀有“菩提树”、有“明镜台”,还“勤拂拭”,还怕“惹尘埃”,所以五祖说:“你还没有入门,你还在路上。”第二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他舂米舂了八个月。因为六祖个子不大,他踩那个碓踩不下去,腰里还绑块石头,增加一点重量。你看那个多苦,完全靠心力。不是靠心力的话,不要说八个月,像我,你叫我踩八天,我都不愿意干,我一定会说“人生几何,何必折磨自己,算了,回去”,就回去了。所以修行一定要有心力,要坚持到底,坚持到底就会成功,坚持到底才有胜利。你若是知难而退,浅尝辄止,那完了,一事无成。
  假如你大彻大悟(修行成功),我告诉你:“柳暗花明又一村,人生还有更美好的等着你。”我绝不会骗你,大家很诚,所以我就说点实话,我绝不会说一句假话。你一定要锻炼心力,锻炼心力最好的办法,就是自己打耳光,自己全自动;若拜托你太太打你,那效果也许会更好一点。(耕云解惑录 第一集。人身难得正法难遇”会后解惑)
二十七、如何减少烦恼?
  问:我的烦恼很多,想要叫它停止,却停止不了。应该如何修行,才能减少烦恼?
  答:有很多烦恼,你把它一条一条地整理出来。人生最脆弱的、最妨碍你成长的,就是你逃避问题,不会去面对问题。习惯于逃避问题的人,永远长不大,到了六十岁、八十岁,还是很脆弱,弱不禁风。修行人要面对问题,该来的就让它来,一切的结果都有原因,一切的原因都有结果,不要躲避什么。
  你说你的烦恼很重,只要你保持现在的心态,烦恼慢慢就离开你了,它就会溜走了。因为错误恒等于烦恼,你把错误都丢掉,不要太注意自己,多关怀别人。太注意自己了以后,自己就为别人而活了 —— 他喜欢不喜欢我呀?他讨厌不讨厌我呀?他是不是在说我呀?久而久之,好像你是大众的附庸,而没有你独立的自我。不要注意别人,只注意自己的心态。
  要断除烦恼,就多唱唱《自性歌》、《安祥歌》。没有事的时候,唱唱看,我相信你的烦恼会越来越少,因为你的错误会愈来愈少了。(耕云解惑录 第一集。人身难得正法难遇”会后解惑)
二十八、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的成因
现代人很多患有时代病,最普遍的是神经衰弱和精神分裂。精神分裂就是意志不统一,想得很多,心力无法集中,所想的事情往往和他的工作脱节,与做人做事都不相干,久而久之,就会由神经衰弱而精神分裂了。所以,人不能妄想;要想,一定要有个单一的、光明的主题,集中心力精覃不杂地去想,没有结论,绝不放手。这样庄敬、严肃地去运用思维,才是正思维。如果轻率地乱想一通,只会伤害自己。
  人一进入想阴,他的心灵便开始黯淡,不再有光明的感受,人生也显得不开朗。当然,他的心是乱的、不统一的、四分五裂的。精神就是心,一个分裂不统一的心,是不能“借假修真”的,因为它没有力量。(修心诀;(五) 随想入阴)
二十九、精神病成因——活在错误中
  禅是“理无碍、事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但你没有到达那个程度,你就是眼高手低。随便说“理事无碍”,那是有因果的。有心就有业,无心则无罪。你还有分别心,还有自我执著的心,恶因明明种下了,你却说无碍,到时候你会后悔,所以一定要行正。我们不能“行不由径”、“舍正道而不由”,那就错了,必须要行乎“中道”。最好的修行路线就是“中道”,“中者,中也”,譬如打靶,偏左、偏右、偏高、偏低,都不是好射手,要打到正中央,正中红心,那才叫“中”。我们做事恰到好处,不偏不倚,无过与不及,不左不右,不高不低,恰到好处,刚好中规中矩,这就叫“中”。
  把“中”分开来说,就是佛讲的“八正道”,只有行正道,才最安全,走叉路多危险,走小路易迷失。我们学禅的人,应该“存诚、行正”;如果行得不正,电阻很大,佛法透不过你的心,那是无法修学佛法的,因为会有魔障,魔就是拿自己的错误跟罪恶来折磨、惩罚自己的人。你看看那些神经不正常、经常发疯、情绪不稳的人,活得很苦恼的人,都是活在错误里。有些人喜欢干涉别人,却又干涉得毫无道理,别人根本没错,但他硬是看别人不顺眼,他固然给别人制造了烦恼,但他也同时用自己的错误在折磨自己。
妄想症的形成
是源于喜欢不切实际地妄想。喜欢自日作梦,坐在办公室里手上拿着公文卷宗,心里却在盘算着“我若是中了六合彩,那就三子临门──妻子、儿子、房子都有了,如果加上车子,那更圆满……”,这就是梦想。所谓“颠倒梦想”,并不一定指没有睡着就在作梦。
精神分裂的形成
(1)精神分裂,是颠倒梦想所惹的祸。有些人习于狂想、乱想,任何事都只是想而不求结论,久而久之神经衰弱了,想这个事那个事却来了,想那个事这个事又掺进来了,到了控制不住自己的思路时,就形成多头意识,于是精神便分裂了。——
(2)达摩祖师说“学禅有理入、有行入两条路”,当你思维到一切理、一切事的根源时,就是到达生命的源头,就会桶底脱落,当下理、事二障除,我、法二执断。有不少人认为学佛法应该是无思、无为的,这是偏见;因为思维和不思维是一回事,当你臻于体用不二时,思维就是不思维,这可不是“白马非马”的戏论。因为你思维的是实相,与法界的光明相应,你的心力会增长;如果是邪思妄想,就会沉入想阴,就会因生命力的浪费、萎缩,而面不华色。如果想什么问题,都不求结论,久之,当你想一个问题时,十个、八个问题会一齐出现,而形成精神分裂,这是可以通得过实验的。——无漏行
(3)现代人很多患有时代病,最普遍的是神经衰弱和精神分裂。精神分裂就是意志不统一,想得很多,心力无法集中,所想的事情往往和他的工作脱节,与做人做事都不相干,久而久之,就会由神经衰弱而精神分裂了。所以,人不能妄想;要想,一定要有个单一的、光明的主题,集中心力精覃不杂地去想,没有结论,绝不放手。这样庄敬、严肃地去运用思维,才是正思维。如果轻率地乱想一通,只会伤害自己。
  人一进入想阴,他的心灵便开始黯淡,不再有光明的感受,人生也显得不开朗。当然,他的心是乱的、不统一的、四分五裂的。精神就是心,一个分裂不统一的心,是不能“借假修真”的,因为它没有力量。(学禅的四个基础(二) 行正)
三十、脑神经衰弱对治之法。
那是因为你你才神经衰弱,你不要倒因为果。神经衰弱是“果”,乱想是“因”,你自己乱想才会神经衰弱。而且得这种病的人多半是有一点动物性很强,动物性很强就是本能欲望很强,本能欲望很强就容易得神经衰弱。因为你接近动物性,所以你很容易感招动物灵的凭依;动物灵凭依的话,就会恶性循环。
  像这种人,如果血压高,就找中医,吃点龙骨散之类的中药,可以治得好;如果血压不高,就可以练习倒立,练习瑜伽术,头下脚上,而且每天晚上睡觉以前,用热水泡脚,慢慢地加温、加热水,泡半个多钟头,这样的话,一个月就好了。每天热水泡脚,每天早上倒立(不要晚上倒立,晚上倒立会睡不着),头朝下,脚朝上。刚开始倒立是很难的,你可以有依托,跟打靶一样,立姿有依托,你的脚可以靠着墙面,这样一个月就好了。
  而且不要想念异性,不要以为“乱想没有关系”,男生想女生,女生想男生,病是这么来的,若不是这样的话,你可以骂我,病就是这么来的。所以不要想,每天念念《金刚经》或拜佛,要请个佛像去拜,要集中精神以转移目标,这叫转移法。不是说佛能救你,而是集中精神。顶好请一个火头金刚、青面獠牙的佛像,你看了,就不会乱想了。
精神疾病,源于错误,违背了中道
把“中”(中道的“中”)分开来说,就是佛讲的“八正道”,只有行正道,才最安全,走叉路多危险,走小路易迷失。我们学禅的人,应该“存诚、行正”;如果行得不正,电阻很大,佛法透不过你的心,那是无法修学佛法的,因为会有魔障,魔就是拿自己的错误跟罪恶来折磨、惩罚自己的人。你看看那些神经不正常、经常发疯、情绪不稳的人,活得很苦恼的人,都是活在错误里。有些人喜欢干涉别人,却又干涉得毫无道理,别人根本没错,但他硬是看别人不顺眼,他固然给别人制造了烦恼,但他也同时用自己的错误在折磨自己。
  在佛陀时代,修行人多半是“日中一食”,佛自己也是“日中一食”,保持半饥饿状态,因为他是出家人;我们在家的人要有合理的营养,不要吃刺激的东西,否则就违反了中道。而真正的修行是“心物一元”的,好比说你腿上长了一个疮,或者你头痛,你能坐在那儿禅定吗?没办法!你必须是身心健康,才能禅定。而你禅定的工夫,不是坐在那儿什么都不知道,那叫“枯木死灰定”,那叫“无记”,“无记”是打坐的大障碍。你必须要历历明明、清清楚楚,而且一念不生。别以为这个做不到,其实很容易做到,你们现在就做到了。它的要领是什么呢?就是“截断两头”。我们的妄想从哪里来?年纪大的人最喜欢想过去,年纪轻的人最喜欢编织未来。各位知道,妄想也需要能源的,劳力的人,只要碳水化合物的供应;劳心的人用脑较多,就需要很细致的营养,也就是所谓的高蛋白。你若一天到晚乱想,就消耗了你的能源,浪费了你的生命力,这是不正确的。(学禅的四个基础)

三十一、孩子人格破粹源于家庭的不调和
我们为什么特别提出齐家的要求?因为对某一些人来说,家者,枷也,家是个很沉重的负担,也是障道的因缘,其主要原因是“人有意志力,不主宰自己,专门要求别人;有双眼睛,不回顾自己,专挑剔别人的毛病”,这就是烦恼的根源。做为一个现代人,应该很清楚地体认到“如果说没有一个温馨的家,就不可能有健全的下一代,乃至于我们的国家、人类的远景,都会变得黯淡。”
  假如夫妻常常吵架,晴时多云偶阵雨,小孩半夜会做恶梦、会哭;他本来可以成为圣贤豪杰的,结果从小被摧残得心灵破碎、人格分裂,为了适应大人,变得虚伪、说谎……,做父母的应该推脱不掉这个责任。说到“家是培育圣贤豪杰的温床”,并非要你溺爱孩子,因为温室里虽然可以培养出四时不谢之花,但是培养不出栋梁之材。我们应该不断鼓励、充实孩子的勇气,养成孩子面对现实、不逃避现实的人格,这样,家就是我们的道场。
要扬弃人类从物种进化中残存的物种属性
  第一是愚昧:这种例子很多,有人为了打麻将,而不煮饭给小孩子吃,只拿钱给小孩子,叫他自己过马路去买包子,结果不小心被车子压死了。
  有一位老太太八十多岁,她儿子五十几岁才给她生了个孙子,老人家爱孙子自不在话下。她媳妇请她不要抱他,一切应由保姆来,她不答应,硬要嚼饼干给孩子吃。这孩子到了两岁就发烧不退,到医院检查才发现肺都烂掉了。原来老祖母有肺结核,传给她的孙子,孩子太小,抵抗不了,就这样死掉了,也绝后了。这老太太反而抱怨儿媳妇不该出去做事,不照顾孙子。媳妇忍气吞声,保姆忍不住说了实话:“老太太!医生检查体格说您有肺病,是您传染给您的孙子的。”结果老太太难忍内心的愧疚、痛苦,上吊死了,儿媳妇也精神分裂了。谁害了这老幼三人呢?愚昧!
  第二是残忍:哪家失火了,没有人掉眼泪,没有人急得跳脚,只有人围着看热闹。火焰好大啊!幸而被消防队浇灭了,居然会有人感觉扫兴、失望,抱怨火灭得太快,高潮还没有出现,就被压制了。这就是残忍。
  出了车祸,惨不忍睹,却还有很多人要争着围看,残忍!
  第三是怯懦:凶猛的豹子不敢在平地上睡觉,它要爬到树上才睡得安稳。有人怕鬼,有人怕丢了面子,有人怕别人害他,担心砸掉饭碗,因而大部分时间都活在担心里,活在提心吊胆里,这是多么可怜啊!
  所以针对这些凡夫无明的发露,必须去掉贪心、去掉嗔心、去掉愚昧,才能克服无明。要想去掉愚昧,方法很简单,只要拔除我执──断掉命根,自然会善根日增,菩提日长;逐渐地你的智慧就会升高,同情心也会加大,从此菩提种子就会在你的心地上发芽、滋长、茁壮了。
  第三类是“圣人的无明”:圣人还会有无明吗?圣人也有淡淡的无明,圣人若没有无明,他就是超圣。
  为什么从凡夫修成佛要三大阿僧祇劫?因为菩萨要经历十种境界,然后才能成佛;由初地、二地一直到十地,上上升进的过程中,都有很好的境界呈现,难免会或多或少耽着陶醉一段时光,所以每一地都要经历或长或短的时间,这就是菩萨的微细法执。这种因为耽着圣境而形成的“住地无明”,也就是“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的所以然。倘若菩萨不起法见,远离分别,廓然无我、无法,那就顿悟成佛了。禅宗的传承就是“不历僧祇、不立阶级”至高无上的圆顿法门。教内大德也都公认:禅是佛心──佛法的心髓、核心、真精神、真生命;教是佛口──教是佛金口所宣。如果我们忽略“心”而取其外形,就是“著相”。了解这一点,就知道参禅一法,绝对不是任何一个小德、小智、轻心、慢心的人所能承当的。(佛法在世间)
三十二、自我膨胀是烦恼的来源
  楼教授:安祥禅最可贵的是它的深入浅出,用明白易懂的方式来说禅,是很难的。我在课堂上也跟学生谈过“道德义务”,道德是对自己的要求,我们知道要互相理解,才能和谐。如果老是要求别人对你理解,就是把靶子竖起来啦!一个人要认识自己的伟大较简单,一个人要理解自己的渺小很难。很多烦恼都来自于自我的膨胀,以自我为中心,为自我来设计,所以感觉处处不顺。如果把自己放在大众当中,感觉自己是沧海一粟,那么烦恼就会少了。我看了《安祥集》很有同感,觉得这正是 耕云先生的体会。
  我爱人的单位有一个学气功走火入魔的,半夜把父母拖起来,跪在院子里。对面有个孩子,跟我的儿子一样大,也是学气功走火入魔。为了健康或神通,弄到这样的地步,真是很可惜。每年因为学气功而得精神病的,更是成千上万。
  安祥禅是不讲神通的,只讲求心安理得,这是很必要的。至于说看了《安祥集》,病就好了,也不是《安祥集》有什么神通,而是他心理上的障碍消除了,自然而然地,生理也得到调和、解决。陈董事长还送了我们一些录音带,慢慢地我会放给各位听。七月份有个合唱团要来,到时候我们也可以去听。
  耕云导师接口:刚才说看了《安祥集》病会好,它的理由何在呢?因为所有的神通都是表面意识的作用,真心是没有神通的,只有虚假的表层的心(六尘堆积的心)才有神通。入魔也是一样,真心是不入魔的,只有在自己的错误填满了表层意识时,才会入魔。那些看了《安祥集》的人,如果他能够发现这宇宙当中原本就没有什么牛鬼蛇神,那些都是虚假的,那么他的病就会慢慢地好了。
  我们安祥禅没有戒律,虽然有人说安祥禅唯一的缺点就是没有戒律,(大家笑)我觉得人活着已经够不自在了,再拿几个戒条来约束自己,就会更加地不自在。因此,我们安祥禅只有一个戒条,我认为这不但是必需的,而且是足够的,那就是“不可告人之事断然不为,不可为之事断然不想。”所做的事都不怕别人知道,怕人知道的事干脆就不做。
  我们安祥禅是破除迷信的,我们安祥禅不拜神、不烧香、不烧纸钱、不放鞭炮,没有仪式、没有功课,不必吃素,在日常生活上不需改变什么,要改变的只是心态。(耕耘解惑录第二集。北京大学座谈会”问答纪录)
三十三、何为邪定及其危害
现在学邪定的人很多。有些人服镇静剂求心的镇定,也有人服LSD追求幻觉,这都是邪定。佛经列举的邪定很多,我们既不接触,也不必一一去批判它。一般最混淆正定的有打坐、炼丹、守窍、通灵静坐……,倘若条件不具,守窍的结果,不但会导致血压高升、眼睛失明、五阴炽盛等过患,甚至会因走火入魔而精神分裂。

  有人修“天眼通”,结果连肉眼都不通了;有人观想某一种事物求定,这叫“有相定”;有人打坐,一入坐就什么都不知道了,这叫“枯木死灰定”,也叫“无记空定”;还有人追求某种境界或功利,打坐炼丹,修大、小周天,希求由身体健康超人一等而长生不死,但却忘了佛说“生、老、病、死……八苦交煎”,尤其是第八苦──“五阴炽盛”,更容易使人堕落、迷失。

  修行要不离中道,过与不及都不适中。安祥禅不是一般的禅定,安祥就是正定,也唯有保持安祥的心态,才有助于生、死、苦、乐的解决,有裨于永恒生命的证得。只要你肯全心投入,秒秒护持,其成功率如立竿见影,百分之百地稳操左券。(无漏行)
三十四、因 果
任何一种作用,必然发生一定之影响,产生一定之结果,亦即逻辑学中所称之“自然齐一律”——同因必同果。具见因果之说,非独毫不迷信,实为宇宙间最一般之真理。
    核子分裂之事实,早已否定“物质不灭”说。反之,业力之不灭,作用皆有影响,则获得更科学化之证实,而无人能否定“能力转化之连锁影响作用”,此亦“因果律”之最佳新诠。事象昭彰,至理炳焕,固不待赘述也。
    虽然“因果不昧”概如上述,但却未及细微。以“人本”为出发之佛法,则不仅说“因果”,其间尤特重一“缘”字(辅助条件)。盖“种瓜”固不会“得豆”,然苟条件不具,则种瓜亦不会得瓜,以种瓜虽为得瓜之必需条件,然并非其足够条件;例如种子为必需条件,下种之后,仍不可缺乏气温、土壤之适宜,水分之保持,病、虫害之防治,乃至除草、施肥诸助缘之增上,乃可得瓜。不然试植种子于沙漠,任其自然发展,驴年得瓜去耶!
    对人而言,“业报说”较“因果律”尤为亲切。因行为必有报偿,功德绝不唐捐,“饶经千百劫,所作业不亡”故也。古人目“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此为善业。孔子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恶业同样亦有其深远之影响,故行为必有影响,事业必得报偿,乃为无能逃避、无可抵御之铁的律则。以其作用之无可抗衡,故曰“业力”。
    业,源之于心,而出于身、口、意。就其“性质”言,有善业、恶业、无记业(非因分别心起)之别。就其“范畴”言,有共业、不共业之分。就其“报偿时间”言,有定业、不定业之殊。
    总之,行起业生,心空业泯。倘或未能“无心”,业报定然不免。斯则净业超越于染业,善业远优于恶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可为圭臬。上仅略说,一言以蔽之曰:“慎毋种因!”(观潮随笔)
三十五、报 应
“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任何行为都会产生出一定的影响,得到一定的报酬。所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是丝毫毋须怀疑的自然法则。这种恒常不易的事实,人们说名为“报应”,而造成此一事实的,便是“业力”——行为的影响力。因此佛法说这种由“业力”取得应得报酬的完整事实为“业报”。
    “报应”,或是说“业报”,其起因于“业(行为)力”,正像基本力学上的定律之一:“有主动力(业),必有反动力(报),二者大小相等(其报相应),方向相反(自作自受)。”
    倘使有人对于这种昭彰的至理,卤莽狂悖地妄加诋毁,硬说是迷信,意图抹煞公是公非,否定宇宙意志,此人苟非丧心病狂,定然愚不可及。亦何异于聋者高唱宇宙死寂!瞽者大喊世界黑暗?徒令人恻然而已,果掩得迅雷声威、赫日光芒哉?(观潮随笔)

三十六、果报昭彰
因果——同因同果的因果律,在逻辑学上,又称为“自然齐一律”,是最重要的思维法则之一。离开了此一法则,宇宙的井然秩序,人生的行为标准,乃至公理、公道、真理、正义,便无从建立,而且是非、善恶、得失、祸福的取舍,将无从抉择。

    吾人其所以能“由果溯因,鉴因知果”、“见微知著,知几而神”,是因为在这宇宙中,有一个颠扑不破、莫之能御的事实,那就是——
    一定的原因,产生一定的结果;不同的结果,来自不同的原因。
    我们其所以坚信“为善最乐,积恶殃身”、“行者常至,为者常成”,是因为古今中外存在着一个永恒不变、无能抗阻的铁则,那就是——
    任何行为,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不同的反应,来自于不同的行为。
    这些,便是宇宙的意志、自然的法则、理性的基础,以及“发皇科学、哲学,主宰万有,人定胜天”的基本前提。如果没有这个法则的存在,没有这种天律的伸张,“两间”便只能充满罪恶,“三才”也无从谈起,“四维”既不能张,“五伦”又如何建立?必至“六欲”泛滥,“七情”颠倒,陷此世界于毁灭而后已。
    由此可知“因果报应”的自然法则,实在就是“天(自然)律”。所谓“天律难逃”,世、出世间,谁能出得了因果定律?如果对于这样皎如杲日的昭彰事理,居然也诋为迷信,这种人的确是盲于心,而且将要盲于目了,这是障人慧眼、坏人善根者应得的报应。(观潮随笔)
三十七、菩萨畏因
“欲明前世因,如今受者是;欲知来世果,即今作者是。”因果昭然,丝毫不爽。
    人生种种不同的境遇和感受,不论好与坏、乐或苦,统通都产生于自己以往的思想言行。既不应骄泰,也无可抱怨;而且是祈求不来,闪躲不了——全由自己决定,别人无法帮忙的。因此,人们必须憬然自己当前的思想、意念和行为,正在为未来的光明或黑暗、幸福或苦难种因!
    菩萨了知“原因必有结果,行为必有报偿”,而由“自净其意,善自护念”,导正众生,不昧因果,通过“八正道”,共臻生命的圆满,故说“菩萨畏因”。凡夫昧于因果法则,徒知恶报可怕,不肯力种善因;恶报临头,禳神祈鬼;福报来临,反植恶因;致形成向下沉沦的恶性循环,坠三涂、困火宅,不能出离,故曰“凡夫畏果”。
    对于这一铁的事实,不管你说它是天道无私也好,天理昭彰、报应不爽也好,此中绝无特权,绝无例外,也绝无改变。
    尚幸三界慈父大觉佛陀,开解脱法门,澍甘露法雨,示人生正道,导出离迷津。但肯信受奉行,恳切忏悔,幡然改张,必能以业转因,得“重报轻受”,一期报尽,证大解脱。若果平素不行正道,急时始抱佛脚,济得甚事?更况“生死事大,无常迅速”,与其“临渴掘井”,何不速入我门?(观潮随笔)
三十八、傲
傲,是人心的癌,它最会腐蚀人的心。所有不忠、不孝、不义、不悌、不敬、不信、不调和、不长进。。。。。。都的产生在一个傲字上。
傲的内涵是“我执”;傲的表现是“我对”;傲的作用则是锢窒心扉,堵塞心泉,绝缘人际,僵化人生。它最常见的并发症便是面子、嫉妒、好强、不满。一旦罹患了这种病,除非是决心动大手术割除病灶——“我执”,否则就真是无可救药啦。(观潮随笔)
三十九、去
是谁吹熄了我心中的法灯?是谁在我脑子里制造了太多的遐思、绮念?是谁污染了我的纯真挚情,让我变得狡猾、世故?是谁夺走了我的逍遥、率真,让我在人前显得猬琐、扭捏?是谁破坏了我那坦然无畏的心胸,让我变得贪生、怕死、畏首、畏尾?是谁煽燃了我原始的火焰,使我时常会忘记自已是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是谁让我贪求非份,患得患失?是谁让我~恋途中,停滞不前?是谁使我不知“尊重、承当、努力”,忘却生之使命?哦!我明白了,是你!你——“幸福之贼”,“去”你的吧!(观潮随笔)
四十、美
尽管爱美是人的天性,然而一旦爱到离了谱,岂不令人恶心?
究竟甚么是美?历来说法很多。我沉得除了[充实之谓美],最有深度外,论语上有子曾说:[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的确,天底下还有比圣人临政,人人将对自已的尊重表现在尊重他人,所产生融乐、调和更美的吗?事实上,离开了调和,根本就没有美。
人的美,除了贵由一颗丰满、光明的心,构成之美丽的灵魂外,在外表的穿着打扮上,能够调和就够了。过分的化装,只会破坏调和,只能产生反效果而已。
殊不知真正的美,应该是以真与善为前提的。试问,离开了纯真和善良,甚么叫做美?(观潮随笔)
四十一、恕
恕与宽二字,常被人连在一起,所谓宽恕,即是心有余地的表现;不满是[生的苦]的主要来源之一。
人们不了解[人人皆具独立自主性,人人心境皆异,宇宙间,你此人,只你一人。],而不承认[他人想念、行为,不合已意,是当然。]偏要拿自已做模式,来衡量、要求别人。於是便陷自我於不满的烦恼中了。
 人要减低、排除生活中的不满、不称心、不如意,首先就得承认,人人都可能犯错误,个个都难免有缺点,多多反省自已,不苛求别人,烦恼必然将减少很多。如果能把[有诸已,而后求诸人;无诸已,而后非诸人。]再放宽一些,纵使是自已做得到的,也不强求别人做到;即使自己没有犯过那种错误,也不苛求别人也不犯错,那就更调和,更易[化]了。因为一个最肯宽恕别人的人,最容易赢得别人的忠忱;一个最会原谅自己的人,最难得到别人的谅解。(观潮随笔)
四十二、“家”    是——

    人与兽的分水岭;
    伦理道德的根源;
    人文精神的起点;
    圣贤豪杰的温床。
    如果不是家的诞生,人类便只能永远停留在草昧洪荒,与禽兽为伍。
    有了家,人类才能从“只知有母、不知有父,族内血婚、族内辈婚”的蝇营狗苟中,脱颖而出,建立起神圣的婚姻关系,建立起做人的起码尊严。由此而渐次地绽射出人性的光辉,乃有夫唱妇随、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以及五达道、三达德的成长、奠立。
    所谓“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所谓“孝者,所以事君也。悌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便足可说明:“一切的德性、智能和福祉,都是从‘家’发生,靠‘家’来培养的。”如果没有多数健全而祥和的家庭,社会与国家的前途,应该是不问可知的。而家的健全,则胥赖主妇们含辛茹苦的伟大牺牲与贡献。诚如印光大师开示:“昔周因有太姜、太任、太姒相夫教子之淑德懿行,故能成周朝八百年之王业。印光常谓治国平天下之权,女人家操得一大半。良以家庭之中,主持家政者,多为女人,男人多持外务。其母若贤,子女在家中,耳濡目染,皆受其母之教导,影响所及,其益非鲜。”
    因此,谨向我俭朴勤劳的伟大主妇们致敬,并掬至诚,恳请把全部情感、精力虚掷在牌桌上的姊妹们猛省!(观潮随笔)
四十三、幸福的基础
温柔的沙滩,不堪负荷高楼;厚积的垃圾,只能繁殖细菌。冰山诚高洁,可惜不能倚靠;彩虹虽绚丽,转眼便已成空。物既如此,人又何尝不然?
    孝悌忠恕,自然积厚流光;浇薄狭窄,绝非载福之器。心平行直,乃学佛的上根利器;心境调和,是幸福的真正基础。
    若还心羡神通,性喜奇特,以背觉合尘故,岂能免于沦为魔家眷属?倘使不收心猿,放纵意马,既闭塞灵智矣,祸患必伴愚昧接踵而生。
    只有藉人际的融洽和谐,处世的和光同尘,治事的允执厥中,言行的唯谦唯谨,操持的慎独存诚,心胸的光明磊落,才能培养并保持安谧调和的心境。也只有调和的心境,才是真正的福田和幸福的基础。(观潮随笔)
四十四、业 障是无形压力与灵明闭塞之因
  有些人,常会感到自己在工作、学问和社交的周旋应对中,总是有一种无形的束缚,莫名的压力,使得自己的言谈举止,显得那么别扭、狼狈,予人以不自然、不开朗,甚至冷漠、猥琐的印象。这些显示出,问题并非只是自我意识过强而已,它已延伸到以往“负值”行为累积所亏欠之业债的补偿问题。
    人们由错误或罪恶心念和行为所累积的“业绩”,正像个人的债务。在没有破产前,因必须付出利息,致形成恶性循环,使人不胜负荷,而失去从容镇定的常态,这很像所谓“业障”;一旦信用全失,裁定破产,又近似恶贯满盈时的“业报”。负“金钱债”太多,固然会周转失灵,捉襟见肘,“良心债”欠得太多了,照样会在潜意识中发酵,产生出对身心的干扰作用。到了严重的程度时,会耗尽心灵的源头活水,使生命的光彩完全褪失,而陷生活于苦涩黯淡之境。这种情状,就是古人所谓的“天夺其魄”。让他灵明闭塞,颠三倒四,动辄得咎,路路不通,至于“自毙”而后已,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业障和业报。
  业,是行为“价值”的累积,付出报偿的根据,有净与染之分,善与恶之别。这里只谈恶业,余可“举一反三”。
  障,有遮蔽、阻碍、干扰、迷惑等含义。任何人,如果未造恶业,便不会遭遇蒙蔽灵性,束缚心神的障碍,便自然会心胸开朗、神智清明、热情纯洁、举止大方。如果累积了很多善业,纵使是目前生活清苦,他也会时时从内心涌出一股轻安、喜悦的感受。
  业障对于生命压抑、腐蚀和束缚的作用,诚然可怕,但这只不过是有如负债者在付出利息,一旦业报现前,有如裁定“破产”,那才是毁灭性的打击。尚喜在业报尚未现前以前,犹存挽回之机,只要倍加惕励奋勉,力行众善,以求缓冲,正信三宝,精勤净业,积净功德,回向法界,普及怨亲,则结可解,罪可销,重报可以轻受,业障岂只不存而已,犹喜那浮云散去后,明月正当头!
  至祈仔细,慎毋种因。(观潮随笔)
四十五、喜 悦心理健康之征
  喜悦是慧命的醍醐、甘露,生活的盎然春意,是幸福的内涵,也是真善美的表征。
  虽然喜悦并不就是道德,它却能消灭罪恶、化解怨怼。尽管喜悦非藉祭祀祈禳,它偏会感召祥和,亨通万事。内心充满喜悦的人,绝不会做伤天害理的事。难道你曾见过一个浸润在喜悦中的人,会伤害他人或毁灭自己?
  不过,喜悦并不等于欢乐,而兴奋也绝非就是喜悦。真正的喜悦是综合了乐天、守分、知足、感恩、达观、淑世、无私、离执……等高尚情操,从心灵中升华出来的一股舒畅恬适的感受,而形成为一切吉祥、福祉的前导。至于兴奋,它只会破坏你心身的和谐、宁静,留给你更多的空虚、寂寞。
  欢乐往往需要付出奢侈的代价,不仅得来不易,而且保持尤难。然而它除了在你平静的心湖里搅起一阵浪花而外,实无裨于真正而恒常的幸福。唯独喜悦不择贫富,不论贵贱,操之则存,拈来便是。既然如此,你为何不紧紧抓牢它,把它向四面八方传播、扩展!(观潮随笔)
四十六、主 静
“静”是生命力的充实涵蓄;“动”是生命力的充沛伸张。知其动静,才能善于调理身心,以充实并发挥生命的潜力。是故不仅孔、颜“心斋坐忘”,由“静”入“德”。宋、明儒者,率多“主静”,古今中外致力于突破宇宙、人生问题,追求彻底圆满解答者,亦莫不从“定”、“静”入手。必如此,然后才能使自己的身心,“如日之升,如鼎之镇”,亦方始具备“穷理尽性,以至于命”的条件。也不只是学佛、修道着重定力,即是做为一个堪任巨艰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也是靠着“清明在躬”,乃能“宁静致远”的。
    尼采区分人们的精神境界,为“阿波罗”和“奥尼苏司”,前者象征八风不动的智者,雄踞生命的高峰,运其智慧的目光,普照一切,而此心平等,绝无爱憎;后者寓意为六欲纵横,七情泛滥,幻化无常,幻想无穷的生命之流。前者喻精神宁静状态,后者喻如意马心猿。显然他是主张智慧与定力一体的。
    但丁的《神曲》,把那些情欲化身的魔鬼,沉陷于永无休止、永不间断的地狱,无终止地受着酷刑,也使我们怀疑那些地狱中的受刑者,未必不是“奥尼苏司”的门徒。
    总之,“静”能使人智慧升华,身心平衡;反之,浮躁、狂放、冲动、嚣张,只会使生命陷入沉淀层。(观潮随笔)
四十七、文人宜学佛法
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之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继北村秀谷、有岛武郎、芥川龙之助、三岛由纪夫……诸人之后自杀,颇予人以悲观厌世,为日本文人共同性格之印象。其实如屈原、李白等,我国亦早有前例。所谓“文章憎命”,固属古今中外皆然,要当有其因果关系,则无可置疑。盖任何一特立独行之纯文学家——作家,其思想、情感与现实社会必有若干矛盾存在,若或修养未臻空明之境——即相而离相,入世又超世,则其思想之幽幻、情愫之脱俗、性格之孤傲、心灵之空虚,已足以织成其悲怆之命运。
    对一切客观存在之特殊敏感与思想之强烈反射,为作家共同属性。毋论其写实主义者或浪漫主义者……表达于作品者,常藉主观感受之技巧的发抒,予读者以启发性之新颖感受或心灵震荡。纵系写实主义者,苟非商品性——迎合、取媚之低级作品,由于其文章主题之局部突出,与真实社会亦颇有距离,此印证于多数作家之独特生活方式尤然。多数作家恒喜夜阑人静,独处一室,灯下构思,其始也意绪翻飞,即真即幻;继而则喜怒哀乐如波涛起伏;忽然欣欣色霁,握管疾书;终于掷笔长吁,废然而颓。此亦何异春蚕作茧,重重自缚?吐尽柔丝万缕,编织得一出悱恻缠绵人生悲剧,自踞于剧中主角位置,恍以剧中人自居,殆燃尽生命之火,欲稍宁息时,汤锅已沸。显然此类纯粹以写作为生命者,当其无计排遣现实生活重重矛盾时,随之而来者,便是嗒然若丧而生趣索然。毕生志在美化与提高现实,竟终孤立于现实之外。“未免有情,孰能遣此?”到此而能挺得住者,非文学作家矣!
    若是夙具胜缘,有幸亲近善知识,能栖心佛法,纵仅窥见至理之少分,则空华何能乱眼,保管句句闪烁性灵,文字三昧有份。亦何至于灵泉涸、生机萎耶?故曰:文人宜学佛法。(观潮随笔)
四十八、如果你
如果你以工作为享受,工作就会给予你以快乐、健康和丰硕的成果,以及不求自得的荣誉。反之,倘使你带着一种莫可奈何的厌倦心情去工作的话,那么,工作便只会让你感到疲劳和沉重。最后你所得到的,也只能是失败与沮丧。
    如果你是基于理想鼓舞,带着浓厚的兴趣去研究你的学问的话,你将会逐渐地感到如嚼橄榄,慢慢你会上瘾,甚至于废寝忘食,欲罢不能。果真如此,学问就会深植在你心灵的土壤,只要你不断地注入心血,它就会日渐萌芽、茁壮而心花怒放;反之,不论你是基于功利的动机,或是愚公移山的毅力,如果学非所好,纵使你穷尽毕生精力,熟背万有文库、四库全书、大藏经论……,充其量也无非是长了两条腿的活动书库而已,于人于己,是谈不到什么伟大贡献的。
    如果你是时时在虚心地反省,悔过自责,你就不会再受到别人的责备;反之,倘使你惯于宽恕自己,原谅自己的话,你将很难得到别人的原谅。
    如果你视人之疾苦,犹己之疾苦,急人之危难,如己之危难,将不会有另外的灾难临到你的头上;反之,倘使你永远不会减低你那隔岸观火的兴趣,和幸灾乐祸的心理的话,你所欣赏的那一切的一切,都将会成为你亲身的经历。
    如果你在以一种感恩的心情享受平安之福,品尝恬静之乐的话,的确是“明月清风不用闲钱买”,就凭你那种平淡的胸怀,便已具足了入德的基础;反之,倘使你觉得平安太寂寞,恬静忒无聊的话,那岂只是“闲居不善”,保管早晚你要折腾出乱子来,丧品败德,毁家招祸,都只为你那不甘寂寞的一念冲动。
    如果你是一位有素养的大居士,你必然很清楚“诸宗分化,各有使命,无量法门,贵在对机”。虽然“百千三昧,各不相到”,但却“譬如食蜜,中边皆甜”。这种唯佛与佛方能究竟的“一大事”,相信你必然会本着“是法平等,无有高下”的观点,随喜赞叹,坚彼信心;反之,倘使你未涉皮毛,强作通家,胡言乱统,毁一赞一;或是依门傍户,自局心量,制造是非,冒渎圣贤,定知你热恼成狂,将失本明,千佛出世,也打不破你这个漆桶。
如果你……(观潮随笔)


{返回 耕云先生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耕云心药录——家庭幸福篇
下一篇:耕云心药录——心理疾病篇 卷上
 无漏行──到达生命圆满的‘八正道’
 人身难得正法难遇
 佛法在世间
 中华禅风的演变
 唱禅歌就是修行
 法供养最殊胜
 修心诀
 耕云心药录——保健养生篇
 真我与禅定
 “证道歌”浅释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三衣的缘起、用途和功德(跃志)[栏目:其它法师]
 佛经祖语·泰国南藏佛陀语录 08.胜利品[栏目:第一卷]
 心经要义[栏目:圆觉之友·圆觉文教基金会]
 这一转世,就不如前一世[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一]
 宗镜录卷第四十四[栏目:永明延寿大师]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二八八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三集]
 三乘佛法心要·金刚乘·两种禅修方法[栏目:创古仁波切]
 《正理经》简读之五[栏目:因明学讲记]
 表演 Dance Performance[栏目:旅途脚印 Footprints on the Journey]
 浅谈出家不久的沙弥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栏目:法门寺佛学院·学僧园地]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