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善最乐,读书便佳。——弘一法师
佛陀曾居住在舍卫城的只陀园精舍,在某次开示会上提到了巴陀尊者的故事。
一次,巴陀尊者要进行夏安居,在此之前他向佛陀求得了禅定修行法门,随即带着一大群年轻的比丘去了树林里修行。到了树林以后,巴陀尊者教导这些年轻的比丘每日努力学习,要时刻注意自己内心的变化与发展。
吩咐好这些事情后,他自己却躺下来沉入了梦乡。年轻的比丘们在第一夜修学禅定,到了中夜才准备睡觉,这时巴陀尊者却把他们叫醒了,训导他们说:“你们修行,应当继续努力不要懈怠,怎么能如此懒惰呢?”
中夜之后,等年轻的比丘们修学到了下半夜,准备睡觉时,巴陀尊者却又把他们叫醒。
巴陀尊者的行为,使得这群年轻的比丘无法安稳睡觉,因此也不能专心地修学禅定了,连诵念经典也变得无精打采。这天,年轻的比丘们决定也去看一看巴陀尊者,想知道他是否像平日所表现的那样认真勤奋地进行修学禅定。但是,他们却发现巴陀尊者并没有热忱地进行修行,而是把时间大多花在了睡觉上,他自己做不到的事情还强行要求他们做到,比丘们都表现出了极大的愤慨,相互埋怨地说:“同修们,怎么会有这样的事情!我们的导师只会训斥我们不努力修行,但是他自己却只知道睡觉而无所事事!”
这群年轻的比丘没有办法,一个个都睡眠不足,在修学禅定的时候变得非常地劳累、疲惫,这使得他们没有一个人在修学禅定方面有所得。
夏安居就这么结束了,巴陀尊者带着他们回到了只陀园。
佛陀看了他们,就问:“年轻的比丘啊,你们可曾懈怠放逸自己!你们花费了这么长的时间,是否在禅定上努力精进了呀?”
年轻的比丘们苦恼不已,忍不住向佛陀讲述了巴陀尊者的种种不自律行为。
佛陀便在开示会上责备了巴陀尊者,认为他的行为是非常不当的,对众比丘这样说道:“比丘们!这世上,倘若一个人想要训导他人,就得先克服自己的懒惰、懈怠!只有克服了自己的懒惰和懈怠,才有资格和能力去训导他人。”
最后,佛陀为众比丘说出了一段偈子:“若欲诲他者,应如己所行,自制乃制他,克己实最难。”
任何人,即便是已经在修学禅定上有所收获,都应当时刻努力精进,保持学习的热忱,而不可懈怠、懒惰!
因为没有谁得到一时的进展就能取得一世的成就,学习是永无止境的过程,不管我们现在所处在哪个阶段,修行与学习都是日日要进行的事情,一日的懈怠都是对自己的欺罔,都是修行上的后退。
同样的,礼佛与其他事物的学习都是这般道理,要提高自己的修为,一方面要善于读书,懂得选择对自己有所帮助的书籍,在平时也应当坚持学习,改变“三日打鱼,两日晒网”的陋习。
法师认为,读书是一件很好的事。这种好处不仅仅表现在增进了我们的知识方面,也表现在通过认真的读书过程,可以让自己的心沉淀下来,体味遨游在知识宇宙中的快乐。当然,不是所有人都知道如何读书的,读书的方法和态度理应端正,这是对自己的负责,也是对做知识的前辈们的尊重。尤其对于修学禅定之人而言,诵读佛家经典是每日功课,目的是修心,而并非机械式地重复枯燥的诵读。
每个人都可以诵读经典,不一定非要在寺庙的佛堂里,贵在诚心诚意,并用心去体味经典中有益的人生真谛。
不读书的人,他的生命将会荒芜,宛如沙漠。而知道读书却不能坚持的人,他的人生就不足,往往会停滞不前。其实说得简单一些,读书是为了保持一颗向上的精进之心,培养的是一种坚持努力的高尚品德,这种品德会令人一辈子享用不尽,在任何领域都是大有益处的。法师在未出家之前就是一位勤奋的学者,对于学问,对于自己的学生,他都一直秉持这种难能可贵的品德,因而才能在后来获得更高的成就,做出更大的学问。因为他已经将汲取知识变为了一种身体与大脑的本能,这样对于他的修学禅定自然也是大有裨益的。
有的人,可以达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境界,这是因为他已经由浅入深地将书读透彻了,积沙成塔,滴水成河,才能由少积多,才能从普通的人修行为得道高僧。法师常常被人们称赞是智者,也不是一月两月就达成的顿悟,而是经历了每日不懈的学习,才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所以我们应该明白,凡事都有一个积少成多的自然过程,做任何事也是如此,若不能坚持,不能保持干劲,那么再有慧根的人也可能止步不前。
想要有所成就,就先从每日的学习开始做起吧!经验是建立在不断实践的基础上的,渊博的知识是来源于每日学习、再学习的累积,这要做起来都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但我们却不能因为不容易,就放弃了自己追寻的目标。
法师尚且每日诵读经典毫不松懈,我们又当如何?
有人常拿没有时间做借口,那么每日读书十分钟,哪怕是茶余饭后的五分钟,这点时间您也没有么?
试着每年读十本书,做十篇阅读笔记,对身边的人说一说书里的故事。
给自己定时间表,每日的学习和修习就会变得有规律起来,当你一个月后来看现在的自己,会发现自己在不知不觉中进步了。这时的你会比以前快乐!
多读书能让人们的心胸更为开阔,眼光更为辽远,不要仅仅只读一种书,博览群书才是最好的选择。
好好修习,天天向上,还能让你顺缘具足!
有知识就有力量,有力量就有动力,有动力就有办法,有办法就有进步,有进步就有所悟,有所悟就有佛力,有佛力就没有了障碍!
人不是活在过去,也不是活在未来,所以当下的学习最最重要。
把握当下是一种认真的生活态度,做好当下,在当下努力学习,未来才有了可能,生命才具有了真正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