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受经普得智辩愿
设我得佛,国中菩萨,若受读经法,讽诵持说,而不得辩才智慧者,不取正觉。
这一愿意谓:设我成佛的时候,国土中的菩萨,若受持读诵经法,或对他人演说开示,都能得无碍辩才,开启自他智慧;如果此愿不成就,便不成佛。
阿弥陀佛在因地见到有些刹土的菩萨,遇佛闻法,然业障所蔽,智慧辩才不能速得,其犹周利槃陀伽之鲁钝,或为外道所屈,不得击犍槌作法事等,事故兴此大悲愿,愿我刹土的菩萨,讽诵经法,四辩八音自在无碍。
讽诵经法,为人演说,乃获得辩才、开发智慧的良佳方法。读诵经法不要刻意研究,研究诉诸逻辑思维,一路分别,便难以解悟如来真实义。因经法真义乃世尊由真实无分别心中流出,所以应以无分别心去读诵,自读自听,显发闻性,读诵百千万遍,经法实义自然显现。何以故?乃是因不作意分别的读诵,能有效显发自性智慧所致。
古代教育从小注重读诵圣人经典,洁净精微,故成大器者众。上世纪初叶,清朝政府废除传统教育,取消读诵四书五经一科,接受西方式的侧重知识技能的教育,致使教育的道德化功能与智慧素质培植日趋萎缩,导致的问题不少,宜应反省深思。目前在中国大陆,有识之士极力倡导儿童读经活动,在海内外华人圈收到了良好的成效。西方净土的菩萨延续宿世的善根,莫不喜乐诵习所好乐的经法,各自讽诵经道,无厌无疲。有诵经者,其声如雷,在受持经法的过程中,得阿弥陀佛愿力加持,获得种种善巧无碍演说法义的辩才。
这一愿启迪我们,欲得辩才智慧,宜从受持读诵经典开始。一切经咒,悉是如来法身舍利。法是佛母,无边利益从诵经闻法而得。读诵经法时,如对圣容,不敢起一念分别,从首至尾,一直诵去,要匀匀净净,不缓不急,不疾不徐。觉明妙行菩萨开示,有七种情形不宜持经,“所谓心昏散不持,有过犯不持,入不净处后不持,饮酒后不持,人扰不清净不持,有事将作未作不持,心别有记忆不持。若坚意受持,应离此七。诵至纯熟,即于观心中持之。果能如是,则功德不可思议,果报不可思议。”(见《西方确指》)六字洪名乃无上大法王。为己之学者,宜放下万缘,一心执持万德洪名,净念相继,得入一行三昧,自然能得智慧辩才。诚如文殊菩萨所云:“系心一佛,专称名字,随彼方所,端身正向。能于一佛念念相续,即是念中,能见三世诸佛。若得此一行三昧,诸经法门,皆悉了知,智慧辩才,终不断绝。”吾人宜依教奉行,以文殊智修一行三昧,切忌寻行数墨,执指亡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