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佛教丛林观 第二章 丛林法器 第七节 赞呗法器 二、木鱼
 
{返回 佛教丛林观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172

  二、木鱼

  木鱼是佛教的重要法器之一,又可以称为木鱼鼓、鱼鼓或鱼板。

  木鱼的来源,是由印度佛教的犍椎发展而来。但是,在中国佛教中,根据《教苑清规》的记载,木鱼起源于一种传说:从前有一位比丘,违背师言,败坏佛法,因此死后转生为鱼,鱼背上还长着一棵树。在风涛激荡的时候,树摇鱼身,痛苦难忍,以至于流血。后来,他的师父从海上经过,那条鱼想他的师父以前不善教导,欲加以报仇。师父问清事情的因果后,怜悯其所受的痛苦,于是便为他启建了一场水陆法会。鱼依仗法会的功德利益,得以脱离鱼身,嘱托师父将树献给寺院。他的师父按照遗言,将鱼身上的那棵树雕刻成鱼的形状,悬挂在寺院,用来警示僧众们。

  根据《百丈清规注》中说,鱼类目不阖睛,昼夜常醒。所以在佛教寺院中,便用木料雕刻成鱼形的木鱼,在赞诵时敲击它,用来警惕大众不要昏沉懈怠。木鱼的雕刻,是把一块木料雕成鱼形的毛坯,再把内部挖空,在表面上刻出头、尾和鳞甲。周身涂以红漆,再用金、黑两色,点睛画鳞。

  木鱼的形状,有长形和圆形的两种。长形的木鱼,称为鱼梆、饭梆或梆子。

  这种鱼梆悬挂在寺院的斋堂,或者是库房的走廊下,在过堂时作为集合大众之用。

  鱼梆的挂法有一定的规矩:丛林的梆,鱼头向着山门;子孙庙的梆,鱼尾向着山门。圆形的木鱼,放置在寺院的殿堂里,在赞诵唱念时敲击,可以用来控制声调与节奏,并且具有破除昏迷、振奋精神的作用。在圆形的木鱼中,不仅有首尾相接的单鱼形和双鱼形,还有一身二头的龙形木鱼,据说这是来源于“鱼化成龙”,表示具有“转凡成圣”的意义。殿堂里的木鱼有大和小的两种,大木鱼是放在桌上或架上敲击的,小木鱼则是拿在手里敲叩的。

  执持小木鱼的姿式是:不敲时,双手扶持,鱼椎在木鱼之外,两食指与两大拇指夹住,其余六指托住它;敲击时,用左手的拇指、食指、中指执鱼,用右手的拇指、食指、中指执椎,鱼椎头与木鱼头向上相对,两手如合掌,称为“合掌鱼子”。敲击木鱼,要用力平稳,不可忽轻忽重,忽缓忽急;如果要快敲,应该由缓入急,渐渐加速度。


{返回 佛教丛林观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佛教丛林观 第二章 丛林法器 第七节 赞呗法器 三、铛、铪
下一篇:佛教丛林观 第二章 丛林法器 第七节 赞呗法器 一、磬、引磬
 佛教丛林观 第二章 丛林法器 第七节 赞呗法器 二、木鱼
 佛教丛林观 第二章 丛林法器 第四节 生活用具 二、念珠
 佛教丛林观 第四章 僧人服饰 第三节 僧人日常服饰 一、海青
 佛教丛林观 第三章 丛林法会佛事 第一节 丛林常用法会 五、三皈五戒法..
 佛教丛林观 第一章 丛林清规 第四节 丛林制度 四、普请
 佛教丛林观 第一章 丛林清规 第三节 丛林组织 五、称谓 六 佛教称谓..
 佛教丛林观 第二章 丛林法器 第四节 生活用具 六、拄杖
 佛教丛林观 第一章 丛林清规 第四节 丛林制度 七、嗣法
 佛教丛林观 第一章 丛林清规 第三节 丛林组织 五、称谓 四 佛门谦称..
 佛教丛林观 第四章 僧人服饰 第三节 僧人日常服饰 三、短衫裤..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佛说十善业道经-第155集[栏目: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净空法师]
 漫说《杂阿含》(卷十八)~C 第497经(举罪经):本经要点是检举他人之罪,应秉持如何的立场与心态。[栏目:界定法师]
 金刚经的简单开示[栏目:仁清法师]
 莫言——幸福在哪里?[栏目:名人说佛·名人佛缘]
 定位极乐之殊胜微妙[栏目:仁焕法师]
 相应104-108经 向东低斜经第二等五则[栏目:相应部 45.道相应]
 为什么要提倡受妄想语戒?[栏目:在家居士律仪五百答]
 《莲池大师七笔勾》注释[栏目:莲池大师]
 菩提心通往成佛之路[栏目:正如法师]
 家人不信佛,弟子已受五戒,但要参加法会,便破不妄语戒,请问弟子应如何改变这样的情况?[栏目:传喜法师·信众问答]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