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面对“无常”
 
{返回 感悟人生·学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771

面对“无常”

     每天傍晚,寺院里的僧人在念诵经文时会读到一句话:“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当勤精进,如救头燃,但念无常,慎勿放逸。”这句话是提醒出家人:一天又过去了,自己如同处在浅水中的鱼儿一样,容易被飞鸟和渔民所捉;面对生死的无常,应当精进努力修行,不可懒惰荒废时光。

  佛陀曾问弟子一个问题:人的生命中,自己能够把握的时间究竟有多长?有的弟子说50年,有的说30年,有的说10年、1年,甚至有人说短短几分钟,佛陀认为都不对。直到有弟子答道“呼吸间”,佛陀才给予肯定:“出息不还则属后世,人命在呼吸之间耳!”

  两千五百多年前的佛陀,曾多次让弟子们思考死亡。有人觉得这是佛陀让大家提前做好心理准备,当死亡来临时好坦然面对。其实不完全如此。思考死亡不仅让我们珍惜活着的时光,更重要的是通过直面死亡,体会到无常。

  佛教里强调的“无常”是指变化,世界上山河大地、万事万物,包括人的内心活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无不是以变化的形式而存在。对于我们而言,生死是最明显的一种无常。通过思考死亡体会无常,其目的是破“常”——破除我们心中的“常执”。常执是什么呢?就是常常执著——我们对某些人、某些事或某些境界特别喜欢或厌恶,就容易产生执著。佛教里讲,痛苦的根源就是我们的执著,因为一切都是变化无常的,外在的东西并不随着我们的意愿而保持不变,当变化出现,不遂我们的意,就产生了痛苦。比如开车外出,情绪容易随着路况的变化而起伏,不堵车时觉得高兴,堵车时就容易起烦恼。如果我们认为车多车少的变化正是“无常”的表现,是正常情况,堵车就不会扰乱心情。

  遗憾的是,现代社会中忙忙碌碌的我们,很少有时间,也不太愿意思考“人生的终点”问题。美国医生努兰在他《外科医生手记:死亡的脸》一书中提到:“我们想寻找一些方法来拒绝承认死亡的力量,以及逃避它对人们思想的控制。”如果我们愿意思考生死,渐渐就会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体会到死亡来临的不确定性。当正视死亡这一重大的无常时,我们内心的常执慢慢会消融,从而坦然面对外在境界,不会有那么多的在意和比较。顺境也好,逆境也好,都是我们要去改善和超越的。这样我们就能放下包袱,内心会有越来越清晰的目标和强大的动力,去面对越来越多的问题,承担越来越多的责任。


{返回 感悟人生·学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佛教的成功学
下一篇:跟我一起做菩萨
 痛苦少点,快乐多点
 体恤与包容
 国学热的核心
 学会感恩
 长长的回乡路
 身份以外的你
 斧在口中
 莫向外求
 第二支箭和重新开始
 忘了“我”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平常禅 第一部 修持的基本要点 第四章 体证和目睹 三加三默观练习[栏目:平常禅·活出真实的自己]
 大圆满前行 第一章 关于大圆满法 第三节 金刚乘十四根本戒[栏目:大圆满前行·普贤上师言教集释义]
 专念受持药师琉璃光如来的福报[栏目:药师佛·文集]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十一 (5)[栏目:瑜伽师地论讲记·妙境长老]
 八十华严卷 31-35[栏目:02 八十华严]
 第二册 佛教的真理 第十九课 涅槃[栏目:佛光教科书 第二册]
 最平实的也是最究竟的[栏目:达真堪布·微教言·2011年]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