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享受内心的平静
 
{返回 感悟人生·学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841

享受内心的平静

  真正的快乐来自于心灵的平静与安详。可是现代人越来越不会享受这些,越来越沉溺于感官的刺激与快感,心灵越来越麻痹与僵化。
  当今越来越忙碌的社会,清闲已经成了稀缺资源。即便这么一点点少得可怜的清闲,又大多被浪费在光怪陆离的声色饕餮之中,内心没有片刻的喘息余地。比如到了周末,本来辛苦了一周,总算有清闲可以休息一下,但是有多少人愿意安安静静地待在家里,喝点茶、看看书,独享一份宁静呢?很多人一旦宁静下来,就会感到无聊、躁动、空虚,然后像对待仇人一般把宁静赶走,寻找各种各样的兴奋和刺激填满自己的心灵。
  兴奋和刺激所带来的快感是短暂的。心理学指出,人有一种“感受适应”的心理现象,也就是当感官持续受到某种刺激,经过一段时间之后,便会出现疲劳,刺激所引起的感受会逐渐消退。只有加大刺激的强度,才能达到以前的感受水平,而越来越强的刺激只会让人更加迅速的疲劳,直至最后身心俱疲,再强的刺激都没有用了。佛教称这类不可持续的感受为“坏苦”。
  所以,刺激固然诱人,但一定要适可而止,就如同山珍海味固然好吃,但不能顶饱。宁静看似平淡,却不可或缺,如同家常便饭虽然滋味一般,却可以保证身体的营养和能量,不让人挨饿。
  宁静来自于调养内心。心净国土净,心安众生安。在当今资讯泛滥的社会里,汹涌的信息洪流裹挟着所有人,乃至企业、国家都无时无刻不绷紧了弦。人如果长期处于高度的紧张状态,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都会受到影响,对于周围环境的变化容易产生过度反应,在生活中制造出不必要的纠纷和困扰。如果人能够平心静气地思考问题,就会降低误判的风险,消除很多误解和矛盾。
  古人曾经流传下来很多调心与养心的方法,禅修就是其中一种。当禅修达到一定阶段,身心会获得一种纯然的喜乐,是任何世间快乐都无法比拟的。也有一些方法经过现代人的改造,失去了原有的真义。例如,瑜伽本来是古印度的修心方法,通过身体的动作来辅助内心修炼,通过修行瑜伽达到证悟的境界在古代非常普遍,这样的人被称为瑜伽师,而瑜伽行派更是大乘佛教的两大主要流派之一。不过,现代人大多把瑜伽当成一种锻炼技巧或减肥体操,仅是为了身体健康,这就不免大材小用了。


{返回 感悟人生·学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体恤与包容
下一篇:国学热的核心
 痛苦少点,快乐多点
 佛教的成功学
 心是一条流动的河
 莫向外求
 学会感恩
 斧在口中
 长长的回乡路
 面对“无常”
 行孝在当下
 让梦想再度启程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解深密经》教案——题前玄谈[栏目:智德法师]
 杂阿含经卷第四十五(一二○五)[栏目:杂阿含经]
 节约公约[栏目:觉世论业]
 如果参加网上学习,要遵守哪些密乘戒律吗?[栏目: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宁静无烦恼[栏目:清净法师·都市茅棚]
 掌中解脱 第十二天 皈依——入圣教之门[栏目:掌中解脱]
 养家就是布施[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二]
 悟:禅宗的存在价值[栏目:铃木大拙教授]
 生命整体性的意义 2[栏目:学修笔记·学诚法师]
 转为修行的道用[栏目:海涛法师·菩提心语]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