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如何忏除业障(净空法师)
 
{返回 忏悔业障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272

如何忏除业障

恭录自净空老和尚讲演集

  一、尽除业障 福慧现前

  早年,我初学佛的时候,章嘉大师教我「佛氏门中,有求必应」。这个话说得肯定,没有丝毫疑惑。但是,有人求有感应,有人求没有感应,这是什么原因?大师告诉我,因为他有业障;业障忏除了,必定有感应。我们读《了凡四训》,从云谷禅师与了凡先生的对话就能明白,了凡先生认为命里有的求得到,命里没有的求不到。云谷大师开示:「求富贵得富贵,求儿女得儿女,求长寿得长寿。」求成佛都能作佛,有求必应,没有求不到的,这个太殊胜了,非常吸引人。为什么能求得到?因为自性是圆满具足一切,只要消除业障,则有求必应。

  忏悔业障,不论是哪个宗派、法门,都列为最初的重要修学法门,因为有业障就不能进步,不但不能进步,连大乘佛法之门都入不了。

  「忏悔」,忏是梵文,悔是中文,这个名词是梵华合一。忏是陈露先罪(陈述、发露)。以前所造的罪业,一丝毫都不能隐瞒;悔是后不再造,改往修来。我们学佛,要向佛菩萨、向大众求忏悔,罪业再重不用怕,只要肯忏悔,一悔就全消了。

  业是造作,业有善、有恶、有无记。不善不恶,称为无记。业有染有净,十法界中,六道是染,四圣法界是净。染业里面有善有恶,善恶层次不高,善业生三善道,恶业则生三恶道。学佛,最大的事情就是开悟证果,而善与恶都是修行证果的障碍。唯有净业没有善恶,我们称为纯善纯净,善恶两边都没有了才是纯善,才是净业。

  在六道里面,善业的标准就是《十善业道经》,我们一定要遵守佛的教诲,从这里学起。十善业的细目是《弟子规》、《感应篇》,人人都学《弟子规》、《感应篇》,就是学「十善业道」。学佛先学做人,人都做不好,怎么能学佛?

  佛教我们做的,我们老老实实去做;佛教我们不能做的,决定不违犯,这样能消除我们的业障。恶业少了,烦恼少了,智慧就长,福报也长,真的不求都来。善恶就像明暗一样,暗消除了,光明一定现前;明消除了,黑暗一定现前。善恶是阴阳的两面,只要把恶业消除,善业自然现前;努力修善,恶业自然就消失。

  我常勉励同学,首先把自己内心的根本障碍消除,这叫真正忏悔。何谓根本障碍?世尊把一切众生的业障讲到究竟处,归纳为「贪瞋痴」三毒烦恼,贪瞋痴能生一切恶业。反之,「不贪、不瞋、不痴」,称为三善根,世间所有一切善法皆由此而生,这把根本找到了。

  我们的毛病习气,总是对一切人事物有一个错误的念头--控制;从控制再增长就是占有。这个念头从何而来?从贪瞋痴。对于世出世间一切法,决定没有控制、占有的念头,就能心开意解,忏悔业障就能修成功。明知控制、占有是错误的,为什么还放不下?不知道事实真相。所以老师教我们看破、放下。为什么放不下?没有看破,以为所有一切现象是真的、真有,所以才会起贪瞋痴、控制占有的念头。《般若经》讲「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真的知道「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你还有占有、控制的念头吗?没有了。包括自己的身体,我们都不能控制占有,何况身外之物?

  古大德讲得好:「随缘消旧业,莫更造新殃」,新殃就是业障,随缘才能消业障,不随缘就是制造业障,怎么能消得掉?念念在正道,行行在正道,自性本来具足的智慧德相自然现前。极乐世界、华藏世界的人随缘,没有攀缘的心,得大自在。你有攀缘的心,纵然得到了都不自在。比如求财,财得到了,自不自在?不自在,患得患失,苦不堪言。什么都没有,什么也不缺乏,这个日子多自在快乐!有好,没有也好,什么都不放在心上,就接近自性了。回归到自性,自性是究竟圆满没有丝毫欠缺。这就是诸佛菩萨、一切圣贤修学的终极目标,佛家所谓「明心见性,见性成佛」,那真叫得大自在。方东美先生所说的「人生最高的享受」,人人希求却求不到。实在讲不是求不到,是他不肯把业障放下,只要能把业障放下,人人求得到。为什么?《华严经》云:「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智慧德相是我们自性本具的,本具的为什么不能受用?因为有业障。虽有业障,性德圆圆满满,并没有减损,只是有障碍不能显露而已。这个障碍就像云彩遮住了太阳一样,所以只要我们肯放下妄想、分别、执着,业障就忏除了。

  如何忏悔?真正忏悔不是后悔,后悔无济于事,而是知过能改,后不再造。古人说得好,「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凡夫都有过失,知道过失就要把它改过来,以后不能再重犯。颜回是真正在修忏悔法,孔子对他非常赞叹,说他「不贰过」,他的过失只有一次,同样的过失绝对不会再犯,这叫真忏悔。绝对不是做错事情,在佛菩萨面前求原谅,明天再干,干了再去祷告,这个没有用处,这是假的,不是真修行。真修行,形式上在佛菩萨面前发露求忏悔,忏悔之后,绝不再犯。真正用功夫,要天天发现自己的过失,去恶就善,改往修来。

  忏悔要从最粗最重的地方下手,最粗最重的无过于执着。首先要把自己最严重的毛病找出来,譬如我贪心重,贪心里有贪财、贪名、贪利、贪色,哪个烦恼习气最重,先把这个忏除,比较轻的就容易了,瞋恚也是如此。只要我们对人、对事、对物、对世间法、对佛法都不执着,就能入佛门,入佛门就是入觉悟之门。如果你不肯放下,虽然学佛,不能入佛门,为什么?不觉悟,还是迷惑颠倒。所以,忏悔不能没有智慧,智慧才能消业障。

  智慧从哪里来?最方便的就是听经学教。多听经,多读诵,长时期受经教的熏习,时间久了就起定的作用,定才能开慧。所以我们讲修行,特别是初学,修什么?就是修忏悔,真正修忏悔就是改过。每天发现自己的过失,这叫开悟;发现过失并把过失改掉,这叫修行。行是错误的行为,修是修正,修正错误的行为就称作修行。错误的毛病不肯改过来,不是修行。尤其戒律,着重在行,出家人最好是用《沙弥律仪》,这是出家人的本分;在家同学则用《弟子规》。如果出家人修行感觉有困难,习气太重,也从《弟子规》、《感应篇》学起。这两门修好了,再学《沙弥律仪》就一点都不难,因为已经有根了。

  忏悔业障,从前无论在家出家,都用「功过格」,这个方法很笨拙,但对于初学、中下根性的人非常有效。「今天,我做了哪些好事、哪些错事?」记下来,善行要加强、要增广;过失,要改掉,后不再犯。

  真正用功过格的人、认真修行的人,三年不能成圣人,也是贤人君子,世间真正的好人。所以修行人不能一天不知过,一天不知过,这一天就空过了,要知过改过,功夫才会得力。真正想修学的人,不能不自爱,不自爱怎么能爱人?又怎么能得到别人的爱戴?自爱是什么?本性本善,心行不善就是不自爱。学佛的人一定要把自己塑造成一尊佛,这是真正自爱。回归自性,回归到本来佛,世出世间一切法都不染着,这是真忏悔。

  我们学《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道经》,目标就是忏悔业障。在日常生活当中要学吃亏,中国古人常讲「吃亏是福」,不要怕吃亏上当,更不能有占便宜的念头;念念想占别人便宜,那就错了。能够欢喜接受别人的批评,不论他是善意、恶意,毁谤也好、侮辱也好,甚至于陷害,我们从中学清净心、平等心,没有怨恨,没有瞋恚,决定没有报复的念头。要心平气和,业障就忏除了;若心还有不平、还有怨恨,就是造业。如果别人侮辱我、陷害我,我们要感激他,为什么?要不是他这样对我,我心中还有这么多烦恼习气,没有发现。幸亏他用这种方式对待我,把我的烦恼习气引发出来,我感激他,否则我如何忏悔业障?如果受一点小小的委屈就很难过,要发脾气、要报复,这是小人,不是君子,怎么能有成就?

  中国谚语常讲「量大福大」,量太小,哪来的福报?没有福,哪来的智慧?古人所谓是「福至心灵」,人有大福,智慧就现前。福跟慧常常有连带关系,真正的福报里面有智慧,肚量大能包容,什么都包得下。人要生活在感恩的世界,江本胜博士的水实验告诉我们,「爱、感恩」是宇宙的核心。他经过几十万次的实验,就是爱与感恩的那个水结晶的图最美。人是有心而感,水无心而现而应。

  因此,要学包容忍耐,要学习在任何场合不发脾气。发脾气骂对方,对方受害三分,自己受害七分。「一念瞋心起,百万障门开」,发脾气对自己是最大的损失,现在医学也讲发脾气消耗的能量最大。所以,爱发脾气是愚人,不是有智慧的人,我们一定要自爱,一定要把烦恼习气断除。生活要清淡,顺境不生贪恋,逆境不生瞋恚,这是真正爱自己,身体一定健康长寿。

  普贤菩萨教我们礼敬诸佛,对任何一个人都要尊敬,对任何人心地要清净、平等。别人有困难,我们尽心尽力的帮助,因为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怎么可以不尊敬?现在他业障太重,显得很愚痴,说不定他一忏悔觉悟,业障放下了,他的成就高过我,这很难讲,所以对人一定要尊重。自己这样做,教人也是这样做。我们有这样忏悔的心,就能把我们内心对一切人事物的对立、矛盾忏除化解掉。

  宇宙是一体,和谐没有对立。人跟人本来也没有对立,对立是从自私自利、贪瞋痴产生的,根还是在贪瞋痴。没有贪瞋痴,没有自私自利,哪来的对立?这样你才晓得世出世间所有一切圣贤,没有对立的念头。

  读经听教是忏悔业障,是帮助开悟、放下最好的方法,我要不是在这么多年当中天天读经、天天放下,哪里会有成就?大忏悔大悟,大放下大成就,彻底忏除业障就成佛了,还没有彻底放下,就是业障没有忏除干净。

  修行的总纲领在哪里?其实这些纲领、原理原则,佛都讲给我们听了,就是改变错误的思想,不再犯同样的过失。李炳南老师以前常常提醒我们「改心」,改心就是改正错误的念头。最重要的,要把自私自利的念头改过来,起心动念为法界众生、为诸佛菩萨,这是上求下化,求诸佛菩萨加持,帮助一切众生转恶为善、转迷为悟、转凡成圣,这是真正的纲领。我们要念念有这个心,念念有这个愿,这是真正的忏悔。

  二、忏除业障 身心健康

  若欲忏除业障,即当即自念无量劫中,由贪瞋痴慢疑,起烦恼怨恨怒,造作诸恶业,障蔽真性。今当清净三业,于诸佛菩萨大众前,诚心忏悔,不敢覆藏。

  「自念无量劫中」,不只是这一世,我们有过去世,过去世还有过去世。自从我们堕落到六道里面,不知道生死了多少次,无量劫来,由于贪瞋痴慢疑,起烦恼怨恨怒,造作种种恶业。贪瞋痴慢疑,这是根本烦恼,是所有一切罪业的根源。这不是这一生学来的,是与生俱来的烦恼,生生世世带来的。而且,每轮回一次就会加重一些,所以这个业因很严重,也非常麻烦。

  因如果没有缘,它不会结果。缘是什么?缘就是--起烦恼怨恨怒。「烦恼怨恨怒」,不是与生俱来的,有贪瞋痴慢疑就会勾引起烦恼怨恨怒,造作诸恶业。恶业障蔽真性,使我们不能明心见性。不但是障蔽真性,严重的还叫你生一身的怪病。

  烦伤肾,得肾病;恼伤肺得肺癌、肺结核。怨伤脾恨伤心怒伤肝。这是讲你生病的缘由。贪瞋痴三毒烦恼,不但障碍自性,障碍你的智慧,障碍你见性,同时也给你带来疾病。

  佛教人一入佛门要持五戒,有道理!五戒能治病,为什么?不杀生,心地慈悲,慈悲心养肝,不得肝病,这是不杀生的好处;不淫欲,养心;不妄语,养脾;不偷盗,养肺;不饮酒,养肾。所以,五戒十善对人的身心健康有很多好处。

  现在我们要忏除业障,首先要清净三业,于诸佛菩萨大众之前,最重要的是大众,在同修道友之前,诚心忏悔,不敢覆藏。

  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首先想到有没有愧对父母,愧对父母是不孝。再往远推,有没有愧对祖宗,这都是属于孝道。愧对祖宗、愧对父母,你的头上就会长病。那是我们的上人!

  要多反省,在家庭里面,丈夫能不能对得起妻子?能不能对得起儿女?做儿女的,能不能对得起平辈的兄弟姊妹?对得起家里面的长辈?在学校能不能听老师的教诲,认真学习?这是指做人方面。

  对事,利益自己的是小事,利益大众就是好事。如果这桩事情对于国家民族、社会安定和平有利益的,就是更大的好事。我们应该帮助他,起心动念为别人,不为自己。

  为别人才是真正为自己,为自己没有不造业的。业是怎么造出来的?罪是怎么得来的?病苦是怎么得来的?三途果报从哪里来的?都是覆藏、掩饰自己的罪过,所累积的业报。

  造作恶事不敢告诉人,藏久了身体就得病。病是花报,花报是现世报,果报在三途,将来变畜生变饿鬼堕地狱,所以因果是真的不是假的。我们念佛念什么?把清净心念出来,决定不能记别人的过失,看这个人不是,看那个人不是,你的心里面很骯脏,完全是染污的。我们的心本来是好的良心,我们把良心当做别人的垃圾桶,这是愚痴没有智慧,所以决定不装别人的不是,要装别人的功德,记别人的好处,不记别人的过失。把别人的过失记在我们的心里,我们的心就被染污了,就是自己的过失。学着常常看人家的好处,不要看人家的坏处,「礼敬诸佛,广修供养」,才能做到。常常看别人好处,不看别人坏处,忏悔心才能现前,修学功夫才能得力。

  我们要知道改过,先改过,才能修善。如果过没有改,修善也是假的,不是真的。所以第一要把自己身心洗干净。

  一切众生,内有烦恼怨恨怒,外面有人事物的诱惑,能在这个环境里,不动心,这叫真功夫。真功夫靠什么?靠深信因果。我自己苦,饿死不会堕地狱。我要是不甘心饿死,去抢夺别人的,就得入地狱。你说哪个对?饿死,我不占人一点便宜,德行具足了,不害别人,死了之后生天。如果起心动念,损人利己,无不堕三途的,这事情能干吗?所以饿死事小,破戒事大。

  佛在经中告诉我们「境随心转」。自己心要善,言行善,身体就好,什么病都没有。心不善,行为不善,毛病就很多。你要想身体永远不生病,你就永远不要生恶念,你就会永远不生病。现在身体的病很多,要把恶的念头、不善的念头放下,善的念头激发出来,病就好了。身体与我们的念头有密切关系,我们居住的环境与念头也有关系。

  覆讳过失,谓诸众生,所作恶行,讳忌人知,不自发露,无悔改心,是以流转生死也。

  这就是不知道忏悔,把自己的过失掩饰起来,尽量不要让人知道。人家虽然不知道,可是你自己会受良心责备,这也是一桩痛苦的事情。这种恶习越积越久,就会变成病毒,这种病毒也会让你丧失生命。生命丧失不要紧,来生必堕三恶道,那个麻烦大了,真的是死了就不得了,后悔莫及!所以真正明白这个道理,一定要知道发露忏悔,利益无量无边!   


{返回 忏悔业障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忏悔了,还会受报吗(济群法师)
下一篇:佛前深心忏(达真堪布)
 止观精进七 礼拜三十五佛(慈智法师)
 罪业不可放置 须励力修忏悔 (益西彭措堪布)
 忏悔罪业的意义与修金刚萨埵(根让仁波切)
 从“六祖坛经”的“忏悔品”谈个人的忏悔经验
 想一遍过去的恶事,相当于再造一次(净空法师)
 业果之理与忏悔——读《道次第》之下士道有感(曹新春)
 忏悔法门(净界法师)
 不覆不藏本身就是消业(达真堪布)
 如何忏悔(济群法师开示)
 依于诸佛名号之能现行对治力修持忏罪之理(益西彭措堪布)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一法经典[栏目:巴利语佛经选译]
 61 金刚经说什么(南怀瑾)[栏目:04 经注]
 四十八愿 第四讲:念佛可以破除一切无明、满一切志愿[栏目:纯祥法师]
 漫说《杂阿含》(卷一)~F 第26经:什么样的出家僧人有资格被称作“法师”。[栏目:界定法师]
 十二、磕大头时应该念什么?[栏目:密宗五加行十七种疑难汇解]
 僧宝之始[栏目:静思晨语·证严上人]
 死要面子活受罪[栏目:达真堪布·微教言·2011年]
 调服现有 挽回劫运[栏目:传喜法师]
 不修苦行是否能成佛?[栏目:妙祥法师·开示问答]
 踏上心灵幽静 第12章 灵性生活的周期 优雅面对生命的变迁[栏目:杰克·康菲尔德]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