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现代人求学问容易贪多
 
{返回 蔡礼旭老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823
  现代人求学问容易贪多
  蔡礼旭老师
  现代人求学问都犯一个很大的忌讳:贪多,觉得多就一定好。那不见得,因为多就会乱。《礼记.学记》里有一句教诲“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一次让孩子学一大堆东西,也没有顾虑到孩子有没有囫囵吞枣,到最后一定会学不好,甚至会让孩子觉得不想再学了。你看现在很多孩子同时学三、四个才艺,到最后的结局是什么?厌学。所以学东西、求学问甚至于求世间的技能都要专而不杂。
  杨老师学一个书法学了四十一年,杨老师教书法光是“永字八法”的第一个点就一定要让孩子点几千点,才可以再学下一个笔划。现在的书法是不是这样教?很多书法界的说:“你只要来学三个月,保证你能得奖。”我们要不要去?要冷静!他是用什么心境学艺术?急功好利。书法是拿来修身养性的心法。如果一开始孩子学的都是功利,一定与艺术背道而驰,所以我们确确实实要给孩子正确的引导。在书法艺术当中,能够把这一个点点好,孩子的耐心、毅力就在这个过程磨出来。孩子的基本功都能扎得扎实,一个人基础好了再求发展才不会败丧下来;假如基础没扎好,发展的愈快愈危险。
  所以杨老师在学书法的过程,懂得了每一个字的结构,看起来就非常工整。由这样的态度,当她在处理事情的时候,也会提起这种观照能力,事情要怎么安排,才不会乱。在写书法当中,她的定力成就了。而当定力成就了,她对人对事的处理就能有条不紊。所以学艺术终究的目的还是在提升道德修养。孔夫子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而游于艺也不离修道德,也不离养一个好的心性。所以,当杨老师再去学其它的艺术,比如学国画、篆刻,因为她已在书法里对于艺术有很高的敏感度,所以学其它的艺术速度都比别人快很多,甚至于学计算机也很快,因为她已养成锲而不舍的定力和耐力。我们年轻人跟在她旁边都觉得相对失色。
  《三字经》说:“教之道,贵以专”,教跟学是一件事,有教、有学,“学之道,贵以专”。因为学杂了以后,心就散乱。世间任何的智慧和才艺,所强调的是悟性。你所积累的知识、常识达到某种程度以后,要看人的悟性。譬如学中医,如果没有悟性的话,你只是会考试而已,真正病人给你看,你发抖,怕开错药。而悟性来自于专注,来自于对人的仁慈,感同身受。只有提升这些内在、心境界上的功夫,你才提得上去。
  所以学艺术,不要同时学一大堆。才华的成就,好比挖井一样,一口井探到底,水源就冒出来。而这一口井的水又通任何地区的水源,所以学通了一种艺能,你再学其它的艺能,就会显得比较简单。所以要想让孩子把才艺学好,首先把德行的根扎好,假如一个人很有才华而没有德行,他这一生可能被自己的才华害死了。

{返回 蔡礼旭老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治家要有谨慎度
下一篇:父母要调度孩子的虚荣心、奢侈心
 大企业家的四种结局
 修养功夫
 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
 老师教、领导教也要“须敬听”
 企业重伦理道德改善社会风气
 肯改过,就会有好的前途
 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
 救人危急的智慧
 父母要调度孩子的虚荣心、奢侈心
 家庭事业经营要从根本做起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慧灯之光四 生存的方式和生存的意义[栏目:慈诚罗珠堪布]
 印光大师说故事 94、冤枉而死 侥幸而生[栏目:灵岩故事]
 天下本无事[栏目:禅诗诠释]
 感悟人生 第五讲 建立终极信仰的意义 七、利他与如理听闻[栏目:学诚法师]
 不要让魔力控制自己[栏目:达真堪布·微教言·2011年]
 五百罗汉 162、明照尊者[栏目:五百罗汉]
 漫说《长阿含》(卷二)~G 当取灭度[栏目:界定法师]
 那先比丘经 第十问 什么叫做智慧?[栏目:那先比丘经·白话文]
 家人生病能请附体的人治病吗?[栏目:传喜法师·信众问答]
 杂阿含经卷第四十二(一一六○)[栏目:杂阿含经]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