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
{返回 蔡礼旭老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943
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
蔡礼旭老师
“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这个取、与就是比方说家里、家族在分东西,我们也要视情况而定,当对方比较困难,我们应该多给,自己少拿。当人有这种礼让的态度出来,那家庭的风气就会处处体谅,处处相让,而不会处处相争。当家庭有这个和气,确实整个家族都会兴旺。但是只要染上争夺,像我们之前也有提到“居家戒争讼”,假如因为分不平,到时候告上法院,可能都不会有好的结局,甚至于会有坏的榜样留给子孙,到时候纵有家财万贯也会败丧掉。所以尽量能够让,我们就去让。周朝也因为泰伯跟仲雍把天下让给了弟弟,让给了自己的侄子,也能够造了他们周朝八百年的盛世,也能够让全国人民起而效法孝悌的精神。
其实人都很怕让,觉得让了以后自己就怎么样?没了。人不能只看眼前,当你一让,成全了德行,成全了家庭的和睦,而这一让也积累了自己的福分。当你有这么多的福分,自然在往后就会有所回报,“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所以人不能随顺烦恼对应事情,不能随顺自己的习性,要随顺天理、随顺人心去做。所以“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
{返回 蔡礼旭老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
换位思考的智慧
下一篇:
老师教、领导教也要“须敬听”
经师易得人师难求
指导学生树立勿轻诺的态度
对孩子不能溺爱而重利轻义
改过需要长辈、朋友的支持鼓励
企业重伦理道德改善社会风气
父母如何教孝?
救人危急的智慧
行止不端,读书无益;心高气傲,博学无益
从存心去判断善的真假
凡忠于天。忠于国。忠于主。忠于友。皆忠也。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敬请开示: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
[栏目:学佛学经·净空法师问答]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