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
 
{返回 蔡礼旭老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987
  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
  蔡礼旭老师
  “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这个取、与就是比方说家里、家族在分东西,我们也要视情况而定,当对方比较困难,我们应该多给,自己少拿。当人有这种礼让的态度出来,那家庭的风气就会处处体谅,处处相让,而不会处处相争。当家庭有这个和气,确实整个家族都会兴旺。但是只要染上争夺,像我们之前也有提到“居家戒争讼”,假如因为分不平,到时候告上法院,可能都不会有好的结局,甚至于会有坏的榜样留给子孙,到时候纵有家财万贯也会败丧掉。所以尽量能够让,我们就去让。周朝也因为泰伯跟仲雍把天下让给了弟弟,让给了自己的侄子,也能够造了他们周朝八百年的盛世,也能够让全国人民起而效法孝悌的精神。
  其实人都很怕让,觉得让了以后自己就怎么样?没了。人不能只看眼前,当你一让,成全了德行,成全了家庭的和睦,而这一让也积累了自己的福分。当你有这么多的福分,自然在往后就会有所回报,“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所以人不能随顺烦恼对应事情,不能随顺自己的习性,要随顺天理、随顺人心去做。所以“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

{返回 蔡礼旭老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换位思考的智慧
下一篇:老师教、领导教也要“须敬听”
 行止不端,读书无益;心高气傲,博学无益
 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
 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
 不让古人是谓有志
 穿著代表文化的涵养
 落实悌的精神
 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
 孝道也可以权变
 孩子为什么会撒谎?
 善相劝德皆建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当模特的戒嗔与戒傲[栏目:戒嗔的白粥馆]
 《菩萨戒修学法要》讲记 第二卷[栏目:菩萨戒修学法要讲记]
 补篇 一、僧俗夜话神异多 (五)人鬼联婚[栏目:广化律师弘法故事集]
 体验与感受(陈世明)[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与祖师同行 贰 粥饭有禅机 破五通仙眼喻[栏目:与祖师同行·明一法师说公案]
 浅谈《楞枷经》的“人间佛教”思想(刘丽娜)[栏目:人间佛教]
 《入中论》第七次课程 第十四讲之:如来藏概念之由来[栏目:入中论讲记·110]
 中国佛教禅观的本质与特色(惠空法师)[栏目:禅宗文集]
 相应134-138经 向大海低斜经第二等五则[栏目:相应部 45.道相应]
 人具佛性需升华[栏目:传喜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