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
 
{返回 蔡礼旭老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094
  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
  蔡礼旭老师
  “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这个取、与就是比方说家里、家族在分东西,我们也要视情况而定,当对方比较困难,我们应该多给,自己少拿。当人有这种礼让的态度出来,那家庭的风气就会处处体谅,处处相让,而不会处处相争。当家庭有这个和气,确实整个家族都会兴旺。但是只要染上争夺,像我们之前也有提到“居家戒争讼”,假如因为分不平,到时候告上法院,可能都不会有好的结局,甚至于会有坏的榜样留给子孙,到时候纵有家财万贯也会败丧掉。所以尽量能够让,我们就去让。周朝也因为泰伯跟仲雍把天下让给了弟弟,让给了自己的侄子,也能够造了他们周朝八百年的盛世,也能够让全国人民起而效法孝悌的精神。
  其实人都很怕让,觉得让了以后自己就怎么样?没了。人不能只看眼前,当你一让,成全了德行,成全了家庭的和睦,而这一让也积累了自己的福分。当你有这么多的福分,自然在往后就会有所回报,“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所以人不能随顺烦恼对应事情,不能随顺自己的习性,要随顺天理、随顺人心去做。所以“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

{返回 蔡礼旭老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换位思考的智慧
下一篇:老师教、领导教也要“须敬听”
 教育孩子要顺乎自然
 父母要调度孩子的虚荣心、奢侈心
 教会孩子勤俭
 中国文化的心法是君、亲、师
 悌也可以权变
 行善的次第
 一真一切真
 惟其是勿佞巧
 善有正有偏
 让位于贤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纪律教诫甘露文[栏目:晋美彭措法王]
 禅学与正信的佛教 二、佛教的基本原则[栏目:法鼓山智慧随身书·精进禅修]
 百喻经 31 雇倩瓦师喻[栏目:百喻经·白话文]
 外甥和舅舅的故事[栏目:般若禅·觉悟的快乐]
 相应70经 尊敬经[栏目:相应部 56.谛相应]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